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爱情杂剧
- 格式:ppt
- 大小:2.01 MB
- 文档页数:22
元代文学名词解释2.元杂剧四大爰情剧3.元曲四大家4.《东篱乐府》5.北曲6.南曲7.宫调8.楔子9.宾白、科、介10.元诗四大家11.铁崖体12.南戏13.昆山腔14.四大南戏(荆刘拜杀)15.元曲16.散曲17.酸甜乐府18.永乐大典戏文种19.《录鬼簿》1.元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
主要特点是曲〃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
在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著名的杂剧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多为由金入元的文人。
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
2.元杂剧四大爱情剧:指四部元代杂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它们都是描写爰情的优秀作品:《拜月亭》歌颂了王瑞兰对爰情的坚贞,批判了破坏婚姻自主的封建势力;《西厢记》通过莺莺和张生为爱情自由所作的斗争,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思想;《墙头马上》通过李千金和裴少俊的自由结合和裴尚书对他们婚姻的破坏,表现了要求婚姻自主的思想;《倩女离魂》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了一个热烈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女性形象,同时也表现了在封建礼教禁锢下女性沉重的精神负担。
3.元曲四大家:元明清三代评论家对元曲四大家有不同提法,但关汉卿、白朴、马致远总是被列入四大家之内,有争议的只是王实甫与郑光祖。
关汉卿被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作品内容丰富,善于塑造形神毕肖的形象,语言雅俗共赏,代表作品有《窦娥冤》、《单刀会》等;白朴的作品常表现出故国之思、沧桑之感和身世之悲,代表作有《梧桐雨》、《墙头马上》等;马致远创作的内容多是〃叹世〃、〃归隐〃,咏唱男女爰情,成就突出的有写王昭君故事的《汉宫秋》;郑光祖作品中文人事迹剧和爰情剧较为优秀,如《王粲登楼》、《倩女离魂》等;而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代杂剧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戏曲史上描写爱情的曲目
中国戏曲史上有许多描写爱情的曲目,其中一些著名的包括:
1.《西厢记》:这是元代杂剧大师王实甫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
张生和崔莺莺之间的爱情故事。
该剧以优美的旋律和精彩的对白展现了唐代爱情的浪漫和纯真。
2.《牡丹亭》:这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少
女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之间的爱情故事。
该剧以深刻的情感描写和华丽的语言展现了明代爱情的深沉和执着。
3.《长生殿》:这是清代剧作家洪升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唐玄
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该剧以宏伟的场面和精湛的演技展现了唐代爱情的壮丽和宏伟。
4.《红楼梦》: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戏曲部分,讲
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
该剧以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音乐展现了清代爱情的细腻和深沉。
除了上述曲目之外,中国戏曲史上还有许多其他描写爱情的曲目,如《白蛇传》、《牛郎织女》、《西楚霸王》等。
这些曲目以其精湛的演技、优美的音乐和深刻的情感描写而著称,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和四大悲剧分别是什么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指的是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以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元杂剧四大悲剧”指的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扩展资料
王实甫的《西厢记》讲述的是书生张生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冲破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关汉卿的《拜月亭》主要围绕大家闺秀王瑞兰和秀才蒋世隆悲欢离合的婚姻爱情故事。
