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立体主义绘画----毕加索
- 格式:ppt
- 大小:22.79 MB
- 文档页数:12
新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案目录1)发现与表现2)外国古代雕塑3)标志设计鉴赏4)20世纪美术5)印象主义绘画》教案6)彩塑7)《敦煌艺术中的彩塑》说课8)球体明暗调子素描9)简笔画写生10)中国花鸟画11)绘画艺术的特点12)傲雪梅花13)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2)14)中国古代壁画15)中国陶器艺术欣赏16)用线条表现物体的结构17)石膏几何体画法教案18)雕塑艺术19)古代山水画20)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21)外国古代建筑艺术22)中国古代人物画23)罗丹的雕塑艺术24)美术及其社会功能25)美术作品中的形象26)百老汇的爵士乐27)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28)美术特长课教学纲要美术特长课教学纲要发现与表现教学目的:1, 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充分认识"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关键要靠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罗丹语).2, 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指导学生运用绘画知识表现校园环境.3, 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活动过程:1, 风景画欣赏导入.(复习构图,透视知识)2, 分组活动写生,师生共同活动.3, 课堂小结,学生自我评价,教师适当点评总结.一,引课:[情景]1,课堂内.老师:同学们好,老师近日画了一张风景画,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学生(齐声):想.(老师展示风景画.)(学生惊叹,产生浓厚兴趣.)老师:请用你自己学过的美术知识对这幅画进行评析.(学生发言踊跃,通过发言复习了透视,构图知识.)(老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肯定.)老师:自然界处处存在美,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和表现.(老师继续展示自己在校园内写生的美术作品.)学生(边议论边发言):原来我们经常生活的校园画出来也这么美呀!我也要画一画我们的校园.(此时,学生探索美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2,课堂外学生分组开始校园写生,师生共同活动.3,课堂内课堂小结——学生自我评析——老师点评总结.课后简析:通过对校园环境,人物以及校园内各种活动的绘画表现,加深对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体验以及自己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并了解对相关环境,人物活动的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校园写生课符合新课程理念,导入课题生动自然,学生兴趣高涨,分组写生活动中师生关系融洽,绘画积极性高,课堂小结中,学生发言积极,气氛热烈,使我感到初一新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一个个给予肯定,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力等方面全面发展.通过这节课我感到课堂教学,课课都会有不同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老师具有应变能力,使课堂教学收放自如,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体验需求和选择的需求.外国古代雕塑导入新课:我们已经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宗教雕塑艺术.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外国古代雕塑.外国雕塑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各个国家和地区,各个民族,各个时代的作品极其丰富,题材内容广泛,形式风格多种多样.今天我们所要了解的外国古代雕塑艺术,包括自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这段时期中出现了以埃及雕塑,希腊雕刻,罗马雕刻,中世纪雕刻和文艺复兴时期雕刻为代表的外国著名雕刻艺术.