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
- 格式:pptx
- 大小:327.44 KB
- 文档页数:84
与朱元思书一、体裁介绍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
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二、简介作者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
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
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1.表明富春江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全貌)的句子是。
2.既写出江流宛转,小舟随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的句子是。
3.总写所感,统领全文的语句是,。
文言积累卡片通假字: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词类活用:风烟俱净(消净、消散,形作动)任意东西(向东向西漂流,名作动)皆生寒树(使人觉得有寒意,形作动)互相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名作动)一词多义:天下独绝(极),百叫不绝(停止)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在上面)古今异义:一百许里(左右/允许)蝉则千转不穷(穷尽/贫穷)经纶世务者(治理/政治规划)1、总概本文山水特征的语句是哪一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静:清澈;水动:急猛。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鄙弃功名利禄,流连山水,向往归隐山水生活。
主旨:作者以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出山水之美,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五柳先生传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
八年级上册《三峡》1. 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 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 重点字词【字音】阙处( q u ē)襄陵(x i ān g )绝巘(y ǎn )属引(z h ǔ)沿溯(s ù)飞漱(s h ù)御风(y ù)猿鸣(y u án )曦月(x ī)素湍(t u ān )长啸(x i ào )郦道元(l ì)林寒涧(j i àn )肃重岩叠嶂(z h àn g )【通假字】略无阙处。
通“ 缺”, 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1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2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 至” 和介词“ 于” 。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1 )自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2 )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动词,消失【词类活用】(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 )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3 )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特殊句式】省略句:( 1 )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 2 )有时朝发白帝(“ 白帝” 前省略了介词“ 于” ,意思是“ 从白帝城” )4. 重点问题( 1 )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 清荣峻茂” 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 林寒涧肃” 、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总复习一、阅读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吴均),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2)急湍甚箭()(3)猛浪若奔()(4)横柯上蔽()2、用现代汉语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4、把下列表达的感情与文章最接近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二、比较阅读(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以:②期:③劳:④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岳阳楼记范仲淹一、生字注音谪(zhé)守朝晖(huī)夕阴霏霏(fēi) 薄暮冥冥(míng)淫(yín)雨心旷神怡(yí) 皓(hào)月宠辱偕(xié)忘。
潜行(qián) 浩浩汤汤(shāng) 潇(xiāo)湘属( zhǔ 同“嘱”)二、重点解词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
制,规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际:涯,边。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晖,日光。
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备,详尽。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一,全。
何极:哪有穷尽。
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把,持、执。
微斯人:没有这种人。
微,无、没有。
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三、重点语句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
惊,有“起”、“动”的意思)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 批评指责。
(去,离开)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宠,荣耀;偕,一起)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心情不同。
(求,探求。
为,指两种心情)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文复习教师版本文档旨在为教师提供古文复教材的指导。
以下是本册古文内容的简要介绍和复建议。
简介本册古文内容主要包括《左传·昭公二十二年》、《触龙说赵太后》、《吴越春秋·吴子喻朝三暮四》等。
通过研究这些古文,学生可以进一步增强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了解。
复建议1. 阅读理解:在阅读古文时,学生应仔细理解文中的情节和主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阅读理解:在阅读古文时,学生应仔细理解文中的情节和主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2. 词语解析:古文中可能存在一些生疏的词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词义、推测上下文来解决词汇理解问题。
词语解析:古文中可能存在一些生疏的词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词义、推测上下文来解决词汇理解问题。
3. 背诵篇章:适当的背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古文。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重要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背诵,并进行朗读训练。
背诵篇章:适当的背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古文。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重要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背诵,并进行朗读训练。
4. 写作练:通过写作练,学生可以提高对古文语言特点的把握和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写作任务,例如重新演绎故事情节、写出人物心理活动等。
写作练习:通过写作练习,学生可以提高对古文语言特点的把握和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写作任务,例如重新演绎故事情节、写出人物心理活动等。
请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古文复习教学,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祝教学顺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对比阅读项复习含答案(一)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卷石底以出()(2)潭中鱼可百许头()..(3)日光下澈()(4)以其境过清()..2.用当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好像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仿佛,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一、文言文梳理(一)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文学常识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言,有“田园诗人”之称,他也是田园派的鼻祖。
2.记,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
可记人和事,可记山川名胜,可记器物.建筑等。
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二)重点词语实词【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明亮的样子。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未果】没有实现。
【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延.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寻病终】随即,不久。
通假字便要还家。
(通“邀”,邀请。
)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
)(2)豁然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八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言文课内阅读篇答案1、俱:全、都从:随着缥碧:青白色奔:飞奔的马轩:高邈:远戾:至经纶:筹划反:同返,返回柯:树木的枝干2、(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清、深、急;高、多、寒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抒写了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5、由总到分(二)略(三)1.①即使;②因为;③通“现”,显现;④等同,一样;⑤驱使;⑥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2. ①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②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 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通过对食马者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了食马者浅薄愚妄的形象,表达了作者蔑视、愤怒的思想感情。
5. ①扣住“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来回答即可。
②围绕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技能以及创新精神等回答即可。
(四)1.①放松;②填塞,充满;③询问;④终于;⑤通“披”,穿;⑥腰佩。