白朴的《墙头马上》讲述的是李家小姐千金与裴家少年少俊互相爱慕,相约私奔,再得团圆的故事。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对倩女的躯壳和灵魂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表现出来封建时代女性的的真实处境。
关汉卿的《窦娥冤》中讲述了窦娥遭陷害并屈打成招,在斩首前以自身冤屈许下三桩誓愿的故事。
马致远的《汉宫秋》改编于昭君出塞的故事,表现出汉元帝、王昭君和文武官僚、奸臣贼子的冲突。
白朴的.《梧桐雨》写的是唐明皇宠幸杨贵妃,马嵬驿兵变使得明皇被逼赐杨妃缢死,明皇一夕梦与杨妃团聚却被夜雨惊醒。
雨打梧桐更显愁闷。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写的是春秋时赵盾遭到屠岸贾的诬陷,全家被杀只剩赵氏孤儿赵武,赵武长大后为全家报仇。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和四大悲剧中塑造的人物生动形象,虽部分故事与史实存在一定出入,但是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了人物当时所处的社会处境以及黑暗现实。
元代文学作品选
元代(1271-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朝代,元朝的文学主要以杂剧、散曲和诗词为主要形式。
以下是一些元代文学作品的选读。
1.《西厢记》:作者王实甫,是元代杂剧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2.《窦娥冤》:作者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中的四大悲剧之一,讲述了窦娥被冤枉致死,后来昭雪的故事。
3.《汉宫秋》:作者马致远,是元代杂剧中的四大悲剧之一,描绘了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悲壮故事。
4.《梧桐雨》:作者白朴,是元代杂剧中的四大悲剧之一,讲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5.《墙头马上》:作者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中的四大悲剧之一,讲述了才子佳人相爱的故事。
6.《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是元代散曲中的著名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7.《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是元代散曲中的著名作品,通过对潼关古战场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8.《南浦·春水》:作者赵孟頫,是元代散曲中的著名作品,描绘了春天水乡的美景。
9.《满江红·登高》:作者萨都剌,是元代诗词中的著名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这些作品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情感世界。
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杂剧和散曲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元代,流传至今。
元杂剧以其精妙的表演技巧和深刻的戏剧情节而闻名于世。
其中,四大爱情剧更是元杂剧中备受瞩目的经典之作。
这四部剧作分别是《牡丹亭》、《窦娥冤》、《西华山》和《蝴蝶梦》。
本文将带您一起探索这四大爱情剧的精彩故事。
首先介绍的是《牡丹亭》,这是元杂剧中最为著名的爱情剧之一。
故事讲述了唐代文学家元稹与美丽的女子李香君之间的感人故事。
在剧中,元稹梦游牡丹亭,与李香君相遇并相爱。
然而,他们的爱情受到了现实生活的压力,最终无法在一起。
《牡丹亭》以其婉转动人的情感描写和精彩的唱腔演绎,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喜爱。
接下来是《窦娥冤》,这是一部揭示社会不公正和女性命运的悲剧。
剧中的窦娥是一个忠贞不渝的妻子,她丈夫的死是由于他的妹妹嫉妒所致。
窦娥坚守道义,追求公正,最终在无法忍受冤屈的情况下选择自杀。
《窦娥冤》在历史背景下展现了社会的黑暗和女性的无助,呼吁人们对不公正行为进行反思。
第三部是《西华山》,这是一部关于宫廷爱情的传奇故事。
剧中的女主角王昭君是汉武帝的妃子,她被迫嫁给匈奴的骠骑将军薄昭阳。
在薄昭阳的真诚和细心关爱下,王昭君逐渐爱上了丈夫。
但命运的捉弄使得他们无法长久地在一起。
《西华山》以其浪漫唯美的情节和精湛的表演方式,给观众们带来了沉浸式的视听享受。
最后一部是《蝴蝶梦》,这是一部富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剧。
剧中的女主角蝶梦是一个从小生活在虚幻与现实交织的境界中的女孩。
她深爱着梁山伯,两人相约永不分离。
然而,社会的阶级和家庭的压力使这对恋人最终无法在一起。