这些亚非欧三大洲主要文明古国的优秀作品,一直是世界文化艺术遗产的魂宝.外国最早的雕塑是在人类为劳动和生活需要创造生产力极低的劳动工具--石器工具的同时创造的雕塑艺术《维伦多夫的维纳斯》.作品产生于2.5万年前,这类雕塑体积小,供原始人随身携带,它们看来像是原始部落神圣的生育神,曾在欧洲流传了很长的时期.新石器时代开始后,人类被迫放弃狩猎成为牧人,农民,各种手工艺术得到了充分发展.此后,在墨西哥湾地区出现了古典前期文化即奥尔麦克文化,为满足宗教需要,雕刻家们雕刻了许多巨大的石雕头像.而古代埃及雕刻家也开始了他们的创作,并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的古埃及,在雕塑艺术上曾结出了丰硕的果实.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原始公社的瓦解,世界上先后出现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古埃及就是其中之一.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王国建立,实行奴隶主专制统治,国王法老掌握军政大权.埃及的雕塑艺术大约始于公元前4000年,建筑业的诞生,孕育了艺术装饰的萌芽.从古王朝(公元前4000-3000年)到中王朝(公元前3000-2000年),新王朝的漫长岁月中,古埃及长期保存了原始社会的残余,埃及的神话与宗教信仰支配了雕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神话,宗教信仰的保守性是决定埃及雕刻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埃及雕刻是为法老政权和少数奴隶主贵族服务的.由于受宗教思想意识支配,严格服从上层社会的审美观点和需要,美术家墨守陈规,在圆雕中严格地遵守"正面规",不论人物站着还是坐着,人体都处在静止中,而且面部表情总是庄严平静地对着观众.立像多数僵直呆立,从头顶经胸腰直到脚跟都在一条垂直线上.直立的男人体,左脚向前,重心落在脚掌上.坐像总是促膝并足地坐着的.从表面上看,埃及雕刻似乎是大同小异,但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他们的面部各有不同的特点,而且表现得相当细致. 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能享受生前的一切,包括继续使唤那些侍候他们的奴隶仆从,所以在埃及陵墓中,除了死者的雕像,死者生前活动的浮雕外,还有大批殉葬奴仆小雕像和描写奴隶或社会下层民众生活的浮雕构图.小雕像不受陈规的约束,因此人物形象比较自然生动.埃及雕刻除陵墓中一部分作品外,最有影响的还是陵前和神庙的装饰雕刻及纪念性雕刻.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其形体为正方锥形,四面正向方位,形似"金"字故名.在今开罗近郊有胡夫(海欧普斯)金字塔,哈佛拉(海佛林)金字塔和孟卡拉(米克林)金字塔.其中最高的胡夫金字塔,金字塔前的巨大狮身人面像采用一整块巨大岩石雕成,是古代最庞大,最著名的雕刻.从新王朝开始,法老不再建造金字塔.为了防止陵墓被盗,法老的祭庙和陵墓分开,陵墓一般建在荒野的山坡上. 埃及雕刻多以石头,木材,象牙,铜,陶土为材料,巨型雕刻花岗岩,闪绿石,玄武岩等做材料,一般的雕刻用石灰石,沙石雕成,小型雕塑取材木头或铜,有时部分采用镶嵌工艺完成.埃及雕刻达到如此卓越的成就,是埃及雕刻家经过长期的探索得来的.埃及雕塑在古代世界美术史留下了灿烂的一页. 古希腊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包括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沿岸.当时,一些开明的统治者除致力于内政武力外,还提倡发展美术和文艺,在公元前6世纪以后的几百年中,古希腊科学,文学,艺术的名家辈出成就辉煌,雕塑艺术是这个时期灿烂的文化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希腊雕刻的题材大部分取自神话或体育竞技.爱琴海上有许多小岛屿,其中巴罗斯岛盛产大理石,为雕刻提供了最好的材料.古希腊人爱好体育,运动员毫不介意地脱掉衣服参加竞赛,在明朗的阳光照耀下,运动家健美的身体得到观众的赞美.因此对男女人体美的欣赏爱好便自然地在古希腊人的心目中培养起来,而雕塑家也很喜欢表现男性或女性健美活泼的各种姿态. 希腊雕刻就艺术风格的变化,发展而言,可分为古风时期(过渡时期),古典时期(全盛时期)和希腊化时期.古风时期(公元前6世纪)是雕刻家的训练阶段.这个时期经过雕刻家的长期探索,为后来的雕刻家开辟了道路.古风时期的雕塑作品,如萨摩斯岛出土的大理石女雕像,现存巴黎卢浮宫博物馆.雕像的头部已毁,身体像圆柱一般.右手垂直贴身,左手按在胸部,上下衣裳变化较少,比较呆板,简朴,未能摆脱传统的羁绊.根据现存作品和文字记载,希腊雕刻在这时期形成两个海陆空派:伊奥尼亚学派和陶里安学派.