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为心理学链接之环境知觉与空间认知
- 格式:pptx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5
第四章环境知觉与环境认知 1. 感觉:是对直接作⽤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根据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类。
2.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过去的经验与各种感觉结合⽽形成的。
3. 感觉:主要以⽣理机能为基础,具有较⼤的普遍性,因⽽有较⼩的个体差异。
知觉:是纯⼼理性的,具有较⼤的个体差异。
§4.1 环境知觉 ⼀、概念: 1.环境知觉:是从对环境中个别刺激的加⼯开始的。
通常会经过刺激的觉察、刺激的辨别、刺激的再认和刺激的评定过程。
2.环境知觉包括:认知的(思维的),情感的(情绪的),解释和评价的成分。
3.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个体对环境的知觉敏感性会发⽣变化。
如果刺激恒定,反应越来越弱称为习惯化。
这种习惯化对嗅觉刺激、味觉刺激、噪⾳、光、压⼒、温度等都可发⽣,与对环境的适应有关。
⼆、简述环境知觉理论。
1. 环境知觉可以通过两个过程完成,(1)⾃上⽽下的过程,即概念驱动; (2)⾃下⽽上的过程,即数据驱动。
2. 格式塔理论认为:我们的脑以⼀种主动的⽅式对刺激进⾏建构,提出整体⼤于局部之和的原则。
3.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即⽣物个体要寻找能使它们有程度⽣存的机会。
这种理论也称为⽣态学观点。
①认为⼈类天⽣具有知觉环境中对他们有功能价值的⽅⾯。
②知觉中学习和经验的重要结果是关于我们周围环境的假设的发展,这种假设有时会导致误会知觉或错觉。
4. 概率功能主义:即布伦斯维克的透镜模型,它是布伦斯维克⽤数学来描述个体知觉过程的⼀个模型。
①当对包含多维度刺激的⼤环境作判断时,我们会给不同的刺激线索赋予不同的概率值,并对⼀系列散在的环境信息过滤,重新结合成有序统⼀的知觉。
②个体利⽤可能歪曲的信息对环境的真实特征作⼀可能性的判断。
它强调知觉是⼀个概率计算的过程,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4.2环境认知 1.环境认知应该是:“知道环境或具有环境⽅⾯的知识”。
心理学视角下的环境心理学和空间认知环境心理学和空间认知是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它们通过对人类对环境的感知、认知和反应的研究,帮助我们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优化环境设计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环境心理学和空间认知的理论与应用。
一、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环境互动关系的学科,关注环境对个体行为与心理的影响。
它涉及到个体对环境的知觉、评估、喜好和行为反应等方面。
1.1 知觉与环境个体通过感官系统获取来自环境的信息,经过加工与解释,形成对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环境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知特征会直接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情感。
1.2 环境评估个体对环境进行主观评价,形成对环境的喜好或厌恶态度。
环境中的空气质量、光照条件、温度和声音等方面的好坏,会对个体的评估产生影响。
1.3 环境行为与适应环境对于个体行为的制约与引导作用是环境心理学关注的内容。
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模式和适应能力,受到环境特征、人际关系、社会规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二、空间认知的研究领域空间认知是环境心理学中的重要分支,着重研究人类对空间的知觉、理解和记忆等认知过程。
空间认知的研究领域涵盖了环境导航、地图认知、方向感知等方面。
2.1 空间认知与环境导航个体在环境中进行导航时,依靠对空间的认知来进行路径规划和导航决策。
通过对环境的感知和记忆,个体能够准确地找到目的地。
2.2 地图认知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空间信息传递工具,对个体的空间认知具有重要影响。
个体通过地图对环境进行认知,结合地图上的符号、颜色等信息来理解环境的结构和属性。
2.3 方向感知个体的方向感知能力在空间认知中起到重要作用。
方向感知能力差的个体在空间导航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或走错路线,而方向感知能力强的个体在空间导航中更具优势。
三、环境心理学与空间设计的应用环境心理学和空间认知的研究成果在空间设计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能够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支持。
环境知觉与环境认知 1.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过去的经验与各种感觉结合而形成的。
