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中的人物语言描写训练
- 格式:ppt
- 大小:633.00 KB
- 文档页数:23
专题07 记叙文阅读之人物描写(解析版)描写方法一、考点讲解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环境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种。
我们今天主要学习有关人物描写的方法。
二、基本题型:选文第②段画线句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考点的变式题型示例:(1)下面句子是怎样传神地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2)请用横线在③、④两段中画出描写伊丽莎白外貌的文字,并说说这文字反映出她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描写是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一段你认为精彩的人物描写的文字,摘录下来,然后分析这段描写的好处。
走远了再关门①QQ里,好友颇多。
那日与一聊友闲谈,忽然收到一好友的信息:夜已深,我先下了。
我正欲对她说声“晚安”,却发现她的头像已变成了灰色。
我的双手停在键盘上,只得删除那句已经打出来,却还没有来得及发出去的问候。
②真的有这么急吗?连给我说声“再见”的时间都没有,抑或是我过于矫情?③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
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令我佩服的是老人的那份平易近人,那种超脱淡然。
攀谈一番后,我起身告辞,老人把我送到门口,握手告别之后,我便向楼下走去。
下到一楼时,我忽然想起自己的车钥匙落在他的客厅了,便又“咚咚”往上跑。
当我又回到他的门前时,老人才刚准备关门回屋。
看我又上来,就问何事。
我说明原因,老人走进客厅又折回来,将钥匙递到我的手上。
④又是一阵告别。
我下了几层台阶,一转身,发现老人正看着我。
我既客气又好奇地说:“外面太热,赶紧回屋吧。
”老人微笑着说:“我身体不好,不能送你下楼,那就等你走远再关门。
”⑤等你走远再关门!多么温暖的一句话。
⑥去年有一天,我急于外出办事。
出门前,孩子拿着刚做完的作业让我检查签字。
我大致瞟了一眼,其中有道题是这样的:下课了,同学们纷纷教室。
只见儿子歪歪扭扭地填了一个“跑进”。
我立刻火冒三丈,大声呵斥道:“下课了,你跑进教室,你上的什么课啊?”为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特意把“下课”和“跑进”两个词说得很重。
人物对话描写的的几种基本形式成功的对话,对展示人物的身份、神态、情感及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在不少学生的作文里,要么无对话,文章显得单调,树不起鲜明的人物形象;要么人物对话无特点,只会运用“某某说:‘……’”这种常见格式。
为此,我们以语文课本中人物对话描写中的四种形式为例,分析其特点和作用,以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人物对话描写的能力。
(一)、牵羊式。
提示语在前,引语在后,引语之前用冒号。
即先交代谁说(说明性部分),后写说了些什么(引文部分)。
例(1)、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的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选自《羚羊木雕》)例(2)、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选自《羚羊木雕》)先写某某说,然后写他所讲得话,这种对话描写,能够使读者先知道是谁的话,人物关系明白清楚。
(二)、推车式。
引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面用句号。
先写所说地话(引文部分在前),下面写某某说(说明性文字在后)。
把引话放在某某说地前面(某某说地后面用句号),其作用是为了强调所说的话。
例(1)、“那只羚羊木雕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爸爸不是说给了我么?”我小声地说。
(选自《羚羊木雕》)第一句,引文在前,是作者为了强调她母亲质问地话。
说明性文字用“突然”,既说明事情发生得料想不到,又展示了她母亲发怒得神态。
“我”以反问口气作答,突出了“我”的委屈与不满,说明性文字中的“小声”一词,既突出了“我”的害怕心理,又渲染了对话时的紧张气氛。
(三)、挑担式。
提示语在两个引语的中间,提示语后面用逗号。
即将某某说插入引话的中间(说后边用逗号)。
这种对话描写,有三种情况:一是需要插入说话人的动作神情;二是某某说的话比较长,前面的又必须将引话与别人的对话紧密相接,把某某说(说明性文字)放在最后又相隔太远;三是一个人所说的话,在意思上前后有转折。
例(1)、“妈妈!”孩子委屈地摇着我的手臂,喃喃地说,“有了熊皮,不是可以给阿婆做熊皮手套了吗?”(选自《这不是一颗流星》)这部分说明性文字,“委屈”、“摇着”表神情动作,属于第一种情况。
记叙文人物描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人物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人物描写练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他人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人物描写的概念及意义。
2. 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3. 人物描写的基本技巧: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
4. 人物描写的实践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人物描写技巧,使描写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物描写的概念、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的人物描写作品,引导学生体会描写方法的好处。
3. 实践训练法:让学生进行人物描写练习,教师点评指导。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描写心得,互相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篇优秀的人物描写文章引起学生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人物描写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明白人物描写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3. 讲解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和技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
