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清官爱民诗话
- 格式:pdf
- 大小:101.24 KB
- 文档页数:1
心系百姓的诗词名句治理国家不是易事,做官者不仅要尽职尽责,为国家鞠躬尽瘁,还要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服务。
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国泰民安,需下一番苦心。
诗海漫步【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出处:《诗·小雅·小旻》释义:出谋划策的人太多,就会优柔寡断,因而难以成事。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出处:唐·岑参《寄左省杜拾遗》释义:朝廷圣明并没有什么过失,自己也觉得进谏的奏章越来越少了。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出处:唐·刘禹锡《金陵怀古》释义:国家兴衰取决于人的所作所为,而不是依靠山川地势的险要。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出处:唐·李商隐《贾生》释义:只可惜半夜里君王虽然向前移动座位,靠近贾谊,但他所问的却不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而是鬼神之事。
【字人无异术,至论不如清】出处:唐·杜荀鹤《送人宰吴县》释义:爱护百姓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最好的理论不如为官清正廉洁。
【功不滥赏,罪不滥刑】出处:唐·元结《至正》释义:对有功的人不随意奖赏,对有罪的人也不乱加惩罚。
【自当舟楫路,应济往来人】出处:唐·张众甫《三州渡》释义:自己在舟船上,就应当渡送往来的行人。
比喻人应当主动、自觉地为人民服务。
【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出处:唐·柳宗元《梓人传》释义:挑选天下有才能的人,使他们胜任本职工作;安置好天下的百姓,使他们安心于自己的职业。
【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舞时】出处:宋·陆游《春日杂兴》释义:只要官吏清明而不横蛮,百姓就可以安居乐业了。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释义:中国要焕发勃勃的生机,还要依靠风暴雷霆般的变革,无声无息的沉闷局面毕竟是悲哀的。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出处:清·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函括》释义:对于我们这些小官吏来说,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小事,也应该想到老百姓。
古代廉洁诗词话廉政反腐倡廉,自古有之。
从古代一些清官廉吏所著诗词中,可以看出他们淡泊名利,清心直道;关心民瘼,体恤民疾;公正廉洁,励精图治,深受老百姓的拥戴和推崇。
他们或为表白心迹志向,或为警示自身慎独,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充满正气的诗词。
这些诗词传诵千古、流芳百世。
吴隐之《酌贪泉》吴隐之(?—414),字处默,东晋濮阳鄄城人,生于东晋后期。
曾任中书侍郎、左卫将军、广州刺史等职,官至度支尚书,著名廉吏。
隆安年间,朝廷想革除岭南的弊端,任命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中郎将。
赴任途中行至距广州20里处的石门,遇一山泉,当地人皆说喝了此泉之水就会变得贪婪无比,故名“贪泉”。
隐之对家人说:“如果压根儿没有贪污的欲望,就不会见钱眼开,说什么过了岭南就丧失了廉洁,纯属一派胡言!”吴隐之不信此说,亲临泉边酌水而饮,饮后写诗道:古人云此水,一歃思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上任后,他廉洁奉公,清简勤苦,始终不渝,所食不过是稻米、蔬菜和干鱼,穿的是粗布衣衫,住处的帐帷摆设均交到库房,有人说他故意摆样子,隐之笑而不语,一如既往。
部下送鱼,每每剔去鱼骨,隐之对这种媚上作风非常厌烦,总是呵斥惩罚后赶出帐外。
经过他的惩贪官、禁贿赂,广州官风有所好转。
白居易《忏悔诗》白居易,唐代大诗人,一生有诗305首,多为描绘民间疾苦,讽刺豪门贵族,希望朝廷除贪去暴,宽惠爱民。
他坚持“有阙必规,有违必谏,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病无不言”的为官之道,他不但扬善除恶,还与民同根,同情民众,关爱民生。
所以,他的名字和他的诗流芳千古,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和理解。
在杭州任刺史期间,他从未收受过任何贿赂或向地方索取任何名贵物品。
离任还乡后,白居易发现箱内有两片玲珑可爱的山石,他遂写诗追悔己过,诗曰:三年为刺史,饮水复食叶。
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这两片石,是他一次游天竺山时拾取的。
现在,他遥望杭州和天竺山,深感愧疚。
