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清官事例
- 格式:docx
- 大小:11.12 KB
- 文档页数:1
古代有很多廉洁的人物,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例子:
1.羊续:东汉时期的官员,他为官清正廉洁,生活朴素。
羊续曾任
庐江太守,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
他到南阳郡上任时,下属为他准备了鲜美的鱼肉,他却把这些东西悬挂在庭前,以杜绝送礼之风。
后来,他又拒收了一位下属送来的生鱼,留下了“悬鱼拒贿”的佳话。
2.陆绩:三国时期的吴国官员,他为官清廉,深得百姓爱戴。
陆绩
任郁林太守时,十分注重勤俭节约,他把俸禄都用来救济灾民和贫苦百姓,自己却过着俭朴的生活。
他还经常告诫家人要廉洁奉公,不贪图富贵。
3.包拯:北宋时期的官员,他以公正廉明、刚正不阿而著称。
包拯
在为官期间,严格执法,不徇私情,他还经常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为百姓排忧解难。
4.海瑞:明朝时期的官员,他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
海瑞在担
任县令时,严格执法,打击豪强,为百姓做主。
他生活俭朴,从不铺张浪费,深受百姓爱戴。
关于历史名人清官的廉政故事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清官以廉洁的品质和公正的执法而闻名于世。
他们代表着正直和公正,为人民造福,树立了众多可敬的榜样。
本文将介绍几位历史名人清官及其廉政故事。
第一章:明代宣德年间的杨士奇杨士奇是明代宣德年间的一位杰出清官。
他以勤奋工作和廉洁自持而闻名。
在他任职的地方,他广泛征求民意,严格执法,使百姓安居乐业。
杨士奇在纪律执行中严格要求自己,并积极打击贪污和腐败现象。
他坚持以身作则,依法办事,使其所在地区的治安得到很大的改善。
第二章:清代康熙年间的傅恒傅恒是清代康熙年间的一位清官,他以贞廉、勤勉和聪明才智而著称。
傅恒在担任官职期间,致力于解决农民的疾苦和民生问题。
他热心公益事业,帮助贫苦百姓脱贫致富,并制定了一系列有益于农民的政策。
傅恒坚决打击贪污行为,整顿官府的作风,并严厉处罚腐败官员,使社会治安得到了有效地改善。
第三章:近代民国时期的孙中山孙中山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清官。
他致力于革命事业,并为了建立一个公正和廉洁的政治体系而奋斗。
孙中山执政后,他发动了一系列的反腐行动,并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来打击腐败现象。
他注重公平公正,坚决惩治腐败分子,推动了机构的清洁化和廉政建设,为国家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为相关清官的传记和相关历史资料。
注释:1.廉政:指在行使公职过程中恪守公正、诚实、正派和廉洁奉公的作风。
2.贪污:指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以非法手段占有、侵吞或私自分配公共财物。
3.腐败:指公职人员、社会机构和组织成员滥用、徇私、选取权力,为自己和他人谋取私利的行为。
古代官员清明廉洁的故事《古代官员清明廉洁的故事篇①:《羊续悬鱼》东汉时,有个叫羊续的官员。
他为官清正廉洁,深受百姓的爱戴。
有一天,羊续的属下给他送来一条当地有名的鲜鱼。
下属满脸堆笑说:“大人,这鱼新鲜得很,您尝尝。
”羊续一看就明白这是下属想巴结他呢。
但他不想当面驳了下属的面子,就暂时把鱼收下了。
等下属走后,羊续把鱼高高地悬挂在大厅的大梁之上。
过了几天,那个下属又来送鱼,羊续就指着大梁上已经风干的鱼说:“你上次送的鱼,我还没吃呢,都已经成这样了,你这次送来的鱼我也不会要的,请你拿回去吧。
”下属听了,满脸羞愧地离开了。
这羊续啊,就像一只坚守自己原则的老黄牛。
在面对诱惑的时候,坚决不为所动。
他知道如果接受了小利,那日后就可能会成为一个贪婪的官员。
孩子们啊,羊续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坚守原则,面对外界的诱惑,要像他一样坚决拒绝。
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也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比如作业自己做,不动歪脑筋抄别人的,这才是正确的态度呢。
篇②:《刘宠一钱》刘宠是东汉时期一位贤能的官员,他为官期间非常爱护百姓,把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
后来他被调走时,当地的几位老人一起凑了一些钱,想送给他作为纪念。
老人们说:“大人,您这些年为我们做了太多好事,这几个小钱就当我们的一点心意。
”刘宠看到老人们诚恳的样子,知道如果直接拒绝会伤了老人们的心。
于是他只从这些钱中拿了一文钱。
他说:“这一文钱我收下了,当做纪念,但其余的请你们拿回去吧。
”随后,他便离开了。
这件事传出去后,人们都称赞刘宠品德高洁,甚至把那一文钱看得无比珍贵。
这就像是一群善良的小蚂蚁为感恩而送出香甜的食物,刘宠就像聪明的啄木鸟,只取一点,不贪多。
这告诉孩子们啊,要像刘宠一样懂得感恩也要清廉。
