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生物教学的探究
- 格式:pdf
- 大小:96.39 KB
- 文档页数:1
初中生物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策略发布时间:2021-07-14T17:07:48.13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8期作者:陈国梅[导读]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陈国梅茂名市第十中学邮编:525000摘要: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因为初中生物学这门学科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该学科需要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需要学生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被动式的学习模式肯定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因此教师要开展有效的教学策略,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转化为主动,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学习之中,积极回答教师问题,主动和同学交流学习。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参与式教学笔者作为一名初中生物学教师,通过近些年对初中生物学教学的研究发现,当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不够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师要围绕教学的要求以及初中生的学习特点,思考分析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营造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让生物学成为每一位初中生都感兴趣的学科。
一、现阶段初中生物学学生课堂参与性的现状分析(一)不爱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在小学阶段学生为了能够展示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积极主动举手发言回答问题,班级的学习氛围也比较融洽[1]。
但是到了初中之后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现象渐渐少了,当教师给出一个问题后,大部分学生都是愁眉苦脸的思考或者低着头,很少会有学生自信的将手举起来。
教师面对这种现象只能随机点名回答问题,学生的学习形成一种被动式的学习,没有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二)学生缺乏科学思维的参与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参与到课堂之中,不仅仅是需要语言和智肢体动作上的参与,实际上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参与。
作为一门自然学科,该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表现出思维和应用的特点。
但是由于初中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存在问题,特别是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他们习惯于学习直观的知识,习惯于单一的演算,所以到来初中生物学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会主动的对问题展开思考,结果就造成学生表面参与了学习,但是实际上学生并没有主动去思考分析问题。
中学生物教学方法研究摘要: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其教学模式与一般专业课程存在一定的差异,适用于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往往并不适应中学的生物教学,生物教学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几大主流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对现阶段生物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进行了罗列和分析,并进行横向的比较,探究各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对中学生物的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字:中学生物;参与式;分层式;探究式;教学法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143-01生物学科的学习不仅需要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教学环境和器材的要求也比较高,精密的显微镜、解剖器材都较为昂贵,在我国大多数的中学中,尤其一些农村地区,不仅设备较为落后,甚至在上课的过程中都不能满足人手一台的标准,只能通过老师演示出结果,学生轮流观看的教学方式,生物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对来说较为枯燥,因此教学环境的欠缺极大的影响了中学生物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中学生物的教学方法变得更加的重要,如何在现在的教学水平下,通过教学方法的有效选择全面的提高中学生物教学的质量是中学生物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中学生物参与式教学法分析参与式教学法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和教师同为教学主体,增加了学生与老师间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
参与式教学法的核心是交互,生物学科的学习是需要一定的实践性的,内容较为贴近实际的生活,因此参与式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理解生物这门学科,首先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教师通过提供生物课程的教学大纲,学生自行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以及达到的目标,通过自我选择的过程,学生在教学中占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会产生一定的自我监控能力,以调整学习态度,达到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其次教师要将生物知识与学生实际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通过参与生活来理解生物知识,在学习繁殖的过程中,可以提出有籽西瓜和无籽西瓜,青蛙蝌蚪等等生活中例子,来印发学生的思考,并通过生物知识来进行分析,解读其中的奥秘,如此学生在参与到问题当中,产生疑惑时学习兴趣较浓厚,再通过知识的配套讲解,使得理解和记忆更加的深刻。
浅析生物课堂中有效教学的策略生物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不仅涉及到生命的起源、进化与发展等方面,更是牵涉到人类健康、食品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各个方面。
在生物课堂中,为了有效地传导知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有效教学策略。
下面就来浅析一下这些策略。
一、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一种讲述一个实际情境或者场景,并将问题或知识点塞入其中进行教学的方法。
这种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在生物课堂上,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亲和力的生物实验或活体观察来作为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物学概念和原理。
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将教学内容与案例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观察和研究生物知识,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实践中全面掌握生物知识。
例如,生物老师可以使用疾病案例来教授病理生物学,通过对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和症状等进行分析研究,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三、探究式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旨在促进学生的探究思考和自主学习。
在生物课堂中,老师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法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例如,通过团队讨论、小组合作和项目研究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从而全面地掌握生物知识。
四、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利用电子设备来展示教学课件并进行全方位教学的一种方式。
这种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更加生动。
例如,在生物课堂上,可以通过播放生物影片、幻灯片、图片和音频文件等多媒体资源,来详细介绍实验过程和生物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互动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双向参与式教学方法。
在生物课堂中,老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并让学生在团队中进行探讨,从而让所有人互动参与,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有效的生物课堂教学策略有很多,但是要注重结合学科特点,让学生在其中获得成长。
