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育学考研: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
- 格式:doc
- 大小:40.56 KB
- 文档页数:4
2020年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721参考书目(本文根据19年考研院校专业目录整理,仅供参考)凯程教育学考研教研组整理很多考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的同学,不太了解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的参考书目,这里凯程老师为同学们整理出来,如果同学们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咨询凯程的老师。
为方便广大考生,凯程老师特意整理了以下资料以供大家参考,更多信息可登陆凯程官网进行了解。
一丶贵州师范大学历史简介贵州师范大学创立于1941年,原名贵阳师范学院。
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
200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良好”等级。
二、贵州师范大学参考书籍2014年教育学考研不少院校推出统考,改为自主命题,自主命题有学校一般会有指定的参考书,但是对于报考统考院校的20年的考生来说,参考书就成为了大家备考过程中的第一个障碍,教育学考研统考的院校,教育学考研的科目有:政治、外国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涵盖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等四门基础科目。
对于没有参考书,根据历年的统考的和大纲,凯程教育的老师向参加教育学考研统考的同学推荐以下主要参考书目:1.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2.胡金平主编.《中外教育史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3.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推荐的以上教育学考研(学术型)参考书主要几点原因:1、与考试大纲的基本吻合。
以上所推荐的教育学考研参考书基本上与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基本吻合,包含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对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进行了全面,准确的阐述,以加深对概念和理论等重点内容的理解与应用,比如中国教育史当中“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隋唐时期教育体系的完备——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的完备”这个知识点,可以在推荐的《中国教育史》这本书的P161和P167找到解析,有详细的介绍。
第一篇中国古代教育第一章官学制度的建立和“六艺”教育的形成一、选择题1.对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没有阶级性B.有组织性C.有等级性D.无目的性2.我国教育萌芽于()A.原始社会初期B.原始社会中期C.原始社会末期D.奴隶社会3.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学校产生的条件()A.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B.社会事务日益复杂,需要专人管理C.家庭的出现为教育提供场所D.文字的产生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条件4.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学校的形态()A.辟雍B.瞽宗C.序D.庠5.西周建立的两大学校系统是()A.大学和小学B.国学和乡学C.官学和私学D.上学和下学6.对“辟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是西周国学中的大学B.是西周国学中的小学C.是西周的乡学D.是西周的一种私学7.西周时期诸侯所设的大学称为()A.辟雍B.泮宫C.瞽宗D.庠8.关于西周时期的“六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B.是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容C.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坚固的特点D.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二、简答题1.简要介绍西周时期的官学教育制度。
第二章私人讲学的兴起和传统思想的奠基一、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私学兴起的原因()A.受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多B.奴隶制的解体C.学术文化下移D.养士之风盛行2.诸子百家中被称为“显学”的是()A.道家和法家B.儒家和道家C.道家和墨家D.儒家和墨家3.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的一所着名学府,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