歌颂清官的诗句【篇一:歌颂清官的诗句】唐白居易三年为刺使,饮水复食叶.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况钟《贻耆民》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棉.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酾酒密如泉.况钟(二)捡点行囊一担轻, 京华望去几多程.停鞭静忆为官日, 事事堪持天日盟.于谦手帕蘑菇和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李汰(明)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莫言暮夜无知者,怕塞乾坤有鬼神.叶存仁清明月清风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明东林觉人贺宝莹为官十载一世穷,布衣粗茶慰平生.何曾不识晋身路,祗缘未忘难为情.《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人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乌纱掷去不作官, 囊中羞涩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山作渔杆.晋代吴隐之古人去此水,一歃思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朱熹葱汤麦饭两相宜, 葱补丹田麦疗饥;莫谓此中滋味薄, 前村还有未饮时.清蔡信芳罢郡轻舟回江南, 不带关中一点棉.回看群黎终有愧, 长亭一别心黯然.清末民初,《大公报》主笔的刘孟扬《戒贪铭》:财富人所羡,但须问来源.来源果正当,虽多不为贪.来源不正当,清夜当自惭.人皆笑我痴,虽痴亦自适.不痴何所得,痴又何所失.居官本为民,贪求非吾志.钱多终非福,人格足矜持.富贵等浮云,虚荣能几日?人生几十年,所争在没世.《夷坚志》某官员清廉,以藕作粮.在离任时,他写了一首小诗:二年憔悴在三鸦,无米无粮怎养家.一日二餐唯是藕,看看口里吐莲花.《夷坚志》中某官员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买尝.只把鱼虾充二膳,肚皮今作小池溏.宋朝张之才一官来此四经春,不愧苍天不愧民;神道有灵应信我,去时犹似到时贫.《我仅仅只是》我仅仅只是一只蚁可我毁了千里的堤遥遥传来古人教诲原是千丈之堤,溃于蚁穴我仅仅只是一文钱可我丧了小吏的命那位大人满面怒容他说一日一文,千日千文我仅仅只是一句话可我道了正确的理弥留之际唇吻歙闭且听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仅仅只是一缕风可我抚了百姓的心两管衣袖空空如也笑言清风两袖朝天去我仅仅只是一对联可我显了清官的廉上面的字方方正正那是一丝一毫,民之脂膏我仅仅只是一声叹可我露了帝王的情贞观之治路不拾遗因他愿吾身瘦,天下必肥我仅仅只是一首歌可我唱了铁打的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勿忘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我仅仅只是一首诗可我诉了人民的愿廉洁从政勤政为民公仆请把人民装在心里十六字令莲,出于污泥更鲜妍.不染尘,出水似女仙.脸,妆镜常照知容颜.百姓心,浊清自有言.链,多行不义为贪钱.东窗发,囹圄泪湿衫.廉,清风两袖夜舒坦.正气荡,一觉到白天.古今八官歌包拯额月照乾坤, 关节不到有包老.海瑞为官青天誉, 罢黜也要申民命,不畏权贵不畏强. 于谦高洁两袖风,有诗为誓效石灰, 粉身碎骨留清白.板桥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勤政为民焦裕禄, 摸索规律细调查,人定胜天为兰考. 无私奉献孔繁森,藏地青山埋忠骨. 女中青天任长霞,破案神速一身胆, 金杯银杯都不取,只要人民一口碑. 草原之子牛玉孺,做官多大才算值? 为民办事心坦然.历览古今多少事, 百姓心中有杆秤【篇二:歌颂清官的诗句】【一】明代著名清官况钟写了一首题为《贻耆民》的诗。
爱民篇1.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清·黄宗羲)2.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
(宋·胡宏)3.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汉·王符)4.取天下,守天下,只在一种人上加意念,一个字上做工夫。
一种人是哪个?曰民。
一个字是什么?曰安。
(明·吕坤)5.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汉·司马迁)6.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管仲)7.上不能宽国之利,下不能饱尔之饥。
我饮酒,尔食糟,尔虽不我责,我责何由逃。
(宋·欧阳修)8.身为野老已无责,路见流民终动心。
(宋·陆游)9.但令四海歌声平,我在甘州贫亦乐。
(明·郭登)10.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唐·聂夷中)释:我希望皇帝的心,变为一枝明亮的蜡烛,不去照那穿绸缎绫罗的富豪人家的丰盛筵席,只去照那被剥削的无法生活而逃亡在外的贫苦人家留下的空屋。
11.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明•黄宗羲《原君》)12.人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战国策》)13.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
(孔繁森)14.上者,民之表也。
表正,则何物不正!(孔子)释:作为领导者,是民众的表率。
表率作用好,任何事情也会好起来。
15.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汉.贾谊)16.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唐·白居易)释:哪里能得到万里大的皮衣,把天下四方都盖起来,使人们温暖都能和我一样,天下就没有受寒冷的人了。
17.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清·郑燮)释:卧在府衙听着竹子被风吹的萧萧作响的声音,我象是听到民间的疾苦声。