伊奥尼亚学派以纤巧著称,陶里安学派具有纯朴,粗犷的特点,在表现人体方面独树一帜.后者在古风时期对希腊雕刻有广泛的影响,但保存下来的作品很少,这个时期的著名雕刻家有卡拉美斯和米隆.卡拉美斯的代表作是御者和鲁多维奇宝座的装饰浮雕.米隆是希腊古风时期一位多产的伟大雕刻家,《掷铁饼者》是他的代表作品. 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希腊雕刻艺术以雅典为中心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菲底亚斯就是这个时期的伟大雕刻家和建筑家.在伯里克利时代,他受命监督雅典的一切伟大建筑和雕刻工作,巴底隆神殿的雕刻就是由他设计并在他的领导下完成的.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雅典娜像,早期的作品是塑在卫城上异常巨大的雅典娜铜像,后期主要作品是列姆诺斯岛的《雅典娜》,奥林匹亚的《宙斯》和帕提侬的《雅典娜》.希腊全盛时期以帕提侬神殿留下来的雕刻为最多,也最有代表性.巴底隆是奉祀雅典的保护神雅典娜的神殿,这座伟大的建筑建成于公元前447年至前431年,直到公元17世纪还相当完整.但是在公元1687年,威尼斯人进攻被土耳其占据的雅典时,巴底隆神殿受到严重毁坏.残存的雕刻大部分藏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如《三女神》.希腊全盛时期的雕刻家,除菲底亚斯外,还有波留克莱妥斯,柏拉西特列斯,史珂柏斯和留西坡斯等.这个时期,希腊人的社会思想和宗教观念起了很大的变化,影响到艺术的构思,雕刻艺术逐渐趋向强调人物性格情感的刻画.留西坡斯把运动题材的雕刻推进了一步,使运动家的雕像不仅是健美人体的典范,而且成为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1世纪),雕刻艺术的中心逐渐从希腊本土移到小亚细亚沿岸和邻近城市.雕刻家继承了传统的技法,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力和新的特色.希腊时期保存下来的雕塑作品不论圆雕或浮雕都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希腊雕刻给我们总的印象是:雕刻家对人体有丰富的知识和高度的写实技巧.人体比例匀称,形体结构严谨明确,肌肉富有弹性.处理衣纹线条生动流畅而有变化,不仅表现出衣服的质感,而且通过衣服表现人体的优美.希腊雕刻创造了崇高,典雅,完美的人物形象.罗马雕刻很大程度上是在继承了希腊雕刻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装饰雕刻,纪念碑雕刻以及塑造裸体方面,罗马的作品都难以和希腊的作品相提并论.但是罗马人在肖像雕刻方面却有独特的贡献,希腊雕刻家追求表现人的所谓类型(美的类型),不是某一个具体人的形象,而罗马雕刻家在肖像作品中首先追求模特儿外形的逼真,而且注意人物个性的刻画.罗马肖像雕刻特别发达,这与罗马人崇拜祖先遗容的传统风俗是分不开的.希腊裸体雕刻多,特别是男性着衣雕刻较少,而罗马由于僧侣风俗和祭祀礼节的流行,雕刻家较多刻画着衣人物形象.罗马早期雕刻被少数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当时的雕刻家们雕刻的不少罗马皇帝的形象,是把罗马皇帝当做英雄的统帅来表现的.如梵蒂冈博物馆收藏的一尊《奥古斯都》,表现罗马皇帝手执权杖,正在向部下训话传令的瞬间动作.在《阿格利巴》的肖像中,雕刻家真实地表现了这位具有宏伟气魄,卓越才能和高度文化素养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的性格. 这段时间的肖像雕塑以写实的风格见长.雕刻家们善于运用夸张,概括的艺术手法,细致地刻画人物,舍去繁琐的东西,加强运动感,使作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世纪下半叶盛行"情绪肖像".这类肖像较充分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在感情和心理状态,表现手法也比过去丰富多了.如为了表现眼球受光明暗的变化,雕刻家在眼球上刻上深浅不等的圈.罗马皇帝卡拉的雕像就是当时的代表作品. 罗马雕刻家除了表现统帅,英雄人物,全家群像,夫妇合像,单人墓碑像外,还在罗马的建筑,广场,纪念柱等上面装饰了许多圆雕和浮雕.三世纪较有名的建筑为塞普提米乌斯,谢维路斯凯旋门和卡拉卡拉的公共浴室.古罗马雕塑是西方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西方现实主义雕刻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历史上一般称欧洲的封建社会为"中世纪",艺术史上把古罗马以后到文艺复兴前这段时间的西方艺术称为"中古世纪的艺术",它延续了1200年左右.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成为封建统治的有力支柱.因此,欧洲中世纪的雕塑主要为基督教服务.中世纪盛期的文化艺术,经历了罗马式时期和哥特式时期.