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悬架系统产业链全景图 行业必备
- 格式:pdf
- 大小:1001.04 KB
- 文档页数:23
线控底盘赛道,自主发展正当时作者:蒿继深来源:《汽车纵横》2022年第10期随着中国大力推动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革命,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
自主品牌凭借电动化和智能化先发优势在新能源车时代实现品牌向上,开始抢占传统合资及外资品牌市场份额。
2022年上半年传统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新能源份额提升至 57.5%,全球新能源车市场份额提升至 34.3%。
在中高端车型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智能化配置渗透率相较合资和外资品牌具备优势。
自主零部件企业背靠我国自主整车企业,凭借本土化及快速响应优势,将在电动化和智能化市场获得更多配套机会,在产业链重塑中迎来发展机遇。
传统燃油车的底盘系统机械、液压零部件繁多,结构复杂,能效利用低,无法适应电动化的发展趋势和满足自动驾驶对车辆操控和安全的需求。
线控底盘以电信号代替传统式的机械设备、液压机或气动式等类型的联接,具有结构紧凑、响应速度快与控制精度高的优点,更加匹配电动智能汽车。
在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的推动下,线控底盘发展迅速,自主供应商借助变革机遇奋起直追,叠加中国速度、性价比、整零协同优势,在线控底盘领域或将诞生全球性的零部件龙头企业。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跑在世界前列,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地位愈发重要,成为汽车供应链变革中的新中心。
在电动化、智能化驱动下,汽车底盘迎来换道晋级的新时代。
中国品牌有望打破欧美日底盘供应链的强势地位,在线控底盘领域实现赶超。
线控底盘由转向、制动、换挡、油门和悬架五大系统构成。
线控换挡和线控油门门槛较低,现在已经较为普及。
空气悬架可以提高电动车型竞争力,成为高端品牌增配的主要产品之一,开启了空气悬架在中国应用加速的新局面。
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与车辆驾驶安全高度相关,是支撑高级自动驾驶技术实现的关键,是线控底盘的核心,目前正处于技术的进化和发展阶段,增长潜力巨大,是我国自主品牌突破的重点领域。
线控制动系统可分为电子液压制动系统(EHB)和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
某SUV汽车多连杆后独立悬架设计与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汽车的悬架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多连杆式独立悬架以其综合指标过硬、兼顾操控性和行驶舒适性在内的多种特性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多年以来,结构复杂、成本高昂、舒适性较好的多连杆式独立悬架只用于豪华轿车,或少部分定位较高端的中高级别轿车。
伴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提升,零部件单位生产成本逐步降低,汽车厂商们开始更多的在低端轿车上装备这种结构复杂、性能优异的悬架,以此来提高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并在同级别车型中形成鹤立鸡群的效应。
我这次设计的奔驰GLK300的悬架系统正是符合大众的需求,采用多连杆式独立悬架。
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奔驰GLK300SUV的后悬架系统的设计,后悬架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系统。
减振器采用双作用液力减振器,并对其进行参数计算。
对导向机构和横向稳定杆进行结构计算及强度校核。
采用CATIA软件对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的零件进行建模并对悬架进行装配。
同时采用CATIA软件对悬架的性能进行分析,论证悬架系统设计参数的合理正确性。
在这次设计中,采用了性能较好的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系统,虽然多连杆式独立悬架还未广泛应用于中低端轿车,但随着成本的降低,此悬架系统将越来越多的得到使用。
通过CATIA软件对悬架系统的建模及对其进行仿真优化,验证了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的优异性能。
因此,这次设计的悬架系统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多连杆;独立悬架;仿真优化;CATIAA SUV multi-link independent rear suspension of automobiledesign and analysis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industry, people on the handling stability and riding comfort of the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 so the car's suspension system is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Multi-link independent suspension with its comprehensive index, consideration of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excellent handling and ride comfort, favored by the vast number of consumers. However, over the years, complex structure, high cost, comfort good multi-link independent suspension is used only for luxury cars, or a few more high-end positioning in high-grade car. Along with the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improve, spare parts production costs per unit decrease gradually, the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began more equipment of this structure in the low-end