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必修一第三章力与相互作用单元试题05

沪科版必修一第三章力与相互作用单元试题05

沪科版必修一第三章力与相互作用单元试题05
沪科版必修一第三章力与相互作用单元试题05

2010-2011上学期高一物理:《摩擦力》测试(沪科版必修

1)

摩擦力

一、选择题

1.关于摩擦力与弹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

B.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

C.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

D.同一接触面上的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垂直

【解析】两物体间若存在摩擦力,则两物体间一定存在正压力.而若存在弹力,不一定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也有可能接触面光滑,故不一定存在摩擦力,故A错,B、C对.弹力方向总是与接触面垂直,而摩擦力方向总是与接触面平行,故两力一定是垂直关系.

【答案】BCD

2. 如右图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A,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F作用,但物体并未移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A不受摩擦力作用

B.物体A受摩擦力作用,摩擦力方向与F方向相同

C.物体A受摩擦力作用,摩擦力方向与F方向相反

D.无法确定摩擦力的方向

【解析】可以假定物体A与水平面间无摩擦力存在时,物体A将在力F作用下相对于水平面向右运动,这说明物体A相对于水平面有相对运动趋势,存在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与F相等,静摩擦力与拉力F二力平衡,则物体A

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 C

3. 一物块m从某曲面上的Q点自由滑下,通过一粗糙的静止传送

带后,落到地面上的P点(如右图所示),若传送带的皮带轮沿逆时

针方向转动起来,使传送带也随之运动,仍把该物块放在Q点自

由滑下,那么()

A.它仍落在P点

B.它将落在P点左边

C.它将落在P点右边

D.无法判断落点位置,因为它可能不落到地面上

【解析】首先判断,不管物块通过的是静止的传送带还是逆时针转动的传送带,在传送带上物块受到的都是滑动摩擦力,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有关,所以物块在这两种情况下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完全相同,故也应落在原落地点.【答案】 A

4.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物体质量相同,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受到三个大小相同的作用力F,它们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是()

A.三者相同B.乙最大

C.丙最大D.已知条件不够,无法判断

【答案】 D

5.如右图所示,质量不等的两个物体A、B,在水平拉力F的作

用下,沿光滑水平面一起向右运动,滑轮及细绳质量不计.则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物体B所受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左

B.物体B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向左

C.物体B所受的摩擦力一定随水平力F的增大而增大

D.只要水平力F足够大,物体A、B间一定会打滑

【解析】A、B都受到绳子向右的拉力F,设两物体有共同的加速度a,A、B的质量分别为M、m,两物体间摩擦力大小为f,但由于两个物体的质量大小关系不确定,所以物体B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不确定,设A对B的摩擦力方向向右,B对A的摩擦力方

向向左,则有:F +f =ma ,F -f =Ma ,得f =12

(m -M)a ,若m >M ,f 为正值,B 受摩 擦力方向向右;若m <M ,f 为负值,B 受摩擦力方向向左.把两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 若F 增大,则两个物体的加速度a 也增大,f 也增大,当f 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后,物体

A 、

B 间会打滑.

【答案】 BCD

6.用如右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定木块A 与长木板B 之间

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把一个木块A 放在长木板B 上,长

木板B 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恒力F 作用下,长木板B 以速

度v 匀速运动,水平弹簧秤的示数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A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T

B .木块A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

C .若长木板B 以2v 的速度匀速运动时,木块A 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2T

D .若用2F 的力作用在长木板上,木块A 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2F

【答案】 A

7.如果用F 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N 表示正压力的大小,则

有F =μN ,式中μ叫做动摩擦因数.为了测量两张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 了一个实验.如右图所示,在木块A 和木板B 上贴上待测的纸,B 板水平固定,用测 力计拉A ,使A 匀速向左运动,读出并记下测力计的读数F ,测出木块A 的质量m, 则 μ=F/mg

(1)该同学把待测的纸贴在木块A 和木板B 上是为了( )

A .防止纸被拉破

B .防止纸在拉动过程中皱折

C .增大木块A 和木板B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D .增大木块A 和木板B 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尽量使木块A 做匀速运动,以减小实验误差.操作示意图如 下图所示,则测力计测得的滑动摩擦力误差较小的是( )

【答案】(1)CD(2)C

8.如右图所示,三个相同的木块叠放在水平地面上,B受

水平向右的拉力F1=15 N,C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2=6 N,

三木块均处于静止,此时A、B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1;B、C

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2;C

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3.则()

A.f1=0,f2=15 N,f3=9 N

B.f1=0,f2=9 N,f3=6 N

C.f1=15 N,f2=9 N,f3=6 N

D.f1=15 N,f2=6 N,f3=9 N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9. 如右图所示,一根质量为m,长为L的均匀长方形木块,

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与桌面间动摩擦因数μ,现用水平力F

推木块,当木块经过图示位置时,桌面对它的摩擦力的大小

为.

【解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它经过图示位置时,木块的重心没有离开桌面,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仍为mg,因此,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f=μmg.

