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绅士化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8.72 MB
- 文档页数:79
英伦贵族文化与绅士风度的形成与发展研究程君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涉外语言学部2010级旅游英语二班学号:201019310237摘要:西方人眼中的贵族精神不是花钱无度的暴发户精神,它也从来不与平民精神对立,更不是养尊处优、悠闲奢华的生活,而是一种以荣誉、责任、勇气、自律等一系列价值为核心的先锋精神。
英国社会各阶层在看齐上流社会的过程中,以贵族精神为基础,掺杂了各阶层某些价值观念融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社会文化-----绅士风度。
[ 1] (P410)绅士风度是英国民族文化的外化,它代表着西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思潮,是中上层阶层男士所追求的一种社会风尚。
考究的着装,文雅的举止,尊重女性,尊重人格,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与建造。
彰显男人的刚毅、坚韧、含蓄、深沉、与宽宏大量的人格之美,“出类拔萃,风度不凡”英国贵族文化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是英国全社会效仿的风尚,其中绅士风度是英国文化的精髓 ,受这种文化熏陶的英国人 ,在生活、工作、为人处事等方面都以此作为一个标准。
不仅在英国,现在很多国家都受其影响,提倡“绅士风度”。
虽然贵族文化有它保守、重文轻理、厌恶竞争等弊端,但那种举止文雅、尊重女性、尊重人格的风尚对英国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客观的认识与分析“绅士文化”对英国乃至世界的影响,结合中国文化分析,确立自己的文化价值观。
关键词:英国; 绅士文化; 贵族精神; 中间阶层; 现代价值一、贵族的起源在西方社会中,英国贵族体制是一笔古老的政治遗产,其起源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盎格鲁-撒克逊时代。
5世纪中叶,欧洲大陆西北部的3个日耳曼人部落渡过英吉利海峡,侵入不列颠。
他们由军事首领即酋长率领,逆流而上,深入腹地,厮杀劫掠,建立起许多殖民区。
来前,这些部落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由民众大会选出。
由于他们地位显赫,能依仗权势和军功侵吞公产,便逐渐破坏了氏族内部的平等关系,以血缘宗亲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结构开始解体,部落首领演变为专事征战的军事贵族。
英国绅士风度的特征形成及现代化绅士风度确是英国的一部分,它是英国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长期培育建设的文化思想体系,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英国绅士风度形成特征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1前言提起英国,人们自然联想到白金汉宫、大本钟、泰晤士河畔等的美丽风光;笼罩伦敦的大雾、常年阴雨连绵的气候;蜚声中外的莎士比亚戏剧和保留至今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等。
然而,在这些粗浅的文化印象中,那些身着礼服、头戴礼帽、手中拎着雨伞信步走在街上的传统英国绅士形象让人尤其印象深刻,而其高傲、矜持的一面仿佛也成为了英国民族性格的代名词。
英国有着至今令她的国民引以为豪的美誉--绅士的国度。
人们也往往用“绅士风度”来形容和概括英国人所有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2绅士风度及其主要特征绅士风度确是英国文化的一部分。
追溯其历史,它是英国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长期培育建设的文化思想体系,其实质是“英国民族精神的外化,是英国社会各阶层在向上流社会看齐的过程中以贵族精神为基础,融合了各阶层的价值观而形成的。
这种融合是一种长期的过程,它既非贵族精神的完全翻版,也不是中产阶级或劳动人民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
”(钱乘旦、陈晓律,2003:300)从这段定义来看,绅士风度本质上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等级化的阶级概念,代表了社会中下阶层在现代化进程中积极向上层社会看齐的一种愿望和具体行动。
久而久之,在各种价值体的融合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社会风尚,虽然并未名文规定,却潜移默化地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事准则,并最终形成了人们共同认可的绅士风度。
“绅士风度已经不是哪一个阶级的专利了,而是全民族共有的一种特征,它会很容易把英国人与其他民族区分开来。
”(钱乘旦、陈晓律,2003:311)所以,绅士风度实际上是绅士文化的精神内核,浓缩了英国人的国民性格和民族精神。
首先,绅士风度强调公平合理的竞争原则,不论是在商业、或其他带有竞争性质的场合,都应以良好的运动员风格来竞争。
绅士们坚持不欺骗、不说谎、光明磊落、不搞暗箱操作。
英国绅士文化及其衰弱(从文化视角探析英帝国的衰落)Abstract: In the modern world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upgrading competition in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s increasingly gives prominence to cultural strengths. Cultiva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embodying national spirit should be placed at the most important position in every country’s cultural dev elopment. The British Empire on which the sun was once thought never to set came to its end with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Embodying the British national spirit, the gentry culture that had vastly impacted on the world has fallen into a decline. A cultural approach to the functions that the gentry culture used to have on the Empire will undoubtedly supply reference to cultural development.Keywords: Gentry Culture; Decline; British Empire; Cultural Angle of View; Cultural National Strength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突出表现为文化国力的竞争,培育蕴含民族精神的民族文化在各国的文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积极的绅士化?——英国城市更新中的绅士化研究摘要:近年来,英国城市政策开始探索国家主导的城市更新以应对住房危机,却进一步导致了住房市场的失衡,绅士化的负外部性更加明显。