【初中生物】探究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运用在新课改推行后,提出由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参与式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的教学模式.其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教师只是作为指导者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式教学法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也满足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一、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原则1.因材施教原则在将参与式教学法应用于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因材施教的原则。
他们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水平上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学生为主原则传统的教师教学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要,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从而失去了学习兴趣。
参与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
教师只是作为向导或助手,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也大大提高3.循序渐进原则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循序渐进,达到学习目标.4.平等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出平等、和谐的氛围.在学习中,学生出现错误以后,教师应该运用启发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二、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1.以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初中生相对年轻,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处于玩耍阶段。
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更加简单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首先,玩游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玩游戏时,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能够更好地发挥创造力,这对学生的生物学习有很大帮助。
第二,比赛最初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的。
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显著提高。
此外,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角色。
在游戏过程中,他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只在附近协助和引导他们,不干扰游戏的正常进行。
浅谈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参与式教学法是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和谐课堂气氛,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设计活动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的机会。
本文结合生物教学的实践浅谈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初中生物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91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容易出现“满堂灌”现象,很少给学生阅读、讨论、思考、互相交流时间,很少提问学生,很少设计习题,只把本节课教学内容从头到尾又讲一遍,只要求学生做好笔记,使生物课枯燥无味,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参与式教学就是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和谐课堂气氛,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设计活动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学,从机械地听和记变为自觉地探索与思考,从根本上改变了目前许多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毕业扔笔记”的现状,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求知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1]。
所以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必定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1.参与式教学实施的原则1.1平等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即尊重性原则,是指学生与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在实施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人格的主体身份实施教育和影响。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免出现一些错误,教师在坚持平等的前提下,与学生平等探讨,并循循善诱,帮学生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参与性。
1.2活动性原则活动是“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机制,活动是主体参与的目的对象与内容,离开了活动就谈不上主体参与。
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制作、收集资料等活动,去体验、回味、积累、探究、创新,最大程度发挥学生参与性,使每个学生在教学中得到最优发展。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形式的教学都必须要有学生的主动参与。
只有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知识学习的过程当中,才能够促进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进入到初中阶段以后,学生所接触到的学科越来越多,生物就是其中之一。
学好生物这门学科,需要学生主动进行研究和探索。
为了能够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渗透参与式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以便于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效果。
以下是笔者对渗透参与式教学法的几点体会。
一、营造参与氛围,创设趣味情境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效率来说,影响学习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情感因素。
简而言之,如果学生能够对一门学科有积极的情感,那么在学习的时候必然就会付出更多的精力。
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可以在渗透参与式教学的时候先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参与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种氛围当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采用情境教学法来开展教学,是素质教育模式下的一种常用教学方法。
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营造出恰当的教学氛围,还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着手创设教学情境,也可以设置令学生感到疑问的问题来抛砖引玉。
无论利用何种形式,都要充分地顺应学生的认知。
举个例子,我在带领学生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节课的时候,为了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去,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利用一个故事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首先我向学生提出一句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玄宗为了讨杨贵妃一笑,派官差不远千里将海南的荔枝运往长安,路途中累死了许多战马和官差。
由此我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不把荔枝种植在北方呢?其实有的学生想到了是温度的原因。
于是我就此导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带领学生学习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以实践为主线,引导学生合作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初中生都喜欢与其他的同学一起合作来完成某项作业或者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