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学期三四单元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21.26 KB
- 文档页数:11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4单元及期末测试(含答案)第一单元一、单项选择题。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的物体容易沉。
A、轻B、重C、大D、小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浮。
浮在水面的物体,()等于()。
A、浮力B、压力C、重力D、动力3、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
A、下沉B、下潜C、上浮D、上升4、软木塞浮在()上,塑料块浮在()上,葡萄在()上,铜砝码漂浮在()上。
A、水银B、油C、水D、糖浆5、(B )发现了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定律,即: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A、伽利略B、阿基米德C、牛顿D、爱迪生二、多项选择题。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有关。
A、构成他们的材料B、材料C、液体D、液体的性质三、填空题。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2、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四、判断题。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会改变。
()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潜艇既能在水中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4、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压力。
()5、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同。
()6、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
死海里的水咸极了,含盐量比普通的海水高出六七倍。
()五、连线题。
1、物体的沉浮。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2、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在清水中浮在浓盐水中在浓糖水中沉在浓碱水中六、看图填空题。
1、感受浮力。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地球中的海洋植物的作用有( )。
A .维持海洋生态系统平稳B .吸收大气中的氧气C .为大气层提供热量 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保证地球上有( )。
A .足量的二氧化碳 B .适量的液态水 C .频繁发生的地震 3.关于垃圾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以随处乱倒 B .要分类处理 C .只要烧完就可以了 4.“珍惜用水,人人有责”,下面用水行为不可取的是( )。
A .开小的水流洗手 B .在农业生产中运用滴灌技术 C .用大桶水泡澡 5.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下面与人类活动无关的是( )。
A .大气污染 B .水污染 C .太阳电磁风暴 6.固体废弃物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 .水污染 B .土壤污染 C .前面两者都是 7.人们一般会把( )扔进有毒有害垃圾箱。
A .烂果皮 B .生锈的铁钉 C .废日光灯管 8.下面哪种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 )。
A .回收塑料瓶 B .把垃圾倒入下水道 C .重新利用塑料袋 9.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最为典型的是( )。
A .雾霾 B .沙尘暴 C .大雾 10.把垃圾在焚烧炉里烧掉,容易产生的后果是( )。
……○……装…………11.( )是减少垃圾数量的重要方法。
A .使用一次性用品 B .选择精美包装物品 C .重新使用 D .以上都不对 12.某村村委想利用村中的湿地开发乡村旅游,拟定了“摄生基地、休闲农庄、村庄酒店、采摘篱园、生态渔村”等项目,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那么在开发的过程中,你觉得最需要关注的是( )。
A .光污染 B .大气污染 C .水与土壤污染 二、判断题 13.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 ) 14.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地球上氧气含量增多。
( ) 15.填埋场在填满垃圾后,可以在上面种植瓜果以供人们食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热测试卷(含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考号______ 总分______一、填空题1.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
2.热传递有、和三种方式。
3.水在通常情况下,会在水的表面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作。
4.热总是从温度较的物体传递到温度较的物体。
5.为了防止烫手,锅铲的手柄应该用类的材料制作。
二、判断题6.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传递,不同的物质传递热的本领是相同的。
7.不断增添衣物可以增加身体的热量。
()8.只有用加热的方法才能加快水的蒸发。
9.在碎冰块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可以制造出温度更低的环境。
10.热水壶内胆有两层玻璃,中间是真空的,是为了保温时防止空气对流。
()11.导热性能最好的是金属银,最差的是铁。
12.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相互接触,温度高的物体会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热量。
13.热的良导体,可以使物体热量的散发减慢。
14.两个物体紧挨在一起,却没有发生热传递,是因为它们的温度相同。
15.相同温度的水在大小差不多的不锈钢杯和塑料杯中,不锈钢杯中的水温度下降得快。
()16.烧开水后冒出的白气是气态的水。
三、单选题17.下列三组材料中,都是热的良导体的是() 。
A.玻璃棒、铁棒、铜棒B.铝棒、铜棒、铁棒C.铜棒、竹条、塑料棒18.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并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作()。
A.沸腾B.蒸发C.凝结19.下列现象不属于凝结现象的是()。