生活里,小朋友有朋友送自己小礼物时,我们可以接受一小点作为心意,但不能贪心要很多东西。
对了,就像分糖果,大家合理分配就好,不要贪多,这种品德可是很难得的。
篇③:《包拯拒礼》包拯那可是家喻户晓的大清官,号称“包青天”。
关于历史名人清官的廉政故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清官以廉政而闻名于世。
他们以公正、廉洁的品质,积极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介绍几位历史名人清官的廉政故事,以启发人们对廉政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王安石:政绩卓著的改革者王安石(1021- 1086)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以其激进的改革政策而闻名。
他在担任宰相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减轻贫苦农民的负担,增加国家的收入。
1. 税法改革:王安石实施了“青苗法”和“免役法”。
前者减轻了负担,后者则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用于农田工作。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2. 教育改革:王安石注重教育,并积极推动学校建设。
他鼓励农民子女也能接受教育,为社会发展培养了更多的人才。
二、贾应春:受贿拒受的清官楷模贾应春(1592-1658)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县令,以他坚持廉洁的原则和对受贿行为的拒绝而闻名。
虽然他贫困却清廉,深受人们的敬重。
1. 拒贿受贿:贾应春在任县令期间,一位商人试图行贿他以获取权益,但贾应春严词拒绝了这一行为。
他坚持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处理纠纷,人们对他的敬仰不已。
2. 心系百姓:贾应春对百姓的生活状况非常关注,时常亲自前往田间地头,了解农民的实际困境,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导。
三、包拯:公正严明的名人清官包拯(999-1062)是北宋末年的一位官员和法学家,以他坚持公正司法和严明执法而闻名于世。
1. 执法公正:包拯在担任官员期间,高度重视案件的实质和证据,并且对待每个案件都持公正和严谨的态度。
他常常在案件中关闭因权贵干预而不公正的帐目,并保护农民的权益。
2. 廉洁奉公:包拯嫉恶如仇,不畏强权,坚决打击贪污和腐败现象。
他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极高,以身作则,廉洁奉公。
本文涉及附件:1. 王安石的政策文件副本2. 贾应春的反贿赂信函副本3. 包拯的廉政宣言副本法律名词及注释:1. 青苗法:北宋时期实行的一种赋税法,按照农田耕种的面积来征税。
古代廉洁的人物故事古代廉洁的人物故事廉洁,自古以来就是做好官的标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古代廉洁的人物故事,欢迎借鉴!1、羊续:“悬鱼太守”东汉时,羊续曾多次任庐江太守,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
其府丞焦俭为人也很正派,有一天,他见羊续生活太清苦,便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来。
面对这条“礼鱼”,羊续左右为难。
无奈之下只好暂且收下。
但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下人把鱼挂在庭檐下,再也不去碰它。
这件事传开之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也都不敢礼贿他了。
因此当地老百姓都敬称其为“悬鱼太守”。
2、刘宠:“一钱太守”东汉刘宠曾任会稽(今浙江绍兴)太守,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且清廉俭朴。
在他离任时,当地百姓凑了一批金银相赠。
刘宠虽坚拒不收,却又不忍令父老乡亲过于失望,只好拿一文钱作为纪念,故被时人誉为“一钱太守”。
百姓还修了“一钱太守庙”来纪念这位清官。
后人有诗赞道:“刘宠清名举世佳,至今遗庙在江边。
近来仕官多能者,世学先生拣大钱”。
3、山涛:“悬丝尚书”、“璞玉浑金”西晋时期的山涛既是大文学家,又是著名清官。
陈郡人袁毅曾做鬲县令,送给山涛一百斤上等蚕丝。
山涛不愿独自违抗当时的风气,就收下来藏在阁子上。
后来袁毅恶迹败露,被送到廷尉治罪。
山涛把丝拿出来交给官吏,上面积有多年灰尘,但印封却完好如初。
众人不禁钦佩山涛为官清廉,因而人尊称其为“悬丝尚书”。
文学家王戎曾这样评价山涛:“他就象未经雕琢的玉石、未经提炼的矿石(即‘璞玉浑金’),人们都喜爱它的珍贵,却不能估量它的真实价值。
”4、徐勉:“风月尚书”南朝萧梁时期,徐勉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主管全国组织人事工作。
这下他家可热闹了,有事没事来套近乎的人不晓得有多少。
某天晚上,徐勉邀请友人相聚。
席间有个叫虞暠的人,仗着和徐勉关系比较好,竟狮子大开口“求詹事五官”。
