西方建筑赏析
- 格式:ppt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1
西方建筑艺术赏析10月28日下午2:00,建筑工程学院励志讲堂第58讲在朝晖校区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
浙江工业大学校长张立彬博士应邀做了关于西方建筑赏析的报告。
陈校长、杨杨院长、陈晓副书记、建筑工程系教师、城市规划和建筑系同学以及诸多建筑爱好者到场。
全场活跃着浓厚的学术氛围。
张立彬博士主要从事机电设计与控制研究,是机电研究的专家,同时也是建筑爱好者,对西方建筑与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
本次报告中,张立彬教授将带领我们跨越历史,跨越地域,领略西方建筑的无穷魅力,以及其背后的故事与经典。
张立彬教授将西方建筑分为古典、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三个时期并辅以其亲身拍摄的大量照片加以讲解。
西方古典建筑可分为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以三角楣、廊柱、小型圆拱以及三角楣里的雕饰等为重要元素,以神庙、剧场等为主要建筑,以雅典神庙、雅典学院为标志性建筑。
古罗马既传承了古希腊建筑特点,又在古希腊的基础上增加了穹顶、历史题词和圆形浮雕。
万神庙、天使古堡、凯旋门的照片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拜占庭王国取代古罗马之后建成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既延续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特点,又新增了多穹顶与马赛克镶嵌画。
古典建筑之后便是中世纪带有浓重罗马式和哥特式风格的建筑。
罗马式建筑以小圆拱、假圆拱、菊花窗为主要要素;而哥特式风格则具有轻盈、修长的特征,如巴黎圣母院的飞扶壁、滴水兽、尖塔、交叉拱和彩玻璃等标志性建筑风格。
文艺复兴时期,既恢复了古典建筑要素,又在古典的基础上添入了喷泉、粗面墙壁,如圣母百花大教堂中德穹顶壁画、金门(天堂地狱门),同时也十分强调对称。
文艺复兴建筑的标志性城市佛罗伦萨、梵蒂冈拥有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与建筑元素。
之后出现的巴洛克风格与洛可可风格开始追求豪华,并大量出现曲线与曲面。
本次报告在纷繁美丽、充满艺术与文化气息的照片中落下帷幕。
此次报告中,张立彬教授以其独特而专业的视角,以一个个鲜活的西方古典建筑范例,诠释了古典背后的人文、历史与宗教的力量。
推荐优秀的西方建筑美学论文范例赏析(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西方建筑美学论文怎么写?什么是西方建筑美学?西方建筑美学在建筑学领域中的差异始终凸显。
一般认为是传统文化差异所致,但笔者通过细致分析得出了中西方建筑潮流差异的契合点,对我国未来建筑的发展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西方建筑美学论文范例,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第1篇:中西方传统建筑美学差异浅析自从人类诞生开始我们就有了对于美的追求与探索,但是真正把美学这个概念比较完整的提出来却是在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
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伴随着我们对美学认知与研究的逐渐深入,建筑美学这一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学科逐渐兴起。
英国美学家罗杰斯·思克拉顿运用美学理论,从审美的角度论述了建筑具有实用性、地区性、技术性、总效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征,可看成是建筑美学的创始人。
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现代建筑技术美的10大法则,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
此外,包豪斯的建筑美学理论与现代主义联系较多,美国建筑大师文丘里则从符号学的角度来探讨建筑的美和审美问题。
建筑美学以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建筑美的创造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为基本任务,其具体内容是: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征;建筑艺术的审美创造与现实生活关系;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建筑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嬗变过程;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建筑艺术的创造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格;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功能;鉴赏建筑艺术的心理机制、过程、特点、意义、方法等。
外国古典建筑艺术赏析拜占庭建筑是⼀种建筑的艺术形式,以基督教为背景。
该建筑具有鲜明的宗教⾊彩,其突出特点是屋顶的圆形。
'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个殖民地,公元395年,显赫⼀时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国家,就是诞⽣于这⼀时期的拜占庭帝国的⼀种建筑⽂化。
从历史发展的⾓度来看,拜占庭建筑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由于地理关系,它⼜汲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东⽅⽂化,形成了⾃⼰的建筑风格(图为圣索菲亚⼤教堂)。
拜占庭建筑特点:拜占庭建筑的第⼀个特点是屋顶造型,普遍使⽤ '穹窿顶'。
第⼆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突出。
在⼀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往往⼗分突出,那体量既⾼⼜⼤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围绕这⼀中⼼部件,周围⼜常常有序地设置⼀些与之协调的⼩部件。
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承在独⽴⽅柱上的结构⽅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其典型作法是在⽅形平⾯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的⾃由。
第四个特点是在⾊彩的使⽤上,既注意变化,⼜注意统⼀,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显得灿烂夺⽬。
哥特式建筑(英语:Gothic architecture),或译作歌德式建筑,是⼀种兴盛于中世纪⾼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
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来,为⽂艺复兴建筑所继承。
发源于⼗⼆世纪的法国,持续⾄⼗六世纪,哥德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 Francigenum),'哥德式'⼀词则于⽂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
哥德式建筑的特⾊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
巴黎圣母院是⼀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
它建造全部采⽤⽯材,其特点是⾼耸挺拔,辉煌壮丽,整个建筑庄严和谐。
教堂的顶部采⽤⼀排连续的尖拱,显得细瘦⽽空透。
教堂的正⾯往往放⼀对钟塔。
中外建筑赏析建筑是一种世界性的艺术,各个国家的建筑风格不同,每种风格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下面我将分别介绍几种中外建筑的风格特点和赏析。
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独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
古代建筑主要以宫殿、寺庙和居住建筑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北京故宫和陕西华山。
北京故宫是明清宫殿建筑的典范,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有9000多间房屋。
故宫建筑风格规矩庄重,宫墙高大厚重,四周围以护城河,有三进五院的平面布局,朱门绿瓦,形成了独特的宫殿建筑风格。
故宫建筑的色彩和造型都表现了中国古建筑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内涵,给人以庄严肃穆和优美大气的感觉。
陕西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华夏第一奇山”。
华山建筑以壮观著称,主要建筑群包括东北院、中央院和南南院,共有120多座建筑物。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在华山建筑上也得到了充分展现,它们不仅宏伟壮观,而且融自然山形于建筑之中,达到了妙趣横生的艺术效果。
西方现代建筑西方现代建筑是一种追求时尚、前卫、独特的建筑风格。
它强调建筑的光、色、形等视觉效果,追求装饰和结构精致、高贵、华丽,同时融合了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
著名建筑有美国纽约帝国大厦和法国卢浮宫。
纽约帝国大厦(Empire State Building)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是一座典型的现代主义建筑。
这座建筑的88层高达381米,是1931年完成的,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帝国大厦的建筑风格充分体现出了现代建筑的光、色、形的特点,带有明显的艺术装饰性,深受人们欣赏。
卢浮宫(the Louvre)又称法国国家博物馆,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是一座宗教性建筑,它始建于12世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堡。
在经过数百年的改建和扩展后,卢浮宫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卢浮宫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古典风情,同时它还融合了现代艺术的特点,变得时尚、前卫、高妙。
中外建筑在展现文化特点和艺术价值方面,各有千秋,不同风格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