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语文S版三年级上)
- 格式:ppt
- 大小:3.41 MB
- 文档页数:33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和方法:图文结合,理解诗意;朗读体验,体会诗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古诗《早发白帝城》,体会诗人轻松愉悦的归来心情,以及一路的美好风光;读古诗《绝句》,体会迷人的春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感情朗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长江三峡图片,激趣揭题今天,老师带着大家来一游长江三峡吧!请看屏幕(电脑出示长江三峡图片)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体会?(体会到三峡的雄伟、壮观等)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
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
(板书课题。
生齐读。
)二、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1.通过查资料,你们了解大诗人李白和他写这首诗的情况吗?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了解李白,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小结:大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在文学史上占有辉煌的地位,但他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平。
李白五十几岁时曾在永王李璨的手下做事,后因永王李璨争夺皇位被镇压,李白因而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夜郎。
夜郎在今天的贵州省境内,当时是偏远荒凉的地方。
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叫白帝城的地方(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
忽然传来皇帝赦免他的命令,你们想想,当时李白的心情会怎样?(惊喜、高兴)他随即乘船回到江陵,现在的湖北省内。
《早发白帝城》是他在离开白帝城的途中写的。
千百年来被人们所传诵。
3.那么,你知道“早发白帝城”这个题目的意思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三、读诗认字,抓字眼、明诗意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引导学生自读诗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对于学生不认识的字,引导他们用平时常用的方法:看拼音、问别人、查字典等自己解决。
13 早发白帝城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教学目的:1 学会本首古诗中的生字新词。
2 在弄懂词句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 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教学重难点: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复习:出示图片:看图回忆古诗《绝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古诗。
出示一段话:(略)教师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喜欢读哪一段话?说出理由。
(喜欢读古诗,古诗读起来象唱歌)师:朗读古诗要注意节奏,就像大家做操一样,要跟着节奏,才能做出优美的动作。
三:新课:师:今天我们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板书)1 预习情况,解释词语意思。
白帝城辞江陵还2 出示地图从图上找到白帝城和江陵的大概位置。
师:作者正是从白帝城回江陵?那么他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呢?(船)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轻舟已过万重山)同学们思考:作者从白帝城出发到江陵坐船需要多长时间?师:诗中用多长时间?(一天)师:为什么用一天就可以到达千万里的路程?3 教师简单讲诗的背景:李白在朝中做官时遭人陷害被皇帝流放到很远的地方中途的赦返回家乡。
这时的李白是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返回家中的。
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写下了经典的《早发白帝称》。
师: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感情来朗读这首古诗呢?(轻松愉快的心情)板书:朗读古诗。
(创新之处打节奏读古诗)师:刚才大家说喜欢读古诗,因为读起来比较优美,我们以前用什么样的方法读古诗?(拍手打节奏:一句来两拍一句四拍一句七拍)1 学生分别用三种节奏来朗读古诗,感受诗的节奏美。
教师指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 小结用那一种节奏读起来比较好?(一句两拍)大家再来读一遍。
板书:体会古诗师:读完古诗,你从中知道了诗中写了那些内容?(学生回答)师:诗中写了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李白从白帝城出发到江陵去)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诗的题目)师:“发”是什么意思?(出发学生对出发可能不懂,教师稍加讲解。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文解释】
早晨告别彩云缭绕的白帝城,一天之间就回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
两岸猿猴的啼鸣声回荡不已,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了千重山峦。
【诗文赏析】
在被贬途中忽闻大赦,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惊喜万分的诗人立刻驾舟东还。
沿长江顺流而下,一日千里,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
全诗并无一个「快」字,但时空之感却扑面而来。
全诗气势豪爽、笔锋峻利,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喜悦也在空灵飞动的诗句中一览无遗。
《早发白帝城》古诗原文及赏析2。
语文(S)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3 古诗两首语文(S)教学设计教课板材:语文(S)三年级上册文:13 古诗两首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安排了两首古诗,分别是《早发白帝城》和《绝句》。
《早发白帝城》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诗中描绘了从白帝城乘船到江陵途中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流放遇赦后轻松、喜悦的心情。
“绝句”是古诗体裁之一,唐朝诗人杜甫于公元764 年在成都写成了琅琅上口、流传千古的古诗《绝句》。
诗中描写了他的住处——成都城外浣花溪草堂前那明媚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草堂的喜爱及想远游东吴的思想感情。
综合分析,两首诗均为七言诗,诗的重点是通过景色的描绘来表达欢快的心情。
以此为基调,在古诗教学伊始将通过师生共同梳理,确定中心问题;接着抓住重点字词,通过字理识字、扩词、寻找词句特点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感悟诗人心境。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心境。
2.指导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早发白帝城》。
3.会认“帝、辞、啼、翠、含、岭、吴”7 个生字;会写“诗、帝、岸、绝、鸣、翠、窗、含、岭、泊、吴、船”12 个生字。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指导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早发白帝城》。
2.会认“帝、辞、啼、翠、含、岭、吴”7 个生字;会写“诗、帝、岸、绝、鸣、翠、窗、含、岭、泊、吴、船”12 个生字。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心境。
课前准备:1.2.3.4. 收集关于长江三峡的图片;收集关于李白、杜甫的资料;收集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诗词;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1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一)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诗词,谁能给大家背诵一首?(二)(展示课件第二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景物的古诗。
(展示课件第三屏)一首是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一首是杜甫的《绝句》。
谁来谈谈你对两位诗人的了解?(三)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李白、杜甫的资料。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千古名诗,全诗共四行两句,写诗人乘船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时的愉悦心情,前两句写早晨辞别了朝霞缭绕的白帝城,顺长江而下,一日之间就可以到达千里之遥的江陵。
后两句写三峡两岸树木中猿声响成一片,走出很远仿佛还能听见,整首诗写得轻灵飞动,生动地传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利用多种认字方法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意,体会作者遇赦后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
难点:体会作者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古诗,进而理解诗人的愉悦心情。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看插图、看视频、配乐反复吟诵课文,体会诗人的心情。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iPad 学习记录单。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更是中国诗歌艺术宝库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唐代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
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课件播放古韵唐诗视频)2.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在唐人留下的音韵中去探寻诗的意蕴,去追求文学的真谛吧。
让我们走进另一首唐诗——《早发白帝城》。
(二)、书写课题,指导生字师板书并指导写“帝”①.请同学们举起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写课题。
②.课题中的“帝”字是生字,有哪个同学能说说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吗?“帝”字是上下结构,要注意它最上面的点和下面的竖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秃宝盖写在横中线的上面,下面“巾”字的横折钩的横写在横中线上。
③.下面就请同学在写字板上练习写这个“帝”字。
④.谁能用这个“帝”字组词呢?(三)、回忆学习方法,质疑解惑1.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现在请你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一首古诗的?找生汇报。
生1:先理解题目的意思生2:了解诗人生3:熟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生4:背诵古诗7.师:同学们真是学习的有心人,善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