4. 进行人物描写实践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描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描写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7.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和技巧,写一篇关于身边的人物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习作,评估他们在人物描写方面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堂表现、习作质量和小组讨论参与度,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关注学生在描写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鼓励有独特见解的作品。
七、课后作业:1. 完成一篇关于身边人物的特色描写短文,要求运用本节课学习的人物描写方法和技巧。
记叙⽂语⾔描写学习语⾔描写【概念诠释】语⾔描写也称对话描写,是通过对⼈物对话、独⽩及语⽓声态的描写,以表现⼈物⾝份、思想、感情和性格的写作⽅法。
语⾔描写是记叙⽂中常⽤的塑造⼈物形象的重要⼿段。
精练、⽣动和性格化的语⾔描写,能突出⼈物的性格特征,透视⼈物的⼼灵,让⼈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从⽽深刻表现主题。
语⾔描写包括⼈物的独⽩和对话。
1、内⼼独⽩法,也叫"⾃⽩"法,就是通过⼈物"⾃⾔⾃语"或默想的描写来表现⼈物内⼼活动的⽅法。
这种⽅法,能够把⼈物⼼灵最隐秘的部分直接袒露出来,引起读者的共鸣,从⽽产⽣强烈的感染⼒。
成功的运⽤内⼼独⽩法,⼀定要慎重。
⼀般是在⼈物处于冲突之中,采取重⼤⾏动之前,内⼼紧张,思绪复杂多变时,为了使读者能准确、深⼊地理解和体验⼈物的⼼灵状态,才⽤这种⽅法。
因此它不宜多⽤,更不能滥⽤。
另外,运⽤内⼼独⽩法,语⾔⼀定要简练,结构⼀定要严谨,要注意开合转换处的衔接过渡。
最后,运⽤内⼼独⽩,⼀定要表⽩出内⼼深处的隐秘,⼀定要揭⽰出最能反映⼈物性格的特征来。
独⽩是反映⼈物⼼理活动的重要⼿段,有时也归于⼼理描写。
2、对话可以是两个⼈的对话,也可以是⼏个⼈的相互交谈。
语⾔描写对刻画⼈物性格,反映⼈物的⼼理活动以及表现主题作⽤⾮常⼤。
【⽅法引领】语⾔描写要注意的问题:1、语⾔要能显⽰并且符合⼈物的⾝份、职业、地位、经历。
2、语⾔描写要能够表现⼈物的思想感情,反映⼈物的⼼理活动。
3、语⾔描写还应⽤来预⽰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
4、语⾔描写要为⽂章中⼼服务,要有选择,不能有⾔必录。
5、尽量⽤⼝语,使语⾔描写真实、⽣动,最重要的是符合⼈物特点,有利于表现主题。
⼀、语⾔描写要个性化、主题化。
鲁迅先⽣曾说:好的对话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来”,即语⾔描写要性格化,符合⼈物的⾝份、地位、职业、经历、年龄、教养、⽓质、习惯爱好、思想、性格等。
中考记叙文答题技巧人物描写方法1、下列语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写出了什么?2、结合一个具体语句简析人物描写的作用。
3、文中划线句子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某一句中,某个词(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答题模式:运用了描写手法,写出了(表现了)心理变化,突出了(表现了)性格,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表现了)情感,推动了的故事情节的发展。
(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取舍)【知识梳理】人物描写分为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对话)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又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一、人物描写作用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这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人物描写应力求具体生动,能做到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二、人物描写方法1、外貌描写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外貌描写,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人的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
2、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3、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对人物举止、动作、行为的描写,同样为表现人物性格服务。
4、神态描写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神态描写——脸上的表情。
5、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题思路】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答题格式: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记叙文人物描写方法答题模式作为一种常见的文章类型,记叙文是通过叙述故事情节来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在记叙文中,人物描写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并以题目要求的答题模式进行回答。
一、描写外貌特征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可以帮助读者形成对其形象的直观印象。
例如,作者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人物的身高、体型、面貌、发型以及服装等方面的细节。
这样的描写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知到人物的形象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二、展示人物性格和行为举止除了外貌特征,人物的性格和行为举止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谈举止、动作表情和日常习惯等来展示其性格特点。