2. ①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②我却穿者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之间,一点也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上的享受比不上他人。
3. 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
4. 围绕逆境成才、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正确的苦乐观等来回答即可。
5. 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②可从两方面作答:尊敬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代师生之间应该是亲密去间的朋友,应互相信任,互相交流,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是有利的。
(五)1.①向西;②大约;③因为,凄清;④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分类复习(古今异义词)21课1一百许里(许:古义表示约数,“上下,左右”;今指“应允”,“允许”,“或许”等。
)2鸢飞戾天者(戾:古义“到,到达”,今指“罪过”或“乖张”。
)3经纶世务者(经纶:古义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今常指“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4窥谷忘反(窥:古:看,观察,侦探,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藏处倫看)5蝉则千转不穷(穷:古:穷尽。
今义:贫穷)22课1或置酒而招之(或:古义为“有时”。
今义:用作连词,表选择关系)2造饮辄尽(造:古义为“往,到”。
今义:“创造,制作”等)3亦不详其姓字(字:古义:表字,另取的别名。
今义:认为)4因以为号焉(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作为今义:认为)5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古义:为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今义:只6求懂个大概,不求常常深刻的了解<含义>)7每有会意(会意:古义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义:领会到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8亲旧其如此(旧:古义指旧交旧友。
今义指过去的,过时的)9曾不吝情去留(曾:古义:用在“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
今义:曾经)10颇示已志(颇:古义:略微。
今义:很)11赞曰:黔娄之妻有言(赞:古义: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义:称颂,夸赞)23课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古义为“有时”。
今义:表选择关系连词,或者)2执策而临之(策:古义为“马鞭子”。
今常指“政策、决策”等)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古义:助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4故虽有名马(虽:古义:即使,表假设。
今义:虽然,表转折)5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古义:这样的。
今义:表判断动词)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古义:同样。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或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7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古义:怎么。
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整理一、《桃花源记》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5.初极狭,才通人。
6.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8.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9.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1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1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18.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9.及郡下,诣太守。
20.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1.闻之,欣然规往。
22.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乃:⑴于是,就.例: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②乃入见.③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④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⑤良乃入,具告沛公.⑥怀王乃悉发国中兵.⑵才,这才.例:①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润色之.(乃:然后才.)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③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⑤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⑶却.例:①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③今君乃亡赵走燕.④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⑷是,就是,原来是.例:①视之,乃庞德也,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乃:一说这里有“在”的意思)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⑤诸葛亮真乃神人.⑥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⑦嬴乃夷门抱关者也.⑧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⑨是乃仁术也.⑸竟然.例: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⑹他的.例:是芋视乃妇也.⑺乃至,甚至.例: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乃:一说竟然.)⑻可是.例:①零落难堪,似成弃物;乃摘而藏之,双备经年裹物之用.②时夫仆俱阴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乃:一说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⑼而,又.例: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⑽这样.例:夫我乃行之.[11]你,你的.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二、《短文两篇》(一)《陋室铭》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八年级下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八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学生需要背诵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供学生参考学习:1. 《滕王阁序》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2.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4. 《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举酒欲饮无管弦乐,醉不成欢惨将别。
”5.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6.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7.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8. 《出师表》诸葛亮“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9. 《琵琶行》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10. 《离骚》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11.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12.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涵盖了不同的文学形式和风格,从抒情到议论,从叙事到哲理,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应注重理解诗词和文言文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更好地吸收和传承中华文化。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分类复习四(古今异义词)21课1一百许里(许:古义表示约数,“上下,左右”;今指“应允”,“允许”,“或许”等。
)2鸢飞戾天者(戾:古义“到,到达”,今指“罪过”或“乖张”。
)3经纶世务者(经纶:古义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今常指“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4窥谷忘反(窥:古:看,观察,侦探,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藏处倫看)5蝉则千转不穷(穷:古:穷尽。
今义:贫穷)22课1或置酒而招之(或:古义为“有时”。
今义:用作连词,表选择关系)2造饮辄尽(造:古义为“往,到”。
今义:“创造,制作”等)3亦不详其姓字(字:古义:表字,另取的别名。
今义:认为)4因以为号焉(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作为今义:认为)5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古义:为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今义:只6求懂个大概,不求常常深刻的了解<含义>)7每有会意(会意:古义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义:领会到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8亲旧其如此(旧:古义指旧交旧友。
今义指过去的,过时的)9曾不吝情去留(曾:古义:用在“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
今义:曾经)10颇示已志(颇:古义:略微。
今义:很)11赞曰:黔娄之妻有言(赞:古义: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义:称颂,夸赞)23课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古义为“有时”。
今义:表选择关系连词,或者)2执策而临之(策:古义为“马鞭子”。
今常指“政策、决策”等)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古义:助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4故虽有名马(虽:古义:即使,表假设。
今义:虽然,表转折)5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古义:这样的。
今义:表判断动词)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古义:同样。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或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7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古义: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