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系统萎缩
- 格式:doc
- 大小:133.00 KB
- 文档页数:6
多系统萎缩的治疗方法
多系统萎缩是一种进展性的神经变性疾病,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
然而,可以通过一些治疗方法来改善症状和减缓疾病的进展,包括:
1. 药物治疗:可能会使用多种药物来缓解多系统萎缩的症状,如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障碍等。
例如,抗帕金森药物可以帮助减少肌肉僵硬和震颤,而抗震颤药物可以减轻震颤症状。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师可以通过运动和锻炼来帮助改善肌肉僵硬度和减轻运动障碍。
定期进行物理治疗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
3. 语言治疗:由于多系统萎缩可能会影响言语和吞咽能力,语言治疗师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发音、说话流畅性和咀嚼吞咽功能。
4. 支持性护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的支持和护理,包括日常生活活动的帮助、建立适合的生活环境和提供心理社交支持。
家庭成员和护理人员可以提供这些支持。
5. 应对心理健康问题:多系统萎缩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例如抑郁和焦虑。
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可以帮助处理这些心理健康问题。
重要的是要与专业医疗团队保持密切联系,根据个体的病情和症状,制定个体化
的治疗计划。
虽然多系统萎缩无法根治,但综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缓疾病的进展。
神经内科多系统萎缩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累及自主神经、锥体外系和小脑系统,导致患者出现多种症状和功能障碍。
为了规范多系统萎缩患者的住院治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特制定本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多系统萎缩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1、临床症状:患者通常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体位性低血压、尿失禁、便秘等)、帕金森样症状(如运动迟缓、肌强直、震颤等)、小脑性共济失调(如步态不稳、肢体共济失调、言语不清等)中的至少两种。
2、影像学检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可能显示脑桥“十字征”、小脑萎缩等特征性改变。
3、神经电生理检查:肛门括约肌肌电图检查可能显示神经源性损害。
4、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帕金森病、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小脑变性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一般治疗(1)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特点、治疗方案和预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2)饮食指导:建议患者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3)运动康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计划,包括平衡训练、步态训练、肢体活动等,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2、药物治疗(1)针对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体位性低血压:可使用米多君、屈昔多巴等药物提升血压。
尿失禁:可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奥昔布宁。
便秘:可使用通便药物,如乳果糖。
(2)针对帕金森样症状可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或左旋多巴制剂,但疗效可能有限。
(3)针对小脑性共济失调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试用丁螺环酮等改善症状。
3、非药物治疗(1)物理治疗:如电疗、热疗、按摩等,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2)心理治疗: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必要的药物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标准住院日为 10-14 天。
多系统萎缩名词解释
多系统萎缩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被称为多系统萎缩综合征(Multiple System Atrophy,简称MSA)。
它是一种进展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影响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多个部分,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小脑和基底神经节。
多系统萎缩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脑部异常蛋白质聚集和神经元的退化有关。
多系统萎缩通常会导致各种症状,包括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认知障碍。
主要症状包括肌张力失调、肌肉僵硬、肌肉无力、平衡困难、姿势不稳、言语和吞咽困难等。
患者也可能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如低血压、尿失禁、便秘和性功能障碍。
认知障碍可以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和智力减退。
