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性要因分析图
- 格式:doc
- 大小:156.50 KB
- 文档页数:7
第5章:特性要因分析图(Characteristic diagram )一. 前言所谓特性要因图就是当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到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我们将这些要因予以整理,成为有相互关系且有系统的图形。
简言之就是将造成某项结果(特性)的诸多原因(要因),以有系统的方式(图表)来表达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某项结果的形成,必定有其原因,设法使用图解法找出这些原因来”这概念是由日本品管大师石川馨博士首先提出的,《特性要因图》又因是石川馨博士于1952年所发明,又称“石川图”。
其主要目的在阐明因果关系,亦称“因果图”,因其形状与鱼骨相似,故又常被称呼为“鱼骨图”。
二.1. 原因追求型:以列出可能会影响制程(或流程)的相关因子,以便进一步由其中找出主要原因,以此图形表示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
2.对策追求型:此类型是将鱼骨图反转成鱼头向左的图形,目的在于追寻问题点应该如可防止,目标结果应如何达成的对策,故以特性要因图表示期望效果(特性)与对策(要因)间的关系。
三. 如何绘制特性要因图1. 确定特性:在未绘制之前,首先须决定问题或品质的特性为何?一般来说,特性可用零件规格、帐款回收率、制品不良率、客户抱怨、设备停机率、报废率等与品质有关或是以和成本有关的人事费、行政费等予以展现。
2. 绘制骨架,首先纸张或其他用具(如白板)右方划一“□”填口决定的特性,然后自左而右划出一条较粗的干线,并在线的右端与接合处,划一向右的箭头。
3. 大略记载各类原因:确定特性之后,就开始找出可能的原因,然后将各原因以简单的字句,分别记在大骨干上的“□”加上箭头分枝,以余度约600划向干线,划时应留意较干线稍微细一些。
各大要因记载可以4M+1E :人员(Man )、机械(Machine )、材料(Material )、方法(Methed )、要因要因特性要因要因要因要因及环境(Environment)等五大类加以应用。
4.依据大要因,再分出个中要因:细分出中要因之中骨线(同样为600插线)应较大骨线细,中要因之选定约3-5个为准,绘制时应将有因果关系之要因归于同一骨线内。
第五章 特性要因图 69第五章 特性要因分析图 (Characteristic Diagram)一. 前言所谓特性要因图就是当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到一些要因(原 因)的影响时,我们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成为有相互关系且有系统的 图形。
简言之就是将造成某项结果(特性)的诸多原因(要因),以有系 统的方式(图表)来表达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
[某项结果的形成,必 定有其原因;设法使用图解法找出这些原因来]这概念是由日本品管 大师石川馨博士首先提出的。
特性要因图又因为是石川馨博士于 1952 年所发明,所以又称[石川图]。
其主要目的是阐明因果关系,也 称[因果图];又因为它的形状与鱼骨相似,故又常被称呼为[鱼骨图]。
要因二.特性要因图1.原因追求型:以列出可能会影响过程(或流程)的相关因子,以便 进一步由其中找出主要原因,并以此图形表示结果与原因之间 的关系。
WHY?科建顾问70品管七大手法2.对策追求型:此类型是将鱼骨图反转成鱼头向左的图形,目的在于追求问题点应该如何防止,目标结果应如何达成的对策。
故以特性要因图表示期望效果(特性)与对策(要因)间的关系。
三.如何绘制特性要因图1.确定特性:在未绘制之前,首先应决定问题或质量的特性是什么?一般来说,特性可以体现为零件规格、帐款回收率、产品不合格率、客户抱怨、设备停机率、报废率等与质量有关或是以和成本有关的人事费、行政费、材料费等。
2.绘制骨架:首先在纸张或其他用具(如白板)右方划一“□”填上决定的特性,然后自左而右划出一条较粗的干线,并在线的右端与□“”接合处,划一向右的箭头。
图示:特性3.大略记载各类原因:确定特性之后,就开始找出可能的原因,然后将各原因用简单的字句,分别记在大骨上的□“”加上箭头分枝,以斜度约60°划向干线,划时应留意较干线稍微细一些。
各大要因记载可由4M+1E:人员(Man).机械(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ed)及环境(Environment)等五大类着手寻找。
特性要因分析图 (Characteristic Diagram)一. 前言所谓特性要因图就是当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到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我们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成为有相互关系且有系统的图形。