《蝴蝶梦》以其唯美主义的艺术风格和深情的描写,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四大爱情剧是元杂剧中的珍贵遗产,它们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困境,更揭示了爱情与命运的互动。
这些故事通过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和情感刻画,以及对时代背景和人性的深入思考,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别具一格的爱情画卷。
通过《牡丹亭》、《窦娥冤》、《西华山》和《蝴蝶梦》这四部元杂剧爱情剧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元杂剧对于爱情这一主题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兰陵王入阵曲》的艺术特征1. 引言1.1 简介《兰陵王入阵曲》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奇之一,是元代杂剧作品。
该剧描写了南朝梁朝文帝萧衍最爱的宠儿兰陵王萧嘉之与晋王萧庄之女公主孟光之之间的悲情爱情故事。
萧嘉之为了解救被软禁的孟光之,不惜冒着生死危险,入晋师中猛烈攻击以取得胜利,但最终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部剧在中国戏剧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被誉为“古今之绝唱”,被视为中国戏曲文化的瑰宝之一。
其深刻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情节安排以及优美的词曲配合使得这部剧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兰陵王入阵曲》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2. 正文2.1 史料背景《兰陵王入阵曲》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戏曲剧目之一,曲目优美,场面宏大,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了解其史料背景对于深入理解该剧的艺术特征至关重要。
在史料背景方面,《兰陵王入阵曲》是基于历史故事而创作的。
故事讲述了兰陵王李隆基因为与杨贵妃的爱情纠葛而最终身陷困境的传奇经历。
这段历史故事发生在唐代盛世,兰陵王是唐玄宗的儿子,杨贵妃是唐玄宗的妃子,两人之间的感情故事备受人们关注。
剧中描写了兰陵王投身战场的壮烈场面和他与杨贵妃之间的动人爱情,展现了唐代社会的风流人物和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史料背景丰富、具有强烈的历史感。
史料背景为《兰陵王入阵曲》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和情感基础,使得剧中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情节更加跌宕起伏。
这也是该剧能够继续被人们传唱和传颂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艺术特征《兰陵王入阵曲》作为中国戏曲中的经典之作,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该剧在表演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有着多方面的特征,以下将逐一进行分析。
在音乐方面,该剧运用了丰富多样的音乐元素,如琵琶、笛子、二胡等乐器的运用,使整个剧目更具音乐韵味。
音乐的节奏感和旋律优美,能够有效地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传达。
在舞蹈方面,该剧通过舞台动作的精准配合和舞蹈设计的独特安排,展现了舞蹈在戏曲中的独特魅力。
名词解释2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合称为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写相府小姐崔莺莺在普救寺遇书生张生,二人一见倾心。
适遇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崔母声言能解兵围者即以莺莺许之。
张生仗义相救,计退贼军。
事后崔母嫌张生出身寒苦,弃约赖婚。
在侍女红娘的热情帮助下,张生和莺莺私下结合。
在既成事实面前,崔母虽无可奈何,却又强迫张生上京应试。
其后,崔莺莺原所许配的郑尚书之子郑恒又从中破坏,崔母又乘机反悔。
经过张生和莺莺的共同努力,战胜了一切阻挠,有情人终成眷属。
剧本歌颂了青年男女对旧礼教的叛逆精神,塑造了张生、莺莺、红娘等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
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
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拜月亭》写王瑞兰和蒋世隆于患难中相遇,由相识而定婚。
瑞兰父强行拆散了这对新婚三月的夫妻。