描写人清正廉洁的诗句有哪些清正廉洁的经典诗句大盘点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古人描写清正廉洁的诗句数不胜数,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清正廉洁的经典诗句,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关于清正廉洁的诗句1、官卖红袍价不廉,俨然法相欲登天。
凌人气势惊人响,散作尘寰几缕烟。
2、和尚出身太祖刚,筑墙积谷缓称王。
勤廉力拒奢华事,严令毁除金镂床。
3、金银缠万贯,香气任奢华。
富贵随云散,清心寄晚霞。
4、市场功能正负分,奖勤诱腐两惊魂。
隐型糖弹纷纷落,专打有权无骨人。
5、公仆曾经心血洒,千枝万蕊紫桐花。
更觉忠魂在高处,年年雨润万千家。
6、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7、请把我心先点燃,休言黑暗似无边。
纵教流尽平生泪,不昧当头三尺天。
8、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9、喷涌廉泉久不消,群峰叠翠护朝朝。
为何不把驱邪水,分与官人各一瓢。
10、香花墩上有奇泉,饮罢头痛始觉贪。
争得长江大河水,悉于廉泉得其源!11、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2、廉政惊天雷动,肃贪反腐英明。
乌烟瘴气苍庭,正本清源已定。
13、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
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
14、飞天登月遇知音,窈窕嫦娥玉液斟。
借得蟾宫纯净水,人间一洗贿贪心。
15、施仁播惠泽麻桑,肃腐惩贪志昂扬。
持节清廉甘淡泊,忠肝赤胆振家邦。
16、台前娓娓说廉政,幕后依然恋色钱。
换代历朝留史实,告知君子要诚贤。
17、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8、宦海浮沉贵养廉,奉公守法莫贪钱。
一身正气防糖弹,两袖清风拂舜天。
19、半山初热石榴红,一水新鲜绿叶丰。
早把浊情葬泥里,唯开廉洁在花中。
20、身在荒郊喜自青,华堂入住不凋零。
有沙有水长知足,进也青青退也青。
21、一面党旗耀碧天,千秋大业总情牵。
为官不作清廉仆,愧对当初发誓言!22、除暴锄贪不畏权,清廉似水绿山川。
古代清官诗联撷趣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彪炳青史的清官良吏,他们淡泊自律,清心直道,关心民瘼,体恤民疾,公正廉明,励精图治,深受百姓的拥戴和推崇,他们或为表示心迹志向、或为警示自身而作的诗、文、辞、对联,为后人所传诵、称道。
以此表明自己的官德、官风、政愿等为官之道。
言为心声,他们的拒腐诗文催人奋进,也充满正气,流芳百世。
汉武帝时,汲黯新任淮阳太守,当地豪绅们欲备厚礼登门拜望,汲黯知悉,亲写诗词以榜文张示:“太守府门朝南开,无理有钱莫进来,自知之明听劝导,行贿则是小人才”。
公元764年,杜甫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府中当幕僚。
有人送他一条十分名贵的毛毯,名“织成锦”。
杜甫原物送还后题诗曰:“奈何田舍翁,受此厚赠情。
锦鲸卷还客,始觉心和平”。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满还乡,检点行囊发现箱内有几片天竺山石片,那是他游天竺山时检的。
此时他想,它山之石据为己有,似有不妥,便写诗以自省:“三年为刺史,饮水复食叶。
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明朝弘治年间,一吏部尚书王恕,曾在门柱上撰写一副对联,把京官登门送礼及外任官携带礼物进京,行贿等均斥之为可耻行径,联云:“任于朝者以馈遗及门为耻;受任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羞”。
清朝无锡知府武漠赴任时,在置衙挂出副对联做安民告示,其中有一联曰:“罔违道,罔拂民,真正公平,心欺无怍;不容情,不受贿,招摇撞骗,法所必严。
”这种直白的联语不仅词露冷锋,语带刀音,该联一贴出“四方人皆聚观,时先声所夺,平日绅衿之出入县庭者,皆息危惧。
”清道光年间,湖南蔡信芳任陕西蒲城县知县,他清廉正直,重士爱民,颇有政声。
离任之日,百姓拦道挽留,蔡信芳十分激动,含泪写诗相赠:“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秦中一寸棉。
回看群黎皆有愧,长亭一别心黯然。
”道光八年,著名文学家、“作蜀硕儒”梁章钜擢任广西巡抚,兼署广西学政时,邀请赵慎珍为其题署衙联:“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古代清官以诗示廉(体现廉洁的诗句)我国古代出现过许多清官廉吏,其中不少人以诗言志,因此留下了很多荡气回肠,充满正气的拒腐诗文,至今读起来仍余味悠长,发人深省。
北宋包拯(999-1062)字希仁。
庐州人。
为官清清廉,不畏权贵,民间称之为“包青天”。
他六十岁寿辰时,吩咐家人,一概不收寿礼。
但第一个送来寿礼的竟是皇帝。
其子包贵不知如何是好,只好请送礼的太监写几句,以便向其父禀报。
太监于是在礼品上面写道: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
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
包拯看后,也挥毫题下一首《拒寿礼》: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
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包拯曾主政端州三年,政声斐然。
当时端州出产的砚台十分珍贵,常被作为献给皇帝的贡品,砚料实行限额开采。
端州的地方官都以“进贡”为名层层加码掠夺当地百姓,包拯对此深恶痛绝,曾题诗《书端州郡斋壁》,以示心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悲。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包拯一生传世的诗只有以上两首,其清正不阿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明朝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