A.冬天进入室内,镜片出现小水珠B.盛冰的瓶子外出现小水珠C.屋檐下挂满冰凌20.如图所示,将除材质之外其它都相同的铁勺、铜勺和铝勺同时放入热水中,传热最快的是()A.铁勺B.铜勺C.铝勺D.不能确定21.水结冰时的温度,就是水的冰点。
水的冰点为()A.4℃B.-1℃C.0℃22.烧开水时,水壶里的水传递热的方式属于()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23.不同品牌的汽车前脸都有一个“中网”。
一、我会填。
1、把泡沫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水的()。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轻的容易();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大的容易(),体积小的容易()。
3、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
4、当一个物体静止漂浮在水面时,它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是:方向(),大小()。
5、不同的物体产生的浮力也()。
6、上浮的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出浮力的大小。
7、比同体积的水()的物体,在水中(),比同体积的水()的物体,在水中()。
8、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重力。
9、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它受到的重力方向()。
10、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
二、我能辩,对的打“√”,错的打“×”。
()1、大小、形状相同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2、轻重相同的物体,大的容易沉,小的容易浮。
()3、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体积较大的形状容易浮在水面上。
()4、在死海里,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淹死,是因为死海很浅。
()5、马铃薯在浓盐水中会浮,是因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
()6、轮船是钢铁制造的它在水中不会沉,所以钢铁在水中是浮的。
()7、物体在水中下沉,是因为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8、相同体积的盐水要比清水重一些。
()9、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
()10、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轻重、大小无关。
三、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相同重量的下列物体中只有一种在水面能够上浮,它最可能是()。
A、铁块B、木块C、橡皮2、要使浮在液体上的马铃薯下沉,可以在液体中()。
A、加盐B、加清水C、加糖3、下列物体最容易浮在水面上的是()。
A、铜块B、塑料泡沫C、硬币4、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主要与()有关。
第四单元过关检测卷(基础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40分)1.夏天口渴,想让滚烫的开水变凉可以将开水倒入()中凉得最快。
A.陶瓷杯B.不锈钢杯C.塑料杯D.玻璃杯2.穿衬衫比穿羽绒服凉快,是因为()。
A.衬衫产生的热量比羽绒服少B.衬衫传热比羽绒服快C.衬衫传热比羽绒服慢D.衬衫会降温3.把一根手指伸入水中,感觉不冷也不热,这杯水的温度可能是()。
A.25℃B.55℃C.36℃D.20℃4.坐在炉子或取暖器旁边,脸上立刻感到热,这时的热主要是以()的方式传递的。
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D.热传播5.冬天自来水管容易冻裂,我们可以用旧棉衣包裹住裸露在外的水管,这是因为()。
A.旧棉衣可以产生热量防止水管冻裂B.旧棉衣是热的良导体,可以传递热量C.旧棉衣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缓热量的传递D.旧棉衣是热的绝缘体,不会传递热量6.夏天到了,天气越来越热,果果的妈妈打算用冰块来冷藏食物,她应该把冰块放在食物的(),这样冷藏效果更好。
A.上面B.下面C.侧面D.任何位置7.冬天我们的手触摸不锈钢把手比触摸木头时更冷,原因是()。
A.不锈钢比木头冷得多B.不锈钢是热的良导体,传热比木头快C.不锈钢是热的不良导体,散热比较慢D.木头是热的良导体,传热比较快8.妈妈用热水壶烧水,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在整个过程中,水的温度的变化是()。
A.逐渐升高B.逐渐下降C.先升高后不变D.先升高再下降9.水在加热过程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水底有小气泡往上冒B.水的颜色会发生变化C.水面有“白汽”往上飘D.温度计的读数上升10.外卖食品的餐盒,选用()材料更能保温。
A.金属B.泡沫或塑料C.陶瓷D.玻璃11.果果从冰箱里拿了一瓶果汁,她喝了几口放在桌上,过一会她发现果汁的瓶子外面有很多小水珠,这是因为()。
A.冰箱里的水蒸气遇热形成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C.瓶里的果汁溅出来D.果果手上的汗水12.奇奇的爸爸戴近视眼镜走进很热的房间时,眼镜片上都是小水珠,这种现象和以下()是同样的原因。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3- -4 单元)自我检测姓名_________ 组号________一、我能填空。
(20分,每空1分)1、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__________个小时,其中夜晚_________个小时,白昼____________个小时。
2、从钟面上可以知道时针走一圈就是________,分针走一圈是__________,想一想1分钟可以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情。
上一节课是__________分钟,分针要走_________小格。
3、__________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准度。
4、许多植物都会精确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以树为例,每一年都会增加一个新的_________,可以从树干的__________中明显地看出它的成长记录。
?5、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________________。
6、四季的形成与________________的公转、___________的倾斜有关。
7、同一个摆,摆线长,摆动____________; 摆线短,摆动________________。
8、有些大饭店挂有显示不同国家的时间的时钟,这些时间钟同一时刻显示的时间是__________的,是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