()A.楚国B.燕国C.齐国D.秦国4.对稷下学宫的性质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由官方出资兴办的官学B.以私人讲学为主,因而是私学性质C.是在一种学术交流机构,而非学校的性质D.是一所由官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5.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出发点是()A.利B.仁C.德D.信6.“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对的概括。
()A.教育对象B.教育目的C.教育作用D.教育任务7.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孔子所确定的“六艺”。
天津大学333教育学综合考试大纲天津大学教育学专硕是院校自主命题的,院校发布考试大纲以及参考书。
同学们可以根据大纲及参考书进行复习。
更多天津大学教育学考研信息可以咨询博仁教育老师。
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三、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Ⅰ、考试性质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100分中外教育史约100分教育心理学约40分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
第I 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
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辨析题 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分析论述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Ⅳ、考查内容教育学原理【考查目标】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定义的类型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1.教育的结构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教育综合333名词解释333名词解释1 教育学▲▲▲2 教育质的规定性▲▲▲▲3 教育者▲▲4 受教育者▲▲5 教育中介机构系统▲▲6 广义教育▲7 狭义教育▲▲▲8 科教兴国▲▲9 国兴科教▲▲10 教育目的▲▲▲11 体育▲12 智育▲13 德育▲14美育▲15教育制度▲▲▲16 学校教育制度▲▲▲17 双轨学制▲▲▲▲18 单轨学制▲▲▲▲19分支型学制▲▲▲▲20 课程▲▲21 课程方案▲▲22 课程标准▲▲23 教科书▲▲24 课程目标设计▲▲25 课程内容设计▲▲26 教学▲▲27 教学任务▲▲28教学过程▲▲29 教学原则▲▲▲▲a 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b 理论联系实际c 直观性d 启发性e 循序渐进f 巩固性g 发展性e 因材施教p.s. 这个有可能单独拿出一条考名词解释也有可能全部都考出大题30 教学方法▲▲31 教学方式▲▲32 教学手段▲▲33 教学模式34教**略35 中小学常用的教育方法▲▲▲a 讲授法b 谈话法c 读书指导法d 练习法e 演示法f 实验法g 实习作业法h 讨论法I 研究法/p.s. 这个同样是挑选出一个考名词解释全部出大题的可能几乎为零36 个别教学制▲▲▲▲37 班级上课制▲▲▲▲38 分组教学制▲▲▲▲40 上课41教学评价42德育▲▲▲▲25 43德育过程44 德育方法▲▲▲▲▲a 说服b 榜样c 锻炼d 修养e 陶冶f 奖惩p.s. 这个也是挑选出一个进行名词解释的考核值得注意的是德育方法的每一小点都由可能被考到45 班主任▲▲▲46 教师的“角色从” ▲▲▲▲p.s. 关于教师劳动的特点和教师劳动的价值这两点的分点比较容易出简单题因此就不在名词解释里面点出来了47学校管理48 学校管理体制49 校长负责制▲▲▲50 学校管理目标51 教学管理51 教师管理52 学生管理53 总务管理54 学校管理法制化55 学校管理人性化56 学校管理校本化57 学校管理信息化老规矩▲表示特别重要没有▲并不代表不会考到中教史1 学在官府▲▲▲2大学与小学3 国学与乡学4 六艺▲▲▲26 5 稷下学宫▲▲▲6 六经7 明人伦8 性恶论9 闻见知行10 农与工肆之人11 素丝论▲12兼士13以法为教14 以吏为师15 三纲领16 八条目17 尊德性(p.s. 大学和中庸也可以单独拿出来出名词解释)19 学问思辨行20 学记21经学教育22 太学▲23 鸿都门学▲24 郡国学25对贤良策26颜氏教育27性三品28兴文教29苏湖教法▲▲27 29苏湖教法▲▲30三舍法▲▲31积分法▲▲32六等黜陟法▲▲33 监生历事▲▲34 社学▲35东临书院36书院讲会37诂经精舍38 学海堂39 白鹿洞书院▲▲▲40四书章句集注▲▲41 朱子读书法▲▲▲▲42致良知43随人分限所及44漳南书院▲▲45六斋▲46 实学47 习行48英华书院28 50 学校与教科书委员会51 中华教育会52京师同文馆▲▲53福建船政局▲▲▲54 幼童留美55劝学篇▲▲▲▲56 京师大学堂▲▲▲▲57 大同书▲▲▲58 体用一致59壬寅学制▲▲▲60壬戌学制▲▲▲62 留日GC63 庚款兴学64 五育并举▲▲▲▲65教育独立思想▲▲66 平民教育运动▲▲67 工读主义教育活动▲▲68 运动教育思潮▲▲69 勤工俭学运动▲▲70 科学教育思潮▲▲71国家主义教育思潮72 设计教学法73 道尔顿学制▲▲▲▲74文纳特卡制75 1922年新学制▲29 76 收回教育权活动▲▲▲▲77 三民主义的教育宗旨▲▲▲78 战时须作平时看▲▲▲79 大学院▲▲▲80大学区制▲▲▲81 戊辰学制▲▲▲82训育制度83毕业会考84西南联大▲▲▲▲85工农教育86湖南自修大学87 农**动讲习所88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方针▲▲▲89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90全人生指导▲▲▲91 活教育▲▲▲中国教育史的重点考察范围除了传统的孔墨显学各个教育家的思想外宋朝的教改书院隋朝科举兴起的演变和封建教育体制的完备中国近现代学制的内容和演变过程劝学的正反分析清ZF教改的失败近代中国教育家的主要观点和思想都需要认真对待外教史1 