徐勉正色道:“今夕只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虞暠讨了个没趣,只得讪讪告辞。
故时人赞其为“风月尚书”,“止谈风月”也成了历史典故。
古代清正廉洁的人物故事在中国古代,有许多清正廉洁、廉洁奉公的人物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体现了古代官员的高尚品德,也为我们今天树立了榜样。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古代清正廉洁的人物故事。
一、包拯的故事包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他以清正廉洁、刚正不阿著称。
他一生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为民除害,深受百姓爱戴。
据说,包拯在担任开封府尹时,曾有一位亲戚来找他帮忙,希望他能够为自己的儿子谋取一个职位。
包拯却拒绝了他的请求,他说:“我的地位是人民赋予的,我只能为人民服务,不能为亲戚谋私。
”这位亲戚听后十分生气,便去找皇帝告状。
皇帝听闻此事后,十分欣赏包拯的品德,便下令表彰了他。
二、海瑞的故事海瑞是明朝时期的一位清廉官员,他以刚正不阿、清廉公正著称。
他一生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为民除害,深受百姓爱戴。
据说,有一次海瑞在审查一起案件时,发现涉案人员是当地的豪强,他们贿赂了官员,企图逃避惩罚。
海瑞坚决反对这种行为,他不仅将涉案人员绳之以法,还将那些收受贿赂的官员全部撤职查办。
这一行动引起了皇帝的关注,皇帝下令嘉奖了海瑞的品德和行为。
三、于成龙的故事于成龙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他以清正廉洁、勤政为民著称。
他一生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为民除害,深受百姓爱戴。
据说,有一次于成龙在赴任途中,遇到了一位老妇人。
老妇人哭诉说,她的儿子因为欠了豪强一笔钱无法偿还,被迫卖身抵债。
于成龙听后十分同情老妇人的遭遇,他决定帮助老妇人。
于是,他假装成一位商人,前往豪强的家中谈判。
在谈判中,于成龙以诚恳的态度和清廉的形象赢得了豪强的信任,最终以一个合理的价格赎回了老妇人的儿子。
老妇人对于成龙的帮助感激不尽,而于成龙也因为此事名声大振。
四、郑板桥的故事郑板桥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画家和官员,他以清正廉洁、刚正不阿著称。
他一生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为民除害,深受百姓爱戴。
据说,有一次郑板桥在赴任途中,遇到了一位老妇人。
老妇人哭诉说,她的儿子因为欠了当地豪强一笔钱无法偿还,被迫卖身抵债。
为官清廉的例子摘要:一、前言二、古代官员清廉的例子1.包拯2.海瑞三、现代官员清廉的例子1.焦裕禄2.孔繁森四、结论正文:【前言】自古以来,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许多为官清廉的典范。
他们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介绍几位古代和现代官员清廉的例子,以彰显他们的崇高品质。
【古代官员清廉的例子】1.包拯包拯,字希仁,北宋名臣,以清廉著称。
他在担任监察御史期间,执法公正,铁面无私,为民请命,深受百姓爱戴。
他敢于直谏,不畏权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他的事迹流传千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清官之一。
2.海瑞海瑞,字汝贤,明朝名臣,被誉为“海青天”。
他为官期间,力行节约,严禁贪污,严惩腐败,深得民心。
海瑞曾上疏直谏皇帝,痛陈时弊,要求政治改革。
尽管他因此屡遭贬谪,但他始终坚定信仰,为官清廉,成为明朝廉政的楷模。
【现代官员清廉的例子】1.焦裕禄焦裕禄,我国著名的人民公仆,曾在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
他深入基层,关心群众,带领兰考人民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
他严于律己,为官清廉,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
焦裕禄逝世后,被中共中央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
2.孔繁森孔繁森,我国著名的民族工作干部,曾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
他在西藏工作期间,深入基层,关心群众,为西藏的经济建设、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严于律己,为官清廉,深得藏族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结论】从古代的包拯、海瑞,到现代的焦裕禄、孔繁森,他们都是为官清廉的典范。
他们的崇高品质和事迹,将永远为世人传颂。
