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中生物课堂实验探究教案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光照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探究光照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1. 小苗(如小麦、豆类等)2. 盆土3. 不同光照条件的光源(如日光灯、荧光灯等)4. 容器或花盆实验步骤:1. 将小苗种植在盆土中,确保每个小苗的生长环境相同。
2. 将小苗分成几组,每组放置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例如一组放置在有光照的地方,一组放置在暗无光源的地方,一组放置在日光灯下等。
3. 按照设定的光照条件,每天记录小苗的生长情况,包括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叶片颜色等。
4. 每组实验持续一周,比较不同光照条件下小苗的生长情况。
实验问题:1. 不同光照条件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2. 光照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是什么?实验原理: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之一,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
光照充足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生长。
实验结论:经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可以发现光照条件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植物生长更加旺盛,叶片颜色更加翠绿。
光照不足则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限,甚至生长畸形。
拓展实验: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波长的光线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比较红光、蓝光等不同波长的光线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评估方法:根据实验记录和结论,学生进行实验报告撰写,包括实验目的、材料、方法、结果、结论等内容。
通过实验结果和结论,评估学生对植物生长和光照关系的理解能力。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每组小苗生长环境的一致性,以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 实验中要注意小苗的生长情况,避免造成植物受损。
3. 实验结束后要做好实验设备的清洁和归档工作。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的新模式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中生物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换。
现在
的高中生物教学已经逐渐摆脱了部分老旧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了
更加先进、有效的教学模式。
这里,我们就具体谈谈高中生物教学
的新模式:
1.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重视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和
思维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性较
强的学科,探究式教学模式非常适合。
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可以
更好地理解、掌握生物学的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创新思
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式教学模式
案例式教学是指通过实际案例和生命实践让学生学习,通过讨
论和分析真实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
种教学方法。
在生物学教学中,通过举例子或者现实中的事例,让
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学知识,可以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更好地进行实践探索。
3.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积极
的互动,并采用各种交互性强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生物学中,可以采用互动式模拟、提问、讨论
等互动形式来加强教育交流,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
4.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模式是指通过网络、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将高科技手段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生物学教学的效果。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生物学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以及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生物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摘要论述中学生物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背景及构建方法,并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例说明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实验教学探究教学模式生物学教学1 构建背景注重探究性学习是新一轮中学生物课改的重点,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包括资料探究、科学史探究、实验探究和调查性探究等类型。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生物实验主题,根据多种思路和方案自行设计、组织和展开实验,这样既可以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获得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会了在实验过程中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要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必先变化。
实验探究教学就是在这种新课程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模式。
2 构建程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课堂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步骤:①创设情境,引入教学:教师可利用多种形式引出要探究的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②提供相关资料,组织设计方案:教师将教材中提到的或实验需要的具有启发性的资料提供给学生,促其思考,同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③分析实验方案,全班交流完善:选派1-2个小组为代表在全班展示其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小组间进行互评。
由于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获得了相当的知识和能力,这时都能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点评和引导,各小组完善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
④实施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的现象:按照设计的方案,各小组进行实验装置的组装并开始实验。
在等待反应结果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预测实验现象。
⑤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各小组观察实验现象,并把结果填写在记录表格中。
实验假设,讨论后得出实验结论。
⑥总结提升,学以致用:教师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整理、归纳,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如何有效进行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消化食物的过程、花草树木生长的过程、婴儿成长的过程以及就医看病的过程等,都与生物学知识密不可分。
可以说,生物学是促进人类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