【答案】μmg

10. 如右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以速度v冲上质量为M的长木板的

右端,并带动木板向左运动,那么物块在长木板上滑动的过程中,物

块对木板的摩擦力的方向________,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的方向________.

【答案】向左向右

11. 如右图所示是一种研究摩擦力的装置.已知G B=100 N,砝

码盘A的重力忽略不计,定滑轮的摩擦力也不计.

(1)当A 中放入20 N 砝码时,B 正好匀速运动,则B 与桌面间动

摩擦因数μ为多少?

(2)当A 中放入10 N 砝码时,B 怎样运动?受摩擦力多大?

(3)当A 中放入50 N 砝码时,B 受摩擦力多大?

【解析】 (1)当G A =20 N 时,B 做匀速运动.根据平衡原理,B 受滑动摩擦力f 有: f=G A =20 N ,方向向右.而B 对桌面的正压力N=G B =100 N

所以μ= N

f =. (2)当G A =10 N 时,显然B 保持静止,但有向左的运动趋势,所以此时受向右的静摩擦 力,f ′=10 N.

(3)当G A =50 N 时,B 将加速向左滑动,但动摩擦因数μ和B

对桌面的正压力N 均未变,故此时仍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μN=×100=20 N.

【答案】 (1) (2)10 N (3)20 N

12.重为G =500 N 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大 静摩擦力为f max =120 N .如果分别用F 1=90 N 和F 2=130 N 的水平拉力拉木箱,试求 木箱所受摩擦力分别是多大.

【解析】 当F 1=90 N 时,F 1f max ,故物体要沿水平面滑动,则f 2=μN =μG =×500 N =100 N.

【答案】 90 N 100 N

八年级物理全册 8.1 压力的作用效果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h 8.1 压力的作用效果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叫压力,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2.掌握压强的概念、公式及单位,能利用压强公式分析和计算有关问题。 3.理解改变压强的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自主学习 1.在物理学中将作用在上的力叫做压力。 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和。 3.物理学中,把物体上所受到的叫做压强。 4.压强的计算公式为:,其中p 表示,F 表示,S 表示。 5.压强的国际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三、合作探究学习 (一)、感受压力的效果 请同学们分别作出杯子垂直压在桌面上的力、图钉垂直压在墙面上的力的 示意图。 2.活动二: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 请同学们拿出一端削尖的铅笔,用两手的食指压住铅笔的两端,体验一下两 手指的感觉;当用力再大点时两手指又有怎样的感觉?

3.活动二 请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示意图。 4.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 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请同学们参考课本图 8-3,利用已有的器材设计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想 一想:在实验中你们需要采用什么方法?每次实验中需保持什么不变?) 由实验探究可知:当受力面积相同时,_ 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 明显; 当压力相同时,_ 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二)、压强 例题: 一辆质量为 50t 的坦克在水平地面上,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是 1.5m 2。一颗图钉尖的面积是 0.05mm 2,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力是 20N ,试比较坦 克对地面的压强与图钉尖对墙面的压强的大小。 (三)、交流与讨论 1.压力一定等于重力吗?它与重力有没有关系? 2.课本 146 页的“交流与讨论” 栏目。 (四)、课内小结 1.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2.压力的方向是: 3.压强的符号 ,计算公式 ,单位 符号 : 四、反馈练习 1.单位换算:5cm 2 = m 2, 4mm 2= m 2, 2dm 2= m 2,

沪科版-物理第8章压强第1节压力的作用效果作业

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 1.缙云烧饼名扬海外,如图是烧饼制作从揉团到压扁过程,则面团变成面饼后对桌面的( ) 面团面饼 A.压力变小 B.压力变大 C.压强变小 D.压强变大 2.如图所示,用力将图钉按在墙壁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指对钉帽的压力小于墙壁对钉尖的压力 B.手指对钉帽的压力大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力 C.手指对钉帽的压强等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强 D.钉尖对墙壁的压力和墙壁对钉尖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 3.第31届里约奥运会于2016年8月5日至21日首次在南美洲举行,里约奥运会的吉祥物代表了巴西人的快乐的处事方式.如图所示吉祥物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 ) A B C D 4.如图所示,一只“火烈鸟”在湖边觅食,开始时,鸟的两只脚站立在沙滩上,当它把一只脚抬离沙面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对沙面的压强变大了 B.它对沙面的压强变小了 C.它对沙面的压强不变 D.不知道鸟的质量,无法判断 5.小明同学在沃尔玛超市里买了较多的东西,售货员用一个大塑料袋给他装好,但他走出超市没多远,塑料袋把手勒得很痛,下列做法不能帮他解决问题的是( ) A.另一只手向上拖塑料袋 B.将塑料袋的提手处展开使其变宽 C.在袋子提手处垫一块毛巾 D.将塑料袋的提手处合拢,使其成线状