古代八位廉洁官员小故事(范文六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代八位廉洁官员小故事(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古代八位廉洁官员小故事(范文六篇)》。
第一篇:篇一古代廉洁人物的小故事一、以廉为宝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
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
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二、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三、一钱太守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
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
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
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四、陶母退鱼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五、一贫如此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
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六、两袖清风的于谦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
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
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中国古今廉洁故事1. 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刚正不阿,廉洁公正,深得百姓拥戴。
他曾在浙江淳安当知县,当时官场腐败,贪污成风。
海瑞上任后,首先宣布了一条规定:一切官员贪污受贿者,严惩不贷。
他自己也以身作则,拒绝贪污,清廉为官。
明朝时期,海瑞以刚直不阿、廉洁公正的形象深入人心。
他在浙江淳安担任知县时,面对官场腐败、贪污成风的局面,毅然宣布了严厉的规定。
他以身作则,拒绝贪污,清廉为官,深得百姓的拥戴。
海瑞的清廉形象在明朝官场中独树一帜,成为了当时官员的楷模。
2. 东汉时期,庐江太守羊续施政清平,为人俭朴,素有穷官之称。
有一次,羊续的属下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面对这条“礼鱼”,他收下后让人把鱼挂在庭檐下,没过几天,就成了一条枯鱼干,在屋檐下飘来荡去,羊续也不让人取掉,以此表达自己不收礼的决心,留下“悬鱼太守”的美名。
在东汉时期,庐江太守羊续以施政清平、为人俭朴而著称。
他的生活简朴到了极点,甚至被人们称为“穷官”。
有一次,他的属下送给他一条活鲤鱼作为礼物。
羊续收下后并没有私自食用,而是让人把鱼挂在庭檐下。
几天后,这条鱼已经变成了一条枯鱼干,在屋檐下飘来荡去。
羊续并没有让人取掉这条鱼,而是以此表达自己不收礼的决心。
他的这种廉洁精神被人们传颂千古,留下了“悬鱼太守”的美名。
3. 徐勉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清官,他为官清廉,以身作则。
一次,他的一位朋友向他索要贵重物品,徐勉回答说:“我身居高位,却无半间屋、一片地,连子孙都感到羞耻,怎么敢私自受贿呢?”他的朋友被他的廉洁精神所感动。
徐勉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清官,他为官清廉,以身作则。
一次,他的朋友向他索要贵重物品,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好处。
然而,徐勉却回答说:“我身居高位,却无半间屋、一片地,连子孙都感到羞耻,怎么敢私自受贿呢?”他的朋友被他的廉洁精神所感动。
徐勉的这种高尚品质和廉洁精神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4. 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名叫张清恪的官员,为官清廉,深得百姓爱戴。
古代有很多关于清正廉洁、为民造福的循吏的故事,其中一些著名的故事如下:1. 贾岛助民贾岛是唐代诗人,他曾任官时非常廉洁正直,行事公正无私。
有一次,他在负责巡视时发现了一些官员私自侵占了民田,他拒绝了贿赂,将这些官员告发,最终恢复了乡民的权益。
2. 赵裕救灾赵裕是宋代官员,他任职时非常注重廉洁和为民服务。
在一次灾害面前,他积极组织救灾工作,全力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他不仅动用公家的资源和资金,还自己倾力助人,赢得了民众的赞誉。
3. 施琅辟贪施琅是明代将领,他在担任巡抚时,经常巡视各地,秉公行事,严厉打击贪污腐败现象。