教堂建筑成为当时主要艺术载体,许多优秀雕刻家从事教堂建筑的装饰雕塑和内部陈列的圆雕工作.法国的安高莱姆教堂,康城的三圣教堂,德国盖因拉德的圣基列阿教堂中的许多雕刻,都具有代表性. 罗马式教堂以其坚厚,敦实的形体显示教会的威力,哥特式教堂以其灵巧,尖挺的上升力量控制观者的精神感情.教堂建筑中彩色玻璃窗画的明暗变化,各色各样轻巧玲陇的雕花图案和壁上的雕塑,都有助于加强宗教神秘的气氛.哥特式教堂代表了中世纪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如著名的巴黎圣母院,沙脱尔教堂,理姆斯教堂等,都是哥特式教堂.而哥特式雕塑则基本上代表了中世纪保守落后的宗教艺术. 14世纪的法国雕塑中,哥特式艺术反映现实倾向增强,对人物姿态,表情,形体等方面开始夸张强调,为宗教服务的哥特式雕塑开始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艺术的萌芽.中世纪的雕塑有精华有糟粕,许多作品中充满迷信,荒诞的宗教内容,但从艺术遗产的角度来看,当时的雕塑家们也创造了不少属于人民的,有积极因素的好作品,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从15世纪后半叶开始一直16世纪,文艺复兴文化在欧洲许多国家产生和形成.在欧洲的许多先进国家里,文化艺术达到了高度繁荣,文艺复兴掀起了欧洲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文艺复兴文化是反对封建宗教的文化,提倡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起领导作用的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继承并发展了希腊,罗马雕刻艺术的传统,使雕刻艺术达到了高度繁荣,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雕刻家,差不多都集中在佛罗伦萨.最先出现的雕刻大师是季培尔蒂,佛罗伦萨洗礼堂的两扇青铜大门上的装饰浮雕是他的代表作.伟大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把这两扇大门赞誉为"天堂之门".同一个时期的伟大雕刻家还有多那泰罗,委罗齐奥等.而米开朗基罗的出现,则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发展到了最高峰.他们以写实的手法,用准确的人体解剖学,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的形态有很强的力度感,以雕刻的艺术语言塑造传神的形象和高度的技巧手法.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对后期的雕刻家有极大的影响.标志设计鉴赏[课型] 高中美术欣赏[教材分析]《标志设计赏析》是现代商业美术课中的重要内容,是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知识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提高审美能力与掌握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典型课题.其中既有对中国内外优秀标志设计作品的欣赏,又有对标志作品的设计思维和方法的剖析.[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教学,向学生介绍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思路和方法,使学生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审美原则和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技能,设计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首先让我们假设这样一种情境,我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在无法用文字语言交流的情况下,如何尽快找到想去的地方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其实答案很简单,你自然会去找能够代表这种地方的图形符号,这样的符号就是我们要讲的标志.(二)基本知识1.什么是标志用一种文字或图形来代表另外一种事物的符号.标志的这种作用与文字产生之前的原始社会采用的结绳记事,堆土记事,刻木记事的作用是一致的.教师明确:结绳记事盛行于原始社会,"先民结绳以明事",结绳不同,所寓之事即有别.这应当说是标志的雏形.2.