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营养不良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11.07 KB
- 文档页数:2
儿童营养不良体质指数标准表
营养不良的指标,主要观察孩子的体重以及皮下脂肪,出现体重增长速度减慢,或者体重不增,甚至出现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可以判断孩子出现营养不良,临床上通常把营养不良分为三度,可如下所示:
1、Ⅰ度营养不良:孩子的体重低于正常体重15%-25%,同时皮下脂肪的厚度在0.4-0.8cm。
2、Ⅱ度营养不良:孩子的体重低于正常25%-40%,皮下脂肪的厚度<0.4cm,同时孩子伴有精神不振、烦躁不安、肌肉松弛,皮肤苍白、干燥,而且孩子身高也会较同龄人矮小。
3、Ⅲ度营养不良:孩子体重低于正常超过40%,同时皮下脂肪消失,孩子精神萎靡、嗜睡、烦躁不安、智力发育落后、肌肉萎缩、肌张力减低。
同时孩子的皮肤苍白、干燥、没有弹性,而且身高明显要落后于其他同龄人。
第一节能量及营养素的需要1.【儿童能量消耗的组成】2.【儿童时期所特有的能量消耗】:生长发育3.【1岁以内婴儿平均每日所需总能量】:460KJ(110kcal)/kg4.【婴儿所需要的必需氨基酸】:组氨酸5.早产儿所必需的氨基酸:①酪氨酸②牛磺酸③精氨酸④光氨酸6.【最重要的必需脂肪酸】:亚油酸7.【儿童时期容易缺乏的维生素】:①VA②VD③VC④VB18.【儿童时期常见的微量元素缺乏】:①铁②碘③锌9.【婴儿每日需水量】:150ml/kg第二节儿童喂养、膳食安排及营养评估1.【儿童喂养的3个阶段】①喂奶阶段②过渡阶段③成人饮食阶段2.【婴儿喂养的方式】①母乳喂养②部分母乳喂养③人工喂养3.【母乳喂养的优点】①营养丰富,易于消化②增进婴儿免疫力③喂哺简便④促进母婴情感交流⑤有利于母体健康4.【母乳的特点】●母乳蛋白主要以乳清蛋白为主;●脂肪中含不饱和脂肪酸多,有利于大脑发育;●含乳糖多,且以乙型乳糖为主,可促进大脑发育,有利于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生长;●矿物质含量较低,适应婴儿不成熟的肾发育水平●如钙磷比例合适,为2:1,易于吸收;●含丰富的sIgA可保护呼吸道及消化道,阻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入5.【哺乳提倡的“三早”】①早接触②早吸吮③早开奶6.【哺乳原则】①最早接触应在母亲产后30分钟内,通过吸吮可促进乳汁的分泌②出生后2个月内提倡按需哺乳③哺乳时两侧乳房应先后交替每次使一侧乳房排空后再换另一侧④哺乳后应将婴儿竖抱然后保持右侧卧位,以防呕吐。
7.【断奶的原则】●婴儿生后4-6个月开始引入过渡期食物,逐渐减少哺乳次数●一般生后10-12个月断奶,最好选择春、秋气温适宜的季节●在婴儿身体状况良好的时机断奶8.【部分哺乳喂养的方法】①补授法②代授法9.一般所采集的母乳在冰箱冷藏,不超过24小时;当喂养时只需隔水温热直接喂哺婴儿。
10.【人工喂养】的定义完全采用配方奶/其他兽乳(牛乳、羊乳等)喂哺婴儿11.【牛乳的特点】●牛乳中含有较多的酪蛋白,胃凝块较大,不易消化吸收;●含有饱和脂肪酸多,不利于消化●含有乳糖量少,以甲型乳糖为主,易造成大肠埃希菌生长;●矿物质含量高,加重了肾脏负担12.【全牛乳喂养婴儿时的注意事项】●应对牛奶进行稀释、加糖、煮沸处理。
第七章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指因缺乏热量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临床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皮下水肿。
常伴有各个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一)病因1.长期摄入不足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骤然断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长期以淀粉类食品喂养为主;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偏食、挑食等引起。
2.消化吸收障碍消化系统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需要量增多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等)后的恢复期,双胎、早产、生长发育快速时期等均可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相对不足。
4.消耗量过大大量蛋白尿、长期发热、烧伤、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均可使蛋白质消耗或丢失增多。
(二)发病机制由于长期能量供应不足,导致自身组织消耗。
消瘦糖原不足或消耗过多致低血糖;并发症脂肪消耗致血清胆固醇下降、脂肪肝;蛋白质供给不足或消耗致低蛋白水肿;表现由于全身总液量增多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同时还发生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低下。
(三)临床类型消瘦型能量供应不足为主浮肿型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消瘦-浮肿型介于两者之间营养不良的早期表现为体重不增。
最早以后体内脂肪逐渐消失,最具特征体重减轻结果久之身长也会低于正常,出现身材矮小。
皮下脂肪消耗的顺序依次是腹部、躯干、臀部、四肢,最后是面部。
表现额部出现皱褶,两颊下陷,颧骨突出,形如老人。
皮肤干燥、苍白、松弛。
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
体温低于正常、脉搏减慢、心音低钝、血压偏低。
初期烦躁,以后变得冷漠。
有血白蛋白降低时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有时可发生自发性低血糖症状,婴儿常有饥饿性便秘或腹泻。
营养不良程度Ⅰ度(轻)Ⅱ度(中)Ⅲ度(重)体重低于正常均值15%~25% 25%~40% 40%以上腹部皮褶厚度0.4~0.8cm<0.4cm 消失身高(长)正常低于正常明显低于正常,常低于P3(均数减3个标准差)消瘦不明显明显皮包骨样皮肤干燥干燥、苍白苍白、干皱,无弹性可出现瘀点肌张力正常明显降低、肌肉松弛肌张力低下、肌肉萎缩精神状态正常烦躁不安委靡,反应低下抑制与烦躁交替(四)并发症营养不良患儿常因缺乏蛋白质及造血物质并发营养性贫血(最常见),因多种维生素缺乏而并发干眼症、口腔炎、末梢神经炎。
中医儿科调理儿童营养失调的良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营养均衡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不少儿童会出现营养失调的问题,这让家长们忧心忡忡。