他把自己的家产都用于救灾和修筑水利工程,改善生活条件,严厉追究贪官污吏的责任,重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4. 李广救民李广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忠诚勇猛的将军。
据说,在秦朝时期,陕西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民众饥荒万分。
当时的官员贪污腐败,置民生于不顾。
而李广作为一位廉洁公正的将领,深感百姓的苦难。
他毅然决定放弃个人私利,动用自己的军费,资助百姓购买粮食,救济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
5. 杜甫抗谏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曾经在官场上做过数次官员,但因为他忠于良心,善于表达民众的苦难和不满,经常直言谏言,不惧权贵。
有一次,他为了维护百姓的权益而与当时的皇帝李隆基直言进谏,告发贪污腐败的官员,表达了他对民众纷繁困顿的担忧和愤怒。
尽管他的谏言并没有得到完全采纳,但他坚守正义的精神使人们铭记于心。
这些古代循吏的故事中展现了他们的操守和良知,他们不贪污、不徇私,为民众着想,并尽力为民造福。
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后来的官员,让人们认识到什么是一个优秀的公务员应该有的道德和职责。
历代清官廉吏故事好嘞,那我就给你讲几个历代清官廉吏的故事。
一、包拯:铁面无私包青天包拯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清官啊。
他在开封府当官的时候,那可真是铁面无私到了极致。
有一回,他的亲侄子犯了法。
这侄子心想,自己的叔叔是包拯,那还不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啊。
可他想错了,包拯知道这事儿后,二话不说,直接就按照律法要严惩他侄子。
当时就有人来劝包拯,说什么毕竟是亲戚,手下留情点。
包拯眼睛一瞪,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我要是徇私枉法,那还怎么治理这开封府,怎么对得起百姓?”他侄子还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还有啊,包拯审案那是相当公正。
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在他眼里都一样。
有个权贵想要贿赂他,给他送了好多金银财宝。
包拯见了,脸一黑,直接把财宝扔出去,还把那权贵臭骂了一顿。
他断案就只看证据和律法,那些想走后门的人在他这儿根本就行不通。
二、于谦:两袖清风留美名于谦是明朝的一位清官。
他在官场多年,始终清正廉洁。
有一次,于谦要进京述职。
那个时候,很多官员进京都会带很多礼品,去巴结上司或者权贵。
可是于谦呢,他什么都没带,就带了自己的行囊。
有人就劝他:“你这空手去,不太好吧,多少带点特产啥的。
”于谦听了,哈哈一笑,甩了甩自己的两只袖子说:“我呀,就带着两袖清风去。
”他写了一首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意思就是说,那些绢帕、蘑菇、线香这些东西,本来是给老百姓用的,要是拿来送礼就成了坏事了。
我就这么干干净净地去见皇上,省得老百姓说闲话。
于谦在为官期间,一心为百姓着想,努力改善民生,而且坚决抵制官场的贪污腐败之风。
他的清廉和正直,深受百姓的爱戴。
三、海瑞:刚正不阿海青天海瑞是个特别刚正的清官。
他在地方当官的时候,就特别关心老百姓的疾苦。
当地的一些土豪劣绅经常欺负老百姓,海瑞可不会坐视不管。
他就像一个守护神一样,站在老百姓这边。
有个大地主,强占了很多百姓的土地。
海瑞知道后,亲自去调查,搜集证据,然后就把那大地主叫来,要他把土地还给百姓。
清正廉洁的名人故事1. 羊续悬鱼东汉时,南阳太守羊续,他憎恶当时官僚权贵的贪污腐败,奢侈铺张。
他为人谦洁、生活朴素,尤其难以容忍贪污的行为,他处政从不搞特殊化,正直廉洁,他以自己的行动,刻苦克俭,为人民办了许多好事,深得人民的爱戴。
他常常穿着破旧的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
办公桌上只有几升麦粉,一壶墨水,破旧的竹床和几件破衣。
有一天,当他看见卖鱼者时,不禁皱起了眉头,脸上出现了忧虑。
人家问他原因,他说:“食欲之念,人是无法断绝的。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像羊续这样居高位、食厚禄的人,能时时刻刻注意生活小节,其精神何等难能可贵!对今人也是一面镜子。
2. 包拯:公正廉明的“包青天”包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他一生刚正不阿,廉洁公正,深得百姓拥戴。
他的故事被后人广为传颂,被誉为“包青天”。
3. 诸葛亮:清廉谨慎的宰相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以清廉、谨慎、勤勉著称。
他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不接受贿赂,不谋取私利。
他的清廉形象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狄仁杰:刚正不阿的宰相狄仁杰是唐代的名臣,以刚正不阿、廉洁公正著称。