标志的类别教师提问:现在,我们大家每天可在不同的场合见到一些标志,请仔细回想,你都见到过哪些标志这些标志各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确实如,标志存在于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适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中,标志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用,成为一个种文化. (用微机展示一幅图片,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标志)(1)从用途上分:[*]纪念标志:1979年国际儿童年城市标志:德国基尔城城徽,联合国标志会议标志:奥运会标志商业标志:①代表企业公司形象②代表企业产品品牌(简单介绍标志设计及艺术设计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公共图形:贴近生活,服务社会,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规范人们行为的交通标志和散见于公共场合的服务性标志(2)从造型特点上分:具象型标志(特点:形象自然,生动活泼,有直观趣味感.图例为:德国自然出版社标志[*]抽象型标志(特点:造型严谨,寓意深刻,是把无形的事物转化为有形的可表意的形象.图例为:南斯拉夫进出口贸易公司标志[*]字图型标志(特点:运用广泛,传播速度快.图例为:加拿大铁路标志[*](此处点一句中国铁路路徽的异曲同工之妙)以上同学们认识了标志的类别,但怎样区分标志设计的优劣,是否需要有一种评判的标准呢而这种标准也正是标志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只有在创作中遵循了这些原则,支委会符号人们的一种普遍的审美情感,同时,也才能够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给人以美的愉悦和享受.3.标志设计的主要原则简:简明易认,一目了然(采用美国百氏可乐饮料公司标志的五次变革来说明标志设计从繁到简的过程)[*]准:内容准确,形象直观(日本某建筑公司标志)[*]奇:独树一帜,不能雷同(采用几幅典型的标志图说明)[*]美:符合艺术美的规律,符合大众普通的审美情感4.标志设计的艺术表现方式在电影史上有众多的流浪汉形象,然而,大家可曾想过:为什么这众多的形象中只有卓别林留有给我们一种卓而不群的艺术感受呢原因即在于它独特的形象设计和别具风格的艺术表达方式.相同的内容,不同的艺术表达,即可产生风格迥异的艺术效果.同样,既然标志设计是艺术设计,那么它应运用一些基本的艺术表现方式.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式.(1)形象高度夸张,概括,简洁,几何形化(采用太阳神口服液标志和捷克音乐学院标志说明)[*](2)运用联想,比喻的方式(采用阿根廷市政银行和某人寿保险公司标志说明([*](3)运用象征的方式(波兰和平委员会标志)[*](4)运用民族艺术表现形式(采用德国和法国两种不同风格的标示设计说明民族性特征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突出民族性)请同学们确定两幅标志的类型[*]这两幅标志设计的构图特点正反映了两种不同民族文化观.我们知道,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民族史造了不同的民族性格,而不同的民族性格又滋养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底蕴.大家知道,法国是一个崇尚浪漫,追求自由的民族,柔情似水,恬淡无求的他们至为崇敬的人生境界.这点恰与德意志民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德国人的热烈奔放是举世著名的,威武刚劲,执著不息构成了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全部.曾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约翰.克里思朵夫》中的主人公,一个在德国本土取得突出成就的音乐家,当他来到巴黎试图取得更高的发展时,其作品却无论如何也得不到法国音乐界的认同,原因很简单,因为德国民族的直线条抒情方式的狂热猛烈地击打着法国人的柔弱纤细的内心,他们无法忍受这种近似于虐杀的残酷的心灵的摧残.这就是民族性格差异造成的艺术理解的反差.由此可知,强调线条的翻复,在起伏波动的线条中体现法国人的多情与灵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创造了风格迥异的艺术,但给人的却同样都是美的享受.①①(三)用提问的形式使学生加深对知识部分的理解(此处采用几个国家的航空标志让学生分析判断类别及艺术表现方式)[*]着重介绍中国民航新标志[*](让学生通过新旧两幅标志的对比体会标志创作的艺术演变规律)中国民航标志说明:①在创作构思上,作者突出了标志设计的民族性特点,它以中国固有民族图腾形象之一"凤凰"作为构图的主体,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滋润与独特内涵.②从造型特点上看,具有极强的现代设计意识,完全符合上述标志的现代设计原则.