cars complex, excellent performance of suspens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vehicles in the process, and the effect of forming in the same stand head and shoulders above others don't models. Suspension system I the design of the Mercedes-Benz GLK300 is in line with the needs of the public, the multi-link independent suspension.The design of the main content is: the design of rear suspension system of the Mercedes-Benz GLK300SUV, rear suspension uses the popular multi-link independent suspension system. Damper adopts double acting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and parameter calculation of its. The guide mechanism and a transverse stable rod structure calculation and strength check. The components of CATIA software for multi-link independent suspension modeling and assembly of suspension. At the same time were analyzed by CATIA software performance of suspension, reasonable design parameter argumentation suspension system.In this design, the multi-link independent suspension system with better performance, although the multi-link independent suspension is not widely used in the low-end cars, but with lower costs, this suspension system will be more and more use. Through the CATIA software model of suspension system and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its, verify themulti-link independent suspension performance. Therefore, the design of the suspension system has a broad development prospects.Keywords:Connecting rod;independent suspension ;Simulation optimization;CATIA目录引言 ....................................................................................................................................... - 7 -第1章概述 ..................................................................................................................... - 11 -悬架系统概述 ...................................................................................................................... - 11 -第2章悬架分类及选择................................................................................................. - 14 -2.1 非独立悬架 ................................................................................................................. - 14 -2.2 独立悬架 ..................................................................................................................... - 14 -2.2.1 横臂式悬挂系统 ........................................................................................... - 14 -2.2.2 多连杆式悬挂系统 ....................................................................................... - 15 -2.2.3 纵臂式悬挂系统 ........................................................................................... - 15 -2.2.4 烛式悬挂系统 ............................................................................................... - 15 -2.2.5 麦弗逊式悬挂系统 ....................................................................................... - 15 -2.2.6 主动悬挂系统 ............................................................................................... - 16 -2.3 辅助元件 ..................................................................................................................... - 16 -2.3.1 横向稳定器 ................................................................................................... - 16 -2.3.2 缓冲块 ........................................................................................................... - 17 -第3章悬架参数计算..................................................................................................... - 18 -3.1 参数选定 ..................................................................................................................... - 18 -3.1.1 自振频率 ....................................................................................................... - 18 -3.1.2 悬架刚度 ....................................................................................................... - 18 -3.1.3 悬架静挠度 ................................................................................................... - 18 -3.1.4 悬架动挠度 ................................................................................................... - 19 -第4章弹性元件的设计计算......................................................................................... - 20 -4.1 弹簧中径、钢丝直径、及结构形式 ......................................................................... - 20 -4.2 弹簧圈数 ..................................................................................................................... - 20 -第5章悬架导向机构设计............................................................................................. - 22 -5.1 导向机构设计要求 ..................................................................................................... - 22 -5.2 导向机构的布置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智能制造产业链全景图谱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基础层(感知层)、技术层(网络层)、应用层,其中基础层主要包含传感器及机器视觉,技术层主要是指SAAS、IAAS、PAAS,应用层主要为智能生产线。
智能制造业产业链图谱|产业链全景图智能制造产业链-基础层: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射频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激光雷达传感器、工业通讯模块、RTU 智能制造产业链-技术层:SAAS、生产管理(DNC、HRM、ERP、SCM、CRM)、生产控制(EAS-MES、APS、SCADA、PLC)、研发设计(CAE、CAD、SAP、PLM、CAPP、CAM)、协同集成(协同应用软件、协同平台软件、协同工具软件)、IAAS(DCS/IPC、嵌入式控制器、网络及安全配置)、PAAS(通用PAAS、业务PAAS)SAAS:Software-as-a-Service的缩写名称,意思为软件即服务,即通过网络提供软件服务。
SaaS定义了一种新的交付方式,也使得软件进一步回归服务本质。
企业部署信息化软件的本质是为了自身的运营管理服务,软件的表象是一种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本质还是第一种服务模式,SaaS改变了传统软件服务的提供方式,减少本地部署所需的大量前期投入,进一步突出信息化软件的服务属性,或成为未来信息化软件市场的主流交付模式。
IAAS:即基础设施即服务。
指把IT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服务通过网络对外提供,并根据用户对资源的实际使用量或占用量进行计费的一种服务模式。
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的缩写,是指平台即服务。
把服务器平台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的商业模式,通过网络进行程序提供的服务称之为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是云计算三种服务模式之一,而云计算时代相应的服务器平台或者开发环境作为服务进行提供就成为了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
DNC: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称为分布式数控,是网络化数控机床常用的制造术语。
悬架系统开发流程---布置部分目标设定BENCHMARK在此主要是分析竞争车型的底盘布置。
底盘布置首先要确定出轮胎、悬架形式、转向系统、发动机、传动轴、油箱、地板、前纵梁结构(满足碰撞)等,因为这些重要的参数,如轮胎型号、悬架尺寸、发动机布置、驱动形式、燃油种类等在开发过程中要尽可能早地确定下来。
在此基础上,线束、管路、减振器、发动机悬置等才能继续下去悬架选择对各种后悬架结构型式进行优缺点比较,包括对后部轮罩间空间尺寸的分析比较,进行后悬架结构的选择。
常见的后悬架结构型式有:扭转梁式、拖曳臂式、多连杆式。
扭转梁式悬架优点:1.与车身连接简单,易于装配。
2.结构简单,部件少,易分装。
3.垂直方向尺寸紧凑。
4.底板平整,有利于油箱和后备胎的布置。
5.汽车侧倾时,除扭转梁外,有的纵臂也会产生扭转变形,起到横向稳定作用,若还需更大的悬架侧倾角刚度,还可布置横向稳定杆。
6.两侧车轮运转不均衡时外倾具有良好的回复作用。
7.在车身摇摆时具有较好的前束控制能力。
8.车轮运动特性比较好,操纵稳定性很好,尤其是在平整的道路情况下。
9.通过障碍的轴距具有相当好的加大能力,通过性好。
10.如果采用连续焊接的话,强度较好。
缺点:1.对横向扭转梁和纵向拖臂的连续焊接质量要求较高。
2.不能很好地协调轮迹。
3.整车动态性能对轴荷从空载到满载的变化比较敏感。
4.但这种悬架在侧向力作用时,呈过度转向趋势。
另外,扭转梁因强度关系,允许承受的载荷受到限制。
扭转梁式悬架结构简单、成本低,在一些前置前驱汽车的后悬架上应用较多。
拖曳臂式悬架优点:1.Y轴和X轴方向尺寸紧凑,非常有利于后乘舱(尤其是轮罩间宽度尺寸较大)和下底板备胎与油箱的布置。
2.与车身的连接简单,易于装配。
3.结构简单,零件少且易于分装;4.由于没有衬套,滞后作用小。
5.可考虑后驱。
