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并发症14例
- 格式:pdf
- 大小:183.75 KB
- 文档页数:2
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的临床治疗观察锁骨骨折是较常见的骨折之一,常发生在锁骨的中段。
在治疗锁骨骨折时,常采用的方法是钢板内固定,即通过手术将一块钢板固定在骨折处,以促进骨折愈合并恢复锁骨的功能。
本文将观察并分析该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和治疗过程。
钢板内固定是一种相对常见且有效的治疗锁骨骨折的方法。
通过手术将钢板固定在骨折处能够提供稳定的内固定,有助于骨折断端的愈合。
很多研究显示,钢板内固定能够有效降低骨折后的疼痛和不适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钢板内固定也可以帮助恢复锁骨的功能,减少肩膀和颈部的不稳定感,提高上肢活动的自由度。
钢板内固定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损伤周围的血管和神经,导致出血、神经损伤或血管供应不足等并发症。
术后还可能出现术区感染、钢板松动或断裂等问题,进而影响骨折的愈合和患者的康复。
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对于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的临床治疗观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手术选择、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护理等。
首先是手术选择。
目前,对于锁骨骨折而言,钢板内固定是比较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
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手术,如骨折的类型、位移程度、患者的年龄和活动水平等。
对于伴有多发骨折或合并其他严重伤情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其他手术方式或保守治疗。
其次是手术方式。
钢板内固定有多种手术方式可供选择,包括经皮锁定钢板、锁定钢板与无锁定钢板等。
具体选择哪种方式需要根据骨折的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骨折稳定性和复位效果有所差异,对于复杂的骨折可能需要采用锁定钢板来提供更好的稳定性。
再次是手术时间。
对于锁骨骨折,手术时间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一般来说,骨折发生后尽早进行手术会有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但对于部分非移位性骨折或骨折发生较远的患者,可以选择保守治疗,以避免手术可能带来的并发症。
最后是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关键。
术后一般需要固定患者的肩膀或手臂,避免患肢过度活动,有助于骨折的愈合。
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观察魏礼【期刊名称】《临床研究》【年(卷),期】2024(32)2【摘要】目的分析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
方法将商丘市中心医院四肢骨折患者(78例)设置为研究对象,样本纳入开始与截止时间分别为2020年5月、2022年12月,按照随机单双数抽签法分组(抽到单数入对照组、抽到双数入研究组),各纳入39例,对照组行常规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围术期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
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94.87%)高于对照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术后10 d、术后15 d、术后20 d研究组术肢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13%)与对照组(20.51%)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间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ADL评分较干预前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比常规钢板内固定手术,四肢骨折采取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更佳,在并发症、手术创伤等方面均有优势,值得应用。
【总页数】4页(P36-39)【作者】魏礼【作者单位】商丘市中心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相关文献】1.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2.1250例四肢骨折患者行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3.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4.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四肢骨折预后效果观察5.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0例分析(三明市第二医院 366000)【中图分类号】r60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191-02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折,其与老年骨质疏松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长骨折发生率增加。
传统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一直存在螺钉松动,脱出及螺钉对肱骨头的切割而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导致患者无法早期行功能缎练,手术疗效不满意。
我院2006年8月~2009年8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 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收治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6~81岁,平均53.5岁;低能量损伤17例,高能量损伤13例;合并有肩关节脱位3例,合并有其他骨折和损伤4例;按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11例,三部分骨折16例,四部分骨折3例。
全部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 lphp)内固定。
1.2 手术方法:采用臂丛麻醉或全麻,患者平卧位。
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将头静脉保护好后向外牵拉暴露肱骨近端并检查旋转肩袖是否破裂或撕脱。
骨折复位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c形臂x线透视机下确认骨折端复位良好,将一适当长度的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置于大结节下5mm,结节间沟后缘10mm,用克氏针通过缝合孔作临时固定,在导向装置及钻头导向器帮助下打入3~4枚近端锁定螺钉,钻头钻孔不要钻透对侧骨皮质,否则螺钉尾部会穿过关节面进入关节腔从而影响关节活动。
肱骨干部分用皮质骨螺钉或锁定螺钉逐一固定,对肩袖损伤者可通过钢板缝合孔用可吸收线或钢丝固定。
术中将上臂外展,确认钢板上端不接触肩峰,肩关节活动良好。
放置负压引流逐层关闭伤口。
所有病例术后次日疼痛缓解后即要开始患肢肌肉等长舒缩锻炼,三角巾悬吊保护2周后即逐步开始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
