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行为学参考书目

组织行为学参考书目

组织行为学参考书目
组织行为学参考书目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

英文名称:Organizational Behavior

任课教师:何菊莲等

适应学科、方向:企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

预修课程: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

主要内容: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提高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的预期目标。由于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在组织行为学领域中人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还存在分歧,某个观点,会有正反两方面的争论,让学生探讨不同的观点,从争论中获得启发。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三个部分。个体部分讲述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个性差异与管理、激励理论及其应用、员工与组织关系等。群体部分讲述群体行为的基础、团队管理、沟通、领导行为与管理决策、冲突管理等。组织部分讲述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的变革与发展、组织文化、跨文化组织行为管理等。

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

1、罗宾斯(美)著. 李原、孙健敏译.组织行为学(第十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

2、孙健敏译,组织行为学(MBA核心课程案例).北京: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

3、德博拉.安科纳(美)等著. 王迎军等译. 组织行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4、陈维政等. 组织行为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余凯成主编. 组织行为学(第三版) 〔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4.

7、余凯成等. 组织行为学案例集〔M〕.成都:西南财大出版社,1996.

8、黎永泰.黎伟. 企业管理的文化阶梯〔M〕.四川:四川人民

出版社,2002.

9、 (美)里基·W.格里芬Ricky W.Griffin编著.组织行为学—

—组织与人员的管理〔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

10、(美)杰拉尔德·格林伯格编著.组织行为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1、(美)史蒂文L.麦克沙恩编著.组织行为学〔M〕.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7.

12、(美)莱曼W.波特编著.激励与工作行为〔M〕.机械工业出

版社,2006.

13、(美)O.吉弗.哈里斯等著. 李丽等译. 组织行为学〔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7.

14、弗雷德.鲁森斯著. 王磊等译. 组织行为学〔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8.

15、JenniferM.George,GarethR.Jones著. 组织行为学〔M〕

北京:北大出版社,2006.10.

16、魏江,严进编著.管理沟通——成功管理的基石〔M〕,机

械工业出版社,2006.

17、胡君辰.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3

18、李剑锋.组织行为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2

19、刘松博,龙静.组织理论与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9.7

20、王益明编著,《人员素质测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丛

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21、张德主编. 组织行为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4.3

22、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4

23、陈国裕,朱法贞主编. 领导学与案例教程〔M〕.科学出版

社,2001.8.

24、皮尔斯等.领导者与领导过程〔M〕.北京华译网翻译公司

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双语)

《组织行为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 课程代码:B27052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学时: 32 学分: 2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 一、课程介绍 1.分别从个体,群体和组织系统三个层面上帮助读者解释、预测和控制组织行为,内容包括:组织行为学导论、态度和工作满意度、情绪与心境、人格与价值观、知觉与个体决策、激励理论及其应用、群体行为的基本原理、工作团队、沟通、领导力、权力与政治、冲突与谈判、结构与组织行为、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部分。 2.组织行为学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它的先修课程为普通心理学。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与发展规律;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组织行为学案例,培养学生以现代组织行为学理论为依据,培养学生在团队建设与管理、人际沟通、领导、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建设、组织变革与发展、跨文化沟通、学习型组织建设等组织行为学的实务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阅读:本科程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泛读规定的参考教材。老师随堂抽查学生阅读情况。 2、听课:本课程要求学生进课堂听讲全部课程,并做好笔记。听课和笔记情况随时检查,记入平时成绩。 3、辅导:要求学生主动学习,随时提出问题,老师随堂辅导。要求学生与老师建立电话、电子邮箱、QQ、微信联系,交流自学情况。另外,每学期期末集中大型辅导1次。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方法:平时成绩(含考勤、回答问题、作业等)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Essential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Stephen P. Robbins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目: 《组织行为学》,陈春花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 执笔人:蔡东宏审核人:批准人: 审定时间:2014 年 6 月 11 日

