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产新入社员教育[行业特制]
- 格式:ppt
- 大小:72.05 MB
- 文档页数:44
日本电子技术启蒙教育日本一直以来都是世界电子科技领域的领先者,其电子技术的发展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而这种领先地位的形成,与日本在电子技术启蒙教育方面的重视和投入密不可分。
日本电子技术启蒙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子科技人才,为日本电子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日本电子技术启蒙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日本的学校教育中,学生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
比如,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学生不仅学习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还会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电子产品,比如电子小灯、简单的电路板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电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日本电子技术启蒙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日本的学校教育中,学生不仅要学习现有的电子技术知识,还要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和研究项目。
比如,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个电子产品,进行改进设计或者新产品的研发,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生还会在团队中进行一些合作项目,比如小组设计一个电子产品或者解决一个电子技术难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另外,日本电子技术启蒙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市场意识。
在日本的学校教育中,学生不仅要学习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还要进行一些实际的应用项目。
比如,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然后运用电子技术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学生还会学习一些市场营销知识,了解电子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培养了他们的市场意识和商业素养。
总的来说,日本电子技术启蒙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学习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实践应用能力和市场意识。
这些都为日本电子技术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为日本电子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日本电子技术启蒙教育在培养电子科技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日本电子技术的领先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日本的职业教育与高等专门学校日本的职业教育比较发达,对于培养高级技能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了解概况,突出重点,便于借鉴,这里侧重介绍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 日本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现状明治以后,为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一些用简单的方法传授一些必要技术的讲习所、修技所应运而生,成为庶民接受初等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和获得某方面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
1883、1884年日本政府分别颁布了《农业学校通则》、《商业学校通则》,标志着日本职业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1893年井上毅就任文部省大臣后,将发展实业教育作为加快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加以实施。
先后颁布了《实业补习学校规程》、《实业教育费国库补助法》等法令,大大加快了实业教育的发展。
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后,随着日本近代产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业教育的振兴带来了机遇。
1899年颁布《实业学校令》,统一了历来关于实业教育的各种规定,确立中等教育阶段的实业学校制度。