斯巴达教育▲▲▲2 雅典教育▲▲▲3 美德即知识30 4 苏格拉底方法▲▲▲5 学园▲▲6 学习即回忆7 理想国▲▲9 灵魂论10 自由教育▲▲11 宫廷教育▲▲12 骑士教育▲▲13 城市学校▲▲14 行会学校▲▲15 中世纪大学▲▲16 耶稣会学校17 贝尔-兰开斯特制▲▲18 1870年《初等教育法》▲▲▲▲19 《巴尔福教育法》▲▲▲20 《哈多报告》▲▲21 《1944年教育法》▲▲▲▲22 《1988年教育改革法》▲▲▲▲▲23 帝国大学令▲▲▲25 费里教育法▲▲▲26 《郎之万—万隆教育改革方案》▲▲▲27 1959年《教育改革法》▲▲▲28 泛爱学校31 29 实科中学30 《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总纲计划》▲▲31 《国民学校章程》▲▲32 《统一劳动学校规程》▲▲33 《莫雷尔法案》▲▲34 六三三学制▲▲▲35 初级学院运动▲▲▲36 国防教育法▲▲▲37 中小学教育法▲▲▲38 生计教育▲▲▲39 返回基础教育活动▲▲▲▲40 国家在危机中▲▲▲41 教育基本法42 学校教育法43 泛智学校44 白板说▲▲▲▲45 绅士教育46 幼儿园47 恩物48 作业49 生活准备说▲▲▲50 知识价值论▲▲▲51 科学教育论▲▲▲53 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54 公民教育55 劳作学校56 昆西教学法▲▲▲57 有机教育学校▲▲▲58 葛雷制▲▲▲59 道尔顿制▲▲▲▲60 文纳特卡计划▲▲▲61 设计教学法▲▲▲▲62 改造主义教育63 要素主义64 永恒主义65 新行为主义教育66 结构主义教育67 终身教育思潮▲▲▲▲▲68 现代人文主义思潮▲▲▲▲题外话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重点在于各国的教育法案,各国教育方式和各个时期的教育思潮以及学制▲表示重要程度没有▲并不代表不会考到,只是相对重要河南师范大学 2013 教育综合333名词解释 5 分共 30分教育的社会流通功能长善救失原则新学制标准稷下学宫智者国防教育法简答题 10分共40分社会性功能的论点有哪些孔子论教师陈鹤琴的活教育有哪些观点认知发展的规律是什么论述题 20分共 80分结合实际论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20(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教师作为独立职业在社会上出现,是在( )时代,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分数:2.00)A.夏B.春秋√C.西周D.商解析:3.在先秦思想家中,“学而优则仕”出自( )之口。
(分数:2.00)A.孟子B.荀子C.孔子D.子夏√解析:4.汉代,通过对各家学说的学习、吸收和批判,最终以“遍注群经”的方式基本终结了今古文之争的著名经学家是( )。
(分数:2.00)A.郑玄√B.马融C.刘歆D.董仲舒解析:5.“学田”制度是在( )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的。
(分数:2.00)A.元代B.宋代√C.唐代D.明代解析:6.理学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最重要的学术思想,集大成于( )之手。
(分数:2.00)A.陆九渊B.朱熹√C.程颐D.王守仁解析:7.留美学生副监督( )是中国第一位“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的中国人,是中国近代留学生教育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分数:2.00)A.詹天佑B.袁德辉D.容闳√解析:8.新政时期,清政府成立了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行政机构。
学部的最高长官叫( )。
(分数:2.00)A.尚书√B.管学大C.左侍郎D.部长解析:9.1933年11月成立的苏区最高军事学府是( )。
(分数:2.00)A.抗日军政大学B.苏维埃大学C.红军大学√D.延安大学解析:10.认为中国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失调的教育家是( )。
(分数:2.00)A.陶行知B.陈鹤琴C.晏阳初D.梁漱溟√解析:11.认为人的灵魂由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三个部分构成的教育家是( )。
中国教育史选择题出题分析第一章:官学制度的建立和“六艺”教育的形成【2008年,第11题】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我国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和大学,总称为()A.都学B.乡学C.国学D.官学【2012年,第14题】西周时期贵族家庭的儿童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要求,在其最初阶段更为注重()A.学习计数和练习写字B.训练基本的生活技能C.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D.养成端正的道德品行【2014年,第14题】据《礼记.王制》记载,西周天子和诸侯所设大学分别称为()A.成均泮宫 B.辟雍庠序 C.辟雍泮宫 D.辟雍泽宫【2015年,第14题】西周学校以“六艺”为课程,根据程度分别安排在小学或大学学习,其中被称为“小艺”,安排在小学学习的是:()A.诗书B.礼乐C.射御D.书数【2016年,第14题】在文献记载的中国古代学校中与乐教最为相关的是()A.庠B.成均C.序D.