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为心理学复习大纲

  • 格式:docx
  • 大小:13.58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心理及行为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感觉、知觉与认知

1.注意的概念、注意的类型、如何营造引人注意的景观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①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

②有意注意(有一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

③有意后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 不需要意志努力。)

(3)一方面取决于刺激物的特点, 另一方面还取决于人自身的状态。

①刺散物的对比强度。

②刺激物的状态。运动和变化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引人注意。女口夜空中的流星。

③刺激的新异性。与众不同的和新异的事物很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千篇一律的,刻板重复的事物很难吸引和维持人的注意。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的类型

( 1 )相互加强或削弱。

( 2)联觉。

(3)不同感觉的补偿

3.感觉与知觉的概念

(1)感觉:感觉是意识和心理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人脑与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

(2)知觉: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不仅能反映该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能够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在大脑中根据事物的各种属性按其相互间的联系或关系整合成事物的整体,从而形成该事物的完整映像。这种信息整合的过程就是知觉。

4.知觉定势的概念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

5.认知的概念及其特点

(1)认知值得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知、表象、记忆、思维等等,而思维是它的核心。

(2)认知是主客体相互之间作用的产物。

6.人眼的构造及观看对象的规律

(1)视网膜由中央凹、黄斑和周围视觉组成。

(2)中央凹是位于视网膜中央的小凹,含有最微细的视锥细胞,中央凹形成的视野成圆锥状,水平和垂直视角均为2°左右;当头部保持垂直或者略微前倾的时候,中央凹视觉通常看着视平线以下10°左右的地方。见pdf 。

7.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1)相互削弱和破坏。

(2)相互加强或协同。

(3)相互补偿和替代。

第二章环境知觉的理论

1.三大理论的代表人物、产生时间等历史背景

(1)①格式塔知觉理论

②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 年,兴起于德国,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后来在美国广泛传播和发展。主要代表是惠太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2)生态知觉理论

(3)概率知觉理论

2.格式塔的含义及基本观点、组织原则(见pdf )

(1)

3.生态知觉理论与概率知觉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三章认知地图和评价地图

1.认知地图的概念及研究方法

(1)概念:心理学认为,人之所以能识别和理解环境,关键在于能在记忆中重现

空间环境的形象。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意象”或“表象”,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认知地图”。

(2)研究方法:

①画地图草图。要求市民根据记忆在没有格子的白纸上画出所在城

市的地图草图,并在图上标出城市中的独特要素。

②言语描述。通过访谈或文字描述让居民说明城市的环境特征、独特要素或体验。

2.认知地图的组成要素(五个)

(1)路径。旅行的通道,如步行道、大街、公路、铁路、水路等连续而带有方向性的交通通道,其他要素沿路径分布。

(2)标志。具有明显特征有充分可见的定向参照物,环境中的标志一定是引人注意的目标和醒目的图形。

(3)节点。观察者苛进入的具有战略地位的焦点,如交叉路口、道路的起点和终点,广场、车站、码头等行人集散处。

(4)区域。具有共同特征的较大的空间范围。

(5)边界。不同区域的分界线,包括河岸、路堑、围墙等不可穿越的障碍,也包括树篱、台阶、地面质感等示意性的可穿越界限。路径有时也起到边界的作用。

第四章环境- 行为关系的理论

1.应激的概念及应激物的种类

(1)概念:令人不愉快的环境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反应称为应激。引起应激反应的环境刺激称应激物。

(2)种类:按冲击强度和影响范围,应激物大致分为以下三类:灾变事件、个人应激物、背景应激物。

①灾变事件是势不可当的应激物,如自然灾害、战争、重大技术事故等。这些事件具有以下共同特点:往往是突然发生,几乎或不可能预先警告;具有强大的冲击力,需要当事的人们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有效的应付;波及范围广,影

响人数多。

②个人应激物。指应激性生活事件和一些烦心的日常琐事,其冲击性强弱不等,有的以相当于灾变事件的强度向个人能力挑战,有的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引起的烦恼。

③背景应激物。指的是持久重复的日常干扰,如工作压力、每天上下班赶路、拥挤、噪声、空气污染等。

2.环境负荷、适应水平、行为约束理论、行为场景理论的观点

(1)环境负荷理论。

①环境的负荷。周遭环境刺激,无论视觉、听觉、嗅觉、触觉都会引起神经系统一定水平的唤醒,唤醒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人所接受的感觉信息的多少。

②信息负荷。如果说环境负荷指的是环境的特性,信息负荷则可以理解为环境对人的作用。

(2)适应水平理论

适中水平的刺激是最理想的刺激,包括刺激的强度、多样性和模式。

每个人基于过去的经验都形成了自己最习惯的刺激,沃尔威尔称之为最优刺激水平,即适中水平。

当环境刺激不符合个人的适应水平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重新达到与环境的平衡。一种时改变自身对刺激的反应去适应环境。另一种是改变或选择环境来顺应自己的需要。

(3)行为约束理论所谓行为约束,即某些因素干扰或妨碍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干扰或

妨碍可能是实际的客观存在,也可能仅仅是一种不自由的感觉,最重要的是从认

知角度把这种情景解释为超出了自己的控制,即失去控制感这是反

应的第一阶段

人对环境的控制感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能力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不顺心的环境,二是自己有条件避开干扰性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