【2021年最新整理】最新版电大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考试答案解析(可编辑

并将正确的匹配结果写在括弧中。四选一10分) 1、A、气质F、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动力性特点。 B、能力G C、性格H、 理和行为倾向。 D、态度I 基本的心理特征之一。 E、价值观J 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第1空答案A. AF()第2空答案D. BI() 第3空答案B. CG()第4空答案C. DH() 第5空答案E. EJ() 2、A、奥德佛的ERG理论F、内容型激励理论 B、劳勒的期望模式G、过程型激励理论 C、亚当斯的公平理论H、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D、斯金纳的强化理论I、综合激励模式 E、豪斯-迪尔的公式 请选择正确的配对:第1空答案B. AF() 第2空答案B. BG()第3空答案B. CG( 第4空答案C. DH()第5空答案D.EI() 3、A、巴纳德的组织理论认为F 色组"所组成的集合体。 B、凯恩的组织理论认为G、 H、所有正式组织不论其级别和规模差别多大, I、不能用单一的模型来解决所有组织设计问 J、企业组织同人一样具有生命周期,有 在组织的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要求, 第1空答案C. AH() A. BF()第3空答案 B. CG() D. DI()第5空答案 E. EJ() F、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整个客观事物在大脑 H、既包括对自己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同时又包括 I、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如颜色、声音、气味

请选择正确的配对:第1空答案D. AI() 第2空答案A. BF()第3空答案B. CG( 第4空答案C. DH()第5空答案E. EJ() 二、判断题(共11小题,每小题1分,共11 菲德勒在研究中发现:关心任务的领导者在"下,将是最有效的领导者。(对) 会感到他们是被公平对待的。(错) 用。(错) (错) 察每个组织中的领导者是否具备这些特点, 领导人。对 政组织等都是非正式群体。(错) 到最高的工作效率。(对) 黑胆汁占优势的属于胆汁质气质。(错) 形成的联结关系。(错) (错)(对) (对) ) (错) (对) (错) (错) (错) 错 (错) (对) (对) (对) (错)

组织行为学论文1

大学生团队对绩效的提高的研究 内容摘要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大学生团队实习过程的追踪,来研究影响团队绩效的因素及如何提高团队绩效的问题。 关键词学习团队自我管理绩效提高 一、相关概念 团队 两个或更多的人,拥有需要他们相互依靠的工作角色,在一个大型社会系统(组织)中工作,完成与组织使命相关的任务,产生影响组织内外其他人的结果,团队内外的成员有不同的身份。 仅仅是人的集合不是团队。观看巡游的人群不是团队,因为他们压根就没有什么交往,也无人承认他们是团队。一些相互交往并相互影响的人,如妇女联谊会或读书俱乐部,只能看做是一般的群体。当群体目标变得更为具体,如为赢得比赛的篮球队,为完成实习工作的学习团队等等。 自我管理团队 自我管理型团队,顾名思义它是工作团队的一种,保留了工作团队的基本性质,但运行模式方面增加了自我管理、自我负责、自我领导的特征。 Hackman将团队中自我管理行为确定由以下五个方面构成:(1)每个团队成员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2)每个团队成员监控自己的业绩和持续寻求反馈;(3)每个团队成员管理他们自己的业绩并对其进行纠正;(4)每个团队成员积极寻求公司的指导、帮助和资源;(5)每个团队成员积极地帮助他人改善业绩。 我们这个团队就是一个自我管理的团队,老师给指派任务,其他的都是我们自己来管理,每个人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对自己的事负责,帮助其他的人改善。 团队绩效 由于研究者的研究目的不同,对团队绩效概念的界定也就不同。下面是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Hackman(1987)和Sundstrom(1990)对团队绩效进行了广义的定义,团队绩效是指团队实现预定目标的实际结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团队生产的产量(数量、质量、速度、顾客满意度等);②团队对其成员的影响(结果);③

最新《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组织行为学中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的相关理论,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识,使学生有机会探讨不同的观点,了解不同观点如何互相补充,从中获得启发。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完成作业(案例分析报告、小组作业)并且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 教学重点与难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对人性假设的认识,需要层次理论,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影响群体行为的主要因素、群体决策的方式;群体冲突的来源及冲突的处理的方式,各种激励理论及其应用、有效激励的要求和方法,组织文化的涵义与特征、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组织文化建设,组织变革内容和过程;组织发展的内容及措施;信息沟通的常见方式和管理。 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 教学时数:54 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导论(4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阶段,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状况,了解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对人性假设的认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