中医儿科在调理儿童营养失调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有效的方法。
儿童营养失调,主要表现为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两种情况。
营养不良的孩子可能会身形消瘦、面色萎黄、容易疲劳、抵抗力差,经常生病;而营养过剩的孩子则可能体型肥胖、行动迟缓、食欲不振,甚至可能会引发一些慢性疾病。
中医认为,儿童营养失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脾胃功能失调是关键因素。
脾胃乃后天之本,负责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如果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就会导致食物无法充分消化吸收,从而引起营养失调。
其次,饮食不节也是常见原因。
孩子过度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或者挑食、偏食,都会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
此外,情志因素也不可忽视。
孩子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压力大的状态,会影响肝气的疏泄,进而影响脾胃的运化。
那么,中医儿科是如何调理儿童营养失调的呢?中药调理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对于脾胃虚弱的孩子,可以使用一些健脾益气的中药,如白术、茯苓、山药等。
这些中药能够增强脾胃的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对于食积停滞的孩子,则可以使用山楂、神曲、鸡内金等消食化积的中药,帮助消除胃肠道内的积食,恢复脾胃的正常运转。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的使用需要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孩子的具体体质和病情进行辨证论治,精准用药。
小儿推拿也是一种深受家长和孩子欢迎的调理方法。
通过按摩孩子身体上的特定穴位,可以起到调理脾胃、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
比如,揉按足三里穴,可以健脾和胃、调中理气;摩腹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捏脊则可以振奋阳气、调和脏腑。
小儿推拿操作简便,家长们经过学习后,也可以在家中为孩子进行推拿。
除了中药和推拿,饮食调理同样重要。
对于营养不良的孩子,要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肉、蔬菜、水果等。
第四章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指因缺乏热量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临床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皮下水肿。
常伴有各个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一)病因1.长期摄入不足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骤然断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奶粉配制过稀;长期以淀粉类食品喂养为主;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偏食、挑食、吃过多零食等引起。
2.消化吸收障碍消化系统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需要量增多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等)后的恢复期,双胎、早产、生长发育快速时期等均可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相对不足。
4.消耗量过大大量蛋白尿、长期发热、烧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恶性肿瘤等均可使蛋白质消耗或丢失增多。
(二)发病机制由于长期能量供应不足,导致自身组织消耗。
消瘦糖原不足或消耗过多致→低血糖;并发症脂肪消耗致→血清胆固醇下降、脂肪肝;蛋白质供给不足或消耗致低蛋白→水肿;表现由于全身总液量增多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同时还发生各组织器官,如消化、循环、泌尿、免疫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低下。
临床类型消瘦型能量供应不足为主浮肿型浮肿型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消瘦-浮肿型介于两者之间(三)临床表现营养不良的早期表现为体重不增。
最早以后体内脂肪逐渐消失,最具特征→体重减轻。
结果久之身长也会低于正常,出现身材矮小。
皮下脂肪消耗的顺序依次是腹部、躯干、臀部、四肢,最后是面部。
表现额部出现皱折,两颊下陷,颧骨凸出,形如老人。
皮肤干燥、苍白、松弛。
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
体温低于正常、脉搏减慢、心音低钝、血压偏低。
初期烦躁,以后变得冷漠。
有血清蛋白降低时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有时可发生自发性低血糖症状,婴儿常有饥饿性便秘或腹泻。
营养不良患儿常因缺乏蛋白质及造血物质并发营养性贫血,因多种维生素缺乏而并发干眼症、口腔炎、末梢神经炎。
中医儿科学孩子营养不良的中医调理中医儿科学:孩子营养不良的中医调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营养不良是家长们颇为担忧的问题之一。
它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还可能对智力和心理健康产生潜在的影响。