在这个前提下,生物学教学便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以往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都是以教师作为课堂的中心,然后通过教师对知识点的解读和讲述来让学生学习知识,这种模式对学生来说相对被动,无法起到有效教学的作用。
所以,科学合理地将探究式学习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发现学科中的知识并参与实践,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亲身感受,而且能够加深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记忆。
一、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探索的能动性情境创设是一种将知识实体化表现的方式,它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仅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探索之中,还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
例如,教学“细胞膜—系统边界”这一章节时,我首先在讲台上做了一个实验:先准备两个烧杯,分别装满热水和自来水,再将两朵新鲜的花朵放入两个烧杯中。
然后我让学生仔细观察鲜花在烧杯中的变化,并自行分析讨论。
学生经过观察发现热水中的鲜花的细胞死了,而自来水中鲜花的细胞依然是活的,由此得出结论:高温不利于细胞的生长,而常温则可以确保细胞的长期存活。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将情境创设融入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找到合理的解答方案。
从某种角度来讲,这种掌握知识的方式要比传统的强硬灌输方式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学生在这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记忆程度也是最深刻的。
二、深入生活,掌握发现问题的技巧知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对周边的事物细心观察时便会发现许许多多的生物学问题,如清洁的空气为何对人体有益、浑浊的污水为何会影响人体的健康、为何有些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给人类等。
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答案的过程,便是知识的发现与积累。
高中的探究性生物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分析,探究不同条件下细胞膜的渗透性,了解渗透压对细胞的影响。
实验材料:
1. 鸡蛋
2. 盐水
3. 清水
4. 杯子
5. 塑料袋
6. 尺子
7. 手套
实验步骤:
1. 将鸡蛋放入清水中,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 将鸡蛋放入盐水中,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 利用尺子测量鸡蛋在清水和盐水中的大小。
4. 将实验结果整理并分析,探讨细胞膜在不同渗透压条件下的变化。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戴手套,避免盐水对皮肤的刺激。
2. 注意实验安全,切勿将盐水直接接触眼睛或口腔。
3.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实验环境整洁,避免发生意外。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可以发现,在高渗透压条件下,细胞膜会发生收缩,细胞体积变小;而在低渗
透压条件下,细胞膜会膨胀,细胞体积变大。
这说明渗透压对细胞的生长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深入研究细胞膜的渗透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细胞内部的生物学过程。
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教案(5篇)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教案(5篇)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教案新课程中强调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本模块每项教学任务时,除了创造实验条件和参与学生讨论外,应适当补充相应资料或引导学生自己搜集相应资料,引导学生相对系统地完成有关的学习内容,而不仅仅是完成几个互不关联的实验的操作。
实验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技意识的主要途径。
为切实搞好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特制订实验计划如下:一、联系教学内容,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强化学生的科技意识。
二、认真安排实验,按要求及时把实验通知单送达实验老师。
三、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室纪律、安全、卫生方面的教育,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册,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存在问题,及时改进。
五、与实验老师密切配合,相互合作,共同辅导学生实验,确保实验教学顺利完成。
六、本学期实验进度安排表:周次、材料、教材年级、备注;第二周、发酵瓶,纱布,榨汁机,葡萄,酵母菌,醋酸菌,恒温箱,重铬酸钾,烧杯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选修1、高二年级、学生实验第三周、小桶2个,两种不同颜色的彩球20个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必修2、高一年级、演示实验第四周、豆腐,电热干燥箱,粽叶,保鲜膜,平盘,盐,广口玻璃瓶,黄酒米酒和各种香辛料,高压锅,泡菜坛,各种蔬菜1、腐乳的制作2、泡菜的制作、选修1、高二年级、学生实验第八周、高压蒸汽灭菌锅,无菌室,接种仪器,MS培养基原料,培养皿,酒精灯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选修1、高二年级、学生实验第十周、无菌室,超净工作台,接种箱,酒精灯,高压锅,枪状镊,组培用具。
菊花的组织培养胡萝卜的组织培养、选修1、高二年级、学生实验第十一周、榨汁机,漏斗,滤纸,恒温箱,苹果,果胶酶,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面布,植物油,烧杯,玻璃棒,小型洗衣机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选修1、学生实验第十二周、烧杯,玻璃棒,漏斗,纱布,离心机,镊子,鸡血,柠檬酸钠,二苯胺,蒸馏水,NaCl溶液DNA的粗提取和鉴定、选修1、学生实验第十三周、烘箱,圆底烧瓶,蒸馏装置,压榨机,吹风机,萃取回流装置,大烧杯,石油醚,新鲜胡萝卜,胡萝卜素的提取、选修1、学生实验第十四周、洋葱,培养皿,滤纸,纱布,烧杯,镊子,剪刀,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冰箱,卡诺氏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15﹪盐酸,95﹪酒精,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必修2、高一年级、学生实验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教案一、指导思想1、以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及对策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实践中,我们也会面临一些困难。
下面我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所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需要大量的实验和观察。
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不够完备的情况下,学生无法进行深入的实验探究。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实验中使用替代品或者模拟实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过程,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课堂时间有限,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探究性学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教学,将重点内容和核心概念讲解清楚,然后将探究性学习的任务留给学生自主完成。
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他们对生物知识的探究。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