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预后效果发布时间:2021-11-29T07:14:25.33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6期作者:陈根强[导读] 观察锁定加压钢板手术在四肢骨折治疗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陈根强黑龙江省望奎县中医院 152100【摘要】目的观察锁定加压钢板手术在四肢骨折治疗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68例四肢骨折患者,选取时间2019年3月-2020年9月,随机分组,每组34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与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
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更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关节功能优良率方面,观察组是94.12%,对照组是76.47%,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
结论给予四肢骨折患者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不仅能够减少治疗时间,而且可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提高。
【关键词】四肢骨折;锁定加压钢板手术;关节功能【摘要】目的观察锁定加压钢板手术在四肢骨折治疗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68例四肢骨折患者,选取时间2019年3月-2020年9月,随机分组,每组34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与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
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更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关节功能优良率方面,观察组是94.12%,对照组是76.47%,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
结论给予四肢骨折患者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不仅能够减少治疗时间,而且可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提高。
【关键词】四肢骨折;锁定加压钢板手术;关节功能四肢骨折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负重关节面受到损伤。
传统解剖钢板固定方法,很可能引起踝关节疼痛、肿胀、创伤性关节炎及肢体僵硬等,有些甚至导致活动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1】。
因此,应加强对治疗方法的关注,锁定加压钢板手术不仅创伤小,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帮助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的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1-07-01T09:31:12.537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8期作者:李想[导读] 目的:探析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李想黑河市第二人民医院黑龙江黑河 164300摘要:目的:探析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的效果。
方法:以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76例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护理对照组、针对性护理观察组),各38。
对比护理效果,以并发症发生率和Constant 肩关节评分为研究分析指标。
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63%)低于对照组(15.79%),护理后观察组 Constant 肩关节评分(87.66±7.55)分高于对照组(82.11±6.66)分,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针对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在护理方法上应用针对性护理,实施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肩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常规护理更有应用优势。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钢板内固定;锁骨骨折;并发症;肩功能锁骨骨折是骨科常见骨折类型,大都由暴力导致的外伤所致。
人体锁骨位置表浅,发生骨折后会出现明显的移位,并且一些闭合性的复位还会导致其会出现畸形,影响愈合进程。
目前临床对锁骨骨折患者常采取手术复位来达到无畸形愈合的目的,但手术本身作为一种应激源,其容易引起焦虑情绪,并且具有部分并发症发生风险。
而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基于此,以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为例,探析针对性护理的实施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76例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常规护理对照组和整体护理观察组。
对照组男性 19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32.07±5.21)岁;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2.9±5.09)岁。
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分析近年来,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劣,其疗效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希望能对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提供一些参考。
锁定加压钢板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治疗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在螺钉固定的还能实现骨折端的对骨压缩,从而促进愈合。
锁定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短期内固定性能好。
由于锁定加压钢板在固定骨折端的同时能实现骨折端的对骨压缩,因此其固定性能较为稳定,有助于骨折迅速愈合。
2. 术后康复时间短。
因为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性能好,术后的康复时间相对较短,有利于患者尽快复原。
3. 术后并发症少。
由于锁定加压钢板的稳定性较高,一般术后并发症较少,对患者伤口愈合和大片骨折愈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包括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选择适应症要求较高等。
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其固定性能较强,疗效也相对可靠。
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优点主要包括:2. 适应症广泛。
由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治疗方法,因此其适应症相对较广,适合于各种类型的骨折治疗。
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包括固定性能较差、术后康复时间较长以及术后并发症较多等。
1. 锁定加压钢板相对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更具有优势。
其固定性能好、术后康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较少等优点使其在治疗四肢骨折中更具有优势。