9、人们以地球_______________为标准,将地球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个时区。
二、我会判断。
正确的划“V”,错误的划“X”。
(20分,每题2分)1、由世界时区图可知,同时刻世界上不同的地方的时间是一样的。
( )2、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我们无法找到时间留下的痕迹。
( )]3、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是相反的。
即自西向东。
( )4、用太阳钟来计时是一种粗略简单的计时方法。
( )5、400 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20毫升水和后20毫升水滴的速度是样快。
( )6、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始终是保持一定的倾斜,但倾斜方向不变。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学质量检测一、知识再现1.把泡沫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 浮力)2.在日常生活中(木块)、( 泡沫塑料块)、(带盖的空瓶)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浮的; ( 石块)、(玻璃)、(铁块)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沉的。
3.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会沉,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在浓盐水中会浮。
4.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大于)重力时物体就上浮;物体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浮力(等于 )重力。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小于)重力吋物体就下沉。
5.潜水艇是用改变自身的(轻重)来改变沉浮的。
6.淘米的时候,利用( 浮力)可以把米和米糠分开。
二、精挑细选1.相同重量的下列物体中只有一种在水面能够上浮,它最可能是( B)。
A.铁块B.木块C.橡皮2.要使浮在液体上的马铃薯下沉,可以在液体中(B)。
A.加盐B.加清水C.加糖3.一位同学做物体沉浮的实验时,把5个大小相同的小球放入水中发现有的小球是沉的,有的小球是浮的,然后他把小球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寻找物体沉浮的规律,这个实验可以证明物体的沉浮与(B )有关。
A.大小B.轻重C.形状4橡皮泥做的小船,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 ),装载的货物越()。
(A)。
A.浮多B.沉少C.浮少5测得一物体在空气中重19牛,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13牛,这物体在水中是(A )。
A.下沉B.上浮C.停在水中任何深度的地方6.甲、乙两艘相同的船,在同一海上,甲为空船,乙为载满货物的船则( B)所受的浮力较大。
A.甲船B.乙船C.相等实验探究1.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水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沉的多,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水桶在水中也受到了水的浮力?请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研究的问题: 水桶在水中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所需的材料: 深水槽、小水桶、测力计实验方法: 在深水槽加满水,将小水桶完全浸入水中,用测力计测出此时的重量,然后用测力计慢慢向上提水桶,就发现重量会慢慢加大。
科学第三、四单元测试一、填空1、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小时。
2、写出三种古代人们晚上计时的工具和方法:()、()、()。
3、古代的水钟有()和()两类。
4、虽然像()、()以及()、()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间。
()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5、钟摆摆动一次的时间,只有摆绳的()来决定的,只要摆绳的长度一定,摆动一次的时间就()。
这就是单摆动的()。
6、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
7、钟表以()、()、()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
8、设计时钟时要诀在于让()以一定的快慢移动,几世纪以来时钟都是用()控制与齿轮相连的的()运转的。
9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
10、()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原理来计时工具。
11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方向都是(),即()时针。
12地球的公转就是地球围绕()运动,地球公转一周是()。
13地球的自转就是地球围绕()运动,地球自转一周是()。
14昼夜交替是由地球()引起的,四季更替是由地球()引起的。
1 5()的实验证明了地球是在自转。
16南极圈和北极圈内经常会出现几个月看不到太阳的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有时候几个月太阳不下山,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
17地球的()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西边()。
18.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理论。
他认为,()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旋转;波兰天文学家(),提出了(),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
他认为()处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
法国有一位叫()的物理学家,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19. 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热练习试题及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考号______ 总分______一、选择题1.在寒冷的冬天,穿上毛衣和羽绒服可以让身体暖和起来,这是因为()。