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没有掌握好基础知识,导致他们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无法理解和应用。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进行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许多学生缺乏合作和沟通的经验,导致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出现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讨论,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包括实验条件不足、时间不够、学生基础薄弱和学生合作能力差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采取模拟实验、针对性教学、个性化辅导和小组合作等策略,以提高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效果。
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该提供更多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支持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运用实例摘要〕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理念中,提出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教学,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这既是新课程和新教材改革的理念,也是指导生物教学实施的基本理念,应当贯彻在全部的教与学之中。
在新课标下的教学实践中我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几个方面去尝试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探究课堂教学实验社会实践生物学是一门科学,现已深入分子生物学水平,尤其进入21 世纪之后,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迅猛发展,但是多年来,由于教材方面、师资水平、课程设计、教学质量评价以及大班额等原因,使高中生物教学一直在描述性阶段。
多年来,我们教师上课就是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师参考书,每年周而复始地重复着,所以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和新课标的改革是历史的必然。
2012 年开始,广西全面铺开《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改革,面对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广大教师普遍认为探究式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
笔者先前曾有幸先后多次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菲律宾国际乡村改造学院(IIRR)、广西教育学院等国内外机构的学习和培训,亲身体验到了国内外探究性教学模式,并将其方式方法运用到我的生物教学实践中来。
1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究课堂教学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
教师要积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即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物现象、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出发,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进行有效探究,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应用发展。
案例1:“如何提高大棚种植作物的产量?”的探究性教学。
1.1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光合作用这部分内容后,大家想一想,在生产中怎样才能提高大棚种植作物的产量呢?生1:增加光照时间。
生2:合理密植。
生3:增加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生4:疏松土壤。
生5:在冷天白天提高棚内温度,晚间保持较低温度。
浅谈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摘要: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但简略的语言和固定的程序限制了学生的深入探究,学生也无法完成知识的建构。
要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探究式教学就可以解决好这一难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探究生物教学自主学习探究性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探究获得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如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我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和体会。
一、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本身教学观念的转变,而要想真正驾御探究式课堂教学,教师也必须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因此,教师必须做到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理解、在探究中创新;在探究式教学实践中,教师担任的角色应该既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探究过程的合作者,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评价者,同时要努力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心灵的塑造者、智慧的启迪者和学生成长的指路人。
二、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1、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情景式问题、探究式问题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时,用多媒体展示几幅优美的画面,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小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出问题:动植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什么?能量的最终来源又是什么呢?光能如何转化成生物体可以利用的能量?又比如在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时,教师列举日常生活与生物有关的现象让学生解释,如果苹果放置久了,果皮会变得皱巴巴的;青菜放时间长了叶子会萎蔫,而如果向青菜上洒些水,青菜就变得坚挺等等。
通过探究性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积极地参与讨论和学习过程中来。
2、鼓励自主探究,构建知识体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
高中生物探究式实验教学策略研究课题
研究背景
生物学是一门需要实践操作的科学学科,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
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究兴趣。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探究式实验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入探究式实验教
学策略对学生研究效果和动手能力的影响。
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问题,希望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
维能力。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实验组和对
照组。
实验组将使用探究式实验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而对照组将继
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通过考察学生的研究成绩、实验技能和对生物学的兴趣度等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以评估探究式实验教学策略的效果。
预期结果
预计通过引入探究式实验教学策略,学生在生物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方面将有显著提高。
同时,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也能够得到激发,更加热爱和主动参与到生物学研究中。
参考文献
[1] 张三, 李四. 高中生物探究式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J]. 生物教育, 20XX, X(X): XX-XX.