是一幅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美原则和谐统一的杰作.(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赏析几幅优秀作品)A.中国铁路标志介绍:[*]①"工人"点明铁路行业之属性,即铁路是属于工人阶级的,而工人阶级又是国家的主人,它洋溢着铁路工人当家作主的自豪感责任感.②"人工":在建国初期,中国处于一穷二白的阶级,而这一标志的含义恰在说明广大铁路工人乃至中国人民勇于战天斗地,不畏艰难险阻,誓与"天公"一比高的豪迈之气,歌颂了"人"改造自然的力量和精神.③在具体形象上,"工"字取铁轨横截面之形,整个构图外形上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火车头形象,它夺面而来,蕴含了磅礴的气势,孕育着无穷的力量.可以这样说,这幅作品,它构思精巧,构图精美,意蕴深刻.它虽创作于50年代,用当时的艺术标准衡量,实属佳作;即使放在今天,它依然不失为一幅极具现代设计意识的,不可多得的典范性作品,具有级高的艺术价值.B.加拿大毛纺织公司标志[*]C.某皮鞋超大厂标志[*](四)指导学生分析标志设计的构思过程(通过教师自己设计的心理门诊标志和自己家乡的长城干白葡萄酒标志来分析设计人员的设计思维过程)[*](五)小结以上同学们看到了很多中外的优秀标志作品,了解了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和设计过程.标志设计概括是一种美的创造,同时也是一种民族艺术的流露与渗透,从这一点讲,我们应该以一种正确的思想和心态去认识中国标志设计现状,既不盲目崇外,更不能固步自封.正如斯大林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文化并不是要排斥各民族的民族文化,而是以民族文化为前提并且滋养民族文化;正像各民族文化不是取消而是充实和丰富世界文化一样.我衷心希望同学们吸收中国民族文化的营养,投身于标志创作的领域,以更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美的作品,为中国,为世界艺术史写下壮丽而又灿烂的新篇章!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注1:本教安中标[*]的部分为微机画面演示.注2:本课例获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录像)评比一等奖.教学后记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有更直观的感性认识,我收集了大量中外优秀的标志设计精品作为课堂范例,以使之能准确表达教材内容.但在第一次试讲之后发现了一些问题:所选用的范例中国内的优秀标志设计数量偏少,课堂上学生们明显表现出对我国标志了调计现状信心不足,缺乏民族自豪感.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结构进行了调整,突出强调了几个环节:选择国内优秀标志设计作品(如:中国铁路路徽和中国民航新标志等),并作重点分析,使学生在欣赏之余增强民族自豪感;选择家乡著名品牌的标志设计作品(如:中国长城干白葡萄酒标志等),使学生在亲切之余,又多了一份对家乡的热爱;选择教师自己的设计作品为范例(如:心理门诊标志等),来讲述标志的设计思维和制作过程,使学生增强内容的理解,切实感受到设计就在自己身边.同时,辩证的分析我国标志设计现状,增强学生的紧迫感,增强自强信念,抒发爱国情感,恰当的加入德育内容,使本课教育目的上提高了一个层次.这节《标志设计赏析》课本着知识性实用性相结合,提高审美能力与掌握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原。
01毕加索生平与艺术成就Chapter早年经历及艺术启蒙1901-1904年,毕加索经历人生低谷,作品风格以蓝色为主调。
代表作品《蓝色房间》、《老吉他手》等,描绘社会底层人物,表达同情与关怀。
蓝色时期作品情感深沉,笔触简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蓝色时期与代表作品粉红色时期风格转变1904-1906年,毕加索结识费尔南德·奥利维耶并坠入爱河,作品风格逐渐转向粉红色调。
代表作品《拿烟斗的男孩》、《亚维农的少女》等,描绘人物更加生动,色彩明快。
粉红色时期作品充满生活气息,展现温馨、浪漫的氛围。
代表作品《亚维农的少女(立体主义版本)》、《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等,将物体拆解成几何形状重新组合。
立体主义时期作品强调空间与结构的重塑,对现代艺术产生深远影响。
1907年开始与乔治·布拉克共同创立立体主义,颠覆传统绘画观念。
立体主义时期探索与创新02毕加索绘画技法与特点Chapter独特构图和色彩运用构图新颖色彩丰富线条表现力及笔触技巧线条多变笔触独特空间感营造和光影处理空间感强烈毕加索善于运用透视原理和色彩对比等手段,营造出强烈的空间感。
他的作品常常让人感到仿佛置身于一个三维的立体空间中。