A.衣服可以产生热量B.衣服可以传递热量C.衣服可以阻止身体热量散失2.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在操场上体育课,阳光照在身上感觉很温暖,太阳传递热量的方式是()。
A.热对流B.热传递C.热辐射3.在炎热的夏季,用厚棉被把冰棒包裹起来,它和直接放在外面的冰棒相比()。
A.融化得更快B.融化得更慢C.融化得一样快4.在观察水的温度变化实验中,我们测量水温的实验仪器是()。
A.B.C.5.冬天,我国北方地区的暖气片应该安装在房间墙壁的()。
A.下方B.中间C.上方6.炒菜用的锅一般用金属材料制成,这是因为()。
A.金属的导热性好B.金属的导热性差C.金属的导热性一般7.为了在做饭的时候不烫到手,锅铲的手柄通常用()制成。
A.铁B.塑料C.铝8.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就干了,水到哪里去了?()A.水渗到黑板里去了B.水消失不见了C.水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了9.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①春天,冰雪消融汇成溪流②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④冬天,河面的水结冰A.①②B.②④C.①③10.下面是正在加热的一根金属条,三个点中温度最低的点是()A.A点B.B点C.C点11.下列关于探究“热在水中的传递"实验中,做法不正确的是()A.试管口对着组员B.不用手触摸加热后的试管C.用灯帽熄灭酒精灯12.下列关于“热在水中的传递"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热水向上运动B.热水向下运动C.加入感温粉末的水颜色未发生变化13.工厂生产杯子时,要使保温效果更好,隔层应怎样处理?()A.填充水B.填充空气C.把空气抽走,使其变成真空14.热在金属中的传递过程,是从()。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一)(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一、认真思考巧填空。
(18分)1.高山上的积雪是水的形态,水的形态变化是由变化引起的。
2.地面附近的水蒸气受热上升,在高空中遇冷会成小水珠或小冰晶,这些小水珠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
3.将刚从冰箱里拿出的袋装牛奶浸在热水中,牛奶的温度会,这是因为发生了传递。
4.像金属材料那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叫;像塑料、木头等导热性能差的物体叫。
5.热的良导体吸热,散热也;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散热也6.一般来说,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能力不同,金属材料的导热能力比非金属7.热传递主要通过、和的方式来实现。
8.液体或气体受热,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递方式称为二、火眼金睛判正误。
(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20分)1.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
( )2.一般情况下,金属的传热本领比木头弱。
( )3.水在吸收一定热量后,会发生形态变化。
( )4.我们可以用很多方法和工具使牛奶热起来。
( )5.热水向上运动的原因和我们学过的热空气向上运动的原因相同,都是因为受热后物体体积变大,即热水比相同体积的冷水轻,所以热水向上运动。
( )6.勺子插在热水中,勺子的水上部分也会渐渐地热起来。
( )7.在标准大气压下,100℃的水一定是在沸腾着的。
( )8.设计一个好的保温杯,我们要从减少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等多个角度来考虑。
( )9.热的良导体用途广泛,热的不良导体用处不大。
( )10.盖上茶杯的盖子有利于保持茶水的温度。
( )三、正确答案我会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8分)1.将大小两个塑料瓶剪去瓶口,然后套在一起,如右图。
为了保温.可以在两个瓶子间填充( )。
A. 细沙B. 棉花C. 铝箔2. ( )的变化会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
A. 温度B. 容器C. 质量3.摄氏度的含义是指在1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摄氏度。
教科版五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测试卷(二)一、判断题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
()2.在时间流逝的过程中,晚上流逝得慢一点,白天流逝得快一点。
()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水钟、日晷、沙漏、机械钟等来计时。
()4.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5.圭表是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光影子长短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
()6.时钟都是用摆锤控制与齿轮相连的指针运转的。
()7.我们在对摆的研究中发现摆绳的长度就是摆的长度。
()8.摆长与摆幅不变,使摆锤的重量增加,不影响摆的次数。
()9.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快。
()10.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做“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生原理来计时的。
()11.不管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摆,只要它们的摆绳一样长,那么,这些摆在相同时间里摆动的次数就会是一样的。
()12.同一个单摆在相同时问里摆动的次数是一样的。
()13.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并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二、选择题14.当身边没有秒表时,下列声音中最适合作为简单计时器使用的是( )。
A. 走路时的脚步声B. 下雨时屋檐下的滴水声C. 火车匀速行进时发出的“咔嚓”声15.当摆长为22厘米时,每分钟正好摆65次;当摆长为26厘米时,每分钟正好摆58次。
如果我想制作一个每分钟摆60次的摆,我应该将摆长调整为( )再测试。
A. 大于26厘米B. 小于22厘米C. 22厘米到26厘米之间16.下列不是利用太阳光影子的变化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 )。
A. 圭表B. 浑天仪C. 日晷17.古埃及人利用()来计时。
A. 星座B. 水钟C. 机械钟18.自己制作的摆在摆动时会发生( )现象。
A. 速度逐渐加快B. 摆幅逐渐增大C. 摆幅逐渐减小19.树木以( )来记录它的成长过程。
A. 年轮B. 大小C. 高矮20.人类计时器的发展有一定的顺序,从简单到精细的一组是( )。