[2] 王五, 赵六. 探究式实验教学策略对高中生物教学效果的影响分析[J]. 高中生物教育, 20XX, X(X): XX-XX.。
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设计及其案例分析摘要:生物教学模式考察学生的思维模式、观察能力和独自完成任务的能力。
而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课堂信息建立学生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在及时的阐述问题,构建问题和反馈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自身的学习思维模式,以及达到更佳的现实问题处理模式,通过学习高中的生物知识,以及建立高效的问题解答和反馈机制,通过课堂的及时反馈来构建探究式问题处理机制,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生物教学;探究式模式;设计;案例引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习过程中是无法及时地建立学习模式和问题反馈机制。
而这在高中的教学模式中是不利于高中生发展其实验性学科的学习。
只有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问题及时的反馈,建立灵活性的课堂氛围和思维模式,才可以在高中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得到更佳的学习效果。
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稳步地提升教学机制中的学习效率,建立学习机制的同时,深化问题的管理模式,完成新模式下的教学任务。
一、建立高中生探究式生物学习模式生物学习重视实验效果,通过生物实验阐述生物实例、教学内容和观点。
开展生物实验,还可以在探究生物教学模式过程中,不断地研发新的生物教学模式,以及发散式学习思维。
例如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光合作用原理的解释,就可以通过实验模式,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现有的实验模式来不断地完善实验数据,建立实验反馈机制。
通过不断地提问和反馈,建立实验过程后的数据和教学内容的反馈机制。
而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拓展教学思维,落实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发散思维能力。
以实验的过程为探究内容,不断地落实相关的管理办法,以及建立实验的变量,通过改变变量和相关的实验数据来探究实验的基本教学原理。
建立自身的生物思维模式过程中,深化实验的对照量以及相关的实验原理,不断地进行教学复盘。
进而更好地实现对光合作用教学原理的阐述。
以教学过程中的现时反馈机制,以及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更好地落实教学内容,达到更为明确的教学内容管理[1]。
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实践中我们也面临一些困难,本文将对这些困难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困难一:学生缺乏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许多学生在接受高中生物教育时缺乏基础的生物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使得他们很难理解和掌握探究性学习所涉及的生物概念和技能。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也可能会因为缺乏实践经验而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对策一: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点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可以通过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定的预备知识,同时在实验前进行充分的实验操作演练,以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实验操作。
对策二: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技巧,同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实验操作中的困难。
二、困难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他们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并不高。
而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主动参与,需要学生探索和发现科学问题,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他们可能会对学习活动产生抵触情绪。
对策一: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思考、探索,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乐趣。
对策二: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引入一些课外拓展内容,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最新进展,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困难三:学生合作能力薄弱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然而许多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存在各种问题,比如不愿意和他人共同讨论,不愿意合理分工、负责和协作等。
对策一:在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学习的观念和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硬性规定和软性培训,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高中生物社团探究实验教案
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培养学生对于植物生长的理解和探究能力。
实验器材:
1. 盆土和种子
2. 水
3. 阳光灯或日光灯
4. 尺子
5. 记录表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将盆土填满容器,并在土壤中间种植一颗种子。
2. 将种子放置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定期给予适量的水。
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3. 分别设置不同实验组,改变种子的生长环境,例如改变阳光照射时间、水的浇灌量或土壤中的养分等。
4. 每隔一段时间,记录各组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株高度、叶片数量等指标。
5. 总结实验结果,讨论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分析:
1. 分析各组植物的生长情况,找出对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因素。
2. 思考植物生长的原理,探讨为什么某些因素会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
3. 提出可能的改进措施,帮助植物更好地生长。
拓展实验:
1. 探究不同植物对生长因素的反应差异。
2. 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生长的影响。
3. 比较不同季节和气候下植物生长的情况。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需谨慎,注意保护实验器材。
2. 定期给予植物适量的水和光线,确保实验结果准确。
3. 实验结束后清洁实验器材,做好实验室的卫生整理工作。
高中生物三种课型模式引言:本文旨在探索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三种课型模式,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知识。
这三种课型分别是传统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和协作研究模式。
下面将对每种课型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
一、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常见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它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通常通过讲授知识点、演示实验和分发教材来进行教学。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教学内容相对集中,教师能够统筹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研究到全面的知识。
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缺乏互动和合作的机会。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的教学方式。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然而,探究式教学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学生的探究方向可能偏离主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监督,同时探究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指导能力要求较高。
三、协作研究模式:协作研究模式是一种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研究的教学方式。
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将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通过互相合作、讨论和分享,达到共同研究的目标。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在合作研究中也能够互相促进、相互研究。
然而,协作研究模式也需要教师的良好组织和管理能力,以确保学生在小组中达到有效的合作。
结论: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三种课型模式各有其优势和挑战。
传统教学模式适用于知识点的传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培养实践能力,协作研究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师在设计和选择教学模式时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目标进行灵活运用,以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研究成果。