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行为(2学时) 一、组织的涵义 二、组织行为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1学时)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学时)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分类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方法 三、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道德问题 复习与思考题: 1、组织行为学的内涵? 2、组织行为学研究为什么会涉及道德问题? 3、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管理学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10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影响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个性理论与人的行为、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与倾向性心理特征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知觉、态度、价值观与人的行为。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需要层次理论,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8学时)、讨论(2学时) 第一节关于人的理论(1学时) 一、人性假设理论 二、需要层次理论 三、中国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1、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答:①研究程序的公开性;②收集资料的客观性;③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④分析方法的系统性;⑤所得结论的再现性;⑥对未来的预见性。 2、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是什么?答: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人的行为也不例外。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我们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去寻找原因。影响人的行为的个人主观内在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影响人的行为的客观外在环境因素包括: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 3、增强工作满意感的方法有哪些?答:可以通过以下办法来增强工作满意感:(1)使工作变得有趣;(2)给予公平的报酬、福利和晋升的机会;(3)从兴趣和机能的角度把人和工作匹配起来;(4)设计工作使得员工兴奋和满意。 4、什么是气质?简述气质差异的作用。答: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同一般所谓的“脾气”、“秉性”相近。它在人参与的不同活动中有近似的表现,而不依赖于活动的内容、动机和目的。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各种气质类型往往都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一面。许多行业,尤其是某些特殊的行业,对人员的气质行为有更高的要求。如果人们能够从事较适合其气质特征的工作,则能扩大气质类型积极的一面,而缩小其消极的一面。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人们的积极作用,从而保证工作的安全和效率的提高。因此,应当应用气质的差异,妥善地安排人们的工作。可以从人机关系、人际关系、思想教育等方面考虑应用气质差异。此外,要选拔和培训某些特殊专业的人员,也必须运用气质差异,以提高培训效果。 5、简述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答: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个性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部分:其一,个性倾向性,即心理过程的倾向性,指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意识倾向性,包括兴趣、爱好、态度、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其二,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即心理过程的特征,主要包括气质、能力和性格。个性具有社会性、组合性、独特性、稳定性、倾向性、整体性等特征。任何一个个性理论对于一个组织有没有实际应用价值,主要看它能否说明、预测和控制个人的行为和绩效。实践证明,个性对于人的工作成就.健康状况和管理水平都有重大的影响作用。我们应当正确地运用个性理论,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成就、健康状况和管理水平。为了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必须人尽其才,必须学习伟人和改革者的个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改造自己的个性性格。 6、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答: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它作为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影响对工作的知觉与判断、促进学习、提高工作的忍耐力等。这些功能,直接关系到工作绩效的大小。一般说来,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知觉、判断、学习、工作的忍耐力等能发挥积极的影响,因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这表明积极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之间有着一致性的关系。但是,消极的工作态度,由于要取得很高的工作报酬.也可能引发积极的工作行为,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由于中介因素的影响,使得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十分复杂。 7、需要层次论在管理中的有何应用?答: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了解员工的需要是应用需要层次论对员工进行激励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不同组织中、不同时期的员工以及组织中不同的员工的需要充满差异性,而且经常变化。因此,管理者应该经常性地用各种方式进行调研,弄清员工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 8、双因素理论的应用。答: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强调内在激励,在组织行为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为管理者更好地激发职工工作的动机提供了新思路。①管理者在实施激励时,应注意区别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前者的满足可以消除不满,后者的满足可以产生满意。②管理者在管理中不应忽视保健因素,如果保健性的管理措施做得很差,就会导致职工产生不满情绪,影响劳动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没有必要过分地改善保健因素,因为这样做只能消除职工对工作的不满情绪,不能直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③管理者若想持久而高效地激励职工,必须改进职工的工作内容,进行工作任务再设计,注意对人进行精神激励,给予表扬和认可,注意给人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用这些内在因素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才能

2015年《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课题

2015年《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 2014年12月15日至2015年11月15日 题目1、 根据个性差异原理,论述企业如何科学地用人。 写作提示: 1.个性差异的概念; 2.个性差异的内容; 3.个体差异的职业适应性; 4.个性差异的应用原则。 参考文献: [1]朱启臻.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2]安应民.管理心理学新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3]龚敏.组织行为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题目2、 论权变理论的重要观点和应用价值。 写作提示:要求至少论述两个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并对其特征进行归纳。参考文献: [1]张德.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朱启臻.组织行为学[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3]顾琴轩.组织行为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题目3、 论工作压力的预防与疏导。