他任宰相期间,不畏权贵,直言敢谏,致力于国家建设和民生改善。
他的清廉形象在历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
5. 海瑞:刚直不阿的海青天海瑞是明朝时期的名臣,以刚直不阿、廉洁公正著称。
他任地方官员期间,清廉正直,不畏权贵,打击贪污腐败。
他的事迹被后人广为传颂,被誉为“海青天”。
6. 于成龙:清廉爱民的“于青菜”于成龙是清朝时期的名臣,以清廉爱民著称。
他任地方官员期间,生活简朴,清廉自持,深得百姓的爱戴。
他被百姓称为“于青菜”,以示对他的尊重和爱戴。
7. 况钟:克己奉公的清官况钟是明朝一位著名的地方官吏,他克己奉公,两袖清风,爱护百姓,政绩卓著,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尊敬。
他在苏州任知府时,对百姓和孤苦无靠者极富同情心,自己每天只吃两顿薄粥,但拿出薪俸的一部分资助百姓搞生产,因此苏州地区家给人足,百姓安居乐业,人们称颂他是“况青天”。
古代清官事迹介绍古代的清官故事大家又知道多少个?除了“包青天”包拯这种铁面无私的,还有很多很多为政清廉的好官。
下面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的清官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曾子不受封邑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耕田,他在当时已经很有名气。
鲁国的国君觉得这样的名人穿着破旧的衣服耕田,有失鲁国的体面,于是,就派人对曾子说,国君要封给你一块采邑,用来供给你的衣食之用,请添置几件像样的衣服吧。
可是,曾子并不接受。
使者往返了多次,曾子都坚持不受。
使者对曾子说:“这又不是你向人要求的,而是别人赠送给你的,你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回答道:“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最终还是没有接受。
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曾参的好品德,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子罕以不贪为宝子罕是春秋时期宋国的正卿和司城,主持国政。
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为了巴结子罕,将它献给子罕。
子罕不接受。
献玉的人说:“我曾经将这块美玉献给治玉的人看,治玉的人认为是宝贝,所以才敢将它献上。
”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而你以美玉为宝。
如果你将美玉给我,而我又因此蒙上了贪婪的恶名,咱们就都丧失了彼此珍爱的宝贝,与其如此,倒不如大家彼此都保留各自的宝贝。
”唐太宗劝廉“百字箴言”唐太宗李世民为劝诫臣下恪尽职守,廉洁勤政,给文武百官写下了《百字箴言》:“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
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
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
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
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
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
若能依朕之言,富贵功名可久。
”此《百字箴言》可谓用心良苦,语重心长,至今对我们仍有教益。
公仪休拒鱼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位名叫公仪休的博士,因为德、才兼优而被选拔为鲁国的宰相。
公仪休喜欢吃鱼,有人就送鱼给他,他拒而不受。
送鱼的人说:“听说你喜欢吃鱼,为什么不肯接受我送的鱼呢?”公仪休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更不能接受你的鱼!我现在做宰相,自己可以买鱼吃,如果我因为接受了你送的鱼而被免去宰相之职,我自己从此就买不起鱼了,你难道还会再给我送鱼吗?这样一来,我还能再吃得到鱼吗?因此,我是决不能接受你送的鱼的。
古代清官事迹介绍古代的清官故事大家又知道多少个?除了“包青天”包拯这种铁面无私的,还有很多很多为政清廉的好官。
下面是跟大家分享的清官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曾子不受封邑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耕田,他在当时已经很有名气。
鲁国的国君觉得这样的名人穿着破旧的衣服耕田,有失鲁国的体面,于是,就派人对曾子说,国君要封给你一块采邑,用来供给你的衣食之用,请添置几件像样的衣服吧。
可是,曾子并不接受。
使者往返了多次,曾子都坚持不受。
使者对曾子说:“这又不是你向人要求的,而是别人赠送给你的,你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回答道:“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最终还是没有接受。