病情逐渐进展,最终会导致严重的残疾和生活质量下降。
多系统萎缩的确诊通常基于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神经生理学测试。
然而,目前尚无特定的生物标志物或影像学检查来确诊该疾病。
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的缓解,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由于多系统萎缩的病因和机制仍不清楚,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
总的来说,多系统萎缩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会影响多个系统的功能,包括运动、自主神经和认知功能。
尽管目前对该疾病的
了解有限,但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并希望能够找到该病的病因和机制,以便提供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多系统萎缩诊断标准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多个系统的功能障碍,包括自主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和认知系统。
目前,尚无特定的治疗方法,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多系统萎缩的诊断标准。
多系统萎缩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包括尿失禁、便秘、性功能障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等。
2. 运动系统功能障碍:包括肌张力减退、震颤、肌肉僵硬、姿势不稳和运动协调障碍等。
3. 认知系统功能障碍: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语言障碍和空间定向障碍等。
4. 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MRI和PET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脑干和小脑萎缩等特征。
5. 神经病理学检查:包括脑组织活检和尸检等,可发现α-突触核蛋白和谷氨酸脱羧酶等蛋白质的异常表达。
以上五个方面的任意两个或以上的功能障碍,加上神经影像学或神经病理学检查的阳性结果,即可诊断为多系统萎缩。
需要注意的是,多系统萎缩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易被误诊为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因此,对于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神经影像学和神经病理学检查,以尽早发现和诊断多系统萎缩。
多系统萎缩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自主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和认知系统功能障碍,以及神经影像学和神经病理学检查的阳性结果。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多系统萎缩流程-回复多系统萎缩(Multi-System Atrophy, MSA) 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多个脑部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包括自主神经功能、运动控制以及协调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多系统萎缩的流程,从病因、症状、诊断到治疗等方面逐步解释。
一、病因:多系统萎缩的确切病因至今仍不明确,但有研究表明可能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
某些研究发现,多系统萎缩与蛋白质聚集和神经元丧失有关。
具体来说,α-突触核蛋白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LRRK2)是多系统萎缩发病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症状:多系统萎缩的症状通常分为两个主要类别: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运动功能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血压异常(低血压或高血压)、尿失禁、消化问题(如便秘和胃肠问题)、性功能障碍等。
而运动功能障碍主要包括肌张力异常、姿势不稳、肌肉僵硬、手脚震颤等。
三、诊断:多系统萎缩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深入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神经学评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来进行。
病史采集过程中需要关注病情发展速度、症状特点以及家族史等。
体格检查则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障碍的观察,包括平衡、协调能力、肌张力、瞳孔反应等方面。
神经学评估一般包括尿内啡肽酶(UPH)和苦纳洛定(Kernig)征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方面,腰椎穿刺可用于排除其他可能性,并进行脑脊液的分析,以发现α-突触核蛋白和LRRK2等有关指标。
四、治疗:目前尚无治愈多系统萎缩的方法,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缓解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肾上腺素能药物、抗胆碱药物、抗帕金森药物等,用于缓解症状,如血压低、运动功能障碍等。
除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可以通过康复治疗来改善运动功能,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等,以提高肌肉协调和控制能力。
此外,心理治疗、家庭支持和康复护理也可帮助患者面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困扰和生活障碍。
