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次课 眼的屈光与调节
- 格式:ppt
- 大小:444.50 KB
- 文档页数:20
第九节屈光不正与老视一、眼的屈光与调节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出来的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角膜、房水、晶体、玻璃体)将产生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缩小的倒象,这种生理功能称为眼的屈光。
屈光力的单位是屈光度(D),是光学系统焦距(以米为单位)的倒数。
眼球总屈光力于调节松弛状态下为58.64 D ,最大调节时为70.57 D 。
眼能随时自动改变其屈光力和变更焦距,以看清远、近不同距离物体,这一作用称为调节。
调节力用“D”表示,青少年调节力大,随着年龄调节力逐渐变小,10岁时有14 D ,50岁时却只有 2 D 。
二、屈光不正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的折射后聚焦于视网膜上,这便是正视眼。
若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的折射后不能聚焦于视网膜上,这是非正视眼,即称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及散光。
屈光不正临床可分两类:一类是以眼球前后径长度改变为主的屈光不正称轴性屈光不正,另一类是以眼各屈光间质界面曲度或折射率改变为主的屈光不正称屈光性屈光不正。
眼屈光的改变受许多因素影响:眼球前后径太长,晶体向前移位,角膜表面、晶体表面曲度太曲,房水、玻璃体折射率过高等均可形成近视,反之,即是远视。
而角膜或晶体面各径线曲度不等、角膜面凹凸不平、白内障、晶体脱位、人工晶体倾斜、黄斑区不平等,均可形成散光。
屈光不正的发病以黄种人较白种人及黑种人高。
正常人初生儿一般为远视眼,其屈光度+2~+3D,学龄前儿童一般轻度远视,青春期基本为正视眼。
屈光不正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多数认为高度近视、远视属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轻度屈光不正、正视眼属多基因遗传。
各种屈光不正的诊断可通过验光来完成。
1.近视近视眼指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束进人眼内会聚焦点落于视网膜之前。
(1)病因和分类近视眼的形成主要与眼轴的伸长和屈光力过强两个方面有关。
眼轴伸长进人眼内的平行光线所结成的焦点位于视网膜之前,这是形成近视的最常见原因,通常称为轴性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