A. 日晷一水钟一摆钟B. 摆钟一日晷一水钟C. 水钟一摆钟一日晷21.下列不是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是( )。
单元概述: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过程。
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
一、单项选择题。
1、()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A、伽利略摆B、惠更斯摆C、布鲁诺摆D、傅科摆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小时。
A、顺时针B、逆时针C、24D、123、()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
A、流星周年视差B、行星周年视差C、恒星周年视差D、卫星周年视差4、()是古希腊天文学家,约生于公元100年。
关于地球与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理论。
5、()是波兰的天文学家。
他不辞辛苦,克服困难,每天坚持观测天象,30年如一日,终于取得了可靠的数据,提出了“()”,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
A、哥白尼B、托勒密C、日心说D、地心说6、()有一位名叫傅科(1819-1868)的物理学家,在家中研究摆的规律时偶然发现:将摆和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底盘上,将摆摆动起来并且慢慢地转动圆底盘时,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着圆盘的转动而转动,而是基本不变。
A、波兰B、古希腊C、法国D、荷兰7、地球自转的方向,正好与其它星体(太阳、星星等)()(或顺时针)运动的方向相反,是()(或逆时针)。
A、自西向南B、自南向西C、自西向东D、自东向西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A、昼夜现象B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同C、看上去北极星不动D、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2、昼夜现象与()和()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A、月亮B、太阳C、地球D、恒星3、托马斯提出的主要观点是()A、地球是球体B、地球是球形的C、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D、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E、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F、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因为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每天都在有规律地东升西落4、哥白尼提出的主要观点是()。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一)(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一、认真思考巧填空。
(21分)1.航天员在空间站中生活,需要、、等必要的生存条件。
2.北冰洋的浮冰面积正在,北极熊等生物的活动范围变得越来越3. 是目前农业灌溉技术中最为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
4.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5.人们现在解决垃圾问题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做法:、、。
6.人们使用的能源,可以分为能源和能源两大类。
7.生活中常见的再生纸产品有、和等。
8.为了达成可行的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需要学会和。
9.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等多种资源。
二、火眼金睛判正误。
(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8分)1.金星与地球一样有大气、有山脉,适于人类居住。
( )2.大气污染与人类的一些生产、生活活动有关。
( )3.煤燃烧发电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废水、烟尘等,污染环境。
( )4.地球上的水很多,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也很丰富。
( )5.把洗脸水存起来,用来冲厕所,可以节约用水。
( )6.人们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
( )7.提倡资源再造、再利用是节约能源的一种意识和习惯。
( )8. 由绿藻、蓝藻引起水体大片呈现绿色或蓝色是一种好现象。
( )9.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被消耗后还可以再生。
( )三、正确答案我会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4分)1.下列关于海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B.海洋生物有21万多种,其中海洋植物约10万种C. 海洋生物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2.当人们随意乱扔乱堆垃圾时,可能会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A. 污染土壤和河流B.噪声污染C. 大气污染3.水的污染源一般不包括( )。
A. 农业B. 工业C. 雨水4.下列垃圾中,可以通过堆积自然分解成为有机肥的是( )。
A. 菜叶和甘蔗皮B.苹果皮和空罐头C. 树叶和玻璃5.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热》测试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学号_________成绩_________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当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温度还会继续升高。
()2.在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使得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3.水结冰时,向周围放出热量。
冰融化时,要向周围吸收热量。
()4.保温杯只能起到尽量阻碍热量传递的作用,但事实上还是会发生热量的传递。
()5.江河湖海无时无刻不在蒸发。
()6.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后就会下雨。
()7.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材料来观察热的传递过程。