6.请你想象一下,假如“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则可能会出现( ) A .刀刃磨得越锋利,切菜越容易 B .书包带做得越窄,背着越舒服 C .墙基做得越宽,越不容易下陷 D .图钉尖做得越尖,越容易按入墙中 7.一块长为L ,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A 放在水平桌面上,板A 右端与桌边相齐(如图所示).在板的右端施一水平力F 使板A 右端缓慢地离开桌边L 3 ,在板A 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对桌面的压强不断变小 B .A 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C .A 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D .A 对桌面的压力不断变小 8.同一个梯形铁块第一次如甲图放置,第二次如乙图放置,则梯形铁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 和压强p 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F 甲>F 乙 B .F 甲=F 乙 C .p 甲>p 乙 D .p 甲=p 乙 9.沙发坐上去比较舒服,是由于人坐在沙发上时,沙发发生了__ __,增大了人的__ __,从而减小了沙发对人的__ __. 10.在杂技表演中,总重为600 N 的人直接站立在六个鸡蛋上,鸡蛋放在泡沫板的凹槽内,如图所示.泡沫板的凹槽增大了鸡蛋的__ __,从而减小压强来保护鸡蛋.如果脚与鸡蛋的总接触面积约为1.2×10-3 m 2 ,此时脚对鸡蛋的压强为__ __Pa. 11.货车超载运输会严重破坏公路设施,对公路桥梁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原因是超载时货车对路面的__ __几乎不变,而__ __却大大增加,从而造成对路面的压强过大.

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教案(优)

课题: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 课型:实验探究课课时:2课时 一、教材分析 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后三节的基础,教材的编写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 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及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用压强知识解释和解决问题和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分析、论证、交流、评估、最后概括出规律的方法的掌握, 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论证、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三、学情分析 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农村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都不相同,这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胜心理特点,且大多思维活跃,可塑性强,学习积极性高,平时由于注意激发学生的认识需要,使学生对物理有兴趣,学习有信心,且课堂气氛好,师生配合融洽。 四、教学策略

本设计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民主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通过实验操作的方法加深理解。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观察法、探讨法、演示实验法、训练法,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理解压力的概念和掌握压强的概念。 2.难点: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现象以及压强的计算。 六、教学流程 (一)、知识点复习 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什么是重力,重力的三要素,重力的示意图。(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二引入新课: 1.放映图片: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想在上面步行的人双脚深陷。几乎寸步难行。雪橇却能使人插上翅膀……2.观察教材两幅精美的图片:小小的蝉可以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3.同学们自己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高中物理 第3章 力与相互作用 3_2 弹力学业分层测评 沪科版必修1

3.2 弹力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2016·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一检测)选项中光滑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a 、b 板都和小球接触.A 选项中b 板在竖直位置,B 、C 、D 选项中b 板均在水平位置,则小球同时受到a 、 b 板对它弹力作用的是( ) 【导学号:69370127】 【解析】 假设将与小球接触的两板分别撤去,根据小球的状态是否受影响可知:B 、C 、D 图中,a 板对小球没有弹力作用,A 图中的两板和B 、C 、D 图中的b 板对小球有弹力作用,故选项A 正确. 【答案】 A 2.(多选)关于胡克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69370128】 A .由F =kx 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力F 的大小与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 成正比 B .由k =F x 可知,劲度系数k 与弹力F 成正比,与弹簧的长度改变量成反比 C .弹簧的劲度系数k 是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弹力F 的大小和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 的大小无关 D .弹簧的劲度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弹簧单位长度时弹力的大小 【解析】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或压缩量)遵守胡克定律F =kx ,故选项A 正确;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与弹力F 及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 无关,故选项C 对,B 错;由胡克定律得k =F x ,可理解为弹簧每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时弹力的值与k 值相等,故选项D 错误. 【答案】 AC 3.(多选)如图3-2-13所示,斜面静置于水平粗糙地面上,斜面与竖直墙之间放置一表面光滑的铁球,斜面倾角为θ,球的半径为R ,球与斜面接触点为A ,与竖直墙的接触点为 B .球心是O ,球能处于静止状态,则( ) 【导学号:69370129】

2017-2018学年沪科版必修1 第3章 力与相互作用 单元检测

2017-2018学年沪科版必修1 第3章力与相互作用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物体受两个共点力F1和F2作用,其大小分别是F1=6 N,F2=10 N,则无论这两个力之间的夹角为何值,它们的合力不可能是() A.5 N B.10 N C.16 N D.18 N 2.如下图所示,将一个钢球分别放在量杯、口大底小的普通茶杯和三角烧杯中,钢球与各容器的底部和侧壁相接触,处于静止状态.若钢球和各容器的接触面都是光滑的,各容器的底面均水平,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各容器的侧壁对钢球均无弹力作用 B.各容器的侧壁对钢球均有弹力作用 C.量杯的侧壁对钢球无弹力作用,其余两种容器的侧壁对钢球均有弹力作用 D.口大底小的普通茶杯的侧壁对钢球有弹力作用,其余两种容器的侧壁对钢球均无弹力作用 3.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水平推力F作用于木块上,但未把木块推动,则在选项图中反映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F f随水平推力F变化的关系图线是() A.B.C.D. 4.在做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以下操作中正确的是() 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 B.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整另一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秤之间夹角应取90°,以便于算出合力大小 5.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将质量为m的物体压紧在竖直墙壁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物体与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第8章压强第1节压力的作用效果教案

