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讲解模板:钢板及螺丝钉内固定术
- 格式:ppt
- 大小:237.50 KB
- 文档页数:62
图说经典手术:肱骨近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肱骨近端骨折是常见的损伤,在所有骨折中约占4-5%,65岁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症。
切开复位内固定目前是肱骨近端骨折应用非常广泛的治疗方式。
本图文详解较为常见的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肱骨近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
分型肱骨近端骨折AO分型可分为A、B、C型:A型包括关节外骨折,即2段骨折(简单的结节撕脱和外科颈骨折)B型为2处或3段骨折肩关节脱位的外科颈骨折,一个结节骨折;C型包括合并或不合并肩关节脱位的解剖颈骨折。
适应症1.移位以及不稳定的二部分骨折,三部分骨折和四部分骨折;2.涉及肱骨干的近端骨折。
禁忌症1.稳定、未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2.肱骨头劈裂或者粉碎性骨折;3.存在严重的基础疾病,身体情况差;4.局部软组织感染。
手术步骤本病例是左侧肱骨近端外科颈骨折不伴肌腱的断裂。
1.体位:取沙滩椅位或仰卧位。
2.行消毒铺巾,露出患肢肩关节以下部分,左手绑无菌绷带。
3.切口: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从喙突外侧边缘开始做直线式皮肤切口,直到肱骨三角肌粗隆部位。
4.暴露三角肌,胸大肌界面及其间沟。
5.切开间沟筋膜,显露并保护头静脉。
6.拉钩将头静脉牵向外侧。
7.分离胸锁筋膜和松解近端的喙肩韧带。
8.以骨膜剥离子钝性分离肩峰下和三角肌下的间隙。
9.分离三角肌远端止点的前1/2将三角肌钝性牵开。
10. 冲洗血肿。
11. 复位外展内旋肩关节。
12. 点式复位钳固定。
13. 放置锁定钢板。
14. 使用2.5mm钻钻入骨折线远端的第一个螺钉孔(需打穿对侧皮质)。
15. 测深钻孔的深度。
16.用自攻钉攻丝,并用螺丝刀拧入螺丝钉。
17. 于骨折近端拧入第二颗螺钉以固定骨折部位。
18. X-RAY确认钢板放置合适。
19. 取下点式复位钳。
20. 拧入其余螺钉。
21. 拍片确认。
22. 脉压冲洗枪冲洗伤口。
23. 手术刀切开引流管切口,用止血钳放置引流管。
24. 缝合筋膜。
25.缝合皮肤以及皮下组织。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的使用方法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是骨科手术中常用的一种内固定装置,主要用于治疗股骨近端的骨折。
本文将详细阐述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的使用方法,以供专业人士参考。
一、术前准备1.仔细阅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了解骨折类型、部位和移位情况。
2.根据患者年龄、体质、骨折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3.准备相应的手术器械,包括锁定钢板、钻头、丝攻、螺丝钉等。
4.做好患者的术前评估,排除手术禁忌症。
二、手术步骤1.患者取仰卧位,患侧髋部垫高,使股骨近端骨折部位充分暴露。
2.采用髋关节外侧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暴露骨折部位。
3.清理骨折断端的血肿、软组织等,复位骨折。
4.选择合适的锁定钢板,将其贴附于股骨近端外侧。
5.使用钻头在钢板预设孔位钻孔,注意深度和方向,避免损伤股骨颈及关节面。
6.选用合适的丝攻攻丝,然后旋入锁定螺丝钉,固定钢板。
7.术中C型臂透视确认骨折复位及钢板、螺丝钉位置满意。
8.冲洗伤口,逐层缝合。
三、术后处理1.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3.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
4.定期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四、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2.术中注意保护周围软组织,减少手术创伤。
3.选用合适的锁定钢板和螺丝钉,确保固定效果。
4.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总结: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的使用方法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步骤、术后处理和注意事项。
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骨折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