例如,如果一个人物总是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态度,那么作者可以描写他高傲的眼神、挺拔的姿态以及冷漠的语气。
这样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三、透过他人的眼睛来描写人物有时候,通过其他人物的视角来描写主角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通过其他人的观察和评价,读者可以获得更全面的了解。
例如,作者可以通过一个朋友的描述,描写主角的善良、正直或者勇敢等特质,进而让读者更深入地认识主角。
四、内心独白和心理描写除了外观和行为,内心世界也是一个人物形象完整展现的关键。
作者可以通过主角的内心独白和心理描写来表达其思想和情感。
例如,作者可以借助主角的内心独白来展示其内心的矛盾、痛苦或者喜悦,从而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主角的情感变化。
五、通过对比和反差来描写人物在描写人物时,通过对比和反差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例如,通过描写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作者可以更好地展示各自的性格特点和与故事情节的相对关系。
这样的描写不仅可以增加故事的多样性和张力,也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总结起来,人物描写是记叙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准确而生动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物的形象、性格和内心变化。
搜集一篇写人的记叙文,着重描写人物心理,语言,动作,神态的文章400字人物心理是记叙文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下面是一篇描写人物心理的记叙文:这是一个寒冷的冬日,阳光隐约穿透窗帘,映照在茶几上。
书房里弥漫着烟草的气味,一位风华绝代的老人坐在书桌前,专注地翻阅着旧有的日记。
老人的眼神深邃而幽远,显然,它曾经经历了岁月的磨砺。
眉毛之间的皱纹道道深沟,似乎承载着多少辛酸与嬉笑。
他那双智慧熠熠的眼睛透着沉静,仿佛内心住着一颗沧桑而坚定的心。
他笔挺的身形显出端庄与自信。
他的语言平实而含蓄,每一句话都带着一丝沉思。
他看似平静,实则内心波澜起伏,如同一汪湖水。
老人抚摸着日记的书页,感觉手指滑过岁月的洪流。
他欲言又止,世事艰难,亲朋离散。
他在心中默默寻找着,寻找着能够倾诉的理解者。
他起身轻轻走向窗前,伸出右手,放松地敞开手指。
阳光溢满他的掌心,散发着温暖和安宁。
他体味着岁月流逝的无常,但同时也理解人生中的价值与意义。
悠悠岁月,像是昨日的事,他曾痴迷过荣华富贵,追逐过光鲜的梦。
然而,他也看到了权势的虚妄,人际之间的勾心斗角。
唯有内心的宁静才能让人真正获得安定与快乐。
老人收回右手,微微一笑。
他知道,人生的征途充满荆棘,但只有坚定的信念与内心的宽容可以闯荡出更广阔的天地。
他重新坐回书桌旁,抬起笔,轻轻握紧,开始写下放飞心灵翅膀的文字。
他的笔触纵横交错,犹如谱写人生乐章的艺术家。
在文字的世界里,老人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他用记忆构建着人物,用语言营造情景,用动作演绎着故事。
虽然岁月已经斑驳了他的容颜,但他依旧怀着愿意分享的心态。
记叙文中的人物心理本身就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主题,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角色的性格与情感。
而这位老人的故事,正是一个温暖而励志的篇章。
一、内外兼顾,让人物“ 真”起来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很多,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从考场作文看,优秀作文不仅注重外貌描写,往往还能综合运用其他描写手段,如通过言语行动、心理活动反映人物的内在修养与精神世界。
描写内外兼顾,人物宛若眼前。
【片段一】王翔一身大洞连着小洞的牛仔裤,一直让人诟病。
他也不在乎,说那样凉快。
孰料天有不测风云,那天他与同学“比武”,“哧”一声,裤子竟然撕裂了。
瞬间,他的脸色涨成了“红富士” ,却还不忘自我解嘲:“青春真好!”众目睽睽之下,他把上衣往腰上一系,大摇大摆地走出了教室。
【片段二】他那黝黑的双手紧抓龙头,双脚蹬在踏板上,出发了。
遇到上坡,伸着头,弯着身子,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
片刻之间,汗水便流满了他那黝黑的脸颊。
“您慢点!”我忍不住喊了一声。
老人回头看了看我,淡淡一笑说:“谢谢你的好意!”他的话语,宛如一缕凉风,让我顿时神清气朗。
前者,不仅交代了王翔个性化的着装,还通过语言与动作描写刻画了其幽默风趣的个性;后者,不仅绘出了人物黝黑的外貌形象,还通过语言描写挖掘出了其艰辛生活下的美好内心。
二、巧设背景,让人物“立”起来所谓背景,是指人物活动的环境,也是描写人物、展开故事情节的舞台,它能为人物的出现起到衬托与渲染作用。
注重背景设置,几乎是 2020 年优秀记叙性中考作文的共有亮点。
在这些文章里,背景既适合展开情节,又符合人物特点;既能展示语言的美感,又便于情感抒发。
【片段三】阳光下,花草嘻嘻哈哈地说着笑着,他没有听;微风中,小鸟叽叽喳喳地唱着跳着,他还是没听。
成片的花海在风中掀起了波浪,他没看;一群小鸟与蜜蜂在窗外翩翩起舞,他还是没看。
他专注的样子,真的很像罗丹。
【片段四】黄昏时刻,寒风“呜呜”地叫个不停,雨也下得越来越大了,豆大的雨点砸在地面上,溅起了一层足有半尺高的雨雾。
望着渐渐消失在雨中的身影,我双眼一热,泪水流了出来,心里暗暗地说:“爸爸,谢谢你!”片段三为了展示人物的专注,特意用花草、小鸟与蜜蜂进行衬托,人物很有立体感;片段四,让故事在寒风中收束,让“我”成长的形象陡然矗立在读者面前。
小学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考点解析及专题训练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 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新闻、通讯、游记、童话和一些记叙性的散文在中学语文课本中也是作为记叙文来教学的。
多年来,记叙文因其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理解又耐人寻味,能带给学生深刻的人生思考和启迪,而倍受全国各地中考命题专家青睐。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不难发现,全国各地中考试题都对记叙文阅读能力进行了考查,无一例外 , 可见记叙文阅读是中招语文考试的重头戏 , 也是检测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和水平的重点。
