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检查取证的方法和策略(培训简稿)
- 格式:ppt
- 大小:121.00 KB
- 文档页数:25
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的技巧及谈话策略案件检查的技巧及谈话策略问题,关乎能否顺利而有成效地完成案件检查任务,特别是能否顺利而有效地完成案件调查任务的关键,它是实现案件检查任务与目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案件查办工作中的实践,向大家介绍下工作体会。
首先与大家探讨如何做好纪律审查工作。
一、把握好案件线索的选择途径与方法违纪违法案件调查的线索,是指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获得有关被调查对象涉嫌违纪违法行为的各种信息或事实的总称。
有的线索是知情人主动提供的;有的线索是调查人员在案件调查过程中直接寻找和发掘的;有的线索是有关机关提供;有的是匿名举报的;还有的线索是上级交办的等。
没有案件线索,纪律审查工作就无法展开。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纪检监察机关在办案实践中,总结和创造了纪律审查线索的途径与方法。
(一)、从执法监察、效能监察中发现案件线索开展执法监察是党内法规,《行政监察法》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通过开展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重大措施落实情况的效能监察,通过对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措施,以及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开展监督检查,发现违纪违法行为,发现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查处失职、渎职严重违反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利用职权谋取私利问题。
利用这种方式发现的线索有三个特点:1、主动性。
主动性是指纪检监察机关主动揭露和发现案件线索,而不是坐等举报“等米下锅”,它体现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纪案件的积极态度和决心。
2、成案率高。
通过执法监察发现的案件线索,有的比一般的初核程序查实的问题更加具体,重点更加准确,只要做些补充调查就可以直接立案。
如监察发现乱收费、账外账、“小金库”、公款私存等问题。
3、针对性强。
一是检查一般都是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的重点问题,围绕党的方针、政策落实情况以及一些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公务员依法行政情况,直接贴近了经济,贴近了中心。
二是检查中发现的线索发生在什么单位、什么环节比较清楚,甚至有些后果也已清楚。
案件调查与证据收集的方法与技巧案件调查与证据收集是刑事司法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案件的侦破和司法公正的实现。
在进行案件调查和证据收集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与技巧,下面将从几个方面阐述。
首先,某些案件需要通过外勤调查来收集证据。
外勤调查是指调查人员亲自进行现场勘查和面对面的询问,以获取案件相关的直接证据。
在进行外勤调查时,调查人员需要具备一些调查技巧。
例如,他们应该耐心倾听当事人的陈述,询问问题时要具体、清晰,并避免过分引导,以确保获得真实、可靠的证言。
此外,调查人员还应当掌握一些基本的勘查知识,如现场勘查的方法和流程,以及一些常见的痕迹的收集和保护等。
其次,技术手段的运用对于案件调查和证据收集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被引入到了刑事调查的工作中。
比如,调查人员可以利用高清摄像机对案发现场进行拍摄,以便于日后进行事实的复核和判断。
此外,调查人员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恢复和数据分析,以获取被告人的涉案信息。
然而,在运用技术手段时,调查人员也要注意保护被调查人的隐私权和合法权益,并避免滥用技术手段造成的不当干预。
另外,合理利用调查科学方法也是案件调查和证据收集的重要环节。
调查科学是从定量和定性两个层面对案件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
调查人员在进行案件调查时可以运用一些科学的方法来获取证据。
例如,他们可以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案件当事人的心理状况和社会背景,以揭示案件的潜在动机和原因。
此外,调查人员还可以进行证据分析,对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进行系统研究和论证,以验证案件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最后,跨部门合作和信息共享也是成功进行案件调查和证据收集的重要条件。
一些案件涉及领域广泛,需要多个执法部门协同合作才能有效侦破。
在这种情况下,调查人员需要与其他执法部门加强沟通与协作,及时共享机密和关键信息,以提高案件调查和证据收集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调查人员还要根据案件的需要,与法医、心理学家、鉴定专家等进行专业合作,以获取更加客观、科学的证据,进一步提高司法决策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检查的程序和方法案件检查就是查办案件,通常称办案。
案件检查工作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严肃党纪政纪的中心环节,是体现纪检监察职能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是纪检监察机关履行自身职能的客观需要,是要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工作反腐败的三项任务之一。
案件检查工作的作用就是要为保证和促进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检查分为党纪案件检查和政纪案件检查两种.有关案件检查的地位和作用,请同志们在平时学习中认真学习领会.今天我主要和同志们一起结合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后简称《案件检查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后简称《行政监察法》),谈谈案件检查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各程序中需要做好的工作,供同志们在实践中参考.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检查实行分级办理、各负其责的工作制度,要求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