简言之就是将造成某项结果(特性)的诸多原因(要因),以有系统的方式(图表)来表达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
[某项结果的形成,必定有其原因;设法使用图解法找出这些原因来]这概念是由日本品管大师石川馨博士首先提出的。
特性要因图又因为是石川馨博士于1952年所发明,所以又称[石川图]。
其主要目的是阐明因果关系,也称[因果图];又因为它的形状与鱼骨相似,故又常被称呼为[鱼骨图]。
二.特性要因图1.原因追求型:以列出可能会影响过程(或流程)的相关因子,以便进一步由其中找出主要原因,并以此图形表示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
70 品管七大手法2.对策追求型:此类型是将鱼骨图反转成鱼头向左的图形,目的在于追求问题点应该如何防止,目标结果应如何达成的对策。
故以特性要因图表示期望效果(特性)与对策(要因)间的关系。
要因WHY?三.如何绘制特性要因图1.确定特性:在未绘制之前,首先应决定问题或质量的特性是什么?一般来说,特性可以体现为零件规格、帐款回收率、产品不合格率、客户抱怨、设备停机率、报废率等与质量有关或是以和成本有关的人事费、行政费、材料费等。
2.绘制骨架:首先在纸张或其他用具(如白板)右方划一 “□”填上决定的特性,然后自左而右划出一条较粗的干线,并在线的右端与“□”接合处,划一向右的箭头。
图示:3.大略记载各类原因:确定特性之后,就开始找出可能的原因,然后将各原因用简单的字句,分别记在大骨上的“□”加上箭头分枝,以斜度约60°划向干线,划时应留意较干线稍微细一些。
各大要因记载可由4M +1E:人员(Man).机械(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ed)及环境(Environment)等五大类着手寻找。
柏拉图( P a r e t o D i a g r a m )前言由生产现场所收集到的数据,有效的加以分析、运用,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数据。
而将此数据加以分类、整理并作成图表,充分的掌握问题点及重要原因,则是目前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
而最为现场人员广泛使用于数据管理的图表为柏拉图。
、柏拉图的由来意大利经济学家V.Pareto (1848-1923)在1897 年分析社会经济结构时,赫然发现国民所得的大部份均集中于少数人身上,于是将所得的大小与拥有所得的关系加以整理。
发现有一定的方程式可以表示,称为[柏拉图法则]。
1907年美国经济学者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来描绘[柏拉图法则],也就是经济学所谓的劳伦兹(Lorenz)曲线。
美国品管专家(朱兰博士)将劳伦兹曲线应用于品管上,同时创出[VitalFew,TrivialMany](重要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见解,并借用Pareto 的名字,将此现象定为[柏拉图原理]。
[柏拉图]方法,由品管圈(QCC的创始人日本石川馨博士介绍到品管圈活动中使用,而成为之一。
三、柏拉图的定义1. 根据所搜集的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项目、不良发生的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而加以整理、分类,从中寻求占最大比率的原因、状况或位置,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2. 从柏拉图可看出那一项目有问题,其影响度如何,以判断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针对问题点采取改善措施,故又称为ABC图。
(所谓ABC 分析的重点是强调对于一切事务,依其价值的大小而付出不同的努力,以获至效果;亦即柏拉图分析前面2-3 项重要项目的控制)。
3. 又因图的排列系按大小顺序排列,故又可称为排列图。
四、柏拉图的制作步骤1. 柏拉图的制作方法步骤1: 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
分类的方式有:(1)结果的分类包括不良项目别、场所别、时间别、工程别。
(2)原因的分类包括材料别(厂商、成份等)、方式别(作业条件、程序、方法、环境等)、人员别(年龄、熟练度、经验等)、设备别(机械、工具等)等。
特性要因图(因果鱼骨图)(P P T14)详细介绍:特性要因图特性要因图又称因果图或鱼骨图,就是当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到一些原因的影响时,我们将这些原因予以整理,成为有相互关系的图形。
简言之就是针对造成某结果的诸多原因,以有系统的方式表达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并设法使用图解法找出这些原因来。