新课标对记叙文阅读提出了如下要求 :(1)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的态度、观点、情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 ,领会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 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3) 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因此记叙文阅读能力的考查重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对读物的综合理解、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在考试中,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
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
着重考查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针对记叙文或记叙性文段的阅读考点 ,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强化训练。
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 概括要点 , 用心体会写作意图 , 把握文意记叙类文章中,通过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归纳中心思想要求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的核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从分析体裁入手叙事散文有两种类型 : 一类通过叙事表达的感悟 , 如《走一步 , 再走一步》,通过回顾自己在悬崖上一步一步爬下来的事 , 表达在困难时候应着眼于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所要到的地方的感悟;一类是通过叙事表达自己的情感,如《藤野先生》表现了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之情。
记叙⽂:⼈物细节描写(动作、语⾔、⼼理)记叙⽂:⼈物细节描写(动作、语⾔、⼼理)看⼈物描写析⼈物性格动作描写:描写⼈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物的性格、品质、⾝份、地位、处境、状态,叫做动作描写。
《药》鲁迅⽼栓还踟躇着,⿊的⼈便抢过灯笼,⼀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给⽼栓,⼜⼀⼿抓过洋钱,捏了捏,转⾝去了。
嘴⾥哼着说这⽼东西……冷漠、凶狠华⼤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包洋钱,交给⽼栓,⽼栓接了,抖抖的装⼊⾐袋,⼜在外⾯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向⾥屋⼦去了。
⼩⼼、谨慎《我的伯⽗鲁迅先⽣》周晔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个蹲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伯⽗拿硼酸⽔给他洗⼲净。
他们⼜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不远,这就可以⽀持着回家了。
两位好⼼的先⽣,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伯⽗⼜掏出⼀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休养⼏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乐于帮助别⼈,⾃⼰想得少、为别⼈想得多的⼈⼈物的语⾔描写是通过⼈物的语⾔来表现⼈物的⼈物思想情感及内⼼活动。
独⽩俗称“⾃⾔⾃语”如:“唉,这⿁天⽓!⼜闷⼜热,蚊⼦也来捣乱,⼀夜没睡,真倒霉!”王⽼五不停地边拍着蒲扇边咒骂着。
对话⽼马对⼩马说:“孩⼦,光听别⼈说,⾃⼰不去试试是不⾏的。
”天下⼤雪,秀才、县官、财主相遇,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念⼀句诗。
第⼀句:“⼤雪落地似鹅⽑。
”秀才读书⼈,语⾔讲⽂采,⽤了个⽐喻来形容;第⼆句:“满天下皇家瑞⽓。
”县官不忘为皇帝歌功颂德;第三句:“下它三年⼜何妨?”财主不缺吃,不愁穿,把下雪看作是乐事;第四句:“全部都是废话。
”唯独穷⼈,饥寒交迫,当然要埋怨。
这段话表明了不同⾝份的的⼈有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思想感情,说的话也不同。
《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头⼉⾝⼦⼀纵,扑上梳妆匣,好似⼀头⽼虎扑上⼀个睡着的婴⼉。
“什么东西?”他拿着宝匣往窗前⾛去。
“噢,是真⾦,⾦⼦!”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有两⽄重。
教学设计(初中)记叙文阅读之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教学设计学校:陕西师范大学锦园中学姓名: 邓琪职称: 中教一级科目: 语文邮编:710016记叙文阅读之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判断描写手法。
2、能通过描写手法全面分析人物形象。
3、帮助学生理清答题思路,训练学生规范答题。
教学重点:1、能全面分析人物形象,不要漏要点。
2、理清答题思路,规范分点答题。
教学难点:1、指导孩子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人物形象。
2、要根据具体情况对答题思路进行取舍,切不可生搬硬套。
教学方法:从课本援引进行实战练习,提高答题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ppt展示两段文字)文段(一)一进园门,就有个男孩子粘上我了。
他大约十一二岁,浑身是土,像个小土地爷。
他像飞蛾见了火似的,在我身前身后转悠,伸着脖子看我的镁光灯。
文段(二)一进园门,就有个男孩子粘上我了。
他大约十一、二岁,穿着红背心、蓝短裤,腰带耷拉着一截;浑身是土,像个小土地爷。
毛茸茸的小平头,衬着一张白皙的小圆脸儿,使我联想到蒲公英。
他像飞蛾见了火似的,在我身前身后转悠,伸着脖子看我的镁光灯。
(设计理念:通过两段文字的对比,引出新课,让学生初步认识描写方法的作用。
)二、明确《中考说明》要求1、要求:(1)准确判断描写方法。
(2)根据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及表达效果。
(3)规范答题。
2、中考出题形式:(1)下列语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写出了什么?(2)结合一个具体语句简析人物描写的作用。