本文对英国城市更新中绅士化的空间分布特点、成因、空间效应进行了讨论,对其成因提出了后再城市化、社会住房私有化、新自由主义下的福利改革、住房金融化的制度解释,并反思绅士化的性质,认为城市更新作为当下英国城市发展策略越发普遍而有效,城市政策应开始关注如何发挥其积极效应,削弱负外部性,维持空间正义。
通过对德国、瑞士、英国、中国香港等城市政策的研究提出了可行的政策建议,包括优先购买权、建立内城控制区、租金控制、限购、设立社区土地信托等。
关键词:绅士化、住房市场、城市更新、社会住房私有化、社区土地信托Abstract:In the recent decades, British urban policy began to explore state-led urban regeneration in order to cope with temporary housing crisis. However it worsened the situation of imbalanced housing market, and the negative externalitiesof gentrification became more obvious. The article discusses about spatial distribution, cause and spatial effect of gentrification in the British urban regeneration, the institutional explanations of which are concluded as post-re-urbanization, privatization of social housing, Neoliberalism welfare reform and housing financialization. Subsequently, the article reflects in the attribute of gentrification and declares the positive factor of gentrification in the new urban regeneration context, suggesting that it is time for policy makers to think more about how to reduce negative externalities and lead to a positive gentrification. Based on the studies in related urban policies in German, Switzerland, England and Hongkong,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feasible policy options, including pre-emptive right of purchase, Urban Conservation Areas, rental brake, control of second home purchase and Community Land Trusts.Key words:gentrification, housing market, urban regeneration, privatization of social housing, Community Land Trusts一、研究背景绅士化(Gentrification)一词在英国已被使用多年,但大多数时候语义较为消极。
西方城市绅士化理论纷争及启示宋伟轩(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THEORETICAL DISPUTES AND ENLIGHTENMENT ON GENTRIFICATIONIN WESTERN CITIESSONGWei-xuan(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anjing210008,China)Abstract:In1964,RuthGlassfoundthatmanycommunitiesinhabitedbytheworkingclasshadbeenintrudedandoccupiedbythemiddleclassonebyone,andthatoncethemiddleclassbegantointrudeonecommunity,theprocessofintrusionwouldbeaccelerateduntilallorthemostoftheoriginalresidentshadbeenreplacedandthesocialcharactersofthewholeareachangedconsequently.Ithasbeenalmosthalfacenturysincetheresearchesintowesterncitygentrificationemergedinthe1960s,whichhavedevelopedintoarelativelycompleteacademicschoolandtheoreticalsystem.AndthemostrepresentativeonesareNeilSmith's"rentgap"theoryfromtheperspectiveofpoliticaleconomy,stressingonthesupplyandproductionofinnercitygentrificationresidences;andDavidLey'stheoryfromtheperspectiveofurbantransformationinthepost-industrialsociety,emphasizingonculturalneedsandconsumptiononhousingofgentrificationgroup.ThepapertriestosumupthemostrepresentativeacademicschoolsofGentrificationsince1970sinwesterncountriesandconcludetheirmainpointsandmajoracademicarguments,hopingtograsptheresearchprogressoftheprimaryresearchongentrification,andalsohopingtobringusefulenlightenmentfortheresearchinChina.However,thestudyonGentrificationinwesterncountrieshasamoreimportantlessonforChinathatgentrificationhasbeeninChinaforashorttimeandweshouldtryhardtopreventthesocialproblemsandcontradictionsfromChina,whichhaveonceemergedinwesterncountries,underthebackgroundofsocialtransformationandconstructingharmonioussociety,andtheproblemsincludingsocialequity,polarizationandsegregationdeservespecialattention.Aslongasweadoptpositiveandreasonablemeans,includingpolicy,economyandplanning,forthehealthygrowthofGentrification,itwillundoubtedlybecomethestrongimpetusforthenewroundofurbanizationandurbanharmoniousdevelopmentduringthecourseofurbantransformation.Keywords:Gentrification;innercity;rentgap;politicaleconomy;post-industrialsociety文章编号:1003-2398(2013)01-0032-04提要:西方城市绅士化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出现以来,历经近半个世纪,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学术流派和理论体系。
从《傲慢及偏见》看英国绅士化兴盛时期绅士文化摘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讲述了乡绅之女伊丽莎白・班内特的爱情故事。
它以达西和伊丽莎白之间的爱情为主线,展现了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及对绅士婚姻的追求,揭示了英国绅士化兴盛时期绅士文化中的男强女弱现象。
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的分析,探讨英国绅士化兴盛时期的绅士文化,从而加深对英国民族文化的理解关键词:《傲慢与偏见》英国绅士化兴盛时期绅士文化绅士一词源于十七世纪中叶,是由充满浪漫主义和英雄气概的“骑士精神”发展而来的。
绅士风度是英国民族文化的代表,《傲慢与偏见》鲜明地体现了英国人的骑士精神与绅士风度,可以从《傲慢与偏见》中看到英国绅士化兴盛时期的绅士文化,绅士文化中的绅士身份、风度、品德,以及婚姻中反映出的英国绅士化兴盛时期的社会表现,深刻地体现出英国民族文化精髓,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一、英国绅士化兴盛时期的绅士身份(一)绅士的概述绅士的说法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出现,通常人们会将外貌帅气并拥有贵族头衔的男士尊称为绅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绅士就是贵族的象征。
英国绅士文化通过古希腊文化发展而来,在历史长河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英国绅士文化,并成为英国民族文化的代表。
到了十八世纪,随着英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绅士阶层的范围越来越广[1](二)《傲慢与偏见》绅士的体现作家简・奥斯汀生活的时期是绅士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中产阶级可以通过与贵族缔结婚姻而实现绅士化,《傲慢与偏见》以老达西先生和德布尔夫人为代表的中产阶级就希望实现与贵族的联姻。
英格兰北部是奥斯汀的家乡,建有各种钢铁厂及纺织厂等,但对贵族的衡量标准是拥有多少土地资源,作品中宾利先生还没有完全成为绅士,其差距在于土地占有量不够。
作品开头,贝内特与宾利先生的对话引出了男主人公达西,男主人公达西身材魁梧,眉清目秀,举止高雅,进场不到五分钟,人们的目光就聚焦到了他的身上,大家都觉得他比宾利先生更优秀,同时达西家族地位显赫,还获得了长子继承权,拥有较大面积的土地资源,他的绅士身份已显而易见(三)绅士身份造成价值观的改变绅士化的不断形成使中产阶级的观念发生改变,对于达西而言,虽然处于工业化发展的时期,但对工商业毫无兴趣,对工商阶层的人物较轻视,比如伊丽莎白的舅舅是从事工商业的,达西就将伊丽莎白的舅舅称为低贱之人。
城市更新与绅士化2015-03-02 王昊中国青年规划师联盟那天途径老城,赫然发现小时候生活了18年的街区已经完全认不出来了:低矮的胡同和院落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雄伟壮丽的办公大楼和高层公寓,心中不禁涌起“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悲凉之感。
这种感受应该也并非我的专利,无论你生活在中国的哪个城市,如今,你还能找到自己出生时的老房子么?它们多半都已经被“更新”了吧?在西方政府的语境中,在城市化平稳发展时期,“城市更新”(Urban Regeneration)是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唯籍此,城市才能不断提升环境品质,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投资吸引力,从而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但是,西方学术界的立场却大相径庭,他们盯住了“城市更新”的副作用。
并给它起了一个“很装”的名字,叫做“绅士化”(Gentrification)。
我国的城市化率已超过50%,“从增量到存量”的平稳发展时期终于要到来了。
城市更新无论好坏,绅士化是否注定无法避免,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本文拟通过上下两篇,梳理一下西方政府和规划学界几十年来的“城市更新”(Urban Regeneration)与绅士化(Gentrification)之争,为了我们明天所要面对的问题,搭建一个思考的基础。
一、名词与概念别嫌烦,我们先来掉下书袋子吧!第一组:城市更新系列在西方,与拆旧建新、更新等等相关的名词大体有三个(既然词根是英语,还是以英国为例好了):旧城改造(Urban Reconstruction)在英国,旧城改造主要指1950-1960年代,以“清除贫民窟”为理想,大规模动用公共资源(财政、规划)的物质空间改造,和我国的就地回迁的棚户区改造比较像。
城市更新(Urban Regeneration)城市更新主要指撒切尔政权上台后(1970-1980年代),更加借助于市场的改造措施,这些措施既有专项补贴,也借助公私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以及行动规划(Action Plan),注意了,这个城市更新正是西方学界借助绅士化概念重点打击的对象,他们认为资本大举进入的城市改造带来了巨大的社会不公。
绅士化研究及对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议绅士化是一个涵盖了许多方面的概念,它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对城市环境进行改造和提升的理念,旨在打造更加优美、宜居和文化氛围浓厚的城市空间。