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压力不同于重力 (2) 理解压强的概念 (3) 理解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4)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 了解增大和减少压强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索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加强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力,使物理走向生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成功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 概括实验结论引出压强概念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对比法 【课前准备】 气球、三角板、砝码、海绵块、小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能解释这些神奇的现象吗? 蚊子那么弱小,它却能叮破我们的皮肤;坦克那么笨重,却能在平原,坡地上驰骋; 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积雪,有了宽宽的滑雪板,为什么不仅不会陷近雪里,而且还能在雪地上滑行? 以上的现象都是压力作用效果的体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压力的作用效果以及下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讲授新课 (一)、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压力:物理学中将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方向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8.1《压力的作用效果》 教案设计(第一课时)

第八章压强 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正确画出物体所受压力; 2、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3、理解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P=F/s进行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压力有关现象,让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基本思维方法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培养参与物理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压力的概念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点 1、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2、指导学生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效果的影响因素 教学器材:海绵、砝码、小方桌、气球、一头削尖的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蚊子和钉子的照片,并设置疑问: 1、蚊子那么弱小,为什么能叮破我们的皮肤? 2、钉子为什么做成一端尖.一端有钉帽的形状呢?

学生认真观察、回答不一样。从而引入课题并出示教学目标 1、会正确画出物体所受压力; 2、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3、理解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P=F/s进行简单计算 【过渡语言】要了解压力的效果,首先我们要认识压力 二、压力 自主学习课本142页第3自然段内容,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压力的定义 2、压力的作用点 3、压力的方向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寻找答案 提问学生回答压力的定义,并找出关键词语 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 教师出示一道试题:请你画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 学生在练习本上认真规范的画图,学生代表在黑板上作答 师生共同分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 作用点:被压物体上(一般画表面上) 教师设问:这个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方向与重力的大小、方向相同。试问:是否压力的大小、方向总是与重力的大小、方向相同吗?如若不是,请举例说明 学生踊跃发言

2017-2018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八章 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课后练习

2017-2018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在细沙面上,沙面凹陷程度如图所示,则() A. 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大 B. 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小 C. 甲的密度一定比乙大 D. 甲的密度一定比乙小 2.将质量相等的铅球、铁球、铝球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铅球对地面的压力一定最大 B. 铝球对地面的压强一定最大 C. 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一样大 D. 铁球对地面的压强一定最大 3.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增大压强的是() A. 房屋的墙基砌得比墙宽 B. 菜刀刃磨得很锋利 C. 坦克装有两条宽大的履带 D. 载重车装有许多车轮 4.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 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 B. 书包带做的很宽 C. 斧刃磨得很锋利 D. 在铁轨下面铺枕木

5.三个高度相同的实心圆柱体a、b、c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a和b是铁质,c是铜质的,已知ρ铜>ρ ,若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是p a、p b、p c,则有() 铁 A. p a=p b=p c B. p a=p b<p c C. p a<p b<p c D. p a>p b>p c 6.一位中学生双脚站立时,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值最接近于() A. 102Pa B. 103Pa C. 104Pa D. 105Pa 7.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压力都是由于物体的重力产生的 B. 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 压力的大小有时等于重力 D. 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 8.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 注射器针头做得很尖 B. 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 C. 图钉帽的面积做得较大 D. 载重汽车装有很多轮子 9.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沪科版必修一第三章力与相互作用单元试题02

上海市建平中学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测试2010.12.2 物体的平衡 (本卷取g=10m/s 2) 一、 单项选择题: 1. 体育课上一学生在水平篮球场上拍篮球,试分析篮球与地面作用时,地面给篮球的弹力的方向为(C ) A .斜左上 B .斜右上 C .竖直向上 D .竖直向下 5. 用如图的四种方法悬挂一个镜框,绳中所受拉力最小的是(B ) 2.质量为M 的气球在匀速下降,若气球所受浮力F 保持不变,其在运动中所受阻力仅与速率有关,重力加速度为g .现欲使该气球以同样速率匀速上升,那么气球吊篮中减少的质量为---( ) A.)(2g F M - B.g F M 2- C.g F M -2 D. 0 5.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 ,光滑圆球B 放在A 与竖直墙之间处于静止状态。现对B 施加作用线通过球心竖直向下缓慢增大的力F ,设墙对B 的作用力为F 1,B 对A 的作用力为F 2,地面对A 的作用力为F 3。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 ) A. F 1保持不变,F 3缓慢增大 B. F 1缓慢增大,F 3保持不变 C. F 2缓慢增大,F 3缓慢增大 D. F 2缓慢增大,F 3保持不变 3.如图所示,一轻杆AB,A端铰于低墙上,B端用细线系住跨过低墙顶上的C点用力F 拉住,并在B端挂一重物.现缓慢地拉线使杆向上转动,杆与墙的夹角θ逐渐减小.在此过程中,杆所受的压力N和拉力F 的大小变化情况是(D ) A.N和F 均变大. B.N变小,F 变大. C.N变大,F 变小. D.N不变,F 变小. 二、多项选择题: 5.将一个大小为5N的力分解为两个力,若一个分力大小为10N,则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可能为( ) A.4N. B.6N. C.14N. D.16N. 1.如图所示,在岸边用绳跨过滑轮牵引小船,设水对船的阻力大小不变, 在小船匀速靠岸的过程中( AC ) A.绳的拉力不断增大. B.绳的拉力不变. C.船所受浮力不断减小. D.船所受合力不断减小. 18.如图,重为G 的物体系在OA 、OB 两根等长的轻绳上,A 端固定在 半圆支架上,B 端可以在半圆支架上滑动,将B 端从OB 水平位置开始逐 渐向C 点滑动的过程中,OA 绳和OB 绳上的张力T A 、T B 的变化情况是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密-------------------------------------------封---------------------------------线---------------------------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提高练习题 压力的作用效果

