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浅析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的问题意识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应该得到正确培养,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程度才能更高,对知识点的运用才能够应用自如。
探究式教学法对于这一点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但是在教学中普遍被广大高中生物教师所忽视。
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对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展开深入研究,希望对广大教师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为今后继续开展研究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研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自身寻找问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提高,在找出问题自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得到不断培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不断的夯实,进而对学生自身的探索与研究生物现象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本文对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进行相关的研究与探讨,希望对我们广大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探究式教学法对提高学生自身能力的重要作用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阶段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主要体现为问题意识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自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几个方面。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也会得到不断的创新和拓宽,使知识点的运用情况逐步达到最佳效果,这是探究式教学法自身的优势所在,从而也能够充分看出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对探究式教学法应用的主要不足1.教师自身教学法的认识程度有待提高在对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进行观察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自身的教学思想还是较为传统的,对于应试教育的传统教学观念还是比较依赖,这就导致了在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情况并不好,“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思想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对这样的思想认识我们广大教师还应该不断加强。
2.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对于教学手段而言,我们很多教师并没有重视到不断进行研究和深入挖掘的重要性所在,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还在一直沿用,对学生自身的问题意识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够进行及时的培养,导致知识点的运用过于机械化,教学效果因此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对于这一问题我们还应该及时解决,同时也应该引起我们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
浅议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生物的探究式教学摘要:为了更好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本文对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意义,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高中生物教学探究式教学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是自然科学中一门基础学科。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每个学生不仅获得生物科学知识,而且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并倡导开展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来实现这一课程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扩大,探究式教学在全国各地各学科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
因此,如何根据其特点构建行之有效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无疑是当前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且紧迫的课题。
一、生物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意义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性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知识传授,它注重学生的参与,要求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它需要学生参与设计、策划,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学习兴趣,摒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行为,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在“用中学”、“做中学”,使知识巩固、运用、发展相结合,学会看书,学会思维,学会获取新知识、新事物,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知识迁移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在探究活动中,可促进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
在教学中可以从多方面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和意识。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相互取长补短,从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这正是现代教育的目标。
二、探究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尝试从探究式教学的纵向展开来看,在生物学科大体有六个步骤:(1)分析现象,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作者:段启辉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8年第18期摘要:目前,探究性学习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中学课堂教学新课程理念的起点。
根据生物系的实验特点,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开展探究式教学势必成为一种新颖而有效的学科教学方法。
本文分析了高中生物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和难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更好地解决高中新课程改革和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建设性的思路。
关键词:高中生物;新课改;探究式教学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8-058-01前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让学生获得有效的探究方法,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然而,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教师需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
1. 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教师缺乏对探究式教学的重视虽然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可以充分利用“探究、合作、自主”的能力作为学生科学训练的内容之一,但由于许多家长和全社会仍然重视考试成绩,导致教师也将教学中心放在应付考试上,更多的学校仍然注重成绩,他们倾向于在探究式生物学教学中表现出更加淡化的态度。
因此,相当多的学校领导仍然在保守地进行教育改革。
他们担心,在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会出现问题,他们不想花更多的时间来促进和实施探究式教学。
1.2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也是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瓶颈。
目前,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需要。
具体来说,高中生物教师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是主体,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水平。
1.3课堂教学效率低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资源匮乏、课堂气氛沉闷。
单一的教学方法意味着在当前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没有达到学生的主要地位。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推广,探究式教学在各个学科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生物教学中也是如此。
但探究式教学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教学模式。
它虽然具有较好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效果,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但我们运用起来还不是很熟练,还存在一些弊端。
本文从实际教学出发,对生物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做了些探索。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学生能力探究式教学为我们生物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
探究式能够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充分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生物教学的本质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我们的教学应能够提高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学习兴趣,并能够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探究意识。