光影处理巧妙他对于光影的处理也非常巧妙,能够通过光影的变幻和对比,刻画出人物和景物的立体感和质感。
他的光影处理有时显得神秘而幽深,有时又显得明亮而清新。
对后世艺术家影响开创了立体主义推动了现代艺术发展03《毕加索》课件一内容解析Chapter主题思想及创作背景介绍主题思想创作背景概述毕加索所处的时代背景,包括社会、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他的创作理念和作品风格。
关键知识点梳理与讲解毕加索的生平与成就详细介绍毕加索的出生背景、成长经历、艺术成就等,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这位艺术大师。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与特点深入分析毕加索在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如蓝色时期、玫瑰时期、立体主义时期等,以及这些风格的特点和影响。
西⽅艺术史:⽴体主义的艺术-毕加索【121】⽴体主义的艺术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 (Pabol Picasso,1881-1973)西班⽛画家、雕塑家。
从⼗九世纪末从事艺术活动,⼀直持续到⼆⼗世纪七⼗年代最具有影响⼒的现代派画家。
⼆⼗世纪艺术中最引⼈注⽬的现象,⼆⼗世纪的⼤部分艺术史都可以按照他的成就来写。
⼀⽣画法和风格迭变。
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后注⽬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
1915-1920年,画风⼀度转⼊写实。
1930年⼜明显的倾向于超现实主义。
晚期制作了⼤量的雕塑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就。
他的作品对现代西⽅艺术流派有很⼤的影响。
《亚威农少⼥/亚维农少⼥》由毕加索创作于1907年,是第⼀张被认为有⽴体主义倾向的作品。
毕加索以他青年时代在巴塞罗那的“亚威农⼤街”所见的妓⼥形象为依据。
这条街以妓院林⽴⽽闻名。
画上的⼥⼈形象,就是这条街上的妓⼥们。
过去的画家都是从⼀个⾓度去看待⼈或事物,所画的只是⽴体的⼀⾯。
⽴体主义则是以全新的⽅式展现事物,他们从⼏个⾓度去观察,从正⾯不可能看到的⼏个⾓度去观察,把正⾯不可能看到的⼏个侧⾯都⽤并列或重叠的⽅式表现出来。
在《亚威农少⼥》中,五个裸⼥的⾊调以蓝⾊背景来映衬,背景也作了任意分割,没有远近的感觉,⼈物是由⼏何形体组合⽽成的。
画家把这五个⼈物不同侧⾯的部位,都凝聚在单⼀的⼀个平⾯中,把不同⾓度的⼈物进⾏了结构上的组合。
看上去,就好像他把五个⼈的⾝体先分解成了单纯的⼏何形体和灵活多变、层次分明的⾊块,然后在画布上重新进⾏了组合,形成了⼈体、空间、背景⼀切要表达的东西。
就像把零碎的砖块构筑成⼀个建筑物⼀样。
⼥⼈正⾯的胸脯变成了侧⾯的扭曲,正⾯的脸上会出现侧⾯的⿐⼦,甚⾄⼀张脸上的五官全都错了位置,呈现出拉长或延展的状态。
画⾯上呈现单⼀的平⾯性,没有⼀点⽴体透视的感觉。
所有的背景和⼈物形象都通过⾊彩完成,⾊彩运⽤的夸张⽽怪诞,对⽐突出⽽⼜有节制,给⼈极强的视⾓冲击⼒。
毕加索与立体主义绘画毕加索 Picasso1881年,毕加索生于西班牙安达鲁西亚自治区的马拉加市,是唐·裘斯·路伊兹·伊·布拉斯可(Don José Ruiz y Blasco)和玛莉亚·毕加索·伊·洛佩兹(María Picasso y López)的第一个孩子。
毕加索受洗后,被授以教名“巴布罗·迪戈·裘斯·法兰西斯科·狄·保拉·胡安·纳波穆西诺·玛莉亚·狄·洛斯·雷梅迪奥斯·西普里亚诺·狄·拉·圣地西玛·特里尼达·克里托·瑞兹.布拉斯科.毕加索”(Pablo Diego José Francisco de Paula Juan Nepomuceno María de los Remedios Cipriano de la Santísima Trinidad Ruiz y Picasso)西班牙画家、雕塑家。
法国共产党党员。
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他于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
它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
这幅画在以后的十几年中竟使法国的立体主义绘画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至还波及到芭蕾舞、舞台设计、文学、音乐等其他领域。
《亚威农少女》开创了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毕加索与勃拉克也成了这一画派的风云人物。
The girls of Avignon 1907毕加索崇尚立体主义,他的抽象画主观表现出的太阳光是螺旋状照射的,不同于客观世界的光沿直线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