经过“二战”和战后几十年的发展,日本形成了比较符合国情的、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体系比较完整在办学性质上,有公立与私立;在办学类型上,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企业教育,其中学校教育是基础和核心;在办学层次上,有职业高中、专修学校、高等专门学校、短期大学等等,其中职业高中、专修学校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重点,同时高等职业教育的比重有所增大,职业大学的地位有所提高。
在办学形式上,有职前教育、在职教育、转业教育,学制有长有短,灵活多样、互相补充。
这种职教结构既能适应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需要,又为不同年龄、性别、学历的人提供多种升学、培训、转业和提高的机会。
特别是满足了初、中级职业学校部分毕业生升学的需要和家庭对于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为吸收优秀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实现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综合化为克服传统职业教育偏重专业技术的培养而忽视基础学习,造成学生适应社会能力较差的弊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对职业教育进行了改革。
日本大学中的职业生涯教育发布时间: 2008-09-25 浏览次数:1136吴姗娜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为了提高学生对职业的适应能力,日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职业生涯教育”。
详情如下: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为了提高学生对职业的适应能力,日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职业生涯教育”。
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大学,都认识到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根据其理念付诸实践,在各阶段进行着职业生涯观念和职业生涯准备的教育。
根据日本《2004年综合调查研究协会会议报告书》中的论述,日本对职业生涯教育被定义为:是培养学生劳动观和职业观的教育,是高度重视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创造性,发展人的个性的教育,旨在使学生具有相应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了解自己,积极主动地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
它要求从幼儿至成人的整个教育过程中,都要将传授知识与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存方式相结合,目的是通过教育促进人生价值实现,为社会提供适应时代要求的优质劳动者。
大学是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部门,承担着职业生涯教育最为重要的责任。
在大学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和对职业世界的认知,正确进行职业发展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完成具体的职业计划和准备,使之能够在走出学校之后实现顺利就业,并能够人尽其才。
一、日本大学职业生涯教育产生的社会背景1.雇佣环境发生变化日本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在企业实行“终生雇佣”(指员工认定自己所归属的企业之后,在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要忠于该企业,即使遇到待遇更优厚的企业也决不跳槽,而雇方也要终生雇佣自己的员工,不能任意将其解雇。
)与“年功序列制”(指员工的工资待遇与在公司所处的地位主要取决于资历,在公司工作的时间越长资格越老,资格越老工资待遇与地位越高。
基本不考虑能力因素,一切依年功而定,而且员工一般终生只事一主。
),这与我国改革开放之前的用工制度基本相似,并凭借这一企业组织模式坐上了世界经济的第二把交椅。
日本企业一般采用严谨的职位等级制度,这种制度在日本企业文化中很普遍。
以下是一般日本企业中可能存在的职位等级,这些等级可能因公司而异,但在整体上有一些相似之处:
1. 新入社员(新卒):
- 刚刚从大学毕业或其他教育机构入职的员工。
- 在刚开始的一到两年内,这些员工通常会接受公司内部的培训和轮岗。
2. 一般职员(一般社员):
- 完成新入社员培训后,进入正式的工作岗位。
- 在一般职员的职务下,可能有不同的职称,如助理、职员等。
3. 中层管理(課長、係長):
- 在一般职员之上,负责一定业务或团队的经理级别。
- 可能有不同的职位,如部门经理、课长、係长等。
4. 部门经理(部長):
- 负责整个部门的高层管理人员。
- 直接管理中层管理层,并向公司高层报告。
5. 总监(取締役):
- 公司董事会的成员之一,负责特定职能或业务领域。
- 可能有不同的总监,如销售总监、财务总监等。
6. 副总裁(常務取締役):
- 公司高层管理层的一员,通常负责特定领域的业务。
- 在日本公司中,副总裁可能有“常务取締役”一词。
7. 总裁(社長):
- 公司的最高管理者,负责整个公司的运营和决策。
- 有时总裁可能称为“社長”。