综上所述,多系统萎缩是一种涉及多个系统的退行性神经疾病,病因至今不明,但遗传和环境因素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多系统萎缩诊治进展2023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种成年起病、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表现为进行性自主神经功能衰竭、帕金森症、小脑性共济失调和锥体束征的多种组合⑴。
该病起病隐匿,进展快且预后不佳,无疑需要早期的诊断与治疗。
一、MSA概述MSA曾被认为是三种不同的疾病:纹状体黑质变性(SND)、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OPCA)和Shy-Drager综合征(SDS),Graham和。
叩enheimer 创造了MSA该术语,以涵盖这三种疾病。
MSA是一种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其特征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左旋多巴无反应的帕金森综合征、小脑共济失调、锥体束征的多种症状组合。
根据主要的运动症状,MSA可以被分为两种临床类型:小脑共济失调(MSA-C)为主和帕金森综合征(MSA-P)为主。
目前认为,MSA发病机制(图1)的特点是错误折叠的α-突触核蛋白从神经元传播到少突胶质细胞,并以"肮病毒样”方式在细胞间扩散,导致氧化应激、蛋白酶体和线粒体功能障碍、髓磷脂脂质失调、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神经炎症和能量衰竭。
其病理特征是由错误折叠的、过度磷酸化的纤维状α-突触核蛋白(α-SynucIein,α-Syn)组成的少突胶质细胞胞质内包涵体(g1ia1cytop1asmicinc1usions,GCIs)o且广泛和大量的GCIS、伴黑质纹状体结构或橄榄体脑桥小脑结构的神经变性改变,也是MSA的神经病理学确诊标准。
图1:MSA发病机制据欧美国家的数据显示,MSA的平均患病率为(1.9~4∙4)∕10万人,平均发病率为0.6/10万人,50岁以上人群的平均发病率为3.0/10万人,患者平均生存期为6~10年。
该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
因此,MSA的早诊断与早治疗是改善该病预后,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的关键。
二、MSA的诊断谈及对于MSA患者的诊断,商慧芳教授指出,MSA的诊断标准随着时代不同一直变迁(图2)。
多系统萎缩的影像学特征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是一种罕见的进行性
神经系统退化疾病,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多个部分,包括自主神经、小脑和锥体。
影像学特征可用于支持多系统萎缩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像学特征:
1. 脑干及小脑萎缩:多系统萎缩患者的脑干和小脑通常会出现进行性萎缩,这在MRI影像中可观察到。
小脑萎缩主要表现
为小脑蚓部的变小和裂隙扩大。
2. 室腔扩大:多系统萎缩患者的脑室和脑池通常会出现扩大,特别是侧脑室和第四脑室。
这是由于神经组织的丧失和脑沟回增宽导致的。
3. 白质异常:在多系统萎缩患者的MRI中,白质异常也是常
见的影像学特征。
这些异常主要表现为白质的高信号或低信号区域,反映了神经纤维的病变和损害。
4. 脑干核团受累:多系统萎缩患者通常会出现脑干核团受累的表现,如腹侧黑质、大脑基底核和脑桥核团的萎缩或异常信号。
这些改变可以与帕金森病等其他运动障碍鉴别。
5. 快速眼动(REM)睡眠行为障碍:多系统萎缩患者常伴有
快速眼动(REM)睡眠行为障碍,这可以通过多导睡眠图或
脑电图来检测。
综上所述,多系统萎缩的影像学特征主要包括脑干及小脑萎缩、
室腔扩大、白质异常、脑干核团受累和REM睡眠行为障碍。
这些特征有助于支持多系统萎缩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多系统萎缩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包括激素替代治疗和其他药物,如甾体激素、雌激素、钙剂等,可以帮助减轻多系统萎缩的症状。
2. 物理治疗:通过物理疗法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维持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和平衡能力,减缓病情进展。
3. 营养支持:合理的营养补充和饮食调节,可以帮助患者维持健康的体重和营养状况,减少症状加重的风险。
4. 心理支持:多系统萎缩患者常常面临身体和心理的挑战,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和情绪困扰。
5.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症状,如关节疼痛或畸形,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来改善症状和功能。
6. 运动疗法: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保持肌肉和骨骼的健康,提高心肺功能,减轻疲劳和改善生活质量。
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且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多系统萎缩流程-回复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会导致神经系统多个部位的损害和功能障碍。
本文将详细介绍多系统萎缩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流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第一步:认识多系统萎缩多系统萎缩是一种进展性的神经变性疾病,主要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和运动神经系统。
它包括多个亚型,如多发性系统萎缩型、帕金森综合征型和小脑型等。
多系统萎缩的主要症状包括共济失调、肌肉强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由于这些症状与其他运动障碍疾病(如帕金森病)相似,因此正确的诊断是非常关键的。
