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 描述路线图-描述路线图
- 格式:ppt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17
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的方法问题导入此次台风的大致路径如下图。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教材22页例3)过程讲解1.明确台风移动路线台风生成地→C地→A市→B市→D地2.明确每一段路台风移动的方向及路程(1)第一段路:此段路是从台风生成地向C地移动,所以应以台风生成地为观测点,建立方向标。
通过观察发现:C地在台风生成地正西方向上,距离台风生成地540 km。
因此,第一段路是从台风生成地出发,沿着正西方向移动了540 km,到达C地。
(2)第二段路:该段路在台风C地处改变了方向,向A市移动,所以应以C地为观测点,建立方向标。
通过观察发现:A市在C地的西偏北30方向上,距离C地600 km。
因此这段路台风是从C地向西偏北30方向移动了600 km,到达A市。
(3)第三段路;该段路是台风从A市向B市移动,应以A市为观测点,建立方向标。
通过观察发现:B市在A市的北偏西30方向,距离A市200 km。
因此,这段路台风是从A市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了200 km,到达B市。
(4)第四段路:该段路是台风从B市向D地移动,应以B市为观测点,建立方向标。
通过观察发现:D地在B市的正西方向,距离B市100km。
因此,这段路台风是从B市向正西方向移动100 km,到达D地。
3.列表整理路线图4.描述台风移动路线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了540 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30方向移动了600 km,到达A市;接着,台风又改变方向,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了200 km,到达B市;最后台风由B市向正西方向移动100 km到达D地。
归纳总结描述路线图时,要先按行走路线确定每一个观测点,然后以每一个观测点为参照物,描述到下一个目标所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即每一步都要说清是从哪儿走的,向什么方向走了多远。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内容1. 路线图的基本要素:起点、终点、路径、方向、距离、地标等。
2. 路线图的绘制方法:比例尺、方向、图例等。
3. 路线图的描述方法:使用方向词、距离、地标等描述行进路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路线图的基本要素和绘制方法,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描述,培养学生绘制和解读路线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1. 路线图的绘制方法:如何确定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2. 路线图的描述方法:如何使用方向词、距离、地标等描述行进路线。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路线图示例、比例尺、方向标、图例等。
2. 学具:空白纸、铅笔、橡皮、直尺、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路线图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路线图的基本要素和绘制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路线图示例,引导学生学会绘制和描述路线图。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绘制简单的路线图,并进行描述。
板书设计1. 路线图的基本要素:起点、终点、路径、方向、距离、地标等。
2. 路线图的绘制方法:比例尺、方向、图例等。
3. 路线图的描述方法:使用方向词、距离、地标等描述行进路线。
作业设计1. 绘制一幅简单的校园路线图,包括起点、终点、路径、方向、距离、地标等。
2. 描述一幅熟悉的路线图,使用方向词、距离、地标等描述行进路线。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描述,使学生掌握了路线图的基本要素和绘制方法,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