泮宫【2019年,第14题】据古籍记载,我国学校教育设立“小学”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汉朝第二章:私人讲学的兴起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知识点:孔孟荀儒家学派【2007年,第11题】“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观点的提出者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2008年,第12题】孔子重视启发式教学,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朱熹对“愤”的解释是()A.“达其辞”B.“口欲言而未能之貌”C.“开其意”D.“心求通而未得之意”【2010年,第14题】春秋战国之际,儒墨两家并称“显学”,在教育问题上,墨家不同于儒家的主张是()A.重视道德教育B.重视文史教育C.轻视礼乐教育D.轻视科技教育【2014年,第15题】下列引语最符合孔子关于教育对象主张的是()A.“唯上智与下愚不移”B.“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C.“仕而优则学”D.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2016年,第15题】“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这一关乎学习过程的论述出自()A.论语B.墨子C.孟子D.荀子【2019年,第15题】孟轲认为人先天具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其中恻隐之心是( )A.仁之端B.义之端C.礼之端D.智之端知识点:墨家、道家、法家【2011年,第14题】先秦墨家所倡导的最具特色的教育内容是()A.政治教育B.科技教育C.艺术教育D.军事训练【2018年,第14题】“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及指南》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科目:教育综合)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三、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塔里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综合》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查目标《教育综合》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相关问题。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方向和学前教育方向的考生。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及要求闭卷、笔试。
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试卷内容结构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及方法的运用。
题型:(1)简答题(2)论述题(3)案例分析题四、参考书目1、《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外国教育史》,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3、《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4、《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第二部分考试要点教育学原理部分:考试目标: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复习重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定义的类型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1.教育的结构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主张用“理解”和“解释”的立场与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教育学流派是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批判教育学D.元教育学2.某家长认为目前学校课业负担过重,担心会影响孩子创造性和批判反思能力的发展,决定在家亲自给孩子上课。
该事例说明学校教育具有A.正向显性功能B.负向显性功能C.正向隐性功能D.负向隐性功能3.对人力资本理论提出质疑,认为教育并不提高人的能力,只是用来区别不同人的能力的手段,这种观点属于A.冲突论B.文凭理论C.结构功能论D.劳动力市场理论4.教育工作需要循序渐进,主要依据的是儿童身心发展的A.差异性和阶段性B.差异性和顺序性C.不均衡性和差异性D.阶段性和顺序性5.农耕时代的教育目的强调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统治者,工业时代兼顾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培养,信息时代则更加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这说明教育目的在根本上受制于A.文化传统B.生产方式C.教育政策D.教育理论6.以下关于终身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民主化的要求B.终身教育的原则是连续性、整体性C.终身教育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延续D.终身教育将学校化教育转变为社会化教育7.泰勒原理由两条密切相关的基本原理组成,一条是课程编制原理,另一条是A.课程实施原理B.课程设计原理C.课程评价原理D.课程组织原理8.近代以来,人们设计出一些力图克服班级授课制局限性,同时保持其优越性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A.分层教学、个别教学、小队教学B.个别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C.小组合作学习、小队教学、个别教学D.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小队教学9.在“海因兹食药”的道德两难问题上,某儿童认为:“不管妻子过去对他好不好,他都要对妻子负责。