写作提示: 1.工作压力的概念; 2.工作压力的预防措施; 3.工作压力的疏导方法。 参考文献: [1]顾琴轩.组织行为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美]里基·W.格里芬.组织行为学[M].刘伟译.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 [3]舒晓兵.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工作效率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题目4、 论工作丰富化的特点和理论基础。 写作提示:应包括工作丰富化的概念、背景、理论基础和特点等部分。 参考文献: [1]安应民.管理心理学新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2]龚敏.组织行为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汪学兴.管理心理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题目5、 论组织文化的构建与维持。 写作提示: 1.组织文化的含义与重要性; 2.组织文化的构建; 3.组织文化的维持。 参考文献:

组织行为学复习纲要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 第一章: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什么是积极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性、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积极组织行为学是对积极心理品质的能力的测量、开发和有效管理的研究和应用,从而实现提高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绩效。它强调积极心理吕质和能力的可测量性、可开发性和绩效相关性。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和恢复力被认作是积极组织行为学有关积极心理能力的曲型代表。 2、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的模型? 这种以现实有效性为基础的研究方法面向现实的组织,强调研究的现实意义,发展一种直接与现实组织相联系的概念模型和研究方法。组织行为学模型就在于通过定量的数学方法揭示个体、群体或组织心理和行为及其行为有效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单选题: 1、霍又要实验中的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是为了研究(非正式群体对生产交往率的影响) 2、首次提出“管理心理学”的概念的学者是(莉莲。吉尔布里斯) 判断题 1、快乐的员工的生产效率高。(否) 2、即使有迹象表决策无效,但决策层仍会继续支持决 策的实施(是)3、能够防止员工冲突的组织比较有效(否)4、个人谈判比小组谈判更好(否)5、有很强文化的公司是最有效的(否)6、未经受压力的员工的工作绩效更佳(否)7、五男性领导相比,女性领导在作出决策时更喜欢其他员工的参与(是)8、大多数高层领导是A型行为类型者(即态度强硬,缺乏耐心,爱竞争,好发脾气,很强的时间紧迫感,说话很快)(否)9、当获得与自己干活差不多的其他员工更多的报酬时,员工通常会感到占了便宜,感到内疚。(是) 第二章: 1、什么是知觉?感觉和知觉有何区别? 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区别在于感觉是对于对象个别属性的反映(如颜色、气味等),而知觉则是对于对象的各种不同属性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2、什么是社会知觉中的晕轮效应? 是指对一个人某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即抓住一点,不顾其余,如一白遮百丑。 3、什么是归因理论? 归因就是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或者动机的过程。 单项选择题: 1、军事上的伪装是利用知觉的(整体性) 2、社会知觉中,对人认知的以偏概全或以点概 面的倾向属于(晕轮效应)3、提出归因理论的第一们学者是(海德)4、如果把失败归结于努力不够,那么会使人产生(内疚感) 第三章: 1、什么是个性?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哪些内容?个性倾向性包括哪些内容? 人性是指个体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的行为并使个体和其他个体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2、什么是气质?四种典型气质类型是指什么? 四种典型气质类型是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禾日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组织行为学中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的相关理论,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识,使学生有机会探讨不同的观点,了解不同观点如何互相补充,从中获得启发。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完成作业(案例分析报告、小组作业)并且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 教学重点与难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对人性假设的认识,需要层次理论,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影响群体行为的主要因素、群体决策的方式;群体冲突的来源及冲突的处理的方式,各种激励理论及其应用、有效激励的要求和方法,组织文化的涵义与特征、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组织文化建设,组织变革内容和过程;组织发展的内容及措施;信息沟通的常见方式和管理。 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 教学时数:54 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导论(4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阶段,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状况,了解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对人性假设的认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

一、组织的涵义 二、组织行为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1学时)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学时)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分类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方法 三、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道德问题 复习与思考题: 1、组织行为学的内涵? 2、组织行为学研究为什么会涉及道德问题? 3、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管理学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10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影响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个性理论与人的行为、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与倾向性心理特征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知觉、态度、价值观与人的行为。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需要层次理论,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8学时)、讨论(2学时) 第一节关丁人的理论(1学时) 一、人性假设理论 二、需要层次理论

