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NCCN指南中文版[专家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3.71 MB
- 文档页数:99
甲状腺乳头状癌热消融治疗专家共识(2024版)近几十年来,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在内分泌系统中占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
随着体检的普及,PTC的检出率明显升高,其中大部分为微小乳头状癌,少数为T1b及T2期PTC,部分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
PTC虽然是惰性肿瘤,但是少数侵袭性肿瘤会造成气管、神经、肌肉侵犯及淋巴结转移,增加治疗难度,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手术切除是PTC的经典治疗方法,总体预后良好,文献报道术后肿瘤进展率 2.0%~13.6%,5年生存率98.9%~100%,10年生存率94.3%~98.3%。
但是越来越多的患者顾虑术后甲状腺功能减低及终生激素替代治疗,因此少数国内外专家推荐对于低危组PTC患者随访观察而不进行治疗。
但是随访观察会对患者造成心理压力,而且在观察过程中有肿瘤进展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近十余年来,PTC热消融治疗在临床逐渐应用。
T1aN0M0 PTC热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已有大量研究报道,T1bN0M0 PTC热消融的安全性和疗效也得到高质量研究的证实,甚至T2N0M0 PTC热消融治疗的初步研究也已经发表。
研究表明,热消融PTC疗效不亚于手术切除,T1a期肿瘤进展率4.0%~5.0%(随访期5年),T1b期肿瘤进展率5.5%~6.8%(随访期5年)。
而热消融的安全性则优于手术切除,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低,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发生率0~6.3%,极少引起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和甲状旁腺功能减低,术后不需要终生激素替代治疗,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研究表明,热消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手术切除术后患者。
鉴于上述诸多优势,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接受热消融治疗。
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渴望从事PTC热消融工作。
鉴于目前PTC热消融治疗技术不断发展,手术方式非同质化,且现有专家共识和指南内容明显滞后于最新研究结果,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消融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肿瘤消融专业委员会、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内分泌和糖尿病学分会介入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在大量临床实践和科研基础上,经过四轮讨论和评分后,制定了本临床专家共识。
NCCN甲状腺癌临床指南中文版甲状腺结节女:男约为4:1。
结节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50岁在美国率发生达5%。
若行活检、手术或B超,结节发生率更高。
50%的结节是良性。
每年新发结节的发生率为0.1% ,开始于生活早期。
但有头颈部放射史者的发生率高达2%。
相比之下,甲状腺癌是不常见的。
在美国,一生中被诊断为甲状腺癌的风险低于1%(女性0.83%,男性0.33%)。
2009年在美国有37,200新确诊的甲状腺癌病例。
如同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女性是男性的2到3倍。
随着甲状腺癌每年的发生率已增至6.2%,在女性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6位。
年龄在15-24岁人群当中,甲状腺癌占所有诊断的恶性肿瘤的7.5%-10%。
甲状腺癌在白人中发生率高于黑人。
据2004-2006年期间数据统计,虽然各个年龄段都可发生甲状腺癌,但高发年龄在女性为45-49岁,在男性为65-69岁。
甲状腺癌分为3种主要的组织学分型:分化型(包括乳头状、滤泡状和霍斯勒氏),髓样癌,未分化癌。
在1985年1995年间,53,856名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癌病人,80%为乳头癌,11%为滤泡癌,3%为霍斯勒氏细胞癌,4%为髓样癌,2%为未分化癌。
乳头癌、滤泡癌和霍斯勒氏细胞癌患者的10年生存率分别为93%、85%、76%。
在2009年,在美国近1630名患者死于甲状腺癌。
未分化癌几乎是致命的,尽管如此,大部分死亡病例是来自于乳头状、滤泡状和霍斯勒氏甲状腺癌,它们占所有甲状腺癌病例的95%。
尽管甲状腺癌多见于女性,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可能因为男性患者被诊断时的年龄较大。
甲状腺癌的发生率从1950至2004增加310%,但死亡率减少44%。
从1975年到2004年,甲状腺癌的发生率翻了一番。
虽然这些统计数据有许多不定因素发生变化,但是发生率增高可能跟放射接触增加相关。
相反的,死亡率的降低可能是更多的治疗方式的使用,但这个结论可能存在时间领先偏倚。
分化甲状腺癌的诊疗是一项挑战分化甲状腺(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霍斯勒氏细胞癌)治疗存在所多挑战,那是因为很少有相关的临床试验进行。
NCCN甲状腺癌指引(翻译:梁汉霖)(甲状腺癌诊治流程图)甲状腺结节评估-1●结节直径>1cm●存在如下可疑因素:■年龄<15y 或年龄>45y■男性■结节直径>4cm■有放射物质暴露史■存在与甲状腺癌关于病史:嗜铬细胞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临床评估:Gardner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测量FNA成果Carney complex、Cowden综合征结节■超声有如下发现:可疑淋巴结FNA 评估-2)中心血管过度形成、低回声结节、边界不规则、微钙化●高度可疑因素:■结节迅速增长■非常硬结节■固定结节■有甲状腺癌家族史■声带麻痹■区域淋巴结增大■浮现侵犯颈部构造症状甲状腺结节(TSH水平不明结节直径<1cm且随访无颈部淋巴结肿大(直至浮现以上可疑因素)2(TSH低)甲状腺良性疾病叶切除术后发现 2 乳头状癌甲状腺结节评估-1(甲状腺癌诊治流程图)甲状腺结节评估-2FNA成果乳头状癌b见乳头状癌治疗-1滤泡癌见滤泡癌治疗-1癌Hürthle细胞癌见Hürthle细胞癌治疗-1c见髓样癌治疗-1未分化癌见未分化癌治疗-1(可疑或不典型)高或正常手术d 见以上癌滤泡肿瘤或Hürthle细胞肿瘤冷结节手术解决或TSH低结节 TSH低甲状腺扫描热结节按甲状腺毒症解决e 甲状腺淋巴瘤见淋巴瘤解决重做FNA,考虑在B超引导下进行已经立即送检或考虑手术良性观测(如果结节增大,考虑行甲状腺内分泌治疗加重做FNA)b 涉及细胞学上怀疑为乳头状癌c 如果有怀疑可以查血浆CEA和降钙素d 对于临床诊断无疑问小滤泡肿瘤年轻女性患者可以考虑试用甲状腺素治疗(3级证据)e 恶性也许很少注意:所有指引均为2A级证据,除非文中有特别指出。