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的生物教学不能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简单模式,这样的教学只能让学生记住死的知识点,不能灵活运用,缺少对知识的内化。
而探究式教学正可以解决这一点,探究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
因此,我们每一名生物教师都应努力研究探究式教学,加大探究式教学在我们教学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笔者从事高中生物教学多年,总结了一些探究式教学的经验线总结如下。
一、教学应多联系生活实际新课程标准提倡我们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教学,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这样,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更好地理解知识,而且能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事例。
生物教学本身就是非常注重实际,有较强实践性。
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从实际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实际教学证明,从实际生活入手开展的探究式教学,学生更乐于参与,更积极主动。
二、探究时注重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需要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可以使学生更主动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一定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创新【摘要】本文阐述生物科学史循环探究方式的内涵,以教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3节“DNA的复制”为例,详细说明该探究方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选择符合课题的素材、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并检验结果、理论演绎得出结论、评价与反馈等六个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方法、科学精神等,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科学史循环探究高中生物学教学方式【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0-0129-04在生物学发展过程中涌现了许多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他们具有宽广的胸怀,以其辛劳与智慧推动了科技进步。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等,与实现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度契合。
本文阐述生物科学史循环探究方式的内涵,以教学高中生物学“DNA的复制”为例,阐述如何利用科学史循环探究方式促进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生物科学史循环探究方式概述科学史实呈现了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及其科学观念、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等,生动地呈现了科学家发现新现象、完善新概念、解释新规律、见证创新思维诞生的过程等,具有极其丰富的教育价值,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动素材,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笔者基于概念教学中的论证式教学,因地制宜构建科学史循环探究方式:提出问题、观点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检验、得出结论、评价反馈,六个环节构成一个论证教学环,形成思维循环。
首先,教师营造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探究氛围,学生在教学目标引领下明晰探究主题,准备材料用具。
其次,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组织学生对科学史实中的问题进行质疑和辩论,提升主题决策、问题求解、批判论证等高阶思维能力,引发有意义的深度学习。
最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科学概念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检验,得出证据,支持或反驳现有观点,系统建构科学理论。
在理论建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严谨的思维把前概念提升为科学概念,使学生逐步成为有批判性和创造性的优秀学习者。
浅谈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摘要: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但简略的语言和固定的程序限制了学生的深入探究,学生也无法完成知识的建构。
要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探究式教学就可以解决好这一难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探究生物教学自主学习探究性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探究获得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如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我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和体会。
一、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本身教学观念的转变,而要想真正驾御探究式课堂教学,教师也必须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因此,教师必须做到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理解、在探究中创新;在探究式教学实践中,教师担任的角色应该既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探究过程的合作者,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评价者,同时要努力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心灵的塑造者、智慧的启迪者和学生成长的指路人。
二、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1、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情景式问题、探究式问题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时,用多媒体展示几幅优美的画面,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小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出问题:动植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什么?能量的最终来源又是什么呢?光能如何转化成生物体可以利用的能量?又比如在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时,教师列举日常生活与生物有关的现象让学生解释,如果苹果放置久了,果皮会变得皱巴巴的;青菜放时间长了叶子会萎蔫,而如果向青菜上洒些水,青菜就变得坚挺等等。
通过探究性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积极地参与讨论和学习过程中来。
2、鼓励自主探究,构建知识体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
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设计及其案例分析摘要:生物教学模式考察学生的思维模式、观察能力和独自完成任务的能力。
而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课堂信息建立学生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在及时的阐述问题,构建问题和反馈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自身的学习思维模式,以及达到更佳的现实问题处理模式,通过学习高中的生物知识,以及建立高效的问题解答和反馈机制,通过课堂的及时反馈来构建探究式问题处理机制,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生物教学;探究式模式;设计;案例引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习过程中是无法及时地建立学习模式和问题反馈机制。
而这在高中的教学模式中是不利于高中生发展其实验性学科的学习。
只有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问题及时的反馈,建立灵活性的课堂氛围和思维模式,才可以在高中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得到更佳的学习效果。
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稳步地提升教学机制中的学习效率,建立学习机制的同时,深化问题的管理模式,完成新模式下的教学任务。
一、建立高中生探究式生物学习模式生物学习重视实验效果,通过生物实验阐述生物实例、教学内容和观点。
开展生物实验,还可以在探究生物教学模式过程中,不断地研发新的生物教学模式,以及发散式学习思维。
例如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光合作用原理的解释,就可以通过实验模式,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现有的实验模式来不断地完善实验数据,建立实验反馈机制。
通过不断地提问和反馈,建立实验过程后的数据和教学内容的反馈机制。
而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拓展教学思维,落实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发散思维能力。
以实验的过程为探究内容,不断地落实相关的管理办法,以及建立实验的变量,通过改变变量和相关的实验数据来探究实验的基本教学原理。
建立自身的生物思维模式过程中,深化实验的对照量以及相关的实验原理,不断地进行教学复盘。
进而更好地实现对光合作用教学原理的阐述。
以教学过程中的现时反馈机制,以及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更好地落实教学内容,达到更为明确的教学内容管理[1]。
浅析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研究性学习概述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和实践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通过实际探究和发现来构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通过设计实验、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中的探究,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还能培养科学态度和思维方法,提高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1.2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意义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在整个生物学学习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探究规律,提高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实际操作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生物学原理,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提高学习效果。