第二步:症状分析和初步筛查多系统萎缩的症状多种多样,会因病情和亚型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
常见的症状包括步态不稳、震颤、手脚麻木、尿失禁、便秘和性功能障碍等。
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初步筛查。
医生通常会询问病史、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推荐进一步的检查。
第三步:诊断确立诊断多系统萎缩需要综合运用病史、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方法。
其中,核磁共振成像(MRI)可以观察到脑部结构的变化,但MRI结果并非多系统萎缩的特异性指标。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可用于评估多系统萎缩的代谢功能。
此外,腰穿检查可提供关于脑脊液压力和蛋白质含量的信息。
最终,通过综合分析这些结果,医生可以确定多系统萎缩的诊断。
第四步:制定治疗计划目前,多系统萎缩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其症状进行对症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缓解症状。
这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支持性治疗等。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改善症状、缓解疼痛和增强运动功能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
例如,对于震颤和肌肉强直,可以使用抗帕金森药物、抗震荡药物或肌肉松弛剂。
对于尿失禁和便秘,可以采用避免尿频的饮食措施,以及利用药物和其他治疗方法来改善排便功能。
康复训练是多系统萎缩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通过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病情对患者生活的不良影响。
多系统萎缩临床诊治进展(综述)
2015-02-03 15:35 来源:丁香园作者:幸福的味道
字体大小
-|+
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种相对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症状多样,临床容易误诊,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近期NEJM杂志发表了一篇综述,回顾了MSA的临床诊治进展。
流行病学
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种罕见病。
平均发病率约为0.6-0.7/10万人年,患病率约为3.4-4.9/10万人,在40岁以上人群中这一数值增加至7.8/10万人。
帕金森综合征亚型(P-MSA)与小脑亚型(C-MSA)患者比例约为2:1-4:1。
患者通常在60岁以后发病,无性别差异,发病后平均生存期为6-10年,极少患者生存期可超过15年。
病因、病理及病理机制
尚未明确环境因素可导致MSA,但与帕金森病(PD)类似,吸烟、喝酒为可能的保护性因素。
一般认为MSA是一种散发性疾病,然而近期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在MSA发病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可能参与MSA发病的基因包括:编码辅酶Q10的基因COQ2、SHC2、SNCA 等,其可发生不同类型的突变,但这些结果仍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MSA患者尸检可见不同程度的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以及纹状体黑质变性;此外,神经变性还会累及中枢性自主神经系统,长期病程中还会出现额叶萎缩。
蛋白性少突胶质细胞胞浆包涵体(也称Papp-Lantos小体)是MSA最主要的组织学标志物,包涵体的密度反映了MSA 患者脑内神经变性的严重程度,其主要组成成分为错误折叠的α突触核蛋白,因此,MSA 也被认为是一种少突胶质细胞α突触核蛋白病。
大量临床前和尸检研究均提示少突胶质细胞病变是MSA最主要的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维持髓鞘完整性的主要成分p25α进入少突胶质细胞胞体内可能发生于α突触核蛋白聚集之前,随后才出现少突胶质细胞肿胀以及α突触核蛋白过表达,形成胞浆包涵体。
包涵体形成后反过来影响神经元功能,并释放α突触核蛋白进入细胞间隙内,导致形成神经元性的胞浆包涵体。
这种朊病毒样的α突触核蛋白传播方式最终导致患者多系统受累。
临床表现
与PD类似,大约有20%-75%的MSA患者会出现运动前期症状,包括性功能障碍、尿急、尿失禁或尿潴留、体位性低血压、吸气性喘鸣以及快速眼动期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
1、运动症状
动作迟缓、强直、易摔倒等是帕金森综合征亚型(P-MSA)患者的主要表现,“搓丸样”震颤少见,但约有50%的患者会出现不规则的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对左旋多巴治疗反应差,这也是很可能P-MSA的诊断标准之一,但也有40%左右的患者左旋多巴治疗短暂有效。
小脑性共济失调是小脑亚型(C-MSA)患者的主要特征,包括宽基底步态、肢体动作不协调、动作性震颤以及自发性凝视触发性眼震。
16%-42%的MSA患者会出现异常的姿势,包括脊柱弯曲、严重的颈部前屈、手足肌张力障碍等。
反复的跌倒、发音障碍、构音障碍、流涎以及吞咽障碍是晚期MSA患者的表现。
2、非运动症状
早期出现且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是MSA的关键性特征,最常受累的包括泌尿生殖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
男性会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女性会出现外生殖器敏感性降低;泌尿功能障碍的表现包括尿急、尿频、尿失禁、夜尿以及膀胱排空障碍。
心血管系统受累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即体位改变(从卧位到立位)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30mmHg或舒张压下降15mmHg以上。
患者可出现反复晕厥、眩晕、头痛等。
一半患者会伴有餐后低血压,或仰卧位、夜间高血压。