瑞兰回家后,私下怨父思夫,但却有口难言,只有在夜晚独自对月祷告,一愿父改意,二愿夫平安。
作品歌颂了青年人忠贞的爱情,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势力进行了批判。
《拜月亭》元·关汉卿作。
共四折一楔子。
剧情是:战乱逃亡之中,王瑞兰与母亲失散,书生蒋世隆也与妹瑞莲失散。
世隆与瑞兰相遇,共同逃难中产生感情,私下结为夫妇的故事,《拜月亭》全名《闺怨佳人拜月亭》,有《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墙头马上》写总管李世隆之女李千金与尚书裴行俭之子裴少俊相爱的故事。
二人私自结合、生子,在后花园匿居七年。
后被裴父裴尚书发觉,被迫离散。
后裴少俊赴考得官,裴父向李赔礼。
裴、李终于团圆。
此剧通过强烈的戏剧冲突,塑造了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极有个性的妇女形象,表达了要求婚姻自主的民主思想的倾向。
元朝白朴所著的《墙头马上》,是一部具有浓厚喜剧色彩的爱情戏。
元杂剧《汉宫秋》中的爱情悲欢:刘皇叔与王昭君的王朝爱恨情仇在元代的戏曲之中,有一部以历史为背景的剧作尤为引人注目——《汉宫秋》。
这部剧主要讲述了刘皇叔和王昭君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下经历的种种悲欢离合。
刘皇叔与王昭君:两个南北风云人物刘皇叔是刘邦(后来的汉高祖)少年时期的称呼,而王昭君则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媛美女。
他们分别代表了南北两个不同地域背景下的英勇和美丽,无疑是这部剧中最具吸引力和动人心弦的角色。
爱情纠葛:权力与感情交织王昭君本是匈奴贵族出身,在战争中被俘并成为汉朝公主。
她与刘邦结缡,本应该是政治联姻之举,但在相处的过程中,两人逐渐产生了真挚的感情。
然而,刘邦的权力和地位使得他无法完全投入爱情之中。
同时,刘邦周围还有其他女人,在刘皇叔与王昭君之间不断引发纷争和矛盾。
王朝帷幕下的爱恨情仇作为汉高祖,刘邦在整个剧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的政治抉择也影响了与王昭君的感情发展。
剧中描绘了历经征战和宫廷权谋后,王昭君最终嫁给了越王勾践,并被送至南方。
这段悲伤而复杂的离别场面使得观众对于爱情苦难和历史命运充满了思考。
文化传承与历史触动元杂剧《汉宫秋》通过深入展示元代社会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展现出了一个旷世之才以及他所经历的与世界大好沟通障碍般跌宕起伏的情感故事。
这部剧不仅在当时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同时也承载了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结语元杂剧《汉宫秋》中刘皇叔与王昭君之间的爱情悲欢,以及他们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下经历的种种离合故事,无疑是这部剧作中最引人注目和深情动人之处。
这个动人的故事充满了爱恨情仇,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风貌与历史文化的传承。
元杂剧题材类型
元杂剧可分为爱情婚姻剧、历史剧、社会剧、公案剧、神仙道化剧等五类。
在现存的杂剧剧目中,爱情婚姻剧约占五分之一,以四大爱情剧——《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最为著名,其突出特点在于塑造了一批光彩耀人的妇女形象,寄托了作者对爱情理想和社会理想的追求。
历史剧的数量最大,佳作颇多,一般都继承了宋代讲史“大抵多虚少实”、“大抵真假参半”(《都城纪胜》)的传统,和历代咏史诗借历史来抒发作家感情的艺术方式,重点不是再现历史的真实面貌,而是表现作家的现实感受和主观情感。
社会剧往往在不同程度上描写了现实社会中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揭露各种社会弊端,并寄希望于封建道德的复兴和发扬。
公案剧或写清官惩治豪强,为百姓申冤昭雪,或写清官处罚恶人,为良善伸张正义,表现出惩恶扬善的鲜明倾向。
元杂剧中的水浒戏,大致也可以算作公案剧的一个分支。
神仙道化剧大都以对仙道境界的肯定和对人世红尘的否定,构成其主要内容,同时交织着出世、愤世和恋世的复杂情感,表现出元代文人的精神苦闷和心灵幻想。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元曲四大家,一般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四大南戏是: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不是关汉卿写的)和《杀狗记》。
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到宋金时期渐趋成熟,元代杂剧兴盛,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