特性要因图特性要因图的制作方法步骤一、决定问题或品质特性特性要因图的制作方法步骤二、决定大要因特性要因图的制作方法步骤三、决定中小要因特性要因图的制作方法步骤四、标出决定影响问题点的主因特性要因图的制作方法步骤五、标注必要的事项:如制作目的、日期及制作者行动计划表注意事项集合全员的知识和经验(和脑力激荡法相结合)应按特性绘制多张的特性要因图以能解决问题为重点(5W1H)可以制作行动对策表特性要因图之应用问题的整理追查真正的原因寻找对策品管七大手法品管七大手法是常用的统计管理方法,又称为初级统计管理方法。
它主要包括控制图、因果图、相关图、排列图、统计分析表、数据分层法、散布图等所谓的QC七工具。
其实,质量管理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之上的组织性的质量管理;二是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基础的质量控制。
组织性的质量管理方法是指从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人员工作方式的角度进行质量管理的方法,它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之上,主要内容有制定质量方针,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开展QC小组活动,各部门质量责任的分担,进行质量诊断等。
统计质量控制是美国的贝尔电话实验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博士在1924年首先提出的控制图为起点,半个多世纪以来有了很大发展,现在这些方法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初级统计管理方法:又称为常用的统计管理方法。
它主要包括控制图、因果图、相关图、排列图、统计分析表、数据分层法、散布图等所谓的QC七工具(或叫品管七大手法)。
运用这些工具,可以从经常变化的生产过程中,系统地收集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种数据,并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进而画出各种图表,计算某些数据指标,从中找出质量变化的规律,实现对质量的控制。
特性要因图什么叫鱼骨图?鱼骨图又叫(特性要因图)就是将造成某项效果的众多原因以系统的方式图解,即以图来表达结果(特性)欲原因(要因)之间的关系,其形状像鱼状,故称鱼骨图,此图乃日本石川馨博士发明,在日本又称――石川图。
首先要找出主要的大骨而影响这些主要原因的某些要因如小骨一样,附在几个主要原因的大骨上,将这些原因分析清楚后进行改善措施和预防措施!找出最先改善的问题改善方案A:BC 落实考核结果D(特性要因图)术语1.原因分析(概念)要求是产生不合格的根本原因,而非表面原因。
2.纠正与纠正措施为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缺陷和其它不希望的情况再次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⑴可以包括诸如体系和程序的更改,以实现任何一个阶段的改进;⑵纠正和纠正措施的区别,纠正它是指把不良的进行调整,涉及现有不合格的所进行处置;⑶我们要求填写已经采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必要的教育训练,不可出现类似的现象,“加强管理、加强检验加强培训”的字样,对于提高任何措施,必须有证据支持。
3.预防措施为了防止潜在不合格缺陷和不希望情况的发生,预防措施它可以包括程序和体系的更改,以实现任何一个阶段的改进。
⑴它体现了“预防为主”“持续提高”的一个管理思想;⑵结合不合格的严重性及风险的程度,经济因素进行处理,力求以最小投入得到最大的成果(效益)⑶采取措施的效果,体现在过程中,能有效制止不良趋势进一步发展,将不合格的隐患,消除萌芽状态、险情重于明火。
总体步骤:(Opdca)1.收集整理和分析;(O)2.明确存在地主要潜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案;(P)3.决定采取预防措施的实施计划;(D)4.应用OPDCA循环管理,保证措施具体落实和有效执行;(C)5.实施预防措施并加强验证,确保活动的有效性;(A)。
柏拉图(Pareto Diagram)一、前言由生产现场所收集到的数据,有效的加以分析、运用,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数据。
而将此数据加以分类、整理并作成图表,充分的掌握问题点及重要原因,则是目前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
而最为现场人员广泛使用于数据管理的图表为柏拉图。
二、柏拉图的由来意大利经济学家V.Pareto(1848-1923)在1897年分析社会经济结构时,赫然发现国民所得的大部份均集中于少数人身上,于是将所得的大小与拥有所得的关系加以整理。
发现有一定的方程式可以表示,称为[柏拉图法则]。