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官至监察御史。
他为人清廉,为官一生家无余财。
针对当时许多官员乘巡视之机搜刮钱财,回京后向上级送礼的风气,于谦曾写了一首《入京诗》予以讽谏:绢帕麻茹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搜刮的危害,清廉的必要,舆论的反应,劝谏的苦心,尽在此诗中。
明代况钟(1384-1443)字伯律,号如愚。
曾外放苏州知府。
他到任后严惩贪官污吏,平反冤狱,兴修学府,关心民间疾苦,被苏州人誉为“况青天”。
况钟为官清廉,三餐佐饭,仅一荤一素;身居简室,未铺设华糜之物。
他在饯别苏州父老诗中写道:检点行囊一担轻,长安望去几多程?停鞭静忆为官日,事事堪持天日盟。
正统七年(公元1443年),况钟卒于苏州任所,享年60岁。
他死后,苏民痛哭罢市。
关于清正廉洁的古诗句1.关于廉洁的古诗句1、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砥廉哲理启示】菊花虽已凋谢残落,但在那寒风霜雪中却仍有傲立不屈的菊枝。
作者以“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诗赞美菊花的傲骨耐寒。
以至于后人常常用这一句诗来比喻和赞赏有气节的人风骨凛然、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高尚品格。
我们的为官从政者也应具备这样的品格。
2、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平明:黎明。
楚山:指镇江一带的山。
冰心:清明纯洁的心,比喻心地莹洁。
毛壶:玉制的壶,比喻高洁。
【砥廉哲理启示】王昌龄的这首诗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客人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景象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也告诉我们这样的砥廉哲理。
要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员,就必须做到“一片冰心在玉壶”,即在心灵深处清心寡欲、一尘不染,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3、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砥廉哲理启示】高尚的情感和坚韧的意志,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要像石灰那样,顶住千千万万的诱惑,经过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身碎骨的磨炼,才能够形成,并且将清白留在人间。
4、竹石(清郑燮(xi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砥廉哲理启示】高尚的情感和坚韧的意志,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要像石灰那样,顶住千千万万的诱惑,经过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身碎骨的磨炼,才能够形成,并且将清白留在人间。
5、己亥杂诗(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①浩荡离愁:无边的离愁。
形容官员要百姓着想的诗句摘要:一、前言二、形容官员要百姓着想的诗句介绍1.忧国忧民2.体恤民情3.忠诚为国4.清正廉洁5.爱民如子三、总结正文:【前言】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描绘官员品质的诗句。
这些诗句既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官员的期望,也传递了要为百姓着想的价值观。
本文将介绍几首形容官员要百姓着想的诗句,以展示我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形容官员要百姓着想的第一句诗】忧国忧民诗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
意指当官员身居高位时,应忧虑百姓的疾苦;而在远离庙堂时,则要关心国家大事。
这句诗表达了官员要始终关注国家和民众的福祉,以实现国泰民安的理想。
【形容官员要百姓着想的第二句诗】体恤民情诗曰:“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的一句诗。
它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希望官员能体恤民情,关注百姓的生活,以实现社会和谐。
【形容官员要百姓着想的第三句诗】忠诚为国诗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的一句诗。
它表达了忠诚报国的信念,希望官员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忠诚为国,为实现民族复兴付出努力。
【形容官员要百姓着想的第四句诗】清正廉洁诗曰:“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是王冕在《墨梅》中的一句诗。
它赞美了墨梅高洁的品质,希望官员能清正廉洁,抵制诱惑,为民众树立正直的形象。
【形容官员要百姓着想的第五句诗】爱民如子诗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这是古代圣贤孟子所说的一句话。