86B05/2018课程 教法/实践与训练◆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黄寅华 毛菊华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提出关键性主题,放手让学生交流探讨,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动脑动手能力,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教学模式。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生物综合素养的提高。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思考在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高中生物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因此高中生物课堂必须具有趣味性,能够诱发学生对学科的探究动力。
这样才能以探究为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要确保探究式课堂的实效,一是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可以选择一些学生通过合作才能够完成的主题,还要结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心需求,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问题要具有趣味性与科学性。
二是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因为开放性的题目答案不是唯一的,可以激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与解决问题。
如,在学习《遗传变异》这一内容时,教师让学生进行课堂调查,让学生统计班内会卷舌和不会卷舌的学生,或者有耳垂与没有耳垂的学生人数,可以分小组进行调查。
每个小组成员彼此合作,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计算,组内同学密切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调查任务,得出正确的调查结果。
高中生物教学实施探究式教学方式要遵照如下原则:一是在布置探究任务与进行实验时,目的要明确,要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策略。
二是要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探究式教学模式。
三是要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围绕重点与难点展开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二、高中生物教学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路径(一)教师进行角色转换,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探究式教学导向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关键要树立生本理念,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而教师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的讲解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与空间。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省市的高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
然而,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高中生物的实验教学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并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主体能动性
目前,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生物学科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出来。
尤其是生物学科的交叉应用功能,在环境保护以及基因遗传等研究领域表现出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在高中的生物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亦不能为该领域提供充足的创新型人才。
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提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
改变这一不利状况。
因此,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
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还有待解决。
笔者结合当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探索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
(一)生物实验教学过于形式化。
目前,尽管国家一再强调素质教育,但是面临着巨大的高考压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仍是对学生的实验教学课程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
实验教学课程不仅课时数少,而且从安全和实验费用等方面考虑,学生的实验教学形式化,多数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而不是探究性实验,导致学生对实验缺乏兴趣,主体能动性表现不明显。
如此,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
创新能力提升空间较小。
(二)高中生物教师自身缺乏探究实验能力。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影响的不仅是学生,还包括教师。
高中生物教师在开展探究实验教学过程中,亦面临着经验不足的问题。
尤其是新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如果一味地注重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则容易导致教学过程混乱。
而在实验过程中,很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所以很多教师都不愿意过多地尝试探究实验教学。
二、高中生物探究实验教学
为了有效提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克服教学中的诸多困难,引导学生进行生物知识的探究性思考,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在原实验基础上进行实验创新。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并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实现创新。
现有的高中生物实验课程,尽管具有一定的创新内容,但是在众多辅助教材的影响下,学生对实验的过程以及会产生的结果都可以做到“了如指掌”。
如果单纯地遵循教材进行教学的话,将会缺乏新意,并且只能算作是验证性实验。
因此,教师在进行探究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将原实验加以调整,让学生感到结果是未知的,从而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
让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整理分析、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以及表达与交流等。
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尝试将验证性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促进学生有效参与。
探究性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钻研精神,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参与。
生物教材中演示实验占很大的比重,演示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所以,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于必须由教师亲自做的演示实验,使用探究法的叙述代替结论性的解释;将易操作、易成功,没有破坏性和危害性的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
如此改进实验方式,可以使实验教学与探究性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
总之,教师可适当地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并尽
可能让学生自己设计与分析实验。
(三)注重实验过程,促进学生知识延伸
在新课改当中对探究性学习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并在实践教学中对其大力倡导。
其本意就是为了有效地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突显出来。
高中生物教师不仅要认可这一教学方式,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实施。
探究性实验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让学生能够独立地将探究性实验完成。
其中,学生需要自主经历质疑、思考以及解疑等探究过程。
这些环节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同时,探究实验的有效进行,利于学生把已有的生物学知识系统化、整体化,从而转化为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学生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学生的整体素质优化增添坚实丰厚的生长点。
在“叶绿素的分离和提取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巧妙地将问题设计成新的探究点,让学生探索。
比如:滤纸条的制作时为什么要剪去两个角;用滤液划线时为什么要细、要齐等探究问题的提出,能促使学生对相关问题产生探究的意愿,并在教师的辅助下设置出来必要的对照实验,进而得出需要的结论。
三、结论
高中生物课程本身就具有明显的实验特征;然而,在
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实验课程都趋向于形式化,甚至仅是某些理论教学的验证性实验。
这一教学模式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更不利于学生实践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法对于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得到应有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董承敏.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设计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5).
[2]刘漾华.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