绅士化的研究涉及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公共空间的利用等多个领域,它的目标是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文化和艺术活动的机会,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首先,在绅士化研究中,城市规划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城市规划需要注意的是,将城市空间规划为多功能的、人性化的空间,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如儿童游乐设施、中老年人的休闲活动场所等。
此外,城市规划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实现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其次,建筑设计也是绅士化研究的重要方面。
建筑设计应注重建筑物与城市环境的协调与融合,兼顾美观和实用性。
建筑设计应考虑到城市的文化和历史特点,体现地域特色和人文精神。
在建筑设计中,还应注重节能减排和环保的原则,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材料等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公共空间的利用也是绅士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共空间是城市中人们进行集体活动和休闲娱乐的场所,如公园、广场、文化设施等。
在绅士化研究中,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利用需要注重功能多样性和灵活性,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城市规划者应考虑到城市居民的文化习惯和生活方式,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活动场所和文化设施,如艺术展览、音乐会等,以促进文化交流和社交活动。
最后,对于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施绅士化:首先,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注重整体规划和细节设计的协调,形成一体化的城市规划。
同时,在城市规划中应注重保护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提升城市的文化魅力和吸引力。
其次,加大对公共空间的投入,增加公园、广场、文化设施等公共活动场所的数量和质量。
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利用应注重普惠性和包容性,为不同群体提供足够的空间和便利条件。
国际绅士化研究进展与展望(1991—2021年)高彩霞;刘家明;薛涛;张书颖;朱鹤;高岩;申军波【期刊名称】《城乡规划》【年(卷),期】2022()5【摘要】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部分街区和乡村地区衰落的现象逐渐凸显,“特定阶层对衰落空间进行更新改造”的绅士化现象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本文以科学网(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期刊文章为基础,借助文献计量学软件,对1991—2021年绅士化研究的897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并展开讨论。
研究发现,国际绅士化研究逐渐从西方国家向全球拓展,从城市区域拓展到乡村地区,并聚焦绅士化社会生态效应、住房与景观空间变化、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背景下的绅士化、社区治理与空间环境可持续四个研究主题,定量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不断丰富。
未来,绅士化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复杂尺度下绅士化现象及其成因机制的对比研究,创新大数据研究方法,加强本土化实证研究和理论建构,丰富城乡转型和空间更新背景下的中国绅士化研究,为规避西方绅士化过程中出现的负面效应提供借鉴和参考。
【总页数】10页(P21-30)【作者】高彩霞;刘家明;薛涛;张书颖;朱鹤;高岩;申军波【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体育大学海南国际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相关文献】1.1991年国际锡市场回顾与今后形势展望2.国际有色金属市场回顾与展望1991年有色金属市场续疲1992年下半年...3.1991/92年度国际纺织原料和纺织品服装市场的回顾和展望4.1991年国际钨锡钼市场回顾与1992年展望5.国际有色金属市场1991年分析与1992年展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由《傲慢与偏见》看英国绅士化兴盛时期的绅士文化一、本文概述《傲慢与偏见》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以其细腻的人物描绘和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更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独特的文化视角,为我们展示了英国绅士化兴盛时期的绅士文化。
本文旨在通过解析《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探究英国绅士化进程中的绅士文化特征,以及这一文化是如何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得以形成和传播的。
我们将通过对小说中的男性角色,特别是达西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来揭示英国绅士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本文还将探讨绅士文化在19世纪英国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它如何影响和塑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际关系。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英国绅士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还能从中汲取启示,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绅士文化的优秀传统。
二、《傲慢与偏见》中的绅士形象《傲慢与偏见》不仅是一部描绘19世纪初英国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的经典小说,更是一部生动展示英国绅士文化的重要作品。
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性格迥异的绅士形象,他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价值观,从而构成了当时英国绅士文化的丰富内涵。
达西先生是小说中最为典型的绅士形象。
他出身于贵族家庭,拥有高贵的气质和优越的地位。