为救妻子去偷药,只不过做了丈夫该做的事。
《民事简易程序诉讼文书样式(试行)》样式之十六 _________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当事人对案件事实争议较大)()民初字第号原告:……(写明延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法定代表人(或代表人):……(写明姓名和职务)。
法定代理人(或指定代理人):……(写明姓名等基本情况)委托代理人:……(写明姓名等基本情况)。
被告:……(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法定代表人(或代表人):……(写明姓名和职务)。
法定代理人(或指定代理人):……(写明姓名等基本情况)委托代理人:……(写明姓名等基本情况)。
第三人:……(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法定代表人(或代表人):……(写明姓名和职务)。
法定代理人(或指定代理人):……(写明姓名等基本情况)。
委托代理人:……(写明姓名等基本情况)。
……(写明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和案由)一案,本院于_______年__月__日立案受理。
依法由审判员_______适用简易程序公开(或不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
……(写明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等)到庭参加诉讼。
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______诉称:……(概述原告所主张的事实和理由以及具体的诉讼请求)。
被告______辩称:……(概述被告答辩的主要内容)。
第三人______述称:(概述第三人的主要意见)。
经审理查明:……(写明法院对证据采纳或不采纳的理由以及认定的事实)。
本院认为:……(写明判决的理由)。
依照……(写明判决所依据的条款项)的规定,判决如下:……(写明判决结果)。
……(写明诉讼费用的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________人民法院。
审判员______________年__月__日(院印)书记员_______--------------------------------------------------------------------------------注:1.本判决书供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对案件事实争议较大时就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处理决定时使用。
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一)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魏晋南北朝时期继承了汉代学校制度框架,但也有诸多突破,其主要表现如下:①等级性的加强;②专门学校的发展,尤其是专门学校的发展开启了唐代专科教育的先河。
1.西晋的国子学西晋咸宁二年,晋武帝下令建立培养贵族子弟的国子学,以后国子学制度逐步得到发展,成为与太学相区别,面向高层官僚子弟的学府。
国子学的创立是为了维护士族阶级享受教育特权的愿望,严格士庶之分,也标志着中央官学多样化、等级化更加明显。
2.南朝宋的“四馆”与总明观①“四馆”:文学馆、玄学馆、史学馆、儒学馆②总明观:集藏书、研究、教学三位一体的机关,且教学已退居次要地位,其主要内容为“儒”、“道”、“文”、“史”四科。
3.北魏的官学①北魏建国初期,以经术为先,立太学,撰写《正文经》作为太学教材;②明元帝时改国子学为中书学,属中书省管辖,学内设中书博士以教授中书学生,中书学是北魏的特创。
③孝文帝时期,为了加速封建化进程,强调皇族教育,建立了皇宗学,这也是北魏首创。
(二)隋唐时期教育体系的完备1.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隋唐时期采纳重振儒术,兼容佛、道的文化教育政策,其基本内容如下:①崇儒兴学。
唐太宗时期,诏令由颜师古、孔颖达对“五经”经义进行统一的解释,皇帝钦定,提名《五经正义》以及编写《孝经》。
唐文宗时期镌刻石经,维护儒经权威性和统一性史称“开成石经”。
②兼用佛道。
唐朝时期提出“三教虽异,善归一揆(kui)”。
③发展科举。
隋炀帝大业二年,始建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成立。
④任立私学。
隋唐时期,鼓励私学的发展。
2.政府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的确立隋朝以前,中央政府没有专设管理学校教育的机构,都是由负责礼乐的太常寺监管学校;隋朝后随着教育事业发展管理的需要,中央官学由附属机构转为独立机构,从太常寺分离,国子学改为国子监,国子监既是高级教育学府,也是教育行政机关;从此,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得以实行,中央官学由国子监祭酒负责管理;地方官学由州长官负责;专科性质的学校则归对口的行政部门管理,以利于专业教育的实施。
2018教育学考研: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在2018考研的过程中,需要大家不断地反思自己,总结自己。
这样才能在考研之路,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查漏补缺,完善自己。
下面给大家提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供教育学考研的同学们参考!