2.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治疗方法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对于一些复杂性的骨折,特别是大片骨折或伴有多发性骨折的患者,可能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各有其优劣,但总体来看锁定加压钢板更具有优势。
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锁定钢板内固定对四肢长骨骨不连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以应用传统钢板固定治疗的16例四肢长骨骨不连患者为对照组,以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6例患者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四肢长骨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并发症及后遗症情况。
结果:试验组四肢长骨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常规切口进入显露骨折部位,取出骨不连处原内固定材料,清除骨折端的肉芽组织和血肿,咬除断端硬化骨,直视下插入锁定钢板,在保留的硬化骨上应用普通皮质骨或松质骨螺钉临时固定骨不连两端,确保钢板和骨面相贴附,取得满意复位后,按常规锁定钢板操作在每一端钻适量骨孔,应用点状复位钳将适当长度的近端锁定钢板固定其上,并用2~4枚锁定螺丝钉固定钢板近端,骨折远端则用标准皮质骨螺钉固定。
固定过程中尽量不用瞄准器,螺钉与钉孔螺纹的方向在不影响稳定性的情况下允许有一定的偏差。
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钢板固定术进行治疗[2-4]。
所有患者完成钢板固定后对骨折端进行处理,并在硬化骨上开出骨槽,完全清除槽内的硬化骨与肉芽组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应用自体髂骨或结合同种异体骨、人工骨进行植骨。
所有患者术后应用抗生素,术后早期不进行负重功能锻炼,4~6周后根据病情尽早施行肢体功能锻炼,出院后每月入院复查x线片,直至骨折愈合。
1.3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内置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以及各项后遗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试验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为(5.29±0.41)个月,显著短于对照组的(6.15±0.3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股骨术后骨不连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01月—2014年12月采用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14例股骨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骨不连病例,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感染、内固定断裂、骨不连等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8~35月(平均12.57±6.80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月(平均4.64±1.08月)。
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是治疗股骨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骨不连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股骨骨折;骨不连;钢板;内固定;植骨【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9-0042-02随着医疗器械的进步,手术技术的改进,以及骨折相关治疗方法的提高,股骨骨折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股骨骨折常由严重创伤引起,以及股骨周围强大肌肉影响,行走时股骨负重较大,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仍时有发生。
股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对创伤骨科医生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们回顾分析我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14例股骨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骨不连患者资料,探讨其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内固定失效为股骨骨折术后骨折未愈合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
股骨骨不连为骨折超过6个月,X线片骨折端硬化、髓腔封闭,无连续骨痂、骨折线未消失及复查连续3月无骨痂形成迹象。
患者活动肢体、站立及行走患处仍有疼痛,检查局部有压痛及叩痛。
符合条件病例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18~66岁(平均40.64±14.76岁),合并胫腓骨骨折2例,合并踝关节骨折1例,开放性骨折3例;原始固定方式:髓内钉固定4例,钢板固定10例;早期内固定失效5例(内固定钢板断裂,术后4~6月);骨不连10例。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Vol 25|No.30|October 2021|4851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不同骨移植修复老年肱骨近端Neer 3,4部分骨折刘文杰1,余丽娟1,徐 彬2文题释义:肱骨近端骨折:指肱骨外科颈下2 cm 以上的骨折,包括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及肱骨干骺端等骨折,是骨科常见的一种因直接或间接暴力导致的骨折,在成人骨折中约占5%的比例,多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
同种异体骨:来源于健康人类的骨组织,经低温贮藏、解冻清洗、加工成型、结晶浸泡、脱细胞、冷冻干燥、辐照等加工而成,主要用于临床骨缺损、融合、修补及辅助加固等。
摘要背景:老年肱骨近端Neer 3、4部分骨折患者近端骨质较差,骨折复位后骨缺损严重,单纯锁定钢板固定效果欠佳。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髂骨和腓骨在老年肱骨近端Neer 3,4部分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和作用机制。
方法:对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骨科2014年11月至2019年3月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64例老年肱骨近端Neer 3,4部分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锁定钢板组(A 组)24例,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髂骨组(B 组)19例,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组(C 组)21例。