然而,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具有深厚学识和修养的绅士。
他尊重女性,对爱情执着,对待朋友忠诚,这些都是他作为绅士的重要品质。
他的傲慢虽然让他在一开始失去了伊丽莎白的好感,但最终他的真诚和善良赢得了伊丽莎白的芳心。
达西先生的形象展现了英国绅士文化中尊重女性、真诚待人的价值观。
除了达西先生,小说中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绅士形象,如伊丽莎白的父亲班纳特先生、伊丽莎白的哥哥达西的朋友宾利先生等。
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但都在不同程度上展现了英国绅士文化的精髓。
班纳特先生虽然有些固执和刻板,但他对子女的教育和关爱体现了绅士文化中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
【文章编号】1002-1329 (2021 )01-0094-11【中图分类号】K 901.2:C 912.81【文献标识码】A【doi 】 10.11819/cpr 20210112a【作者简介】陈培阳(1983-).男.博士 . 苏州大学城乡规划系副教 授.硕士生导师。
【修改日期】2020—12—22西方绅士化研究进展#A REVIEW ON GENTRIFICATION STUDII陈培阳CHEN Peiyang【摘要】从绅士化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入手,回顾 了西方绅士化现象的阶段特征与趋势、西方绅士 化研究的四个重要阶段,从绅士化的类型衍化、 绅士化概念工具的再发展、绅士化效应与抵抗、 新自由城市主义与绅士化、尺度转向与星球绅士化等方面分析当代西方绅士化研究的新特点。
在 展望西方绅士化实证研究、理论建构、后效应对 与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认为中国绅士化的研究应 当重点关注本体论与认识论、前置条件、结构动 力与制度条件的独特性。
【关键词】绅士化;中产阶层;社会空间;进展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origination and mutation o f the term “gentrification”,the stage models and trend o f gentrification 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four key periods o f Western studies on gentrification. It analyzes the recent progress of gentrification studies from five research fields: new types o f gentrification, redevelopment o f conceptual to o ls, s o c io -sp a tia l c o n se q u e n c e s and their resista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oliberal urbanism and gentrification, and scale shift and planetary gen trifica tio n. B ased on a d iscu ssion on the possible future agenda for gentrification in Western countries that includes four directions: empirical research,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consequences, and analysis m ethod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studies on gentrification in China should focus on its very typical ontologies and epistemologies, preconditions, structural dynam ics, and unique institutional conditions.KEYWORDS: gentrification; middle class; social space; progress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168、41971211);江 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4KJB1 7001 9)。
欧洲绅士教育探讨一、绅士教育在近代欧洲的肇端早在1404年,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弗吉里奥就用拉丁文写成了一篇题为《论绅士风度与自由学科》的书信体论文,它的英文译本书名为《论绅士教育》。
正是在这篇论文中,他在近代欧洲最早提出“绅士”概念,而被看作是绅士教育的肇端。
也正是在古希腊罗马教育思想尤其是昆体良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弗吉里奥阐述了他的绅士教育思想。
在绅士教育的目的上,弗吉里奥认为,教育不仅对个人发展,而且对国家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
如果一个人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就可能因出类拔萃而使自己有美好的未来和声誉。
如果一个国家能使它的公民受到教育,它就可能成为高雅的社会。
因此,父母有义务使自己的子女受到教育,国家有责任提供教育并进行指导。
在弗吉里奥看来,博雅教育对自由人是有价值的,其目的主要是培养一种身心健全和充满世俗精神的人,即“知识、道德、身体三方面调和和发达的人”[1]118。
他强调指出:“通过这种教育,我们能得到美德和智慧,并成为美德和智慧的实践者。
这种教育唤起训练和发展人的身心方面的最高才能,正是这些才能使人的品格趋于高尚。
……判断的正确、智慧的丰富和行为的一致是真正高尚的精神的标志。
”[2]102在绅士的品格训练上,弗吉里奥认为,在绅士的培养中,品格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这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对于一个绅士来说,品格训练的重要性高于知识的学习。
因此,学问是从属于道德的,因为知识就其真实价值而言是仅次于美德的。
绅士应具有的良好品格,主要包括:竞争精神、服从、有羞耻心、尊敬长辈、待人友好、宽容、合作精神等。
除外,绅士应该具有优雅的外在仪表和行为举止。
在绅士品格的训练中,弗吉里奥认为,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以便对学生起促进作用和消除不良的影响;其次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阶段及天性爱好,更好地对学生的品格进行训练;第三要重视榜样的作用,促使学生模仿和学习好的榜样;第四要养成节制精神,使学生抵制外在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