1907年美国经济学者M.O.Lorenz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来描绘[柏拉图法则],也就是经济学所谓的劳伦兹(Lorenz)曲线。
美国品管专家J.M.Juran(朱兰博士)将劳伦兹曲线应用于品管上,同时创出[Vital Few, Trivial Many] (重要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见解,并借用Pareto的名字,将此现象定为[柏拉图原理]。
[柏拉图]方法,由品管圈(QCC)的创始人日本石川馨博士介绍到品管圈活动中使用,而成为之一。
三、柏拉图的定义1.根据所搜集的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项目、不良发生的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而加以整理、分类,从中寻求占最大比率的原因、状况或位置,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2.从柏拉图可看出那一项目有问题,其影响度如何,以判断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针对问题点采取改善措施,故又称为ABC图。
(所谓ABC分析的重点是强调对于一切事务,依其价值的大小而付出不同的努力,以获至效果;亦即柏拉图分析前面2-3项重要项目的控制)。
3.又因图的排列系按大小顺序排列,故又可称为排列图。
四、柏拉图的制作步骤1.柏拉图的制作方法步骤1: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
分类的方式有:(1)结果的分类包括不良项目别、场所别、时间别、工程别。
(2)原因的分类包括材料别(厂商、成份等)、方式别(作业条件、程序、方法、环境等)、人员别(年龄、熟练度、经验等)、设备别(机械、工具等)等。
第三章特性要因图第三章特性要因图(Characteristic Diagram)一、前言工厂的目的在于制造出适当质量的产品,这些产品乃是经过一连串过程才制造出来,这连串制造过程中,主要的管理目标是:较佳的(符合顾客需要的质量)制品、较低成本、较高的效率、稳定的制程。
所以说,工厂里的工作情形就可由我们制造出来的制品质量、成本、交期、数量等种项结果表示出来,但结果的好坏受各个制程所遭遇的诸原因所影响,因此,想获得好的结果,就必需充分把握何种原因会有好的影响,何种原因会有坏的影响,然后加以管理改善。
二、何谓特性要因图对于结果(特性)与原因(要因)间或所期望之效果(特性)与对策间的关系,以箭头连结,详细分析原因或对策的一种图形称为特性要因图。
特性要因图为日本品管权威学者石川馨博士于1952所所发明,帮又称为「石川图」。
又其因形状似鱼骨,故亦称鱼骨图。
其在关明原因与结果之关系,亦称为因果图。
三、特性要因图的书法步骤1:决定问题(或质量)的特性特性的要因力在未划之前,应先决定问题(或质量)的特性,如不良率、停机率、送修率、抱怨的发生、外观不良,, 尺寸不良等有关质量低下问题特性加以确定。
步骤2:准备适当的纸张、划制特性要因图的骨架,将特性写在右端,自左划上一条较粗的干线(称线线),就是代表制程,并在干线的右端划一指向右方的箭头。
在工作现场可用笔划在一张较大的纸上贴于现场。
步骤3:把原因分类成几个大类,每大类划于中骨上,,且以方框圈起来。
加上箭头的大分枝,稍斜的(约60度)插到母线,此大分枝称子枝,较母线略细。
大原因可依制程别分类,一般分为人、机械、材料、方法、其它。
人機械方法其他材料特性步骤4:探讨大原因的原因,再细分为中、小原因,将其计入小骨及枝骨上(称孩枝、曾孙枝)。
细分中小原因时,应注意必须能采取对策者为主要条件,具有因果关系者归于同一中、小枝骨内,无因果关系者则否。
步骤5:决定影响问题点之原因的顺序以集中思考自由讨论的方式,在所列出的原因中认为影响较大的划上红圈,再从划上红圈的原因中认为影响更大者再划上红圈,一直检讨下去。
特性要因图
特性要因分析图
(Characteristic Diagram)
一.前言
所谓特性要因图就是当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到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我们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成为有相互关系且有系统的图形。
简言之就是将造成某项结果(特性)的诸多原因(要因),以有系统的方式(图表)来表达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
[某项结果的形成,必定有其原因;设法使用图解法找出这些原因来]这概念是由日本品管大师石川馨博士首先提出的。
特性要因图又因为是石川馨博士于1952年所发明,所以又称[石川图]。
其主要目的是阐明因果关系,也称[因果图];又因为它的形状与鱼骨相似,故又常被称呼为[鱼骨图]。
二.特性要因图
1.原因追求型:以列出可能会影响过程(或流程)的相关因子,以便
进一步由其中找出主要原因,并以此图形表示结果与原因之间
的关系。
WHY?