感觉主要以生理机能为基础。
而知觉是纯心理性的,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知觉的几个主要心理特性包括知觉的相对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完整性、知觉的恒常性和知觉的组织性。
2.环境知觉是从对环境中个别刺激的加工开始的。
通常会经过刺激的觉察、刺激的辨别、刺激的丙认和刺激的评定这些过程。
汉尔森提出环境知觉包括认知的(思维的),情感的(情绪的),解释和评价的成分。
我们对周围环境事物距离和立体的知觉在视觉中的加工,有单眼和双眼的线索。
外语学习网运动知觉是个体对周围环境特体在空间发生位置移动的反应,它是通过视觉、动觉、平衡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实现的。
3.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个体对环境的知觉敏感性会发生变化。
如果刺激恒定,反应越来越弱称为习惯化。
这种习惯化对嗅觉刺激、味觉刺激、噪音、光、压力、温度等都可发生,与对环境的适应有关。
而对变化的知觉则与环境刺激变化的快慢、可觉察性有关,即环境变化的快慢影响我们对环境变化的知觉。
4.简述环境知觉理论。
环境知觉可以通过两个过程完成,一是自上而下的过程,即概念驱动;另一个是自下而上的过程,即数据驱动。
格式塔理论认为,我们的脑以一种主动的方式对刺激进行建构,提出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原则。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即生物个体要寻找能使它们有最大程度生存的机会。
它比较强调知觉反应的先天性,认为人类天生具有知觉环境中对他们有功能价值的方面。
学习理论认为,我们的知觉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必须学会知觉环境中的关键方面。
概率功能主义,即布伦斯维克的透镜模型,它是布伦斯维克用数学来描述个体知觉过程的一个模型。
当对包含多维度刺激的大环境作判断时,我们会给不同的刺激线索赋予不同的概率值(权重),并对一系列散在的环境信息过滤,重新结合成有序统一的知觉。
环境心理学:环境知觉和行为以下是关于环境心理学:环境知觉和行为,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本书的大多数章节都有一个经精心安排的相似的结构:1)阐述主题的范畴和性质,并为其下定义2)介绍这个主题的主要理论;3)整合与该主题有关的研究资料,并为这些已经积累的知识做总结;4)介绍了几个如何在环境设计中应用这些知识的实例。
为使心理学基础薄弱的建筑师、规划师和其他环境设计人员更好地阅读本书,我们尽可能用朴素的语言来解释一些关键词和术语。
另外,本书经过合理的安排,做到了每个章节尽可能地独立与完整,当读者由于时间有限或是只对本书的一个部分感兴趣时,他就可以只阅读某可以只读某一章节的某一段落。
譬如当他对理论不感兴趣时,便可以跳过理论部分而直接阅读有关的研究资料,以及面向环境设计的研究实例。
本书保持了我们一贯坚持的实证主义的观点,并对其他非实证主义的研究持保留和警惕的态度,这可能是本书的一大特点,但也可能是自缚手脚,很多建筑学方向的资料就没有被考虑进去。
另一方面,我们不是心理学家,心理学知识非常有限,尽管我们竭力避免,但书中肯定有许多不妥之处,敬请读者和·有关专家指正,我们将深深以为幸。
作者:徐磊青,杨公侠编著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6ISBN:7560824161简介作者在大量调研及统计的基础上,介绍当今世界正在不断扩展并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学科——环境心理学。
本书的第一篇“环境认知”,主要探讨人们感知和了解自己所处之实质环境的方式;第二篇“环境中的社会行为”概述了拥挤、秘密性、个人空间和领域性;第三篇“评价与环境”包括了环境评价和国内外环境研究的最新进展。
本书资料丰富,内容充实,文字简洁生动。
为使心理学基础薄弱的建筑师、规划师和其他环境设计人员更好地阅读本书,本书尽量用朴素的语言来解释一些关键词和术语。
适合层次:本科适合专业:城规专业目录前言第一章环境心理学导论一环境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二什么是环境心理学·三环境心理学的理论和发展四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篇环境认知第二章环境知觉与空间认知一环境知觉二空间认知第三章城市意象和空间指认一城市意象二邻里意象与孩子三寻路四认知距离五理论总结第二篇环境中的社会行为第四章城市生活与拥挤一大城市与小城镇二拥挤与密度三拥挤的影响四高密度环境与环境设计第五章私密性一私密性的性质二私密性的影响因素·三私密性与环境设计第六章个人空间一个人空间的性质二个人空间的测试三个人空间的影响因素四个人空间与环境设计第七章领域性一领域性的性质二领域性的影响因素三领域性与环境设计第三篇评价与环境第八章环境评价一环境评价二用后评价第九章住宅与社区(一)——居住满意度一居住满意度二住房中的环境心理三社区中的环境心理第十章住宅与社区(二)——社区中的犯罪与居民安全感一可防卫空间二领域性行为·三环境的文明程度四总结:迈向环境犯罪学跋环境心理学研究和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参考文献·。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建筑空间设计的研究2、青岛海智伟创置业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000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