中医在调理孩子营养不良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孩子营养不良,在中医看来,多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所致。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若脾胃虚弱,运化无力,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就不能被充分吸收和利用,从而导致孩子营养不良。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呢?常见的表现有:身体消瘦、面色萎黄、毛发干枯、精神不振、食欲不振、容易疲劳、抵抗力差、经常生病等。
此外,孩子的生长发育指标如身高、体重、头围等不达标,也是营养不良的重要信号。
中医调理孩子营养不良,首先注重饮食调理。
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食物的选择应多样化,以保证营养均衡。
对于脾胃虚弱的孩子,可多食用一些具有健脾益胃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大枣等。
山药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具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的功效;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的作用;芡实能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大枣则可以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这些食物可以煮粥、煮汤或做成糕点,让孩子易于接受。
除了饮食,中医的推拿按摩也是调理孩子营养不良的有效方法。
家长可以每天为孩子进行简单的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轻轻揉按,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功能。
还可以按摩足三里穴,这是一个保健要穴,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用拇指按揉足三里穴,每次 100 下左右,能起到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作用。
中药调理在改善孩子营养不良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给孩子用药应谨慎,务必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
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参苓白术散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入了山药、莲子、薏米、扁豆等,健脾祛湿的作用更强。
此外,中医还强调情志对孩子健康的影响。
一、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儿童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我院儿科开展了一系列随访工作。
现将本次随访意见总结如下:二、随访情况概述本次随访共涉及100名儿童,年龄在1-12岁之间。
随访内容包括: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等方面。
通过随访,我们对儿童的健康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为今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三、随访意见总结1. 生长发育方面(1)部分儿童存在生长发育迟缓问题,需进一步检查病因,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2)部分儿童身高、体重等指标处于正常范围,但仍需加强营养、运动等方面的干预,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2. 营养状况方面(1)部分儿童存在营养不良问题,建议家长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摄入。
(2)部分儿童存在营养过剩问题,建议家长控制饮食,避免肥胖。
3. 疾病预防方面(1)加强儿童疫苗接种工作,提高免疫水平。
(2)关注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如呼吸道感染、腹泻等。
(3)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儿童健康问题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4. 心理健康方面(1)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2)开展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3)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合作,共同关注儿童心理健康。
四、改进措施1.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儿童健康问题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 加强儿童营养指导,指导家长调整饮食结构,确保儿童营养均衡。
3. 优化儿童疫苗接种流程,提高疫苗接种率。
4. 加强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降低儿童发病率。
5. 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儿童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
五、总结通过本次儿科随访工作,我们对儿童的健康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儿童健康管理工作,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中医儿科学孩子营养不良中医这样调理中医儿科学:孩子营养不良中医这样调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营养不良是一个让家长们颇为担忧的问题。