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数据,独立操作仪器、操作技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正文2.1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运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验技能。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分析数据和总结结论等环节,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科学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论。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如何借助探究式教学法开展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作者:吴定彭婷婷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18期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学生个性化学习发展的变化,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下教学的需要,所以说,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动的、乐意的去学生物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生物素养。
基于此,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案例,就如何借助探究式教学法开展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进行简述。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探究式教学探究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生物而言至关重要,因为对于高中生物这门课而言,大部分教学内容需要学生自主探究,所以说,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借助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开展小组实验这三个方面来入手进行教学,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借助情景创设,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情景创设进行教学十分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因为通过情景的创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当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之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会被调动,学生自然而然的就加入到探究活动中去。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情景,通过为学生展示一系列的图片、视频以及播放相关音频,来让学生发现生物知识学习的乐趣,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最终,让学生在这样生动的教学环境主动掌握知识,逐渐提升其探究能力。
例如:在讲授《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这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的,也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这节课的探究兴趣,我借助多媒体创设情景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我借助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之后,再借助动画短片为学生展示其动态的情形,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最后,我带领学生进一步探讨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让学生系统的掌握“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的相关知识,进而,深化学生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以科学探究作为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将探究式教学模式用于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更好的获得知识、领悟科学方法和思想观念,以及进行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研究能力,本文主要是对高中生物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相关内容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学生
一、前言
探究式教学是指按照一定的科学规律,创设学生对事物有所发现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收集各类资料,自己操作实验,调查和观察、讨论等活动进行研究,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比起其他任何学科都理应具有更为突出的鲜活性、生命性和动态性。
探究学习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主要途径,它能使学生从生命现象中更多地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运用生物学的有关原理解释或解决生物界所存在的问题的过程。
二、如何更好地开展高中生物探究式学习
探究是主动学习的核心,如何更好地开展高中生物探究式学习,应对课改挑战,我就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思考提出些看法,供大家讨论。
(一)通过自我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自我认识与能力
在新课改和探究学习的要求之下,需要高中生物教师能不断的学
习,积极的转换教学理念,从单一的授课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定的自由交流时间,对探讨问题的途径做出一定的暗示,对于学生给出的答案,不要轻易否决,让他们自由的发挥,课堂的目的在于发现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问题是怎样产生的。
这就需要高中生物教师能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能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
特别是新课程的施行,教师更应该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使得学生和老师能更好的融入到一起,分析生物课程的认知乐趣。
(二)通过灵活开展探究性教学解决知识性教学量较大的问题
探究教学的本质核心是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高中生物教师不能简单的把探究式教学看成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而是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地鼓励学生对新课进行预习,多读相关的课外读物,多动手做实验,在这些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多观察,勤动手,在生活中找问题,在合作中找灵感,在探究中找答案,逐渐将学习重点由知识点的背诵转移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上来,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努力改善实验条件,积极拓展课外实验
实验教学恰恰是探究性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课堂探究的某些问题,开展小规模的课外实验。
实验教学可以花费较少的精力,锻炼了学生动手的能力,使学
生所学到的不再是死的知识,而是活生生的现实,对知识的认识也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另外,可以通过由学生提问,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教师仅提供思路上的引导,让学生边学边做,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符合高考生物科的命题趋势。
(四)改变和完善高中生物的教学评价体系
随着新课程的施行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高中生物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发现了相应的变化,这就需要一套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不能再采用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来进行评定教学质量的好坏,我个人认为,首选应该采用笔试与能力测试相结合的考察方式,其次,除了学科成绩分数之外,还应该增加文字性评价内容,针对不同学生的优长劣短给予综合性评价,由定性评价辅助定量评价的方式势必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及全面发展。
三、探究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实际案例及分析
案例设计: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生活的现象的引入:大多数叶子从春天到秋天,叶子由绿色变成黄色。
提出的问题:叶子除了有叶绿素外,还会存在哪一些色素?学生分析,提出假设:可能还有一些黄色的色素。
探讨验证假设:三人为一组开始探讨活动。
原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方法:(1)取5克菠菜叶,剪碎,放入容器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再加入10ml无水乙醇,充分研磨。
(2)将研磨液倒入放一单层尼龙布的玻璃漏斗进行过滤。
(3)用干燥定性滤纸剪成长与宽微小于试管长与宽的滤纸条,将端距1cm处剪去两角,
并在1厘米处用铅笔画成一条细横线。
(4)用载玻片纵切面一条边沾滤液印在铅笔横线上,待滤液干后,再沾一两次。
(5)将滤纸条轻轻插入盛有3ml层析液的小烧杯中,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纸触及层析液。
得出结论:滤纸的上面出现四条色素带,从上往下依次为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黄素b。
案例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能置于真实的环境中,能主动的去构建自己的知识和动手能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生物的兴趣,还锻炼了他们的科学技能、思维的实验操作能力,使得他们的主动性大大提高。
四、结束语
在探究式课堂教学方法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难以预料的问题,我们应该正确面对,并随着教学科研的进一步深入,逐渐找到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秦亚平.中学生物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学生物教学.2004(z1)
[2]林志宏.高中生物探究教学应用的探索[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