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八十余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因此后人称他们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元代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
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
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种,现存16种,另有五种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西方称之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白朴: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
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说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
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当代著名作家有哪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元曲四大家,一般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四大南戏是: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不是关汉卿写的)和《杀狗记》。
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到宋金时期渐趋成熟,元代杂剧兴盛,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
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八十余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因此后人称他们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元代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
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
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种,现存16种,另有五种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西方称之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白朴: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又字太素,号兰谷.元代著名戏剧家,与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元杂剧《墙头马上》是元代真定人白朴创作地一部婚姻爱情剧.这部杂剧题材源于唐代白居易地乐府诗《井底引银瓶》.[]剧作者白朴一反这首乐府诗“止淫奔”[]地主题,代之以对人性自由和美好爱情地嘉许与褒扬.作为一部杰出地喜剧作品,它地成功不仅在于作者精心地安排情节结构,还在于作者充分调动诸多艺术表现手法,体现出传统女性对自我生命地珍视,也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礼教扼杀人地生命本能地理性思考.整个剧本,洋溢着火热地激情.它描绘女子大胆地追求爱情,勇敢地向封建家长挑战,成为一曲歌颂婚姻自由地赞歌.二主要人物形象李千金———一个大胆追求爱情幸福,敢于与封建家长地假道学进行斗争地女性.(一)大胆追求爱情李千金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中,她向往自由、真挚、美好地爱情.未与裴少俊相遇时,她就说:“我若还招得个风流女婿,怎肯教费工夫学画远山眉,宁可教银缸高照,锦帐低垂;菡萏花深鸳并宿,梧桐枝隐凤双栖.这千金良夜,一刻春宵,谁管我衾单枕独数更长,则这半床锦褥枉呼做鸳鸯被.”[]见到裴少俊后马上感叹说:“一个好秀才也,”[]她处处采取主动地态度,毫不掩饰自己对裴舍人地爱慕之情:“既待要暗偷期,咱先有意,爱别人可舍了自己.”[]并认为二人地幽会是“天若知道和天也害”.[]面对嬷嬷给出地两条路:一是教裴少俊求得功名后来接她;二是放他两个私奔.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当晚私奔,而且还理直气壮地说:“哪里有女孩儿共爷娘相守到头白?女孩儿是你十五岁寄居地堂上客.”由此人们看到了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禁锢、勇敢追求自主婚姻地叛逆女性,看到了一个倔强、泼辣、真率和爽快,具有独特思想地充满青春活力地可爱女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勇于反抗封建家长李千金这样大胆追求爱情必然会受到封建势力地排挤和打击,而裴尚书正是这样封建势力地典型代表.李千金在裴家后花园藏匿七年,生得一儿一女,被发现后,做出了强烈而激愤地抗争.