它强调了爱民如子的重要性,希望官员能关心民众,为民谋利,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综上所述,这些诗句传递了官员要为百姓着想的核心价值观,对今天的官员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历代清官廉洁自律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杭州任刺使期间,从未收受贿赂或向地方索取名贵物品,在其离任还乡时,发现箱内有两片玲珑可爱的山石,他遂写成一诗追悔已过。
三年为刺使,饮水复食叶。
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这两片石,是他一次游天竺山拾取的,当时,他遥望杭州和天竺山,深感愧疚,想每个游山的人都和他一样随便带走两片可爱的山石,那天竺山为期不远就“山将不山”了。
他自觉贪污了千金似的,心里好不沉重。
明代况钟,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由京外放苏州知府。
赴任后惩贪官污吏,平反冤狱,建修学堂,大兴水利,放粮赈灾,关心黎民疾苦,被苏杭人民称为“况青天”。
正统5年(公元1440年)他任职期满回京,临行前写诗与苏州百姓话别,体现了他在老百姓面前的坦坦荡荡,磊落襟怀:捡点行囊一担轻,京华望去几多程。
停鞭静忆为官日,事事堪持天日盟。
于谦是明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监察御使,他很注重清廉自律。
宣德年间,他由河南巡抚调京任兵部侍郎时,河南幕僚劝他:“你不向上司献金玉,就带上点土特产吧!如绢帕、蘑菇、线香之类的。
”于谦听罢仰面大笑,笑罢秉笔赋诗以明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碍阎罗话短长。
诗里行间的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使用的,如果都被当官的拿去讨好了上司,就会给人民生活所需带来困难,不要让老百姓指戳脊背。
从此“两袖清风朝天去”挂上他的门楣,以示不为利禄所动。
“两袖清风”还被引申为“品德正直清廉官员”的代名词。
于谦为官之清廉刚正,一生家无私积,是与他青年时代读书写下言志诗《石灰吟》密切关联的: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代信阳知府胡守安,自律甚严,认为官吏在薪水之外谋取一分一文,都是于百姓有害的。
从他任满写的《任满偈城隍诗》里可见其思想面貌之一斑: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
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还似到时贫。
郑板桥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又是清代著名的诗人,金石、书画家。
“不愧苍天不负民”——古代清官拒贿诗联选文/智真“清廉”是对官员操守的表征,强调的是为官者的品德。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彪炳青史的清官廉吏,他们讲究天理良心,相信因果报应,崇尚洁己爱民,清心直道,淡泊自律,深受百姓的拥戴和推崇。
他们或为表示心迹志向、或为警示自身而作的诗、文、辞、对联等,脍炙人口,充满正气,为后人留下无数佳话。
以下举些例子。
诗歌1、西汉时,汲黯新任淮阳太守,当地豪绅们欲备厚礼登门拜望,汲黯知悉,即写诗一首以榜文张示:太守府门朝南开,无理有钱莫进来。
自知之明听劝导,行贿则是小人才。
2、唐代杜甫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府中当幕僚。
一次,有人送他一条十分名贵的毛毯,名“织成锦”。
杜甫原物送还后题诗曰:奈何田舍翁,受此厚赠情。
锦鲸卷还客,始觉心和平。
3、唐代白居易上任陕西周至县县尉时,针对当地贿赂之风,他当堂宣示:自古衙门面向南,理在后边钱在先。
本县改衙面向北,钱路堵衙理通天。
此诗一出,百姓称颂,政风焕然一新。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满还乡时,检点行囊发现箱内有两片天竺山石片,那是他游天竺山时捡的。
此时他想,它山之石据为己有,似有不妥,便写诗以自省: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
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为两片石头自责,其为官之清白,令人感佩。
4、宋代包拯,一生光明磊落,“不爱乌纱只爱民”,民间称其为“包青天”,妇孺皆知其名。
他出知端州(广东肇庆)时,端州的特产——端砚闻名天下,当时的权贵、大臣、学士们都以家中存有几方端砚为荣。
而包拯直到离开端州,也没有带走一方端砚。
他在府衙中央大厅墙壁上书写了一首明志诗《书端州郡斋壁》: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悲。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5、宋代山西阳城知县张之才,任上清谨爱民,颇有政声。
他秩满离任时去当地商汤庙辞拜古帝商汤,并赋诗《辞汤庙诗》:一官来此四经春,不愧苍天不愧民;神道有灵应信我,去时犹似到时贫。
