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点的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510.00 KB
- 文档页数:10
固体可燃物闪点测定标准
闪点,又称闪燃点,即在一个稳定的特定空气环境中,可燃性液体或固体表面产生的蒸汽在试验火焰作用下初次发生闪光时的温度,也是组成可燃混合物的最低温度,是判定农药产品物理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在登记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项。
关于固体可燃物闪点测定标准,详列如下:
1、闪点低于93℃,而且25℃时粘度低于9.5×10-6m2/s,可使用泰格闭口杯法测定;
2、闪点在-30℃~70℃范围内固体,可使用阿贝尔闭口杯法测定;
3、闪点在-18℃~165℃之间,可使用泰格开口杯法测定;
4、闪点在79℃~400℃之间,可使用克利夫兰开口杯法测定。
因此,固体可燃物闪点的测定应根据闪点范围,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测试。
我们收到理化报告后,应核对试验结果与试验方法是否匹配,是否合理,避免因选择方法错误而被否决。
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报告1. 引言闪点是石油产品中一个关键的物理性质,它是指在特定压力下石油产品蒸发形成可燃蒸汽的最低温度。
石油产品闪点的测定对于安全生产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本次实验旨在测定不同石油产品的闪点,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
2. 实验方法2.1 实验仪器与试剂本次实验采用以下仪器与试剂:- 闪点测定仪:用于测定石油产品的闪点。
- 石油产品样品:包括汽油、柴油、润滑油等。
2.2 实验步骤1. 将闪点测定仪置于通风良好的实验室环境中,并确保是在无火源的安全状态下进行实验。
2. 将待测样品倒入闪点测定仪的样品舱中,注意不要超过标记线。
3. 调节闪点测定仪的温度升降速率,并开始进行加热。
4. 观察样品加热过程中的变化,包括颜色、气味等。
5. 当样品表面出现闪光或闪火时,记录下此时的温度即为闪点。
3. 实验结果与讨论3.1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测定了汽油、柴油和润滑油的闪点,得到的结果如下:石油产品闪点(摄氏度):: ::汽油-40柴油55润滑油2203.2 结果分析从实验结果可看出,不同石油产品的闪点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是由于石油产品的化学组分不同,导致其燃烧特性和挥发性有所差异。
汽油的闪点通常较低,这是因为汽油中含有易挥发的组分,当温度升高时,这些组分易蒸发形成可燃蒸汽。
柴油的闪点相对较高,这是因为柴油中的挥发性组分较少。
而润滑油的闪点更高,这是因为润滑油主要由长链油脂组成,其挥发较为困难。
闪点与石油产品的安全性密切相关。
当石油产品的闪点较低时,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对生产过程和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根据不同石油产品的闪点特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4. 结论本次实验成功测定了汽油、柴油和润滑油的闪点,并分析了不同石油产品的闪点差异。
闪点对石油产品的安全生产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结果提醒我们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闪点要求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质量的稳定性。
闪点测定方法2篇闪点测定方法一闪点是指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闪烁燃烧的最低温度。
闪点的测定是工程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对液体产品和燃料的安全使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两种闪点测定方法。
一、闭口杯法闭口杯法是一种传统的闪点测定方法。
其原理是在密闭的容器内加热液体,通过点燃容器内混合气体并观察液体的闪烁燃烧来测定闪点。
具体步骤如下:1.将待测液体加入闭口杯中,将杯口关闭,并在标准的温度下加热液体。
2.在升温过程中,每隔15摄氏度左右记录一次杯内温度。
3.当液体表面出现可见的闪烁燃烧时,关闭加热器并记录此时的温度即为闪点。
闭口杯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易行,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
但其缺点在于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加热液体至高温,且有可能会在操作过程中引起爆炸。
此外,该方法适用于单一组分的液体,不适用于多组分混合液体的测定。
二、电火花法电火花法是一种自动化、高效和安全的闪点测定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电弧放电将氧气与待测液体形成混合气体,从而使其发生连续燃烧并通过发光和声音信号来测定闪点。
具体步骤如下:1.在闪点测试仪中加入待测液体,并设定温度升降速度和其他测试参数。
2.通过电极产生电弧,引导氧气与液体发生混合气体,并在测试程序中逐渐升高温度。
3.当液体表面出现可见的闪烁时,闪点测试仪会自动停止,并将测定结果输出。
电火花法的优点在于操作方便、安全性高、测试速度快且适用于单一或多组分混合液体的测试。
但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且需要高纯度的氧气供应和更为复杂的数据处理程序。
闪点测定方法二闪点测定是对化学品和燃料安全使用一个重要指标。
本文将介绍两种常见的闪点测定方法。
一、开口杯闪点法开口杯法是比较传统的闪点测定方法。
它是将待测样品装入一个杯子中,然后将杯子加热,观察样品的表面是否出现闪烁的火花,记录下此时的温度,该温度即为该液体的闪点。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容易使液体挥发,不适合于高沸点样品的测定,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闪点仪测定闪点的步骤嘿,咱今儿就来讲讲这闪点仪测定闪点的步骤哈!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事儿呢!你想啊,就像咱做饭得一步步来,不能乱了套,这用闪点仪测定闪点也是有板有眼的呢!首先呢,得把那仪器准备好,就像战士要上战场,得先把武器擦得亮亮的,检查检查有没有啥毛病。