呼吸系统功能紊乱也是MSA的特征之一;多达50%的患者会出现夜间吸气性喘鸣,晚期患者更常见,40%的患者会出现呼吸睡眠暂停。
MSA其他自主神经功能症状还包括便秘、瞳孔运动异常以及泌汗和皮肤调节功能异常。
1/3的MSA患者会出现额叶功能障碍和注意力缺陷、情绪失控以及行为异常,包括抑郁、焦虑、惊恐发作等也会在出现。
MSA多系统受累表现见图1所示:
图1. MSA患者多系统症状表现
3、疾病进展及预后
MSA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会在10年内进行性加重,而发病初期进展更明显。
大约50%的患者在运动症状出现后的3年内行走需要帮助,60%患者5年后需要轮椅,6-8年后患者通常完全卧床(图2)。
图2. MSA疾病自然史。
MSA运动前期可持续数月-数年。
0年表示运动症状开始出现的时间。
肯定的MSA诊断可能直到尸检之后才能明确。
患者的死亡原因包括支气管肺炎、尿脓毒血症或猝死。
发病年龄较晚、P亚型以及早期出现严重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提示预后较差;而C亚型及自主神经功能衰竭出现较晚提示预后较好。
诊断
由于MSA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其很容易被误诊。
自主神经系统症状患者需要与单纯自主神经功能衰竭、及伴有自主神经症状的PD相鉴别;小脑症状患者需要与晚发性小脑共济失调、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晚发性Friedreich共济失调以及由于其他药物所致的共济失调相鉴别。
目前指南定义了3种不同程度的MSA诊断:肯定MSA、很可能MSA以及可能MSA。
肯定MSA诊断需经病理证实存在α突触核蛋白阳性的胶质细胞胞浆包涵体,以及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或纹状体黑质变性。
很可能MSA定义为:发病年龄>30岁,散发性、进展性疾病,伴有严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外加左旋多巴治疗效果不佳的帕金森综合征或小脑共济失调。
可能的MSA定义为:散发性、进展性疾病,伴有帕金森综合征或小脑共济失调,外加一项提示自主神经功能衰竭的症状。
MSA的诊断主要基于病史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其他的辅助检查仅用于辅助诊断。
治疗
目前MSA的治疗仅为症状性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大部分药物为适应症外使用。
1、运动症状治疗
在帕金森综合征亚型患者中,左旋多巴的剂量需要缓慢增加,最大程度的减缓体位性低血压、水肿、恶心等症状的加重。
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不太可能改善运动症状,但可尝试用于左旋多巴诱导的肌张力障碍;金刚烷胺的疗效不明,可尝试治疗,但如症状无缓解应立刻停药。
局部肉毒毒素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手足部肌张力障碍。
小脑性症状的治疗无特异。
氯硝西泮可能有助于缓解肌阵挛或动作性震颤。
某些病例报道显示加巴喷丁以及丁螺环酮治疗可能有效。
辅助性神经康复治疗,包括职业治疗、物理疗法以及言语治疗可能有所帮助。
2、非运动症状治疗
伴神经源性膀胱症状的MSA患者需常规筛查泌尿系感染。
由于逼尿肌过度活跃导致的尿急、尿失禁可采用抗毒蕈碱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尝试使用逼尿肌肉毒素注射疗法。
间断置管治疗是残余尿量>100ml尿潴留患者的一线疗法。
西地那非可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也可采用鞘内注射血管舒张性前列腺素治疗。
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应给与生活指导,包括避免触发因素(快速体位改变、饱食、用力活动、暴露于过热的环境等)、增加水盐摄入、睡觉时保持高头位、使用弹力袜等。
严重体位性低血压患者需考虑药物治疗,包括FDA目前批准的米多君和屈昔多巴;适应症外氢氟可的松治疗可能有效。
卧位高血压是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因此应对患者卧位血压进行严密监测。
持续正压通气或双向正压通气治疗是伴有孤立性吸气性喘鸣或呼吸睡眠暂停MSA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严重者也可考虑双侧声带肉毒毒素注射治疗。
口服胃长宁或唾液腺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可能有助于缓解晚期患者因吞咽困难导致的流涎。
睡前服用小剂量氯硝西泮可用于治疗严重快速眼动期睡眠障碍。
MSA伴认知功能障碍通常无需治疗,但对于伴有严重抑郁、焦虑或情绪失控的患者需要药物干预。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优于三环类抗抑郁药,前者疗效更强,且不太可能加重体位性低血压和尿潴留。
疾病修饰疗法展望
将来需要开发多系统萎缩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以帮助早期诊断及招募患者进行疾病修饰药物研究。
而血和脑脊液α突触核蛋白对MSA诊断既不特异也不敏感,磷酸化寡聚体α突触核蛋白或其他标志物可能为未来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初步研究显示采用α突触核蛋白配体苯并恶唑可用于活体检测脑内胶质细胞包涵体的密度。
尽管目前一些临床前研究显示神经保护性药物具有一定疗效,但迄今为止,利鲁唑、米诺环素、利福平、雷沙吉兰等药物并没有显示临床获益。
加速干预靶点的开发、生物标志物研究以及早期患者招募将有利于未来进一步研究。
为此,一项全球性的MSA登记研究
(GLOMSAR)正在进行中。
下述关于多系统萎缩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多系统萎缩的关键性特征为早期出现且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衰竭;
•B多系统萎缩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容易被误诊;
•C动作迟缓、强直、易摔倒等是小脑亚型(C-MSA)患者的主要特征;
•D50%的患者在运动症状出现后3年内即出现行走时需要帮助。
很遗憾,没有答对,正确答案是C
共30 题,你已累计答对0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