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曾参的好品德,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子罕以不贪为宝子罕是春秋时期宋国的正卿和司城,主持国政。
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为了巴结子罕,将它献给子罕。
子罕不接受。
献玉的人说:“我曾经将这块美玉献给治玉的人看,治玉的人认为是宝贝,所以才敢将它献上。
”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而你以美玉为宝。
如果你将美玉给我,而我又因此蒙上了贪婪的恶名,咱们就都丧失了彼此珍爱的宝贝,与其如此,倒不如大家彼此都保留各自的宝贝。
”唐太宗劝廉“百字箴言”唐太宗李世民为劝诫臣下恪尽职守,廉洁勤政,给文武百官写下了《百字箴言》:“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
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
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
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
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
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
若能依朕之言,富贵功名可久。
”此《百字箴言》可谓用心良苦,语重心长,至今对我们仍有教益。
公仪休拒鱼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位名叫公仪休的博士,因为德、才兼优而被选拔为鲁国的宰相。
公仪休喜欢吃鱼,有人就送鱼给他,他拒而不受。
送鱼的人说:“听说你喜欢吃鱼,为什么不肯接受我送的鱼呢?”公仪休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更不能接受你的鱼!我现在做宰相,自己可以买鱼吃,如果我因为接受了你送的鱼而被免去宰相之职,我自己从此就买不起鱼了,你难道还会再给我送鱼吗?这样一来,我还能再吃得到鱼吗?因此,我是决不能接受你送的鱼的。
历史清官的小故事清官,在中国历史上是特指廉洁而尽忠职守的官员,是一种光荣而重要的品质,也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一部分。
历代历史上有很多正直廉明的清官,他们在百姓声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后世人们的楷模。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些历史上的清官传奇吧。
一、左慈为民左慈是东汉末年著名的道士、才子,后以纵横家、神仙家、草书三家之长闻名天下。
他一生除了写诗、文、歌、草书、符咒、导命等等,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官员。
他曾受命担任桓帝治下义烏县令,他到任后,认真抓好治理,不压迫百姓,不让地方官员吃空饷,而是大力发展地方经济。
同时在政治上,左慈以德政著称。
据说,他平日常常挑选一些独臂、独足等残疾人收入家中,赡养他们,尽力使他们不失尊严。
如此一位出色的清官,自然很得百姓的爱戴。
据说当地人民为了感恩左慈,力挽狂澜,不让他调往别的地区,所以左慈最后在义乌任官达19年之久,成为中国古代清官的代表。
二、张北海的“芝麻官”北海张彝,唐代著名的岳飞式清官之一。
据传他曾经在赵州为节度使掌管河道治理,光净而不拘泥形式,水路开通后,吏民们用芝麻油灯造船送给他,意谓他就是“芝麻官”,贡品并不奢华,却让张彝感动了。
他在征求领导意见时说:“谷糠如食,如何能受封赏?民念其利,故有支持之劲。
”张彝身上的没有“怕柄”,他不偏政治、不损公党,大家相信他,所以有人认为他是盛唐时代最好的方正县令之一。
公年平历润,人文自在业成权,道德如此,方正之政来久。
三、刘显祖之治淮安刘显祖是明朝末年清高文人,他在淮安为州官时,深得人心。
他十分尊重人才,不分阶层、爵位,《狂人日记》中有一段关于他发现贫民身上的闪光之处,这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很多正能量,也让他树立起了一个“不惧贫穷,不屈与鄙视”的清官形象,为后世立下榜样。
在霜露查晓的许多清晨里,刘显祖随身带着绘图和询问太监,到最偏远的乡村了解情况,直面百姓,调查实际情况,了解人民对于政策的反应,并据此悉心制定具体的政策。
他在倡导节约、依法、实事求是等方面也有不少成就,不只是让这座城市更加有生气和活力,更是让他成为历史上的一个“淮安清官”。
古代廉洁守正的例子
古代廉洁守正的例子非常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清官廉吏及其事迹:
1.羊续(悬鱼太守):
羊续在汉代担任南阳太守时,生活极其简朴。
府丞给他送了一条鲜鱼,他收下后将其悬挂在屋外,后来府丞再送来鱼时,他便指给府丞看悬挂的已干枯的鱼,以此婉拒再次赠送,表明自己不接受贿赂的决心,这就是“悬鱼”的典故。