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差异:①一般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②影像学指标:肱骨颈干角、肱骨头高度、骨折愈合时间;③疗效指标:肩关节Constant-Murley 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随访时间12-24个月;②A 组在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优于B 、C 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但在术中出血量方面,与B 组和C 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B 组和C 组的上述3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A 组的肱骨颈干角和肱骨头高度变化大于B 、C 组 (P < 0.05),其中B 组和C 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愈合时间方面,3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其中A 组>C 组>B 组;④A 组Constant-Murley 评分总分及主动活动项目得分低于B 、C 组(P < 0.05),其中B 组和C 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3组在目测类比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并发症:A 组术后出现螺钉切出1例,肱骨头坏死1例,关节僵硬2例;B 组出现肩峰撞击综合征1例;C 组出现螺钉切出1例,肱骨头坏死1例;3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⑥提示老年肱骨近端Neer 3,4部分骨折的治疗首选锁定钢板;对于骨缺损较大者,可选择联合同种异体腓骨以实现机械稳定过渡;对于部分骨缺损者,可联合同种异体髂骨以加速成骨愈合。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与并发症情况观察【摘要】目的: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0例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区间为2018年1月-2022年1月,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其中对照组15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15例采用微创锁定钢板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观察。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术后VSA评分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治疗中,锁定钢板治疗效果理想,采用微创术式可充分保障手术效果,弥补传统锁定钢板治疗的不足,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效果;并发症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疾病,特别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
从发病部位看,属于松质骨、骨密质交替位置,由于位置较为特殊,治疗难度相对较高。
临床治疗中,一般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虽然治疗效果确切,但术中损伤较大,可能出现诸多并发症,不利于患者预后[1]。
对此,考虑采用微创锁定钢板治疗,充分发挥其内固定稳定性较好的优势,加快患者康复。
本次研究将对两组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做对照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0例(2018年1月-2022年1月),随机分组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
对照组男女各7例、8例,年龄57-78(72.85±3.90)岁,观察组男女各6例、9例,年龄58-77(73.20±3.85)岁。
纳入标准:①两组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疾病类型;②均符合手术要求;③患者同意知情。
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全以及手术禁忌症;②中途退出。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近,资料数据无明显差异性(P>0.05),符合研究要求。
1.2方法1.2.1对照组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行全身麻醉或臂丛麻醉,手术体位为仰卧位,从肩峰处入路,切口长度8~10cm,充分暴露骨折端,彻底清除骨折病灶,复位骨折,对骨折部位进行临时固定,所用工具为克氏针,行X线透视,保证骨折处妥善复位;选择长度适宜的自锁钢板,自肱骨近端外侧置入,调整钢板位置,螺钉妥善固定,常规冲洗、缝合切口,放置引流管,术后以三角巾行颈腕悬吊。
3种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李亮;杨三华;杨展;马成志;吴洪晓;韩晓川【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22(25)5【摘要】目的比较3种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近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将34例锁骨近端骨折患者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反置组(采用反置锁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9例)、微型组(采用双微型钢板固定,12例)、环抱器组(采用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13例)。
记录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开始工作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采用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疼痛VAS评分、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肩关节活动度等指标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
微型组1例出现螺钉退钉现象。
3组均无神经血管损伤、感染、内固定断裂和失效等并发症发生。
3组术后开始工作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各项疗效评价指标:术后2周反置组均明显优于微型组和环抱器组(P<0.05);术后6个月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采用反置锁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双微型钢板与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近端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反置锁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更具早期优势。
【总页数】5页(P679-683)【作者】李亮;杨三华;杨展;马成志;吴洪晓;韩晓川【作者单位】东营市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利津县中医院药剂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1;R687.32【相关文献】1.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与克氏针近端弯折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分析2.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3.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4.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顺行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5.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不稳定锁骨外侧端骨折的疗效比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