(3)文中划线句子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三、温故知新(设计理念:挑选五个教材中的典型人物和一个试卷中的例子,让学生复习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由学生自己谈做题思路,进行答题,老师最后小结。
)1、《故乡》鲁迅“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中考语文记叙文的片段描写及训练一、外貌描写1.什么叫外貌描写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指对人物容貌、衣饰、神情、姿态等的描写,它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故乡》中写少年闰土是这样的:“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
》”二十年后的闰土是这样的:“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件极薄的棉衣……那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问:这两段从哪些方面描写人物的外貌?2.外貌描写的作用第一,让读者有如见其人之感,增强文章的想象性。
例:他头上箍着块白手巾,身上是白小布衫深蓝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至少也有二斤半重。
点拨:写外貌要抓住与别人不同的土方、特殊之处。
不是为了写外貌而写外貌,而是为了以“形”传“神”,也就是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提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二,可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点拨:描写人物外貌,只写外表美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外貌描写来展示人物精神世界,这样人物更丰满,更有生命力。
例:我爷爷没有魁梧的身材、渊博的知识,更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但他那黑黝黝的脸上始终挂着一种宽厚的、慈祥的和愉快的微笑,让每一个靠近他的人都不由得被深深感染。
3.怎样进行外貌描写A.采用白描手法。
例:“教夜课的是东庄学堂里的女老师,穿着青布裤褂,胖胖的,剪着短发。
”(《小英雄雨来》)B.工笔细绘。
例:“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些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C.按一定的顺序写。
例:“她,十六七岁,中等身材,头发又稀又黄,蓬蓬松松像个乱草窝。
脸黑黑的、圆圆的。
一对小眼睛,一个鼻子特别有趣,软乎乎的一团。
她身上穿一件花布罩衫,下穿一条裙子,脚上一双布鞋。
”D.突出重点,不面面俱到。
例“他长得很瘦弱,脸黑黑的,淡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亮的眼睛上。
”(《小音乐家杨科》小结:描写人物的外貌,要仔细观察,写出个性;可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在描写中体现作者对人物的感情倾向,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人物描写的作用专题训练人物描写在记叙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情节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
以下是一些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人物描写的作用的专题训练。
1. 角色塑造人物描写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角色。
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举止以及心理活动,读者可以对人物形象进行建立和把握。
例如,描写一个勇敢的主人公可以通过描述他的坚定目光、果敢的行动和不畏困难的精神等来实现。
这样的描写能够使读者更加鲜明地感受到角色的个性和特点,增强对角色的认同感。
2. 情感渲染人物描写在表达情感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
作者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表情、语言和动作等来营造情感氛围,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例如,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悲伤表情和哭泣声,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和悲伤,进而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3. 推动情节发展人物描写能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故事增加发展的动力和张力。
通过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冲突,可以引发故事中的一系列事件和转折。
例如,描写主人公与反派人物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发紧张悬疑的氛围,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4. 反映社会现实人物描写还可以通过展示人物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形象和表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的特点。
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以及与他人的交往等,可以展示出人物所处的社会地位、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反映社会的观念和价值取向。
这样的描写能够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现实,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人物描写在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中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掌握了人物描写的作用和技巧,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故事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资料:- [《中考语文》教材]-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