8. 会长(会長):
- 在一些公司,会长是总裁的上级,通常是公司创始人或资深领导。
请注意,不同的公司可能有不同的职位等级和职位名称。
此外,日本企业中重视年功序列,员工的晋升通常与工龄和表现相关。
公司内部的文化和传统也会影响职位等级制度的具体实施。
日本电产:奇特的吃饭招聘法
来源:《环球人物》作者:徐立新
日本电产在创立之初,只是一个三流企业,根本招聘不到名牌大学生。
于是,董事长永守重信决定只招收三流大学的毕业生,结果一下子来了200名应聘者。
两轮录用考试由永守重信亲自主持。
第一轮是让应聘者给客户打电话,介绍自己和公司业务。
永守重信想从中选出那些打电话时,既不紧张又能准确表达,还能顾及对方感受的人。
结果,一半人被淘汰出局。
第一轮考试结束后,到了午餐时间。
永守重信安排留下的应聘者在公司用餐。
这些应聘者发现,公司盒饭的质量很差——米饭半生不熟、无法下咽,配菜也是酱黄豆等难嚼的东西。
于是,有人开始皱眉,有人开始抱怨,有的只草草吃了几口。
午餐后,有人问第二轮考试什么时间开始,永守重信回答说:“考试已经结束了。
”他对这些吃惊的应聘者们解释说:“第二轮的考题就是…谁能高效快速地吃饭‟。
之前,我在公司模拟过,吃完这盒饭平均要10分钟,因此我把合格线定为10分钟。
结果有33人在10分钟内吃完,最快的用了3分钟,最慢的则用了45分钟,还有14人嫌饭不好,没吃完。
”
永守重信接着说:“那些没吃完和吃得慢的人,太注重客观条件,不会主动接受和适应环境。
这样的人很难在工作中积极主动。
而在10分钟内吃完饭的人,一般做事果断,不抱怨环境。
这样的人办事效率高,同时,吃得快还说明他们消化功能好。
”
就是靠着这些“吃饭快”的三流大学人才,永守重信最终将日本电产打造成世界一流的马达生产企业。
松下電器社訓、社歌在公司裏,員工每天都要朗誦松下七精神,唱社歌。
松下電器公司上上下下所以同心團結、統一步伐,正是這些薰陶、訓練的結果。
要想瞭解松下公司,絕不能忽視這些因素。
松下電器的精神規範,包括幾個層次和幾種形式,如綱領、信條、七精神、社歌、讚歌等。
松下電器綱領:透徹地認識企業人的使命,謀求社會改善和進步,進而貢獻于人類文明。
松下電器信條:只有全體員工和睦相處、共同努力,才有進步、發展和希望;全體員工應本著至誠、團結之精神,為社會盡力。
松下電器七精神:一、產業報國的精神產業報國是松下公司的經營宗旨。
從事產業工作的員工,必須十分重視此種精神。
二、光明正大的精神光明正大是為人處事的基本準則,即使學識才能如何優異,但如缺乏此種精神,則不足為法。
三、親愛精誠的精神親愛精誠為松下公司的信條之一,即使各部門內都有優秀人才,但如缺乏此種精神,即等於烏合之眾,不可能產生任何力量。
四、奮鬥向上的精神徹底奮鬥才是達成使命的唯一要訣,如果缺乏此種精神,即無法獲得真正的和平與進步。
五、遵守禮節的精神如果不重禮節、缺乏謙讓,就無法維護社會的秩序。
唯有擁有禮讓和謙虛的美德,才能美化社會,形成人情味的人生。
六、順應同化的精神除非順應自然法理,與其融成一片,否則就不易發達、進步。
如果不能適應社會的大趨勢,固熱自己的偏見,則絕不可能成功。
七、感恩圖報的精神感恩圖報的心意,能為人們帶來快樂和活力。
只有秉持著這種觀念,才能克服困難,創造真正的幸福。
松下社歌為建設新日本同心協力不斷地努力生產我們為世人提供的商品猶如湧泉一般振興產業振興產生親愛精誠的松下電器松下進行曲:與日月共存一、為了促進全民生計重建新生的日本大家充滿著勤奮工作的生氣松下電器,我們今天又活潑地聚集在一起二、從創業的當初起日新又新與日月共進我們以促進世人的電化生活為榮松下電器堅守傳統的崇高理想三、大躍進的時代已經來臨為了讓國際牌風行大地松下電器團結的力量真神奇附:以下是松下曾列舉的傳世信條上山千信的家訓:心裏沒有煩惱,必然心廣體健。
日本电子专门学校的相关领域及学科介绍据86店铺日本部老师介绍,日本的电器工学科和电子工学科等也越发受到日本留学生的青睐,工作就业机会多,很多中国学生赴日本电子专门学校的相关领域和学科深造,现具体说明这些学科的特色:电器工学科目标成为不受经济局势驱使,有安定需求的电气专业技术员从学习变电设备开始,通过使用在电器产业界中实际运用的机器,测定仪器进行试验、实践,以达到掌握企业所需的先进技术的学科。
在专业实习器械充实的环境基础上,还学习如在灾害中的电器系统和空调,设备等的管理技术。
将学生培养成掌握先进技术的高级人才的同时,学校还将全力支持学生考取各项技术资格认证。
学科的特点免试取得合格率仅有10%左右的高难度国家资格「第二种、第三种电器主任技术者」。
行业需求稳定,不容易受经济条件影响,能够成为一项稳定的工作。
基本每年的就业率为100%。
当然对于行业巨头企业,私营铁路JR这样的铁路相关企业,也有着全面的就业支持。
免考申请资格的条件:第二种有工作经验5年,第三种有工作经验2年以上即可申请。
将来可从事的工作:电气专业技术员/ 电气工程师/ 电气作业施工技师 / 设备设计技术员 / 大厦管理技术员 / 品牌技术员 / 电气通信技术员 / 家电制品技术员电器工事技术科免考通过「第二种电业工程人员」资格本学科是培养支持生活生命线的电气公式技术者的学科。
由经济产业省所认定,专业培养「第二种电气工程技术者」,关东地区仅有的5校中占有一席之位。
笔试,技能考试免考即可获得国家认证资格。
授课以实验,实践为中心,通过实践,学习专业工程人员的技术与经验。
学科的特点「第一种电气工程员」资格认证合格率100%。
不为经济危机所干扰,每年都保证在接近100%的就业率。
包括自营业在内,现在一线工作的本校毕业生多达3000人以上。
应用对应基础网络,太阳能发电系统等最新技术的教育大纲,以达到学员能够学到先进的技术知识,毕业后也可以活跃在行业第一线。
日本电气公司的新职员教育
李文英
【期刊名称】《职业教育研究》
【年(卷),期】1997(000)009
【总页数】2页(P33-34)
【作者】李文英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河北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75
【相关文献】
1.从日本基础教育的优势看我国教育的不足——随中国基础教育教职员访日团考察日本教育的报告 [J], 仇言瑾
2.日本电气公司投巨资发展新芯片 [J],
