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的屈光和调节 正常屈光状态和调节
- 格式:pptx
- 大小:671.06 KB
- 文档页数:37
招飞体检学生正常视力眼的屈光及调节状况摘要:目的总结招飞体检学生正常视力眼的屈光及调节状况。
方法选取2015年02017年某战区空军招收的1000名前来报名的学员进行全身体检,先行小瞳孔电脑验光,再行电脑验光,记录两次验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散瞳前呈近视倾向,散瞳后呈远视倾向,散瞳前屈光均值-0.28D,散瞳后屈光均值+0.53D。
大多位于0.00-2.00D区间(占95%),最高为5.25D,平均为(0.81±0.68)D。
散瞳前后屈光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25.3,P<0.01),其中远视眼平均为(0.84±0.67)D,近视及零屈光眼平均为(0.52±0.61)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3.60,P<0.01)。
结论招收飞行学员体检中进行屈光检测的学生多数为远视眼,调节力较强,验光之前必须注重散瞳,使睫状肌充分麻痹。
关键词:招飞体检;学生;正常视力眼;屈光;调节状况随着我国航天科技力量的不断增强,航天飞行器朝着高性能方向发展,同时也对飞行员身体素质选拔提出新的要求[1],招飞体检中对学员进行严格的体质筛选对保证飞行人员体格符合航天飞行需求及飞行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
前招飞医学选拔中,眼科的淘汰率占第一位。
在文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要求体检医师基础理论知识扎实、技术过硬,准确使用眼科各项仪器的检查方法[3]。
统一认识、统一方法、统一判定,以确保眼科的检查质量及受检者具有完善的视功能,适应飞行安全的需要。
眼部屈光各结构的正常及相互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是视功能正常的重要条件,为了解正常视力眼的屈光与调节状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应招飞行学员的1000名学生进行了检测,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02017年某战区空军招收的1000名前来报名的学员进行全身体检,全部为高中男性毕业生,年龄17-19岁。
双眼裸眼远视力≥1.0,近视力=1.0,内隐斜≤8△、外隐斜≤4△、垂直隐斜≤1△,身体健康。
眼的屈光状态眼的屈光——指眼球让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的时候对光产生的一种屈折现象。
眼的屈光状态的分类:屈光正常:正视眼屈光异常:近视、远视、散光(一)正视眼1、定义:远离5M外物体发出的或反射的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屈折后,能在视网膜上成一焦点,故可形成一清晰物像,是为正视眼。
眼轴24mm2、正视眼的屈光状态:平行光线入射静止状态眼时成像在视网膜上据光的可逆性原理:从正视眼视网膜上反射出来的光线必然是平行状正视眼的远点在无限远处(1.0以上)正视眼的近点在与其年龄相等的正常值内,随年龄增加近点变远(老花)(二)近视——近视配镜原则:以最低度数获得最佳视力。
定义:当眼调节静止时,远离5M外物体发出的或反射的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屈折后,不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物像,而是成像于视网膜前,是为近视眼。
远视力明显降低,但近视力尚正常。
1、近视眼的原因内因⑴遗传素质: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一般近视眼属多因子遗传病(2)发育因素外因即环境因素按照近视的程度⑴3.00D以内者称为轻度近视眼⑵3.00D~6.00D者为中度近视眼⑶6.00D以上者为高度近视眼双称病理性近视3、屈光成分分为:A轴性近视(遗传性):眼轴过长所致。
B曲率性近视:角膜、晶状体弯曲度加强所致。
C指数性近视:屈光介质折射率过高所致。
4、依是否有调节因素参与分类:A假性近视:由于调节紧张引起的一种暂时性屈光性近视.当使用睫状肌麻痹药物检查后,近视消失,呈现正视或轻度远视。
为调节紧张所致,多发生于少年儿童。
B真性近视:眼睛确实属于器质性近视变化即通常的近视眼,指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检查,近视屈光度未降低或降低度数小于25D。
C中间性近视:指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检查,近视屈光度未降低或降低小于或等于50D。
5、近视症状:A远视力降低(表现:远视力差,近视力好)B视疲劳;(表现:眼胀用眼时间不长)C易发生外隐斜;D高度数眼底易发生变化。
(易产生飞蚊症)6、近视眼护眼饮食:要避免视力衰退,就多吃鱼、柑桔类水果和红色果实,以及含钙、铬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1的食物,这些都是健康眼球生长发育中必不可缺的成份,多分布在糙米、杂粮、青菜、水果之中,但注意不得吃那些加重近视的食物,特别是多种糖果、肉和全脂奶酪,过多的粮在代谢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1和中和大量的钙、铬元素,致使眼球壁弹性降低,眼轴拉长,促使近视发生和近视度数加深。
眼的调节作用名词解释眼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感官器官,对于人类的视觉体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眼睛的调节作用则是指眼球通过对焦调节,使得我们能够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并保持清晰的视觉。
本文将深入探讨眼的调节作用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一、眼的调节机制眼的调节机制是指眼球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和眼球的位置以适应不同距离的物体,从而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过程。
眼睛对于不同距离的物体的清晰成像是通过以下两个主要的调节机制来实现的:屈光调节和调节节律。
屈光调节是指通过改变晶状体的曲率来调节光线的折射,使得光线在眼晴内的焦点位于视网膜上。
当眼睛注视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弹性使其扁平,从而使光线的折射率降低,能够正确地聚焦到视网膜上。
而当眼睛注视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肌肉通过收缩,使其变得厚而且圆形,增加光线的折射能力,以保持清晰的成像。
这种通过晶状体的屈光调节使得我们能够在不同距离上获得清晰的视力。
调节节律是指通过调节眼球的位置来适应不同距离的物体。
正常情况下,当眼睛注视远处的物体时,我们的眼睛处于正常状态,静止而放松。
而当我们注视近处的物体时,眼球的肌肉群会紧张并通过收缩眼球肌肉来调节。
这种调节节律使我们能够快速适应不同距离的物体,保持视线的清晰度。
二、影响眼的调节作用的因素眼的调节作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年龄、环境条件和个体差异等。
年龄是影响眼的调节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的弹性会降低,导致调节作用的减弱。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中老年时出现近视度数增加或需要佩戴老花镜的原因。
环境条件也会对眼的调节作用产生影响。
例如,长时间用电子产品,特别是近距离使用电子屏幕,会使眼睛长时间保持近焦点调节,从而导致眼睛的疲劳。
此外,环境光线的明亮度和色温也会影响调节作用的效果。
个体差异也是影响眼的调节作用的重要因素。
每个人的眼睛结构和调节能力可能略有差异,因此对于距离的适应能力也存在差异。
一些人可能比其他人更敏感于眼睛的调节变化,可能需要更频繁地进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