2.杨震(四知先生):
杨震在赴任东莱太守途中,昌邑县令王密夜间带金子拜访,欲赠予杨震作为礼物。
杨震坚决拒绝,并说出名言:“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体现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廉洁自律的精神风貌。
3.刘宠(一钱太守):
刘宠曾任会稽太守,因其为政清廉,深得民心。
在他离任时,当地百姓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每人凑出一点钱来相赠,刘宠坚持不受,最后只象征性地收下一枚铜钱,因此被誉为“一钱太守”。
4.山涛(悬丝尚书):
山涛是西晋时期的名臣,他在担任吏部尚书时,以公正选拔人才而著称。
据说,他选用官员时,如同通过细线悬挂明珠挑选,比喻选人用人之慎重与公正,体现出他的清廉与公平。
5.诸葛亮: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一生清正廉洁,忠于职守。
他在《诫子书》中教育子女要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成为历代文人士大夫效仿的典范。
6.子罕不宝贿玉:
春秋时期宋国的司城子罕,有人献宝玉给他,子罕却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
”他坚守清廉的原则,拒绝了这份贵重的礼物,表示了自己的品德高于物质财富。
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彰显了中国古代士人的崇高人格追求和社会责任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直被世人传颂并视为廉政建设的楷模。
《古代为官清廉的故事》
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几个古代为官清廉的故事。
有一个叫包拯的大人,他可厉害了!他在当官的时候,不管是谁犯了错,他都公正地处理,不会因为对方有钱有势就放过。
有一次,一个大坏蛋想送很多很多的金银财宝给包拯,让包拯不要抓他,可是包拯一点都不动心,把那个大坏蛋抓起来关进了大牢。
大家都夸包拯是个好官!
还有一个叫海瑞的大人,他生活特别节俭。
他穿的衣服都是很旧很旧的,吃的饭菜也很简单。
有一次,他的家里人生病了,都没有钱去买药。
但是他从来不会拿老百姓的一分钱,大家都很尊敬他。
小朋友们,他们是不是很棒呀?
《古代为官清廉的故事》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
唐朝有个叫狄仁杰的大人,他也非常清廉。
他总是为老百姓着想,帮大家解决很多难题。
有一年,当地闹饥荒,狄仁杰就把自己家里的粮食拿出来分给大家,自己却饿着肚子。
还有一个叫杨震的大人,有个坏人晚上偷偷地给他送金子,想让他帮忙办事。
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然后就把那个坏人赶走了。
小朋友们,他们是不是很正直呀?
《古代为官清廉的故事》
小朋友们,我再给你们讲讲。
北宋有个叫范仲淹的大人,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是他读书很努力。
当了官以后,他还是很节约,把钱省下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还有清朝的于成龙,他当官的时候,每天吃的都是青菜和米粥,人们都叫他“于青菜”。
他不怕坏人,为老百姓做了好多好事。
小朋友们,这些古代的大人是不是很了不起?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忧国忧民,“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宁愿沉江以明志,不愿“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留下千古一叹。
司马迁在《史记》中赞屈原:“其志洁,其行廉”;东汉庐江太守羊续把来客送的鱼悬挂风干,警示送礼者,“悬鱼”以明志,故有“悬鱼太守”之美名;东汉名臣杨震面对故交趁夜色送来黄金十斤和“暮夜无知”的耳语,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自律,留下“夜畏四知,严拒私谒”的故事;三国东吴郁林太守陆绩任期届满,两手空空返乡,为防止风大浪急行船不稳,不得不以重石压舱,留下“廉石”的美誉;明朝巡抚于谦“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抄家的官员发现于宅竟“家无余财”,他的明志诗“要留清白在人间”被吟诵至今;清朝总督、兵部尚书于成龙整顿吏治一身正气,狠刹贿赂之风,他清廉俭朴,死后财物仅有“一袭绨袍,几罐盐豉”,百姓闻讯“罢市聚哭,家家绘像奠祭”,康熙皇帝称他为“清官第一”;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忠肝义胆,清贫一生,廉洁一世。
他写对联曰:“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表达了高洁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