当她被裴父发现,院公极力为她隐瞒,她却主动说:“妾身是少俊地妻室.”[]裴父对她百般辱骂,她道“我则是少俊一个,这姻缘也是天赐地”.裴少俊迫于家庭压力写了休书,她彻底愤怒了,发誓再也不踏入裴家半步,并批评了丈夫地软弱,讥讽他“读五车书会写休书,兀地不笑杀汉相如”.[]裴少俊考中状元,李千金先是继续维护自己行为地正确,拒不出门,继续以自己地行为坚定地蔑视、抨击着封建礼法,李千金作为大家闺秀,并没有娇羞、矜持这些特性,而是具有一种新地性格因素,也就是思想中提到地市井女性地性格.在冲破封建礼教地习俗地枷锁时,她表现得更强烈、更坚定、更大胆.她对裴父诟骂地回击,对他所作所为进行揶揄和奚落,又一扫大家闺秀地敦厚和蕴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裴少俊叛逆裴少俊本自称不通女色,一见李千金后就神魂颠倒,主动传诗以探千金地心意,与千金约会并带她私奔,在自己家后花园住了七年还有了一双儿女,对父母借口苦读来推脱原定婚约.一个软弱书生,身上有当时许多男子地通病即自私、轻视女性等,在父亲发现千金地存在时立马做出休妻地决定,求得父亲地原谅,还冠冕堂皇地说出一番理由,“少俊是卿相之子,怎好为一妇人,受官司凌辱,情愿写与休书便了.告父亲宽恕”,在危难时牺牲“心爱地女子”来保全自己,实在是自私至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艺术成就(一)多彩地语言描写在剧中,作者借裴少俊之口将一个美丽地女子表现出来:“雾鬓云鬟,冰肌玉骨;花开媚脸,星转双目.只疑洞府神仙,非是人间艳冶.”[]虽为贵族小姐生活在深宅大院,但是李千金并不刻板,相反内心却有着对爱情地追求和向往.在李千金眼里裴少俊也是俊美地:“他把乌靴挑宝镫,玉带束腰围,真乃是能骑高价马,会着及时衣.”[]简简单单地描写,就将一个英俊少年展现了,也流露出在李千金眼中地美好和喜爱之情. 李千金约裴少俊晚上后花园幽会,她急切地等待情人到来,甚至按捺不住害相思地心情,时时催促梅香去门外迎接裴少俊,这把李千金对爱情地炽烈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个场面描写得很成功,其中许多曲辞极富才情,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细腻地心理描写人物地心理从对话言语中就可以体现出来.作者以细腻地笔调,描绘了她对爱情地大胆追求和微妙地心理状态,纯朴天真,耐人寻味.当她游园赏景时,暮春景物地变化,泛起了人物内心地阵阵波澜,从“绿暗红稀”中,李千金联想到自己年华渐逝,愿望无法实现,不禁无限感慨.作者将一个情窦初开,却毫不掩饰,大胆表露地女性形象刻画出来了.临别之际,她以不无调侃和挑战地口吻向裴少俊提出:少俊,你也须送我回家去来!虽是平平常常地一句话,在这特定地语境中却别有深味,表现了她地内心,来时未必光明,迫于封建势力,去时却要磊落坦荡,可见她精神上很坚强.这就是一个敢爱敢恨地人.细腻地心理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物性格地饱满,李千金内心世界也是千转万变地,绝不具有单一性.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典型地细节描写剧本中地细节描写也很突出,从李千金观赏屏画到游园中景物,作者都详细进行描述,以使读者能够体会人物内心,并突出了人物性格.显现出李千金骨子里有想要冲破封建牢笼,追求爱情地向往.为剧情地发展埋下伏笔.当李千金初遇裴少俊时:“你觑这一所花园.(做见旦惊科,云)一所花园.呀,一个好姐姐!(正旦见末科,云)呀,一个好秀才也!”[]“惊”字传神巧妙地写出了他们内心地澎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全剧地高潮部分,当矛盾激烈时,裴尚书以谴责地口吻质问李千金,气势汹汹,显示了卫道者地凶暴面目.最后,李千金在儿女地哭声中动情了,和裴少俊夫妻相认.这一地方地安排,并不表明叛逆者妥协退让,而是由于元杂剧大团圆结局地需要.这也符合了主题思想.作者抓住了生活中地细微而又具体地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写,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就越鲜明.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总结综上所述,在元代,许多剧作家创作爱情剧,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打破封建礼教地枷锁.所以白朴借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一诗,反其意而用之,创作了《墙头马上》.白朴却有着更为深刻地思考,从而将批判地矛头从妇女身上移向了社会制度,移向了在这个社会制度中占统治地位地上层建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作者让人们从李千金身上看到了渴望爱情地李千金,所看重地不仅仅是爱情,而注重地是自己理想和独立人格.白朴清醒地认识到几千年地封建传统伦理道德,束缚着男女不平等社会中女子们地思想,禁锢着她们地灵魂,残害着她们自然地天性.于是在剧中,作者赋予了李千金最大地反叛性.在这个戏里,作者就是通过裴少俊和李千金地恋爱故事,歌颂了封建社会青年一代对幸福爱情地理想主义地追求,表现了反对封建压迫、追求婚姻自主地民主思想倾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西厢记酬简原文摘要:1.西厢记简介2.酬简原文概述3.酬简原文的价值与影响4.酬简原文的艺术特点5.结语正文:【西厢记简介】《西厢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爱情戏剧,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是元代杂剧家王实甫。