做官为民的古代名言1.有哪些关于"以民为本"的名言1、安民者何,无求于民,则民安矣——清·金缨《格言联璧》2、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明·张居正《张太岳集》3、百姓所以养国家也,未闻以国家养百姓也.——宋·王安石《再上龚舍人书》4、百姓所以养国家也,未闻以国家养百姓也.——宋·王安石《再上龚舍人书》5、邦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仍不外乎开地利而已.——《晚清文选·(彭玉麟)力阻和议片》6、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清·魏源《偶然吟》7、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明·洪应明《菜根谭》8、大厦不倾,匪一瓦之积,黎庶之安,乃众贤之力.——明·方孝孺《瓦铭》9、大约小变其治,则人为本,法为末.欲变法,先变人.大变其治,则法为本,人为末.——张鹤龄《晚清文选·彼我篇》10、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宋·李纲《病牛》11、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12、但愿天下人,家家足稻粱,我命浑小事,我死庸何伤!——宋·文天祥《五月十七日夜大雨歌》13、道也者,导之也,上导之而下遵以为路也.——清·王夫之《读通鉴论》14、得民心者,可以为官;失民心者,何足道哉?——元·赵素《为政九要》15、得土地易,得人心难.——《宋史·杨简传》2.关于为人处世古代名言古代名言爱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公生明,廉生威。
——《清碑.官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宋代包拯《乞不用赃吏》★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明代于谦《无题》★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明代于谦《入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代李商隐《咏史》★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明代朱柏庐《治家格言》★智者见利而思难,暗者见利而忘患。
——北齐刘昼《刘子.利害》★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谁言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清•张伯行《禁馈送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腾王阁序》★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唐)魏征《隋书•房彦谦传》★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
——洪应明(明)★半截粉条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
——徐特立★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
——《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公生明,廉生威。
——佚名《清碑.官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宋代包拯《乞不用赃吏》★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明代于谦《无题》★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明代于谦《入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表达爱国爱民的诗句表达爱国爱民的诗句大全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句吧,诗句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表达爱国爱民的诗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表达爱国爱民的诗句篇1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选自文天祥2、临患不忘国,忠也。
—选自《左传·昭公元年》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选自陆游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选自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选自曹植《白马篇》6、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选自唐。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选自杜牧8、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选自陆游10、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选自《礼记·儒行》1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选自谭嗣同12、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选自范仲淹1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选自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4、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1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选自陆游《示儿》1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选自王昌龄1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1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