2.对策追求型:此类型是将鱼骨图反转成鱼头向左的图形,目的在于追求问题点应该如何防止,目标结果应如何达成的对策。
故以特性要因图表示期望效果(特性)与对策(要因)间的关系。
三.如何绘制特性要因图
1.确定特性:在未绘制之前,首先应决定问题或质量的特性是什么?一般来说,特性可以体现为零件规格、帐款回收率、产品不合格率、客户抱怨、设备停机率、报废率等与质量有关或是以和成本有关的人事费、行政费、材料费等。
2.绘制骨架:首先在纸张或其他用具(如白板)右方划一 “□”填上决定的特性,然后自左而右划出一条较粗的干线,并在线的右端与“□”接合处,划一向右的箭头。
图示:
3.大略记载各类原因:确定特性之后,就开始找出可能的原因,然后将各原因用简单的字句,分别记在大骨上的“□”加上箭头分枝,以斜度约60°划向干线,划时应留意较干线稍微细一些。
各大要因记载可由4M +1E:人员(Man).机械(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ed)及环境(Environment)等五大类着手寻找。
4.依据大要因, 再分出中要因:细分出中要因的中骨线(
同样为
特性
特性
60∘划线)应比大骨线细,中要因的选定约3—5个为宜,绘制时应将有因果关系的要因归纳在同一骨线内。
5.要更详细列出小要因:运用中要因同样的绘制方式,可将更详细的小要因讨论出来。
6.圈出最重要的原因:造成一个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可以通过收集数据或自由讨论的方式,比较它对特性的影响程度,以 “Ο”或 “□”圈选出来,以作进一步讨论或采取对策。
7. 记载所依据的相关内容:当特性要因图绘制完成后,别忘了
填上下列内容。
(1)制作目的。
(2)制作日期。
(3)制作者。
(4)参与人员。
品管七大手法
四.绘制时应注意的事项
特性
特性
特性
1.特性应注明[为什么][什么]才会容易激发联想。
2.特性的决定不能使用看起来含混不清或抽象的主题。
3.收集多数人的意见,多多益善,可运用脑力激荡原则。
运用时应
注意下列原则:
(1)意见愈多愈好。
(2)禁止批评他人的构想及意见。
(3)欢迎自由奔放的构想。
(4)可顺着他人的创意及意见,发展自己的创意。
4.层别区分(要因别、机械别、工序别、机种别…)。
5.无因果关系的,不予归类。
6.多加利用过去收集的资料。
7.重点应放在解决问题上,并依结果提出对策,其方法可依
5W2H原则执行:
(1)WHY (为何必要)?
(2)WHAT (目的何在)?
(3)WHERE (在何处做)?
(4)WHEN (何时去做)?
(5)WHO (由谁来做)?
(6)HOW (方法如何)?
(7)HOW MUCH (费用多少)?
8.以事实为依据。
9.依据特性别分别制作不同的特性要因图。
五.特性要因图的应用:
特性要因图不止在发掘原因而已,还可据此整理问题,找出最重要的问题点,并依循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特性要因图的用途极广,在管理工程、事务处理上都可使用,其用途可依目的分类:
1.改善分析用;
2.制定标准用;
3.管理用;
4.质量管理方法导入及培训用;
5.配合其他手法活用,更能得到效果,如:查检表、柏拉图等。
六.范例
例1:不正确的绘制方式。
(1) 原因应标在箭头尾端,不应在箭头上方或下方。
(正确) ←──××× 错误
或
(2)未将重大要因圈出。
例2:正确的绘制方式。
(1)
X X X O O O
制程:制造三课 日期:1995.07.15
制作:吕荣昌.金育仁.石燕参.王振卿.李振声
例3:原因追求型与对策追求型应用实例。
(1)原因追求型(鱼骨上之1.2.3…表示要因重要性)。
(2)
七.实例演练
1.某电脑键盘制造厂连续3个月的成品,最终检验均为字键活动力不合格,故由生产课长召集字键插入班人员,利用特性要因图解析发生原因,请试解析出来。
解: (1)确定特性:依题示将讨论 “为何字键活动力不合格”。
(2) 绘制骨架:画一条干线指向右方,并在右方 “□”中,填入要讨论的特性,如:
(3) 选出大要因:选出人员、材料、方法及其他等四大要因绘制
冲
压作业效率低
为何字键活动力不良
(4) 与会人员应用脑力激荡手法,热烈讨论,依据大要因发掘出中、小要因,列在中骨、小骨线上,再由其中挑选出重要的影响要因,以 “□”记号圈出,以供进一步检讨用。
(5) 依据圈选出的5项问题,再深入检讨根本原因以提出相应对策长期改善,并指定专责人员不定期追踪改善成果。
如可行可再由5项问题中讨论出影响度最高的1~2项,进行对策型(鱼骨图反转)特性要因图的讨论,提出对策以供执行。
(6) 请记住在图完成后,将目的、过程、日期及制作者等项填入图表右下方。
为何字键活动力不良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