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免疫缺陷动物
- 格式:ppt
- 大小:3.69 MB
- 文档页数:71
免疫缺陷动物模型一、概述免疫缺陷动物是指由于先天性遗传突变,或用人工的方法,培育一种或多种免疫功能缺陷的动物。
1962年,苏格兰医师Issacson等首先发现无胸腺裸小鼠。
1969年,丹麦学者Rygaard首次成功地将人类恶性肿瘤移植于裸小鼠体内,肿瘤在体内存活并生长。
从此,免疫缺陷动物开创了肿瘤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的新的里程碑。
二、按免疫功能缺陷的种类常分为1、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动物:裸小鼠、裸大鼠、裸牛、裸豚鼠等。
2、B-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动物:CBA/N小鼠、Arabin马和Quarter马等马属动物。
3、NK细胞功能缺陷动物:Beige小鼠。
4、联合免疫缺陷动物:Scid小鼠等其他人工定向培育的多种免疫功能缺陷动物。
三、常见的免疫缺陷动物1、裸小鼠是指先天性无胸腺,且无被毛的小鼠,简称为裸小鼠。
其突变基因为裸基因,符号为:nu,是一个隐性突变基因,位于小鼠的第11号染色体上。
目前,此基因已导入到不同品系的小鼠中,常见的有BALB/c-nu、C3H-nu、C57BL/6-nu等。
裸鼠的解剖生理特点:①毛囊发育不良,外观上看几乎没有被毛,故称“裸鼠”;②无胸腺,仅有胸腺残迹或异常的胸腺上皮。
故不能分泌胸腺素,不能使T细胞正常分化,而T细胞室移植排异的主要细胞。
B细胞基本正常但功能欠佳。
有较高的NK细胞数量和活性。
③因为IgG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参与,其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M,只有极少量的IgG。
④自发肿瘤现象罕见,可能与NK细胞的活性高有关。
⑤裸鼠易患鼠肝炎和病毒性肺炎。
⑥纯合裸鼠母性极差,且受孕率低,乳房发育不良。
通常以纯合雄鼠与带有nu基因的杂合雌鼠可获1/2裸鼠。
⑦裸鼠需饲养在屏障环境中。
自裸鼠问世以来,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遗传学、毒理学、临床医学等研究中。
2、裸大鼠1953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在大鼠中发现一种外观与裸小鼠相似,只是被毛不想裸小鼠那样全无,通过解剖和免疫学检查发现其也是无胸腺、缺乏T细胞功能,B细胞功能正常,细胞活力增强,繁殖方式与裸小鼠相同,且能接受异种组织和细胞移植,且因其体型大,用一只裸大鼠可为常规血液学和血清生物化学分析实验提供足够的血样,同时大鼠易于进行外科手术,为肿瘤移植和肿瘤供血研究提供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