3.日本电气公司投巨资发展新芯片 [J], 电市
4.日本谋求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新动向——试析日本教育职员养成审议会的近三次审议 [J], 张梅
5.对教育现状的揭露——在日本教职员工会第二十三次、日本高中教职员工会第二十次全国教育研究集会上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个企业雇佣到优秀的人才并不等于拥有了优秀的职工,从这一角度来说,职工是企业的根,为职工谋利益是企业的本分。
企业不仅要持续为职工增加安全感、提高收入、改善工作环境,而且要根据企业运行情况的变化,在满足职工精神需求上做实事做好事。
在企业集体中同心协力、相互配合的工作经验和态度,做好新员工职业指导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新入职员工的用人指导中发现的问题及改善对策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
以便及时、规范的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有效合理的培训。
一、对新员工用人指导的概念对新员工用人指导,是企业通过岗位培训将新聘用的社会人员转变成符合企业岗位所需人才的过程,同时也是新员工融入到一个组织成为团队一员的过程。
新员工用人指导是面对新员工专门设计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是员工逐渐适应企业环境开始初步制定职业生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员工不断职业指导必成为大家的共识。
二、新员工职业指导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新员工用人指导的现状在国外,政府和其他组织都十分重视职业指导,用人指导成为员工教育重要的一部分。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入社教育”,无不体现了对新员工用人职业指导的重视。
在国内,企业正渐渐认识到用人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但指导工作做得并不理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用人指导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用人指导工作还没有其应有的地位,用人指导方案没有科学设计,使用人指导并不能满足指导需求。
市场经济的发展,开展企业用人指导必成为大家的共识。
2.新员工用人指导存在的问题(1)员工用人指导形式化。
传统的用人指导培训往往以企业为中心,管理者对用人指导的工作特点和规律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未能结合新员工的个人想法和发展规划,忽视新员工的个人发展需求。
(2)用人职业指导没有区分对象和背景。
新入职员工可以分为:应届毕业生、社会招用人员和内部换岗人员。
针对新毕业生没有经验,没有能力,心理素质不高和社会招用人员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情况,有必要将两者区分对待。
日本新职业训练指导员养成制度谷口雄治;蓝欣【摘要】介绍日本新职业训练指导员养成制度,分析日本职业训练现状,并对职业训练指导员养成制度变化的本质意义加以探讨.【期刊名称】《职业教育研究》【年(卷),期】2016(000)011【总页数】4页(P80-83)【关键词】日本;新职业训练指导员;养成制度【作者】谷口雄治;蓝欣【作者单位】日本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日本东京;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3002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92014年4月,日本新修订的职业训练指导员养成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开始实施,原有的职业训练指导员养成制度(以下简称“旧制度”)被废止。
自1961 年4月以来所实施的职业训练指导员养成制度是以高中毕业生为对象的4年制教育,而新的制度是以大学毕业生为对象的2年制教育。
新制度设定的培养目标相当于旧制度毕业生三年指导员职业经历后所能达到的水平。
之所以要做出这样的调整,公开的理由是“为了持续、稳定地培养高品质职业训练指导员”①,但实际上是因为有观点认为,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以下简称为PTU)毕业生实际就职于职业训练指导员岗位的比例低。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这样的变化呢?笔者将在介绍新职业训练指导员养成制度的同时,分析日本职业训练现状,对职业训练指导员养成制度变化的本质意义加以探讨。
(一)职业训练指导员资格的工种职业训练指导员资格有123个工种。
PTU长期课程毕业生可以获得如表1所示工种的指导员资格,这些工种是公共职业能力开发机构设计最多的。
(二)职业训练指导员的作用与任务能够有效发挥职业训练指导员专业性的职业岗位有两个:一个是国家或都道府县设立的公共职业训练机构,主要涉及表1所列的工种;另一个就是企业或事业团体组织设立的认定职业训练机构,这些机构所涉及的工种多种多样。
(三)取得资格的途径取得职业训练指导员资格的途径可以分为三大类、八小类,如表2所示。
由于职业训练指导员资格有123个工种之多,为满足社会对众多工种职业训练指导员的需要,就必须提供多种途径,使背景不同的人都有机会获得指导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