甲状腺结节评估-2(甲状腺癌诊治流程图)乳头状癌治疗-1有如下任何一种甲状腺全除术状况即行甲状腺淋巴结阳性:●中央颈淋巴●年龄<15y 或清扫术(Ⅵ级)年龄●侧面颈淋巴见术后评估清扫术(II-IV3)保存脊髓副神经、颈内静脉、胸锁乳●侵犯甲状腺以外突肌)组织尽量保存颈部>4cm 感觉神经滤泡癌家族史●胸部X光●考虑颈部B超●对固定或胸骨下病灶行乳头状癌CT或MRI 条件者行甲状见术后评估(活检阳性)(避免使用碘腺全除术或甲(3级证据)(乳头状癌治疗-3)造影剂增强)状腺叶切除术:●评价声带活动 15-45y性(2B级证据)●无放射物质暴露史●无远处转移甲状腺叶●侵袭性变异●无侵犯甲状腺切除术+●多发病灶以外组织●肿物直径<4cm (3级证据)●无颈淋巴结转移(3级证据)转移●无甲状腺癌家族史考虑颈部B超●切缘阴性球蛋白●用甲状腺素抑制TSH见随访和维持(乳头状癌治疗-5)a高细胞,柱状细胞,岛,嗜酸性或分化很差乳头状癌治疗-1(甲状腺癌诊治流程图)乳头状癌治疗-2a 高细胞,柱状细胞,岛,嗜酸性或分化很差乳头状癌治疗-2(甲状腺癌诊治流程图)乳头状癌治疗-3见随访和维持(乳考虑予甲状腺素使TSH处在低或正常水平乳头状癌治疗-3(甲状腺癌诊治流程图)乳头状癌治疗-4用甲状腺素抑制TSH无放射性碘治疗b放射性碘治疗前,所有患者必要仔细检查,颈部可扪及包块需行手术切除。
甲状腺癌诊疗指南一、本文概述《甲状腺癌诊疗指南》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和公众提供全面、权威且最新的甲状腺癌诊疗信息和指导。
本指南详细介绍了甲状腺癌的基本知识、诊断方法、治疗方案以及预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医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计划,提高甲状腺癌的治疗效果,同时为患者和家属提供清晰、易懂的医学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疾病。
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对于提高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本指南的编写旨在整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为甲状腺癌的诊疗提供科学、规范、实用的指导。
本指南的编写团队由来自肿瘤学、内分泌学、放射学、病理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组成,他们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学术背景。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国内外权威的医学文献和指南,结合临床实践,力求使本指南的内容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实用性。
希望本指南能够为甲状腺癌的诊疗提供有益的参考,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有力的支持。
我们也期待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本指南能够不断更新和完善,为甲状腺癌的诊疗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指导。
二、甲状腺癌的分类与病理特点甲状腺癌是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颈部肿块或结节。
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多样,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病理特点和生物学行为,因此,正确的分类对于制定诊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甲状腺癌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
其中,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甲状腺癌的80%以上。
乳头状癌通常生长缓慢,恶性程度较低,但也可能发生淋巴结转移。
滤泡癌则相对少见,恶性程度较高,常通过血液途径转移至肺、骨等部位。
髓样癌是一种中度恶性的甲状腺癌,其特点是可以分泌降钙素等生物活性物质。
未分化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甲状腺癌,通常发展迅速,预后极差。
甲状腺癌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肿瘤细胞的异型性、浸润性和转移性。
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整合诊治指南(完整版)摘要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C)是内分泌系统和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既往的30年中,全球范围内TC 发病率大幅增加,成为十大恶性肿瘤之一。
如何对 TC 进行筛查、诊断、规范化治疗,如何对持续/复发/转移性TC 基于多学科会诊(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客观评估地系统性整合治疗,以及规范、有效的治疗后动态评估及系统随访,将是提高中国TC 患者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甲状腺领域专家肩负的重要责任。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 TC 的临床管理,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结合中国经验,撰写了《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
本指南涵盖不同病理类型TC 的疾病管理,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未分化癌,旨在为中国TC 的规范化诊治提供指导与参考。
概述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C)已成为国内外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跃居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女性更是居前5位,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TC 的临床管理,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结合中国经验,撰写了《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1]。
本指南秉持“整体整合”的学术理念,涵盖了TC 主要病理类型,兼顾”指南-共识-经验“等不同层次的学术成果和观点,体现中国特色的”防-筛-诊-治-康”癌症整体防控服务体系。
01流行病学TC 起源于甲状腺D 滤泡上皮细胞或滤泡旁细胞。
滤泡细胞源性TC包括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ncer,FTC)、低分化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PDTC)和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 ATC)、滤泡旁细胞源性TC即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M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