—选自杜甫1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选自唐。
杜甫《春望》20、位卑未敢忘忧国。
—选自—陆游《病起书怀》2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选自唐。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22、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选自宋。
杨万里《竹枝词》2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24、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选自唐·陈陶《陇西行》25、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选自宋·李纲《病牛》26、精忠报国。
古代清官自勉联古代官员没有发表施政演说的习惯,也没有报刊杂志发表长篇文章的地方,因此从宋代起就开始在官署衙门撰题对联,以表明自己的官风、心迹,对施政纲领,对建立威信、贯彻政令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副对联言简意深,不但醒目,还可久存,此举至明代就已多见,到清代则几乎成了各级官衙普遍的故事了。
在古代封建社会,吏治败怀,贪污成风,难免有口是心非之徒,但也不缺洁身自好,廉洁自律的官吏,并留下许多廉政佳联。
一肩行李,试问封建官场有几?两袖清风,且看苏州太守如何?这是江西靖安县况钟墓后清风亭一副对联。
况钟(1383-1443),字伯津,江西靖安人。
任苏州知府13年,刚正不阿,执法如山,勤于吏治,廉洁奉公。
上任之初,即清理积案,平反冤狱,除暴安良,深受百姓爱戴,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他死于苏州任上,归葬靖安故里。
上联中的“一肩行李”,化自况钟离开苏州赴京时写的诗:检点行囊一担轻,长安望去几多程。
停鞭静忆为官日,事事堪持天同盟。
在贪污纳贿盛行的封建社会官场中“检点行囊一担轻”,是极为少有的。
下联中的“两袖清风”,谓居官廉洁,除两袖清风以外,别无长物,典出都穆《都公谭纂》卷上:“于少保(谦)尝为兵部侍郎,巡抚河南,其还京日,不持一物,人传其诗云: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闾阎,借指平民。
况钟自己也在“赴京诗”中写道: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绵。
惭愧士民相钱送,马前洒酒泪如泉。
此联语朴实无华,极切亭名“清风”二字,高度概括赞扬了况钟清正廉明的高贵品德。
并劝戒后来为官的人们。
张伯行,仪封人,仪封即今焦裕禄任过县委书记的河南兰考县。
康熙二十四年(1685),他24岁考中进士,以内阁中书任用,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看中他很有才干,便派出搞黄河修治工程。
他通晓河务,督修堤岸二百里,走马上任,正逢荒年,他倾家财运粮救济灾民,并载数船棉衣,粮钱分发给冻馁户。
康熙皇帝南巡,驻跸江宁,赞扬张伯行是“江南第一清官”,即升拔为福建巡抚,后转任江苏巡抚。
爱国爱民的古诗句关于爱国爱民的古诗句集锦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爱国爱民的古诗句集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国爱民的古诗句11、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2、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4、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10、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11、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1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13、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14、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1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16、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1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18、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1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2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21、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2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24、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25、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26、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爱国爱民的古诗句21、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