1. 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
(1)西晋的国子学:晋武帝咸宁二年(276年)立,反映了教育的等级,开官学分士庶的先例;
(2)南朝宋的“四馆”与总明观:南朝宋文帝(438年)下令在京师开设“四馆”(玄学、史学、文学、儒学四学),是我国最早的分专业的综合学校;南朝宋明帝(470年)设总明观,设祭酒,置玄、史、文、儒四科;
2. 隋唐时期教育体系的完备——
(1)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重振儒术,兼重佛道;
(2)政府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的确立:隋文帝设立了国子寺,隋炀帝大业三年改称国子监,设祭酒一人总管学校,首次设立了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和长官;
(3)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的完备:
①中央官学。
唐朝“六学一馆”(太学、国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弘文馆、崇文馆);
②地方官学。
长史负责地方官学事务;
3. 私学——
唐朝明文鼓励设立私学,以私学和家学的形式传授每一种专门的学术;
4. 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
(1)建立了中央地方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制度
(2)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3)教学内容的丰富,扩大了知识范围
(4)学校类型和设置形式的多样化
(5)教育的等级性增强。
5. 科举制度建立——
(1)科举制度的萌芽与确立:隋炀帝大业三年定十科举人,即科举制度的开始;
(2)科举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
①科举考试的程序是乡试-省试-吏部试
②考生来源为生徒和乡贡;
③科举考试的科目为,唐代科举分文科举和武科举两大类。
文科举又分常科和制科两种。
常科每年定期举行,科目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学、童子科等。
其中经常举行的有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秀才六科;
④科举考试的方法为帖经、墨义、口试、策问、诗赋五种;
(3)科举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①积极作用:为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形成了全社会积极向学的风气;冲击了重文轻武、重经轻算、重成人轻儿童的错误思想
②消极影响:为使学校教育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庸;败坏学风、士风,腐蚀士人思想;败坏学校和社会风气,贪污受贿之风盛行;
(4)科举制度的影响
6.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1)颜之推与《颜氏家训》:《颜氏家训》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家庭教育著作,详细论述了儿童家庭教育和士大夫教育;
(2)论士大夫教育:从人性论方面(性三品说)论述了士大夫阶级受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调知识教育,认为教育目标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内容应包括德与艺两方面。
主张五经是必读典籍;
(3)论家庭教育:
①及早施教
②慈与严相结合
③均爱原则
④重视语言和道德教育;
7. 韩愈的教育思想——
(1)“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性和情皆分三品,性有五德,情有七情。
上品之性为善性;中品之性可善可恶、尚未定型;下品之性为恶性。
性可移,但性的品级不可移。
上、中品之人可受教育,下品之人只能以刑罚制之。
由于人天生包含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内容,教育就应把这种道德发扬开了,儒家经典是最好的教育内容。
韩愈一方面肯定了教育在促进人性变化中的极积作用,另一方面又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人性三品不可变,
教育只能在品味内发挥作用,这种人性论不但为封建制度的等级性做了合理的论证,而且也为决大多数的人接受封建道德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明显的宿命论色彩;
(2)关于人才培养和选拔思想:要求整顿国学改革招生制度扩大招生范围;要求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
(3)论尊师重道:
①“学者必有师”、“学无常师”
②教师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的反映了教师的工作基本职责;
③建立合理的师生关系:“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