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的术前评估及围术期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非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心血管危险评估与管理一、前言非心脏手术数量非常大,如美国每年开展约3300万非心脏手术,4%的病人(约125万)发生并发症,其中近1/4(主要是行腹腔、胸腔、血管和骨科手术者)是心血管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残和致死。
心内科医生在会诊时常要回答诸如患者非心脏手术能否进行?手术安全性如何?术前术后怎样用药等问题。
200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制定的《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及治疗指南》。
对心血管病医生、麻醉医生、外科医生有一定的帮助。
二、术前评估目的目的不是给出医疗批准,而是对病人的目前医疗状况进行评估。
会诊的目的是为了给病人最适当的治疗。
三、手术前评估(一)临床危险因素6个独立的危险因素: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高危手术;术前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术前肌酐大于2mg/dl。
(二)临床危险分层(三)手术危险分层(四)评估逐步:五步法第一步判断非心脏手术的紧急性。
如果是紧急手术,立即送入手术室,进行围手术期监护及术后风险分层并处理危险因素(IC)。
如果为非紧急手术则入下一步。
第二步患者有无活动性心脏病,如果没有,进入下一步。
如果有不稳定心绞痛、失代偿心衰、严重心律失常或瓣膜疾病常导致推迟或取消手术,直到心脏疾病得到确诊和合适的治疗(IB)。
许多存在这些情况的患者需行冠脉造影评估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对计划手术的患者进行最大限度的药物治疗是恰当的。
第三步患者进行的是低风险手术吗?如果是低风险手术,即使是高危的患者,其与低风险非心脏手术相关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总数不到1%(IB),可按计划手术。
如果是高、中风险手术进入下一步。
第四步患者功能状态好否?有无症状?功能状态可用代谢当量(METs)来判断。
例如一名40岁,体重70公斤的男性在休息状态下基础性氧耗量是3.5ml/kg.min,即为1MET。
功能状态分为优秀(>10METs),良好(7~10METs),中等(4~7METs)和差(<4METs)。
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的术前评估及围术期处理
作者:李正凯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第16期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非心脏手术麻醉时开展术前评估及围术期处理价值。
方法选取 100例高龄心血管疾病行非心脏手术患者,总结手术麻醉术前评估及围术期处理价值。
结果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总住院时间为(36.77±1.96)d和(36.78±1.96)d 长于其他类型(P
【关键词】高龄;心血管疾病;非心脏手术麻醉;术前评估;围术期处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6.155
近年来,我国社会人口步入老龄化进程加剧,明显加大了高龄手术患者比例,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合并者,围术期麻醉处理存在一定难度,重视术前评估及围术期处理,对保障预后意义显著[1]。
本次选取相关病例,就上述内容展开探讨,现回顾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 2014年 5月~2015年 5月收治的100例高龄心血管疾病行非心脏手术患者,男 68例,女 32例,年龄 80~92岁,平均年龄(85.7±4.0)岁。
其中心力衰竭11例,冠心病28例,严重心律失常15例,高血压24例,合并两种或以上心血管疾病 22例。
骨外科手术 35例,肛肠外科 19例,普外科 30例,其他 16例。
全麻 37例,硬膜外麻醉 39例,局部麻醉 24例。
1. 2 方法麻醉前对患者行相应处理,针对高血压患者,先控制血压与正常范围接近;冠心病患者使冠状动脉血供改善,有严重心律失常者,给予抗心律失常药应用,有其他脏器慢性疾病合并者,行对症处理。
依据患者身体状况、手术种类,选择不同的麻醉方式。
神经阻滞应用丁哌卡因和利多卡因混合液,持续硬膜外阻滞,依据手术部位对相应的间隙选择,完成穿刺、置管处理。
全麻诱导采用琥珀胆碱、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静注,维持全麻,用取丙泊酚酎情泵注。
术后转送患者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记录总住院时间。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
P
2 结果
2. 1 不同疾病类型总住院时间比较冠心病(34.16±2.56)d,高血压(3
3.71±1.01)d,严重心律失常(36.78±1.96)d,心力衰竭(36.77±1.96)d,合并≥2种疾病(32.71±2.61)d,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总住院时间长于其他心血管疾病类型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不同手术类型总住院时间比较普外科(34.35±2.20)d,肛肠外科(3
3.18±1.63)d,骨外科(36.27±1.94)d,其他(31.24±
1.43)d;骨外科总住院时间长于其他科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不同麻醉类型总住院时间情况局部麻醉(32.71±2.61)d,硬膜外麻醉(3
3.95±2.25)d,全麻(35.82±2.13)d,全麻总住院时间长于其他麻醉类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人常有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心血管疾病伴发,生理功能减退,术后早期疼痛诱导的应激反应可使围麻醉期危险性增加,对机体的恢复产生严重影响,也是导致术后并发症高发的主要因素[2]。
临床收治的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者,术前并发多种疾病,通过对不同麻醉方式、手术类型、心血管疾病类型展开分析,对比术后恢复时间,利于降低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非心脏手术麻醉时的风险。
本次研究显示,冠心病(34.16±2.56)d,高血压(33.71±
1.01)d,严重心律失常(36.78±1.96)d,心力衰竭(36.77±1.96)d,合并≥2种疾病(3
2.71±2.61)d,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总住院时间长于其他心血管疾病类型患者(P
有报道显示,心脏病患者给予β受体阻滞药长期应用,可使医院内病死率降低,依据患者机体情况对合适的麻醉方式选择,力求确切有效、简单安全,尽量应用个体化、小量、低浓度、分次、复合方式给药,可保障临床安全[3]。
本次研究中,局部麻醉(32.71±2.61)d,硬膜外麻醉(33.95±2.25)d,
全麻(35.82±2.13)d,全麻总住院时间长于其他麻醉类型(P
综上所述,高龄合并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全麻、骨外科手术者,有较长住院时间,需重视改善全身情况,加强术后监测,注意防范并发症,可保障患者临床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付明. 冠心病非心脏手术麻醉心血管反应的预防.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2):168-169.
[2] 陈丽. 冠心病非心脏手术麻醉心血管反应的防范措施研究.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5(9):64-65.
[3] 曹磊. 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的术前评估及围术期处理.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17):3234-3235.
[收稿日期:2016-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