()8.同时浸在热水中的塑料小勺比钢勺传热快。
()9.塑料勺、木勺和钢勺相比,钢勺传热快。
()10.热在不同的物体中传热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现象中,哪些是由于热传递使物体温度升高的()。
A.用毛巾反复擦热皮肤感到热B.子弹打进墙里,子弹温度升高C.把手伸到热水里手会感到热D.将铁丝反复弯折几次,弯折处会发热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B.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再升高C.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3. 水结冰实验中,你测量试管中水温的方法是()。
A.B.C.4.将木条、金属条同时放入热水中,分别用手触摸木条和金属条的末端,发现( )。
A.木条的温度上升得快B.金属条的温度上升得快C.木条与金属条的温度上升得同样快5.对于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外壳的保温杯一定比塑料外壳的保温杯保温效果好B.厚的保温杯一定比薄的保温杯保温效果好C.保温杯的双层结构并抽成真空的设计使保温效果更好6.小明发现保温杯可以保温杯内的水,关于“保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保温可以减缓杯内水的温度变化B.当保温杯内的水温度低于外界的温度,保温杯能减缓杯内水的温度升高的速度C.保温杯能使杯内的水保持原来的温度7.热传导在传递热量过程中()。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练习(教科版)一、选择题。
(39分)1.下列做法不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
A.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B.把湿衣服晾在阳光下C.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D.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2.冬天,人们喜欢用热水袋取暖,这种传热方式称为()。
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D.无法确定3.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了热传递,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
A.质量B.体积C.温度D.形状4.冬天,用手触摸户外的铁块和木块,会感觉到铁块比木块冷,这是因为()。
A.铁块的温度比木块低B.铁块比木块容易传热C.铁块比木块光滑D.铁块比木块坚硬5.探究热在水中的传递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底部的水受热后向上流动,冷水向下流动B.用感温粉末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到水的流动C.加热试管或烧杯中的水时,水量不应该超过其容量的三分之一D.烧杯底部的水受热后在底部不断地循环流动6.下列现象中,由于热传递使物体升温的是()。
A.古时候人们用钻木取火的方法获得火种B.跑步后人会满头大汗C.双手反复摩擦后变热了D.把手伸到热水中会感到热7.下列现象属于水的蒸发的是()。
A.冰块慢慢变成水B.湿衣服慢慢变干C.打开热水瓶木塞时,瓶口冒出“白气”D.揭开热水壶的盖子,盖子内侧有许多小水珠8.在装有冰块的玻璃杯内加入食盐,杯子外壁上水蒸气的凝结会()。
A.变快B.不变C.变慢D.不一定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递B.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只要有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递C.热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递方式都是一样的D.物体的传热本领跟物体的温度有关10.同学们每隔2分钟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将记录的数据制成以下折线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11.关于水的三态变化,下列现象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夏天车内开着空调,挡风玻璃的外侧会起雾B.冬天的早晨,菜地里一片白茫茫的霜C.夏秋季节的清晨,草上出现露珠D.热腾腾的火锅上直冒“白气”12.小明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联想到打开热水瓶木塞时,瓶口会冒“热气”。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四单元测试卷一、填空(每空1.5分,共27分)1、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模拟原始地球上的自然环境,用实验方法得到了氨基酸等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2、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和。
3、化石能使我们知道古生物的一些信息,比如4、1859年11月,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写成的科学巨著终于出版了。
达尔文的观点是。
5、山脉主要是由构成的。
是造成山脉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一过程是极其缓慢的。
6、由于、、、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给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造成破坏,称为。
7、当你向石灰石上滴稀盐酸时,发现,由此联想到自然界的岩石会。
8、钟乳石主要的形成环境是,形成力量是。
二、判断(每空1分,共7分)1、1668年,意大利医生弗朗西斯雷弟通过实验发现,蛆不是由腐肉直接生成的,由此否定了生命是由非生命的物质直接转化而来的观点。
()2、人类对浩瀚宇宙不断探索的原动力是寻找外星生命。
()3、世界上发现的恐龙约有350个属,其中中国就有80个左右,约占总数的23%()4、寻找生物进化的证据除了搜集化石资料外,还可以进行模拟实验。
()5、生物物种在外界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也不会发生改变。
()6、我们现在只能看到长脖子的长颈鹿的原因是自古以来就没有短脖子的长颈鹿。
()7、山脉的形成和变化都是因为地壳板块大规模运动的结果。
()三、选择(每空1分,共4分)1、3亿年前形成的山脉叫做()A、老年山脉B、中年山脉C、幼年山脉2、造成岩石风化的时间是()A.长期的 B、短期的 C、瞬间的3、一条河流的上游、中游、下游的石块()A、越来越小B、越来越大C、棱角越来越明显4、卵石的形成过程是()A、岩石——风化,崩落——搬运,磨圆——卵石B、岩石——搬运,磨圆——卵石C、岩石——风——卵石四、简答(共6分)1、沙洲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3分)2、卵石是怎样形成的?(3分)五、实践操作题(6分)设计模拟实验来研究一种自然力量对山脉的影响。