《压力的作用效果》提高练习 一、单选题 1.一块砖平放和竖放在水平地面时,受力面积之比为4:1,则平放和竖放时对地面的压 强之比为和压力之比分别为 A. 4:1 1:4 B. 1:1 1:4 C. 1:4 1:1 D. 4:1 1:1 2.如图,物体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将A匀速推上桌面的过程中,A 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的大小将 A. 压力变大,压强变大 B. 压力不变,压强变小 C. 压力不变,压强变大 D. 压力变大,压强变小 3.同一个初中生对地面产生压强最大的是 A. 平躺着 B. 侧躺着 C. 双脚站着 D. 步行走着 4.一正方体金属块置于水平桌面上如果沿如图所示的虚线竖直切去一半,剩下一半跟原 来相比,是 A. 压力减半,压强减半 B. 压力不变,压强减半 C. 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D. 压力减少,压强不变 5.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均匀正方体A、B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的边长小 于B的边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B. 若均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C. 若均沿水平方向截去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D. 若均沿图中所示虚线截去上面的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6.关于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压力一定不等于重力 B. 压力有可能等于重力 C. 物体重力越大,对支持面的压力越大 D. 压力和重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 7.人坐在沙发上比坐在木凳上舒服的原因是 A. 沙发有弹簧,抵消了人的重力 B. 弹簧的弹力减小了人对沙发的压力 C. 沙发柔软,与人体接触面积较大 D. 由于弹簧作用,人对沙发压力小于人的重力 8.压强的公式,对这个公式正确的理解是 A. 物体受力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B. 物体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C. 受力面积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D. 受力面积一定,压强和压力成正比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手指施加8N的力把图钉压入木板,若图钉帽的受力面积是, 图钉尖的面积是,则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强为______Pa,图钉尖制作得很尖锐,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达到______的目的.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八章 第1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教案 沪科版

《压力的作用效果》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压力不同于重力 (2) 理解压强的概念 (3) 理解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4)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 了解增大和减少压强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索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加强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力,使物理走向生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成功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 概括实验结论引出压强概念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对比法 【课前准备】 气球、三角板、砝码、海绵块、小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能解释这些神奇的现象吗? 蚊子那么弱小,它却能叮破我们的皮肤;坦克那么笨重,却能在平原,坡地上驰骋; 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积雪,有了宽宽的滑雪板,为什么不仅不会陷近雪里,而且还能在雪地上滑行? 以上的现象都是压力作用效果的体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压力的作用效果以及下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讲授新课 (一)、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压力:物理学中将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方向

2021年沪科版力与相互作用测试题及答案

力与相互作用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命题人:宝鸡石油中学孙晓彩 试题说明:本套试题考查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力与相互作用。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及其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涉及的知识点有:牛顿第三定律,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有关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分析和简单的计算,探究弹力和形变量的关系,对物体受力分析。 本套试题共18个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4分,共56分) 1.如图,重力大小为G的木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它施加一竖直向上且逐渐增大的力F,若F总小于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对地面的压力随F增大而减小 B.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就是木块的重力 C.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木块的重力大小 D.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2.如图,a 、b 为两根相连的轻质弹簧,它们的劲度系数分别为100N/m , 200N/m 。原长分别为 6cm,4cm 。在下端挂一重物G,物体受到的重 力为10N,平衡时 A.弹簧a下端受的拉力为4N,b下端受的拉力为6N B.弹簧a下端受的拉力为10N,b下端受的拉力为10N C.弹簧a的长度变为7cm,b的长度变为4.5cm D.弹簧a的长度变为6.4cm,b的长度变为4.3cm 3.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1kg的木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右滑行的同时还受到一个向左的水平推力的作用,已知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1 。在木块停止运动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B.地面对木块的摩擦力大小为1N C.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为10N D.木块受到的合力为1N 4.重力大小为G的运动员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匀速攀上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f1 ,匀速滑下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 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如图,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桌面的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方向如图所示。现撤去力F1,则 A木块受摩擦力为8N,方向向左 B木块受摩擦力为6N,方向向左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八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 练习题2(附答案解析)