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营养不良不仅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还可能对智力和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中医在调理孩子营养不良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中医认为,孩子营养不良主要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如果脾胃虚弱,无法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就会导致营养物质吸收不良,从而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
此外,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也可能影响脾胃功能,引发营养不良。
那么,中医是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营养不良的呢?中医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进行综合判断。
望诊方面,观察孩子的面色、形体、舌苔等。
营养不良的孩子往往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头发枯黄、舌苔薄白或厚腻。
闻诊主要听孩子的呼吸、声音等,营养不良的孩子可能呼吸气短、声音低弱。
问诊则会询问孩子的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情况,了解其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
切诊通过触摸孩子的脉象,判断其气血盛衰。
针对孩子营养不良的情况,中医调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饮食调理是关键。
中医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主张饮食多样化、均衡化。
对于营养不良的孩子,要根据其脾胃的状况选择合适的食物。
比如,脾胃虚弱的孩子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益胃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大枣等。
这些食物可以煮粥或煮汤,易于消化吸收。
同时,要避免给孩子吃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调理孩子营养不良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按摩孩子的腹部、背部、四肢等部位,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脾胃功能。
比如,顺时针按摩孩子的腹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捏脊疗法可以刺激背部的经络和穴位,调节脏腑功能。
家长们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学习一些简单的推拿按摩手法,在家为孩子进行调理。
中药调理则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
儿科营养不良总结
引言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发展对社会和家庭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
年来儿科营养不良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突出,给儿童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对儿科营养不良的原因、表现以及防治措施进行总结,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儿科营养不良的原因
儿童的营养不良主要跟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饮食习惯不良: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等,会导致儿童无
法摄取到多种营养物质,从而引发营养不良。
2.经济条件限制:一些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提供儿童所需的营养食物,
导致他们无法得到全面的营养供应。
3.患病或消化吸收问题:某些疾病会导致儿童的食欲不振或消化吸收障
碍,从而导致营养不良。
儿科营养不良的表现
儿童出现营养不良时,会出现以下一些常见的表现:
1.生长缓慢:儿童身高体重增长缓慢,远远低于同龄健康儿童的生长速
度。
2.贫血:由于缺乏铁、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导致贫血的表现,如
皮肤苍白、乏力等。
3.免疫力低下:由于缺乏各种营养物质,使得儿童的免疫功能下降,容
易感染病毒和细菌。
4.智力发育迟缓: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会导致儿童的大脑发育受到影响,
智力得不到充分发育。
预防和治疗儿科营养不良的措施
为了预防和治疗儿科营养不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提供均衡的饮食:给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
摄入,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加强营养教育:向家长和儿童宣传营养知识,提高他们对健康饮食的
重视程度,让他们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搭配原则。
3.改善经济条件:对经济困难的家庭提供经济援助,确保他们有能力购
买到儿童所需的营养食物。
4.医疗干预:针对已经出现营养不良的儿童,需要进行医疗干预。
包括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充营养物质的药物治疗、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身体活动等。
结论
儿童营养不良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关系到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发展。
通过采
取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和影响。
政府、家长、学校和医疗机构等社会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营养教育,提高儿童的营养水平,让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