科学第三、四单元测试一、填空1、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小时。
2、写出三种古代人们晚上计时的工具和方法:()、()、()。
3、古代的水钟有()和()两类。
4、虽然像()、()以及()、()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间。
()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5、钟摆摆动一次的时间,只有摆绳的()来决定的,只要摆绳的长度一定,摆动一次的时间就()。
这就是单摆动的()。
6、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
7、钟表以()、()、()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
8、设计时钟时要诀在于让()以一定的快慢移动,几世纪以来时钟都是用()控制与齿轮相连的的()运转的。
9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
10、()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原理来计时工具。
11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方向都是(),即()时针。
12地球的公转就是地球围绕()运动,地球公转一周是()。
13地球的自转就是地球围绕()运动,地球自转一周是()。
14昼夜交替是由地球()引起的,四季更替是由地球()引起的。
1 5()的实验证明了地球是在自转。
16南极圈和北极圈内经常会出现几个月看不到太阳的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有时候几个月太阳不下山,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
17地球的()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西边()。
18.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理论。
他认为,()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旋转;波兰天文学家(),提出了(),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
他认为()处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
法国有一位叫()的物理学家,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19. 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
20. 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东边()西边()。
21. 天空中星星围绕()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是()自转产生的现象。
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的。
22 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23 四季的形成与()的公转、()的倾斜有关。
24 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公转、自转和地轴()有关。
在地球的南极、北极附近,太阳升起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只有黑夜而没有白天的日子叫()。
25.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
二、判断1、时间的流逝有快慢的。
()2、随着计时工具越来越先进,计时的精度也越来越高()3、半夜三更表示晚上11点到凌晨1点。
()4、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5、我们制作水钟时,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6、中午时,太阳的影子是最长的。
()7、古人制作水钟时,水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我们制作水钟时要尽量保持水量相同、滴孔要小于2毫米。
()8、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9、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10、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
()12、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1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水钟、日晷、沙漏、机械钟等来计时。
()14、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15、圭表是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光影子长短变化来记录时间的()16 摆钟摆动的快慢跟摆绳的长度没有关系。
()17 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18 世界各地新年的钟声都是同时敲响的。
()19 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现象。
()20 午时三刻表示中午11点到下午1点。
()21 钟面上的秒针每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分钟。
()22钟摆每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
()23 摆锤的重量越大,每分钟摆动来回次数越少。
()24 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现象。
()25 世界各地新年的钟声都是同时敲响的。
()26 北极星就是我们地轴北极的上空,所以在我们看来是一直不动的,永远在北方()。
27坐在向前行驶的车上,看窗外的物体是向后移动的。
()28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出现四季更替的现象。
()29所有的日月星辰都是绕着地球旋转的。
()20、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31、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32、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现象。
()33、在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手电筒代表太阳()。
34、北半球在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南极。
()35、摆具有保持摆方向不变的特点。
()36、一年四季中,其他的星星都围绕着北极星东升西落。