第八章压强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练习题2 一、单选题: 1.爸爸和上小学的女儿都光脚走在沙滩上,关于他们在沙滩上脚印深浅的判断正确的是() A.因爸爸比女儿重,所以爸爸的脚印比女儿的脚印深 B.因女儿的脚小,所以女儿的脚印比爸爸的脚印深 C.爸爸和女儿的脚印深浅可能相同 D.爸爸和女儿的脚印深浅不可能相同 2.小波同学去超市购物,双手常被较重的塑料袋勒得发痛,为此发明了塑料袋小提手,如图所示从物理角度认为使用这种小提手提塑料袋能() A.增大对手的压强 B.减小对手的压力 C.减小对手的压强 D.增大对手的压力 3.一个普通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接近于() A.50N,103Pa B.50N,104Pa C.500N,103P a D.500N,104Pa 4.下列关于压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压力的方向一定与受力面垂直 C.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D.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重力 5.下列措施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切蛋器装有很细的钢丝 B.冰刀磨得很锋利 C.坦克上安装有履带 D.图钉的钉尖做得很尖 6.下列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重力越大,产生的压力越大 B.在受力面积相等时,重力大的物体产生的压强一定大 C.压力大的物体产生的压强不一定大 D.受力面积小的物体产生的压强一定大 7.一个同学骑着一辆打足气而又缓慢漏气的自行车在柏油马路上行驶,关于这辆自行车对路面的压力和压强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不变,压强逐渐减小 B.压力不变,压强逐渐增大

C.压力逐渐增大,压强逐渐减小 D.压力逐渐减小,压强逐渐增大 8.将一块平放于地面的砖,改为竖放于地面,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质量不变 B.密度不变 C.惯性不变 D.对地压强不变 9.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B,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8∶1 B.4∶3 C.1∶2 D.4∶1 10.下列能够减小压强的例子是() A.剪刀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 B.背书包的带做得扁而宽 C.用细线切割湿软的肥皂 D.把吸管削尖插入软包装饮料盒内 二、填空题: 11.2012年6月17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潜水器“蛟龙号”下潜到了7062m的深度,这是目前同类潜水器的最深潜水记录。当它下潜到7000m深处时,蛟龙号的表面受到海水对它的压强为__________Pa, 0.1㎡的表面上受到海水的压力为__________N。(海水密度为1.03×103kg/m3,g=10N/kg) 12.一张报纸平摊在桌面上,它对桌面的压强约为0.5Pa;半张报纸平摊在桌面上,它对桌面的压强约为_______Pa;将整张报纸对折后再叠放在桌面上,它对桌面的压强约为_____Pa。 13.螺丝刀的刀柄上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_________;切菜刀的刀刃要磨得锋利是为了增大__________。 14.如图所示,图钉尖的面积是5×10-8 m2,图钉帽的面积是 1×10-4m 2,松木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5×108Pa ,手指至少要用__________N 的力,图钉尖才能进入松木;图钉静止时,它受到水平向左的力__________水平向右的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01X-201x高中物理第3章力与相互作用3.4分析物体的受力学案沪科版必修1

3.4 分析物体的受力 [目标定位] 1.知道重心的概念.2.能够准确地绘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初步掌握分析物体受力的一般的方法.3.进一步熟练判定弹力的方向,能根据平衡法、假设法确定弹力的有无和方向.4.进一步熟练掌握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定和大小的计算方法. 一、受力分析 1.意义:任何物体的运动变化,都跟它受到的力的大小、方向有关.因此学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基础,也是学好力学的先决条件. 2.明确研究对象是受力分析的着眼点.力学中的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物体的一部分或某个作用点. 3.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即首先确定我们要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质点、结点),也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 (2)隔离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 (3)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的顺序,依据各力的方向,画出各力的示意图. 注意实际物体运动时的受力情况往往是很复杂的.许多时候,为了使问题简化,可以略去某些次要因素,这是物理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例1画出图1中物体A所受力的示意图,并写出力的名称和施力物体:(1)物体A静止,接触面光滑;(2)A沿粗糙斜面上滑;(3)A沿粗糙水平面滑行;(4)接触面光滑,A静止. 图1 答案见解析

解析(1)物体A受重力G、推力F、支持力N、墙壁对A向左的弹力N′,施力物体分别是地球、推A的物体、地面、墙壁;(2)物体A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N、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f,施力物体分别是地球、斜面、斜面;(3)物体A受重力G、支持力N、滑动摩擦力f,施力物体分别是地球、水平面、水平面;(4)物体A受重力G、拉力T、弹力N,施力物体分别是地球、绳子、墙壁. 针对训练1 如图2所示,物体A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状态,请分析B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图2 答案4个力 解析这里要分析的是B物体的受力个数,B即为研究对象,把它隔离出来,然后从易到难,先从重力着手,再分析跟它有联系的物体,按弹力、摩擦力的顺序分析它受到的力.如图所示,其受A对它的压力N,同时物体B有相对A上移的趋势,故A对B的静摩擦力f沿斜面向下,故B共受到4个力作用. 二、重力及重心的理解 1.重力 (1)重力的大小: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g=9.8 m/s2,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不同地点因g值不同而不同.(注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无关) (2)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作用点:在重心上. 2.重心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检测8.1压力的作用效果(word版,含答案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压力的作用效果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45分) 1. 如图所示,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三角板,两个手指感受不同.以下是同学们针 对这一现象,提出的四个问题,其中较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是 A. 两个手指感受为什么不相同呢? B. 两个手指感受与哪些因素有关? C. 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有什么关系? D. 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 2. 关于压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 压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的接触面垂直 C. 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 D. 压力的大小总是大于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 3. 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 压强是垂直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一种力 C. 压强所表示的就是压力产生的效果 D. 压力的大小由重力的大小决定 4. 如图所示,三个材料相同,但粗细、长短都不同的均匀实心铁制圆柱体竖直放在水 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最小的是 A. 甲铁柱 B. 乙铁柱 C. 丙铁柱 D. 无法确定 5.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