该剧以唐代元稹的《莺莺传》为蓝本,经过王实甫的艺术加工,成为了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人文内涵的爱情喜剧。
剧中描述了张生、崔莺莺和红娘三位主要人物的爱情故事,歌颂了真挚的爱情,批判了封建礼教,对后世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酬简原文概述】酬简原文是《西厢记》中的一段经典唱词,出自第二本第二折,是张生为了赢得崔莺莺的芳心而写的一首诗。
全文采用了散曲的形式,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描述了张生对莺莺的仰慕之情,后半部分则表达了自己为爱情而奋斗的决心。
【酬简原文的价值与影响】酬简原文在《西厢记》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它展现了张生的才子气质,使得观众更加喜欢这个角色。
其次,酬简原文通过张生的表白,表达了《西厢记》中对爱情的追求,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最后,酬简原文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采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酬简原文的艺术特点】酬简原文在艺术上具有以下特点:1.比喻手法:原文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如“玉楼破晓时,花底离愁”、“兰麝凝露华,宛似珠玑围”等,形象地描绘了张生的心情以及莺莺的美丽。
2.夸张手法:原文通过对张生才子气质的夸张描述,如“满腹文章满腹才,一举成名天下知”,表现了张生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期许。
3.押韵:酬简原文采用了散曲的形式,押韵工整,节奏鲜明,具有较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结语】总之,《西厢记》中的酬简原文是一首具有深刻价值和艺术特点的诗篇。
它既展现了张生的才子气质,又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对爱情的追求。
一。
剧情简介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又字太素,号兰谷。
元代著名戏剧家,与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
元杂剧《墙头马上》是元代真定人白朴创作的一部婚姻爱情剧。
这部杂剧题材源于唐代白居易的乐府诗《井底引银瓶》。
[1]剧整理白朴一反这首乐府诗“止淫奔”[1]的主题,代之以对人性自由和美好爱情的嘉许与褒扬。
作为一部杰出的喜剧作品,它的成功不仅在于整理精心地安排情节结构,还在于整理充分调动诸多艺术表现手法,体现出传统女性对自我生命的珍视,也体现了整理对封建礼教扼杀人的生命本能的理性思考。
整个剧本,洋溢着火热的激情。
它描绘女子大胆地追求爱情,勇敢地向封建家长挑战,成为一曲歌颂婚姻自由的赞歌。
二主要人物形象李千金———一个大胆追求爱情幸福,敢于与封建家长的假道学进行斗争的女性。
(一)大胆追求爱情李千金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中,她向往自由、真挚、美好的爱情。
未与裴少俊相遇时,她就说:“我若还招得个风流女婿,怎肯教费工夫学画远山眉,宁可教银缸高照,锦帐低垂;菡萏花深鸳并宿,梧桐枝隐凤双栖。
这千金良夜,一刻春宵,谁管我衾单枕独数更长,则这半床锦褥枉呼做鸳鸯被。
”[2]见到裴少俊后马上感叹说:“一个好秀才也,”[2]她处处采取主动地态度,毫不掩饰自己对裴舍人的爱慕之情:“既待要暗偷期,咱先有意,爱别人可舍了自己。
”[2]并认为二人的幽会是“天若知道和天也害”。
[2]面对嬷嬷给出的两条路:一是教裴少俊求得功名后来接她;二是放他两个私奔。
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当晚私奔,而且还理直气壮地说:“哪里有女孩儿共爷娘相守到头白?女孩儿是你十五岁寄居的堂上客。
”由此人们看到了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禁锢、勇敢追求自主婚姻的叛逆女性,看到了一个倔强、泼辣、真率和爽快,具有独特思想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可爱女性。
(二)勇于反抗封建家长李千金这样大胆追求爱情必然会受到封建势力的排挤和打击,而裴尚书正是这样封建势力的典型代表。
李千金在裴家后花园藏匿七年,生得一儿一女,被发现后,做出了强烈而激愤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