()37、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够证明地球在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转动。
()38、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三、选择1、子夜是指()。
A晚上九点到十一点B晚上十二点C凌晨五点2、摆的快慢与()有关。
A摆锤的重量B摆绳的长度C摆动的幅度3、计时精确度最高的计时工具是()A 原子钟 B 日晷C 石英钟4、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计量时间的仪器是()。
A、日晷B、滴漏C、浑天仪5、当我们的手表或者时钟出现计时不准时,最好的校时方法是()。
A、与同学对表B、听广播报时C、自己估测6在太阳下,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是:上午的影子慢慢变(),下午的影子慢慢变()。
A、短B、长C、居中7、钟面上秒针转动一圈,表示时间流逝了()A 、1秒钟B、1分钟C、1小时8、计时精确度最高的计时工具是()。
A 、原子钟B、日晷C、机械钟9、下列()不是利用太阳光影子的变化来计量时间的仪器。
A、圭表B、浑天仪C、日晷10、古埃及人利用()来计时。
A星座B、水钟C、机械钟11摆的快慢与()有关。
A摆锤的重量B摆绳的长度C摆动的幅度12如果一个摆钟摆动太快,我们应该怎么调节它,使它变慢。
()A、伸长摆绳B、缩短摆绳C、增加摆锤重量D、减轻摆锤重量13 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是…………………………()A、摆锤的重量B、摆绳的长度C、摆动的幅度14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A、日晷B、浑天仪C、滴漏15 ()的出现,大大地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A.日晷B.水钟C.摆钟16 在世界时区图中,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
A.24小时B.12小时C.1小时17我们科学课一节课的时间是()。
A.35分钟B.40分钟C.50分钟18用流水来计时主要解决()A.水流速度B.水流量C.水质的处理19子夜是指……()A、晚上9点到11点B、晚上11点到凌晨1点C、凌晨1点到2点20 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
A、春季B、夏季C、冬季21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的交替,正确的解释是()。
A、地球自转B、地球围着太阳转C、地球围着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22首先用实验证明地球在自转的科学家叫( )。
A、傅科B、哥白尼C、托勒密23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A、赤道B、纬线C、经线24在北部的星空中,有七颗星组成勺子的模样,这七颗星被称为()。
A、勺星B、北斗星C、北极星25下面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A.重庆B.杭州C.乌鲁木齐26 在世界时区图中,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
A.24小时B.12小时C.1小时27.“地心说”理论认为()是宇宙的中心。
A.太阳B.地球C.月球28 0度经线在下列哪个国家?()A、美国B、法国C、英国D、中国29地球上的一年四季形成原因是:()A、太阳离我们的远近。
B、地球的公转使太阳光线照射在我们地球上的角度不同。
C、星星的位置在不断地移动。
D、极昼极夜的影响。
30、在世界时区图中,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
A、1小时B、12小时C、24小时31、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A、24小时B、一个月C、一年32、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
A、头顶正上方B、北极星C、北斗星33、秋分时,太阳直射在()A、南极B、赤道C、北极34、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会发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移动。
A、由西向东B、由北向南C、由东向西35、在星星旋转的照片中,圆环中心的亮点就是()。
A、月亮B、北斗星C、北极星36、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C、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37、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A、赤道B、纬线C、经线38、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个时区。
A、12 B、24C 、3639、傅科是通过观察()而发现地球在自转的。
A、星星B、摆C、水流40、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 )A、太阳B、地球C、地球自转轨道41、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造成的,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太阳的东升西落B、一年四季的变化C、昼夜长短的变化42、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
A、春季B、夏季C、冬季四、简答题:1 说说北极星“不动”的秘密是什么?2 说说极昼极夜现象的解释。
3 地球运动的方式有哪些?地球的这些运动方式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4为什么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5、30厘米的摆和20厘米的摆哪个摆动的速度快,为什么?6、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7、对于北极星的“不动”,你是怎样解释的?8、请要据《为什么一年有四季》一课的研究,说明四季的成因五、我的研究:1.如下图用一支蜡烛作太阳,用一只小地球仪从西向东绕蜡烛运转。
当转到位置③时,北半球阳光()射,是()季;南半球阳光()射,是()季。
2实验: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与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计划(1)我的推测:影响摆每分钟摆动次数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选择研究的问题是: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否与___________有关。
(3)研究需要的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研究的方法和步骤:(4)我的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