缺点:1.由于沿着控制臂相对车身转轴方向控制臂较大的长宽比,侧向力对前束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2.车身摇摆(body roll)对外倾产生不利影响;(适当的控制臂转轴有可能改善3.调校很困难,因为所有的几何参数以与相关变量都是相关联的。
汽车各类悬架系统图解说明独立悬架与非独立悬架示意图13-4所示独立悬架如图4-57(a)所示,其两侧车轮安装于断开式车桥上,两侧车轮分别独立地与车架(或车身)弹性地连接,当一侧车轮受冲击,其运动不直接影响到另一侧车轮。
非独立悬架如图4-57(b)所示。
其两侧车轮安装于一整体式车桥上,当一侧车轮受冲击力时会直接影响到另一侧车轮上。
钢板弹簧13-5钢板弹簧可分为对称式钢板弹簧和非对称式钢板弹簧,对称式钢板弹簧其中心螺栓到两端卷耳中心的距离相等如图(a),不等的则为非对称式钢板弹簧如图(b)。
钢板弹簧在载荷作用下变形,各片之间因相对滑动而产生摩擦,可促使车架的振动衰减,起到减振器的作用扭杆弹簧扭杆弹簧一般用铬钒合金弹簧钢制成。
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上的摆臂2与车轮相连。
当车轮跳动时,摆臂绕扭杆轴线摆动,使扭杆产生扭转弹性变形,从而使车轮与车架的联接成为弹性联接。
扭杆的断面形式断面常为圆形,少数是矩形或管形空气弹簧空气弹簧主要用橡胶件作为密闭容器,它分为囊式和膜式两种(如图4-61所示),工作气压为0.5~1Mpa。
这种弹簧随着载荷的增加,容器内压缩空气压力升高,使其弹簧刚度也随之增加,载荷减少,弹簧刚度也随空气压力减少而下降,具有有理想的变刚度弹性特性。
油气弹簧简图油气弹簧以气体(化学性质不太活泼的气体-氮)作为弹性介质,用油液作为传力介质。
简单的油气弹簧(如图4-62(a)所示)不带油气隔膜。
目前,这种弹簧多用于重型汽车,在部分轿车上也有采用的1-活塞杆2-工作缸筒3-活塞4-伸张阀5-储油缸筒6-压缩阀7-补偿阀8-流通阀9-导向座-10-防尘罩11-油封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示意图p314 -4-51横向稳定器的安装13-7copy.gif横向稳定杆由弹簧钢制成,呈扁平的U形,横向安装在汽车前端或后端(有的轿车在前后都装横向稳定器)。
弹性的稳定杆产生扭转内力矩会阻碍悬架弹簧的变形,减少了车身的横向倾斜和横向角振动。
附件一:重点产业链示意图(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附图1-1集成电路产业链图附图1-2液晶显示产业链图附图1-3物联网产业链图附图1-4云计算、大数据产业链图附图1-5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链图(二)高端装备制造业附图1-6“两机”叶片及控制系统产业链图附图1-7 高端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链图附图1-8 高端数控机床产业链图附图1-9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图附图1-10电工装备产业链图(三)节能环保产业附图1-11 节能环保产业链图(四)生物医药产业附图1-12 生物制药产业链图附图1-13 生物技术研发产业链附图1-14 生物医学工程产业链(五)新能源和新能源机车产业附图1-15光伏产业链图附图1-16风电产业链图附图1-17新能源机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图(六)新材料产业附图1-18特种钢金属材料产业链图附图1-19石墨烯产业链图(七)高端纺织及服装产业附图1-20纺织服装产业链图附件二:重点产业空间布局示意图(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重点依托江阴市、滨湖区、新吴区等地,进行产业链延伸和升级。
集成电路制造、物联网、液晶显示产业重点依托新吴区,利用其在全市电子信息的绝对优势发展。
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制造行业重点依托江阴市进行发展。
软件、云计算、大数据重点依托滨湖区、新吴区进行发展。
附图2-1 无锡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布局图(二)高端装备制造业发挥现有优势,促进资源集聚发展,打造五大装备制造基地。
依托宜兴市、滨湖区,打造航空装备产业基地。
依托江阴市,打造高端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基地。
依托锡山区、滨湖区和新吴区等地,打造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基地。
依托宜兴市,重点打造电工装备产业基地。
依托江阴市、惠山区等地,重点打造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
附图2-2 无锡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布局图(三)节能环保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布局主要以宜兴市为核心,促进节能环保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工程承包等产业发展,建设现代环保产业生产基地和环保技术成果示范基地。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题目:汽车悬架系统设计公司:鸿马华祥悬架设计有限公司班级: 1宿舍:学生:负责人:指导老师:目录第1部分绪论 (3)1.1 悬架系统的功能 (3)1.2悬架的工作原理 (3)1.3 悬架系统的分类 (5)1.4 设计任务 (11)第2部分悬架主要参数的确定 (11)2.1 悬架的静挠度fc的确定 (11)2.2 悬架的动挠度fd的选择 (13)2.3 悬架的弹性特性 (13)2.4 后悬架主副弹簧刚度的分配 (14)2.5 悬架侧倾角刚度及在前、后轴的分配 (15)2.6悬架的空间几何参数 (16)第3部分弹性元件的设计 (17)3.1 弹性元件简介 (17)3.2 螺旋弹簧的设计 (18)3.2.1 螺旋弹簧的刚度 (18)3.2.2 计算弹簧钢丝直径d (19)3.2.3 弹簧校核 (19)3.3 小结 (20)第4部分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 (20)4.1 导向机构受力分析 (23)4.2 横臂轴线布置方式的选择 (24)4.3 横摆臂主要参数 (25)第5部分减振器的设计 (26)5.1减震器简介 (26)5.2 双筒式液力减振器 (27)5.3 单筒充气式液力减振器 (30)5.4 减震器参数的设计 (32)第6部分横向稳定杆的设计 (36)6.1 横向稳定杆的作用 (36)6 .2 横向稳定杆参数的选择 (36)第7部分悬架的CATIA 3D建模图 (37)7.1前悬架系统——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37)7.2 后悬架系统——双横臂式独立悬架 (38)第8部分参考文献 (39)第9部分会议记录 (40)9.1 会议记录1 (40)9.2 会议记录2 (41)9.3 会议记录3 (41)第10部分任务报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