把闪点仪摆好位置,该接的线都接好,可不能马虎。
然后呢,就是取样品啦!这样品就好比是要被检验的“主角”,可得选得准准的。
不能随随便便弄一点,得按照要求来,不然测出来的结果能靠谱吗?接着呀,把样品放进仪器里,就像给它找了个“家”。
这时候可不能太粗鲁,得轻拿轻放,不然把样品弄洒了可咋办哟!再之后呢,就是升温啦!就好像给它洗个“热水澡”,慢慢地让温度升上去。
这过程可得仔细盯着,不能让它“洗”过头了,也不能“洗”得不够。
在升温的过程中啊,可别忘了观察。
就像咱看孩子似的,得时刻留意着有没有啥异常。
要是有个风吹草动,咱得赶紧采取行动呀!等温度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出现那神奇的“闪点”啦!就好像烟花绽放一样,那一刻可真让人兴奋呢!这时候就得赶紧记录下来,这可是关键的数据呀,可不能记错了。
你说这测定闪点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就像一场小小的冒险,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但又充满了惊喜。
咱再想想,要是没有这一步步严谨的步骤,那得出的结果能让人信服吗?肯定不行呀!所以说呀,做什么事儿都得认真,都得按照规矩来。
你看,那些专业的实验人员,他们不就是靠着这一步步的操作,才得出可靠的结果吗?咱平时做事儿也得这样,不能马马虎虎,得对自己负责,对结果负责呀!总之呢,这闪点仪测定闪点的步骤可不能小瞧,每一步都有它的道理,每一步都得好好做。
这样咱才能得到准确的闪点数据,才能让这个实验有意义呀!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
闪点的测定原理闪点是指液体在一定的温度下蒸气与空气混合时,能够形成可燃蒸汽与空气混合物的最低温度。
它是评价可燃性液体易燃程度和危险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消防等领域。
闪点测定原理主要基于液体蒸气与空气混合体系的可燃性质。
液体在一定温度下蒸发成蒸气,当蒸气与空气的含氧量适宜时,形成可燃性混合物。
而闪点即为液体在一定的温度下,能够形成可燃性混合物的最低温度。
常见的闪点测定方法有闭杯法和开杯法两种。
闭杯法是指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闪点测定。
测定用的闭杯装置通常包括闪点仪、试管、热源和温度计等。
首先,把待测液体倒入试管中,并且试管的气体空间与待测液体的液面接触。
然后,将试管放置在测试仪器中,加热试管中的液体。
同时,通入一定量的空气,使其与液体蒸汽混合。
当液体加热到了闪点时,液体表面开始产生蒸气,蒸气与空气混合体系达到可燃状态。
此时,在密闭容器内形成了可燃性混合物,当混合物接触到点火源时就会发生闪火,即测定出了闪点。
开杯法是指在开放容器中进行闪点测定。
常见的开杯法闪点仪包括闪点测试杯、加热装置和点触火装置等。
首先,将待测液体倒入测试杯中,使液面平整。
然后,点燃点触火装置,将其逐渐靠近测试杯打火处,直到出现闪火。
此时,测试杯中液体的温度即为闪点温度。
无论是闭杯法还是开杯法,闪点测定都基于液体蒸气与空气混合体系的可燃性质。
在液体升温的过程中,随着液体蒸气的生成,其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当达到一定的混合比例时,形成可燃环境,即可燃性混合物;此时,如果有点火源的存在,则会发生闪火现象。
因此,闪点测定的本质是寻找待测液体能够形成可燃混合物的最低温度,作为评估其可燃性和危险性的指标。
闪点测定原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液体的安全性评估和生产过程中的防火控制方面。
对于易燃液体而言,闪点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其易燃程度的高低。
常用的防火控制方法通常是建立在闪点指标的基础上的,当闪点低于一定程度时,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此外,对于各种易燃液体而言,闪点测定也是其安全存储、使用和运输的重要依据,从而有效保障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
闪点的测定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依据GB/T261-2008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宾斯基-马丁闭口闪点实试仪测定可燃液体、带悬浮颗粒的液体、在试验条件下表面趋于成膜的液体和其他液体闪点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闪点高于40℃的样品。
二、方法概要将样品倒入试验杯中,在规定的速率下连续搅拌,并以恒定速率加热样品。
以规定的温度间隔,在中断搅拌的情况下,将火源引入试验杯开口处,使样品蒸气发生瞬间闪火,且蔓延至液体表面的最低温度,此温度为环境大气压下的闪点,再用公式修正到标准大气压下的闪点。
三、实验步骤(步骤A)1、含水较多的残渣燃料油试样应小心操作,因为加热后此类会起泡并从起泡并从试验杯中溢出。
2、观察气压计,记录试验期间仪器附近的环境大气压。
3、将试样倒入试验杯至加料线,盖上实验杯盖,然后放入加热室,确保试验杯就位或锁定装置连接好后插入温度计。
点燃试验火源,并将火焰直径调节为3-4mm;或打开电子点火器,按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调节电子点火器的强度。
在整个试验期间,试样以5-6(℃/min)的速率升温,且搅拌速率为90-120(r/min)。
4、当试样的预期闪点为不高于110℃时,从预期闪点以下23±5℃开始点火,试样每升高1℃点火一次,点火时停止搅拌。
用实验杯盖上的滑板操作旋转钮或点火装置点火,要求火焰在0.5s内下降至试验杯的蒸气空间内,并此位置停留1s,然后迅速升高回至原位置。
5、当试样的预期闪点高于110℃时,从预期闪点以下23±5℃开始点火,试样每升高2℃点火一次,点火时停止搅拌。
用试验杯盖上的滑板操作旋钮或点火装置点火,要求火焰在0.5s 内下降至试验杯的蒸气空间内,并此位置停留1s,然后迅速升高回至原位置。
6、当测定未知试样的闪点时,在适当起始温度下开始实验。
高于起始温度5℃时进行第一次点火,然后按照4或5条进行。
7、记录火源引起引起实验杯内产生明显着火的温度,作为试样的观察闪点,但不要把在真实闪点到达之前,出现在火焰周围的淡蓝色光轮与真实闪点相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