查办案件这6个方面24字之间的关系是:总的原则一个是依纪依法,一个是按照组织原则.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是前提、是基础;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是关键、是目的;手续完备、程序合法是要求、是保障.案件检查的基本程序一般主要分为案件受理和初步核实、立案检查、调查核实和移送审理四个阶段。
一、案件的受理和初步核实案件的受理和初步核实,是案件检查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程序,是整个查办案件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一)受理。
是指案件承办部门对群众或组织直接检举控告的、上级交办的、有关机关移送的、违纪者自述的以及纪检监察机关发现的线索材料,经过领导批示后,造册登记采取恰当方式予以处理的活动。
(二)初步核实。
这是立案前进行的初步调查摸底核实的活动,目的是通过初步核实了解所反映的问题是否存在,为立案与否提供依据。
初核不同于一般人民来信的了解,也不同于立案后的调查。
关于违纪案件的调查取证方法案件检查对于纪检监察机关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本职工作。
其中对于案件调查取证的方法和技巧,是实现在违纪案件调查中寻找突破口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而有效地完成案件检查工作。
调查取证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法律、法规、财务、金融、心理等多种学科。
它的基本要求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它的内容包括被调查人的历史及现状,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手段、发展过程、原因、条件、涉及的人和事以及造成问题的后果,当事人的责任等等。
办案人员在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同时,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磨练,积累经验,从中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调查取证,要善于讲究策略,我们通过案件的积累,总结了几点方法经验:一、灵活运用证据。
证据是定案的基础,准确、客观、合法的证据,是突破案件的关键。
适时、高效地利用证据,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持有部分证据的情况下,调查人员不要急于抛出证据,要根据调查对象的情况灵活掌握,不要轻易把自己的底子亮出来,而要控制好使用证据的时机,抓住对方薄弱环节,又稳又准的精确击中要害,同时利用一组证据获取更多连锁证据。
在实际调查工作中,有些调查对象对自己错误的隐蔽性持高度自信,认为纪检监察机关掌握不了证据,顽固抗拒,隐瞒搪塞,不轻易将错误事实说出来,调查人员当发现某个已被掌握的关键性事实上谈话对象在做虚假陈词时,就可抓住这一漏洞,抛出足以能戳穿其假话的直接证据,连续、猛烈地攻击过去,给调查对象以强烈的刺激,使其猝不及防,打乱其思维,内心产生巨大压力,自信感消除,让他认为我调查人员已经取得关键性证据,辩解已无意义,使其原有观念彻底消除,只能如实交待自己的违纪事实。
在工作进行中,调查人员要善于利用手中收集到的证据材料,例如在调查盘山县胡家镇二夹村XXX一案中,我们将证据材料整理成卷,在调查过程中带在手边,让调查对象从外表看到我们已经形成比较充分的材料,同时我们在谈话过程中也不时地翻阅材料,在调查对象面前显出一副胸有成竹的姿态,让调查对象感觉到我们掌握的事实充足,给调查对象以无形的压力,不敢说假话,从而配合我们取得更多的有利证据,给此案的突破带来极大帮助。
纪检监察干部办案中应重视的方法与技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日益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与过去相比,类型、规模、性质以及涉案人数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特别是作案手段越来越隐蔽,反调查能力越来越强,对抗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向高智能化、高科技化方向发展,案情错综复杂,窝案串案多、涉及人员多、违纪违法金额大、涉及法律法规方面的新问题、新情况突出,查处难度增大。
因此,纪检监察干部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必须勤思考、多动脑,注意把握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利导,灵活处置,随机应变,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才能使查办案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分析案情、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做好准备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曾经说过:“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毛泽东同志也曾经指出:“指挥员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联系起来的思索。
”打仗不打无准备之仗,办案也不办无准备之案。
纪检监察干部查办案件,涉及对象多是领导干部,政治性强,智商高,牵涉面广,人际关系复杂,社会影响大,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全面考虑,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偏差,使案件搁浅,甚至产生不良的影响和后果。
不仅打草惊蛇,使查办案件陷入困境,甚至损害纪检监察机关的声誉,产生不良的政治影响。
鉴于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的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办案人员在办案前要想到查什么、怎么查,要从可能产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全面考虑,认真分析案情,理清查案思路,做好充分准备,这是十分必要的。
1、认真分析举报线索,仔细排查重点疑点。
在纪检监察机关查办的案件线索中,多数来源于职工群众的举报,而多数举报信访件是不署名或假名举报。
或出于反腐败的正义感、责任感,或是当事人举报,这样的线索客观、具体,比较真实可靠,可查性强,成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