A. 帕斯卡() B. 牛顿() C. 千克() D. 秒() 6. 动物的进化会使它们的身体结构和功能更适应环境,下列用压强知识解释错误的 是 A. 啄木鸟的喙又尖又长--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利于摄食 B. 狗的犬齿很尖--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利于撕咬食物 C. 鲫鱼的身体呈梭形--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有利于水中游行 D. 骆驼的趾特别宽大--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有利于沙漠行走 7. 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压力的施力物体一定是地球 B. 压力与形变一定同时产生 C. 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重力大小 D. 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8. 关于压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 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C. 压力的作用点在受压物体上 D. 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压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因此压力就是重力 9. 如图所示,两手指用力捏住铅笔,使它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A. 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B. 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 C. 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D. 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 10. 下列事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 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 B. 压路机上碾子的质量很大 C. 载重汽车装有许多很宽的车轮 D. 滑冰运动员的冰鞋上装有冰刀 11. 牛/米,后来被命名为 A. 牛顿 B. 帕斯卡 C. 焦耳 D. 瓦特 12. 为了备战年奥运会帆船赛,浙江省体队某运动员在钱塘江水面进行训练,当 时空气是自西向东以米/秒速度流动,船以米/秒速度随风同方向运动,帆与

沪科版必修一第三章力与相互作用单元试题04

10-11上学期高一物理:3.2《弹力》测试(沪科版必修1) 3.2 弹力 一、选择题 1.在表示弹力大小的公式F=kx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式中的k反映了某个具体弹簧的一种特性 B.弹簧越长其k值越大 C.弹簧只有发生形变,k数值才不为0 D.k与弹簧所受的外力成正比 【答案】 A 2.一物体静止在桌面上,则() A.物体对桌面压力是因桌面形变而产生 B.桌面发生形变对物体产生支持力 C.桌面发生了形变,而物体没有形变 D.压力、支持力不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答案】 B 3. 如右图所示,一辆拖拉机停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拖拉机 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拖拉机不受弹力 B.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拖拉机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拖拉机也发生了形变 C.拖拉机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拖拉机发生了形变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解析】拖拉机停在水平地面上,拖拉机受到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弹性形变而有恢复原状的趋势而对阻碍其恢复原状的拖拉机产生的作用.地面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拖拉机发生了弹性形变而对阻碍其恢复原状的地面产生的力作用,故选项C正确,A、B、D 错误. 【答案】 C

4. 如右图所示,两人分别用100 N的力拉弹簧秤的秤钩和拉环,则弹簧秤读数为() A.50 N B.0 N C.100 N D.200 N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弹簧秤在测量、读数中容易出现的错误问题,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时,弹簧秤的示数等于弹簧秤静止时作用在拉钩上力的大小. 错选A的原因在于不理解弹簧秤的测量、读数原理,当人用力拉弹簧秤时,弹簧秤也在用同样大小的力对人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的大小可通过弹簧秤的示数读出.拉环上的力主要作用就是保持弹簧秤的平衡,使得拉力F1与弹簧秤示数相等.错选B、D的同学是错误地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作了等效抵消. 【答案】 C 5. 体育课上一学生在水平篮球场上拍篮球,如右图所示,试分析篮球与地面作用时,地面给篮球的弹力的方向为() A.斜左上B.斜右上 C.竖直向上D.竖直向下 【解析】篮球与水平地面接触时发生形变,产生弹力.如果认为球的一点与地面接触,则属于点与面接触问题,弹力应垂直于面(即地面),方向向上. 【答案】 C 6.一根轻质弹簧,当它上端固定,下端挂一重为G的物体时,长度为L;当它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压一重为G的物体时,长度为L2,则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G L1 B.G L2 C.G L1-L2D. 2G L1-L2 【解析】设弹簧劲度系数为k,则挂物体G时,k(L1-L0)=G;压物体G时:k(L0 -L2)=G,联立求解:k=2G L1-L2 . 【答案】 D 7.如下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 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到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③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

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导学案)