在建筑行业当中,一些专业的设计师一直在追求建筑与空间功能互相适用的一种设计。
随着人们对建筑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空间的设计也为人们的心理感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所以是建筑设计师们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本文就是通过对环境心理学和建筑空间设计之间的联系,从各个角度对建筑空间进行研究。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建筑设计;探究与应用前言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建筑空间设计的要求,和感受。
所以设计师在对建筑进行空间设计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建筑功能以外,还要重视建筑空间带给人们的感受,对建筑进行更高层次的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环境的心理要求也更加严格。
所以,通过对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以及其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会使我国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更加科学迅速。
1、环境心理学与建筑空间的意义与联系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虽然他作为近些年来新兴的一门学科,但是所涉及了心理学,社会学,建筑学等多门学科[1]。
是为了使城市建筑与自然和谐发展和进步的一门新兴学科。
通过研究城市,建筑,人与自然的互相关联而将存在的关系融入到现实生活当中,这样既可以解决建筑空间所带给使用者的心理感受的问题,还会提高人们的居住的舒适程度。
如果将环境心理学正确的应用在建筑行业当中,则会对人们的居住体验带来更好的帮助。
要想最大程度的对环境心理学进行利用,就必须对环境心理学的含义进行充分的了解,所谓的“环境”就是指的在把某一考察对象作为中心的基准上,对其周围事物或者背景相互关系的一种描述。
换而言之环境就是围绕一个主体并对主体行为有所影响的外部世界,像时间、空间等都是其主要要素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是一系列元素和人关系的一种综合,环境的运行有一套相对较为严格的秩序、模式和结构。
人类的环境心理学与空间认知人类的环境心理学与空间认知是指研究人类对环境的感知、理解和反应的学科,包括我们对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认知和理解。
在当今社会,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在不断变化,因此了解人类的环境心理学和空间认知对于设计合适的环境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1. 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通过研究人与环境的互动,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环境对人们情感、认知、行为的影响。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环境的感知、评价、行为和情感等方面。
2. 空间认知空间认知是指人们对于物理空间的认知和理解。
这包括人们对于地理空间、建筑空间和室内环境的认知。
人们对于不同空间的认知会影响他们对于环境的感知和行为。
比如,人们对于一个宽敞、明亮的室内空间可能会感觉舒适,对于一个狭小、昏暗的室内空间可能会感觉压抑。
3. 环境与情绪环境与情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环境会引起人们不同的情绪反应。
比如,自然环境可以让人感到放松和愉悦,而拥挤和嘈杂的环境则可能引起人们的不适和压力。
了解环境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提高人们的情绪和幸福感。
4. 空间布局和功能性在设计环境时,空间的布局和功能性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提高人们的效率和舒适度。
比如,在办公室中,将相关的工作区域放在一起,可以提高沟通和协作的效率。
同时,环境中的功能性也需要符合人们的需求。
合理的功能性设计可以提高人们的满意度和使用体验。
5. 文化与环境心理学不同文化背景对于人们的环境心理学和空间认知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文化对于空间的使用和理解可能存在着差异,这一点需要在设计环境时予以考虑。
比如,中西方人们对于私密性和公共性的理解有所不同,这在设计社交空间时需要注意。
总结:人类的环境心理学与空间认知是一门涉及广泛的学科,对于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理解人类对于环境的感知和行为,同时根据不同文化和需求设计合适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