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8.63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财经学院2010–2011 学年第一

学期期末考试试卷20018试卷名称:《中国古代文论》(论文写作)2807002 号题号一复核学得分宏苏名得分评卷人姓一、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新变观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金元和明清。一、先秦两汉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萌芽发生期,这时的文论并不成熟,学文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先秦时代的文史哲不分家,文学与其他言语学术的界限还不太明显,当时的言论就会涉及文学问题,但是并汉不系统,文艺形式也不完备,但在理论体系的阐述上已能直抒其级7实。如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0 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指诗)级歌具体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可以使人从诗歌班鉴赏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观,是指诗歌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和或(道德风尚状况,因而能让人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业专群,则是认为诗歌可以有使人互相交流情感、加强团结的作用;与怨,是指

文学作品有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孔子的“兴观级年

群怨”说,初步总结了文艺的特性及其社会作用。有些论述虽不是直接论述文学的问题,却涉及文艺的思维方式、批评方法和政治的或哲学的思想基础。而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所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就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知人论世”。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这也是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总的来说,孔子的“反苛政”、“仁者爱人”,和孟子的“民责君轻”的思想,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创作和理论的政治思想基础。两汉时期的《毛诗序》是一篇系统性的诗学论文,“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的教化作用主要表现在诗具有讽谏的意义。在先秦“诗言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文辞乐章是“感于物”而“发于心”,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在言志抒情上强调主体的感受力和感情色彩,并做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恰当限制,承认文学对于现实的依赖性。

这一观点还是肯定了文艺批评现实的意义和作用。二、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创作取得了空前的繁荣,文学理论批评长足发展,以至魏晋南北朝一直被称为“文学的自觉时代”,当然也包括文学理论批评在内。这个时期的文学理论的发展有三个特征:1、文学理论的自觉时代。文学不依附于经学的独立性增强。已经脱离了先秦文史哲不分家和两汉的“发乎情,止乎礼义”了。2、审美特征认识的深化。这个时期的文风华丽,构思奇伟,讲究声律的和谐。

3、在先秦两汉文学理论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如标志着“自觉的时代”的著作,曹丕的《典论论文》,又如陆机的《文赋》、钟嵘的《诗品》和刘勰的《文心雕龙》等。中国文论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很大的转折。具体如下:一、

文学本位论。是对文学的一种反思,对文学的性质、意义和价值的领悟和揭示。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气为主”,内容含义丰富,认为文学的本质具有超出于具体事象的抽象性质。二、文体论。这个时期的单篇文章日益增多,各类文章体裁也发展完备。曹丕《典论论文》依据“本同末异”之说,分文体为四科八类,对各体文章的风格特点和写作要做出极简要

的概括,提出“故能之者偏,唯通才能备其体”的重要观点,批评史上的文学文体论由是确立。到陆机的《文赋》所论文体增至十种,其“缘情绮靡”之说,对文论发展影响深远。三、创作论。这一时期的创造论,从对文体的特点和功能的探讨入手,逐步深入到创作的过程。有缘情说、物感说、神思论和文学与言论等观点。四、鉴赏论和批评论。这一时期的批评鉴赏开始深入到文学领域。曹丕的《典论论文》是这一时期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献。刘勰的《文心雕龙》建立起系统的批评理论,刘勰提出了三个观点。一是,批评者应有公正无私的态度。二是,掌握正确的批评原则与方法。三是,提高读者和批评家的自身修养。五、风格论。中国古代文学的风格论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中经陆机、葛洪、沈约等人,到刘勰的《文心雕龙》则实现大的飞跃。刘勰认为主观原因是作家的创作个性构成了包括才、气、学、习四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原因则在《定势》篇论述为“因情立体,即体成势”,强调顺应体裁确定写法,避免新奇和轻靡。这些研究都表明魏晋南北朝在风格论研究上达到的程度。三、唐宋元金时期经过先秦两汉的长期酝酿、魏晋南北朝的竞相发展,唐宋元金时期进入古代文论的成熟期。唐代古文运动的发展也是文学理论的主

要部分。韩愈是八大家之首,是中唐时期结构旧的问题,创立全新的文章话语和风格,并取得了实绩的关键人物。韩愈强调“文以明道”的儒家之道,反对奢靡浮华的骈俪文,力辟佛老。同时,对文学创作的动机,韩愈提出了“物不得其平则鸣”的思想。韩愈将其升华成为一种

带有普遍性的文学理论。“不平则鸣”的理论,也是对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观点的继承和发挥,它揭示了封建社会人士创作的一条重要的心理规律,为那些抒发不平,表现对现实的抗争的作品之产生和存在打出了理论旗帜。唐代诗歌创作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期,也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皎然的《诗式》是唐的一部重要的论诗专著。这部专著着眼于诗歌艺术的内部规律,对诗歌的本质、创作、鉴赏、风格等各方面均有比较深刻的见地。皎然在《诗式》中,从作品论和创造论的角度,深入阐述了诗歌艺术特征。他对诗的“境”与“情”的关系论述以及“取境”的理论,对中国古代诗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以“境”论诗来看,王昌龄的《诗格》,其中指出:“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并以自己的创作经验阐述了这个理论。同时在《诗格》中提出相对应的“诗有三格”,生思、感思、取思。这些构思

理论对文学创作有着指导意义。之后,白居易激烈地批判了六朝文人诗作只孜孜于“嘲风雪,弄花草”的倾向,提倡诗歌积极地干预现实、干预政治,但他强调的只是诗歌的政治作用。到了宋代,诗词主要以词为主,和散文都有所发展。如苏轼文学创作的基本观点是提倡“须要有为而作”。苏轼也主张“文理自然”,反对华艳不美。而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诗话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也是最有系统和理论价值的著作。他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将禅宗的思维方法引入诗学,并借用禅宗话语进行言说,即“以禅喻诗”,并提出了“妙悟说”。严羽在著作里提出了“诗有别材”、“诗有别趣”之说,强调诗歌是一种体裁、别一种旨趣。这种说法主要着眼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创作思维方式。关于诗歌的审美特征提倡“兴趣”说,强调“格力雄壮”、“气象浑厚”等,创作型地构建了富有禅宗色彩的诗学体系。四、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社会酝酿变革的时期也是古代文论的总结时期。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一股强劲的启蒙思潮从旧的社会文化中鼓荡而出。例如,李贽的童心说。李贽认

为,人自降生,即有一种朴素单纯的心地,此之谓“童心”他是人的先验的真心、本心。在理论上属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