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的关系 第二节压强(教学案) 杨文敬 教学目的: (1)知道压力的概念;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一一帕斯卡;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解决 简单的问题。 (3)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途径。 重点、难点 重点:压强的概念 难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教师用:砖二块、泡沫塑料,学生用:图钉(每人一个)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讲解讨论法。 知识生成过程 导学路线图 1、引入:感受压力的效果 ,两个手指的感组织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图钉(或一只一头削尖的短铅笔) 觉怎样呢? 问:为什么感觉不相同呢? 2?引导:学生观看图11-2滑雪图,问:为什么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雪中,而且能够在雪上滑行呢? 3?讲述:事实上,图钉对手指、滑雪板对雪地都有力的作用。物理学中将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 力。 4.提问:?关于压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B压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物体表面 C压力的大小一定不等于物体的重力 D压力的方向有时可以不垂直于物体表面 强调压力的方向,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th 强调: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接触的 压力大小F=G 5.实践:安排两名学生完成图11-3所示的实验。问:实验 结论是什么? 6.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________________ 有关; 猜想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_________________ 有关; 7.验证:请根据书上给出的实验器材,制定出验证下面两 个猜想的实验方案。 猜想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压力大小;

沪科版必修一第三章力与相互作用单元试题05

2010-2011上学期高一物理:《摩擦力》测试(沪科版必修 1) 摩擦力 一、选择题 1.关于摩擦力与弹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 B.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 C.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 D.同一接触面上的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垂直 【解析】两物体间若存在摩擦力,则两物体间一定存在正压力.而若存在弹力,不一定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也有可能接触面光滑,故不一定存在摩擦力,故A错,B、C对.弹力方向总是与接触面垂直,而摩擦力方向总是与接触面平行,故两力一定是垂直关系. 【答案】BCD 2. 如右图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A,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F作用,但物体并未移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A不受摩擦力作用 B.物体A受摩擦力作用,摩擦力方向与F方向相同 C.物体A受摩擦力作用,摩擦力方向与F方向相反 D.无法确定摩擦力的方向 【解析】可以假定物体A与水平面间无摩擦力存在时,物体A将在力F作用下相对于水平面向右运动,这说明物体A相对于水平面有相对运动趋势,存在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与F相等,静摩擦力与拉力F二力平衡,则物体A

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 C 3. 一物块m从某曲面上的Q点自由滑下,通过一粗糙的静止传送 带后,落到地面上的P点(如右图所示),若传送带的皮带轮沿逆时 针方向转动起来,使传送带也随之运动,仍把该物块放在Q点自 由滑下,那么() A.它仍落在P点 B.它将落在P点左边 C.它将落在P点右边 D.无法判断落点位置,因为它可能不落到地面上 【解析】首先判断,不管物块通过的是静止的传送带还是逆时针转动的传送带,在传送带上物块受到的都是滑动摩擦力,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有关,所以物块在这两种情况下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完全相同,故也应落在原落地点.【答案】 A 4.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物体质量相同,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受到三个大小相同的作用力F,它们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是() A.三者相同B.乙最大 C.丙最大D.已知条件不够,无法判断 【答案】 D 5.如右图所示,质量不等的两个物体A、B,在水平拉力F的作 用下,沿光滑水平面一起向右运动,滑轮及细绳质量不计.则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物体B所受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左 B.物体B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向左 C.物体B所受的摩擦力一定随水平力F的增大而增大 D.只要水平力F足够大,物体A、B间一定会打滑 【解析】A、B都受到绳子向右的拉力F,设两物体有共同的加速度a,A、B的质量分别为M、m,两物体间摩擦力大小为f,但由于两个物体的质量大小关系不确定,所以物体B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不确定,设A对B的摩擦力方向向右,B对A的摩擦力方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市级优质课 《压力的作用效果》精品教案

一、压力的作用效果 【新课程教学标准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章是初中力学内容的重点知识,而压强概念又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在学生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中经常用到,也是学生以后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浮力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要充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以探究式学习方式和合作学习方式,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采取分析现象,找出原因,提出猜想,进行实验验证猜想的研究方法,从而理解压强的概念和掌握控制变量法。 【教学目标】 ·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 ·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教学重点】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强的概念。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学习下定义的科学方法。 【教法学法】 对于压强的概念的引入采用教师启发式教学;对于压强的影响因素和定义采用探究式教学;对于压强的计算采用讲授法及讲练结合的方法;对于增大和减小压强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机、沙子、小桌、砝码 学生准备:压力小桌、沙子、砝码共16组 【教学过程】

一、压力作用效果 复习提问:力的作用效果;压力 从生活走向物理: 师:出示图片:(1)小姑娘站在雪地里,对雪地有压力,双脚陷入雪里;一大人利用雪橇站在雪地里,对地面也有压力,却几乎没有陷入雪地;(2)用手按皮肤,手指对皮肤有压力,皮肤被按进一些,用的力越大,陷入越深;(3)用手按图钉帽,手对图钉有压力,图钉尖扎进桌面。(4)吊有钩码的细绳对橡皮泥有压力作用,细绳压入橡皮泥 师:用物理的语言描述这些事例,找出这些事例中所包含的共同特征?(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相同之处,都有压力产生,都产生了作用效果)师:请同学们分析这些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不同之处,压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等不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