电大组织行为学小抄 已排版

A艾桑尼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对成员的控制方式) ●B 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霍桑试验) 不仅指出需要层次的“满足——上升”趋势,而且也指出“挫折——倒退”趋势的理论是哪一种?(ERG理论——成长理论)。 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尊重需要)。 不能用现成的规范和程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而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对环境有深入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知识。这类环境是(复杂-动态环境)。 ●D 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惩罚) 大型组织拥有的成员一般在多少人左右?(1000~45000人)。[3~30人——小;30~1000人——中; 45 000人以上——巨型。] 当一个人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折后并未消沉,这种行为反应是(升华的行为反应) 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一致时,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就会出现(高生率高凝聚力) 对下属采取信任的态度,这种领导风格属于什么类型?(参与型) ●F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本我)。 ●G 过程型激励理论包括(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同质群体)可能达到最高的绩效 管理方格图中,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有(团队式) 管理系统理论是由(利克特)提出的 ●H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 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 ●J 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经济人) 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气质) 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异的人属于:(天才)。 ●L 老心理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佛洛依德)。 临时检查卫生、学生抽查考试,都属于什么样的强化方式?(可变间隔的强化)领导的连续流理论是(坦南鲍母和施密特)提出的。 ●M 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动的性格属于(意志型)麦克利兰的研究表明,对主管人员而言,比较强烈的需要是(成就需要)。 某公司年终进行奖励时,发给受奖人员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 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是(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 某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宜参加剧烈运动,却想成为长跑运动员。他这种挫 折感源于(个人本身能力有限)。 某人对完成某项任务的把握性很大,因此他对于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会(可能高 也可能低) 目标很重要,但不值得和对方闹翻或当对方权利与自己相当时,处理冲突的方式 是(妥协) ●N 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 哪一项不是以任务和技术为中心的主要变革措施(建立规章制度) ●P帕森斯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社会功能) ●R 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 种行为(减少自己的投入) 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都多的群体属于(团队群体)。 任务角色多而维护角色少的群体属于(无序群体)。 ●S 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赫兹伯格) “熵”能测量环境的什么特性?(有序性) 斯托迪尔没有把领导按(社会特性) ●T 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 特征,这种知觉属于:(晕轮效应) 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调查法) 提出需要层次论的是(马斯洛) 通过不予理睬来减弱某种不良行为的强化方式是(自然消退)。 提出期望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 “途径——目标”理论是(豪斯)提出的 ●W 完成复杂工作,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或在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 (异质群体)将会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我们平常所说的企业精神核心是一种(价值观念) ●X 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的基本要素?(人际关系) 下面哪一项正确描述了组织变革的基本内容(组织的环境、组织的任务及技术、 组织的结构、组织的人员) 行为型理论包括(挫折理论、归因理论、强化理论) 学习型组织的支持者们认为传统组织的问题是由其固有的特性引起的,这些固有 特性主要是(分工、竞争和反应性) ●Y 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个性) 以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是(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而激励因 素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 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 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正式群体)。 一个造纸厂的商业环境最能反应组织环境的哪一特性?(稳定性) 要帮助领导者对组织的一切“变化”做出有效管理的设计理论是(自由型组织 结构) 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包括(完善的信息沟通系统) 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包括哪些?(调查反馈、群体建议、咨询活动) 研究领导行为的管理系统理论是(利克特) ●Z 在紧急情况下或与公司利益关系重大的问题上,冲突的处理方式是(强制)。 在管理方格图中“乡村俱乐部似的管理”是哪种领导方式(1、9) 多项选择 ●A 按何种心理机制占优势来划分,可把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中 间型)。 按人际关系的结构分,人际关系的类型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 伦理关系) 按人际关系形成的纽带分,人际关系的类型有(亲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 系)。 按群体沟通的组织系统分,沟通可分为(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B 布兰格按何种生活方式最有价值,把性格分为:(理性型;政治型和审美型;社 会型;宗教型;经济型) 鲍莫尔认为企业领导人应具有的条件是(合作精神;决策能力;敢于创新;尊 重他人) ●C 冲突的来源有(沟通因素;结构因素;个人行为因素)。 从沟通的渠道来看,可以将信息沟通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D当出现认知不协调时,认知主体消除不协调的方法有(改变行为;改变态 度;引进新的认知元素) ●F菲德瑜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是(职位权力;任务结构; 上下级的关系) 小抄版

组织行为学论文

组织行为学论文 你是职来职往需要的人才吗? —浅论个体间的差异 摘要: 本论文是通过《职来职往》对于现在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一个怎样的人的才能受到18盏灯的青睐。组织行为学中对于个体间的差异,从能力、人格、价值观、态度、工作满意度五个角度进行了阐述,从而说明个体自身的差异对于群体、组织的重要性。 关键词: 组织行为学个体间的差异职来职往人才 背景: 《职来职往》的诞生背景则是就业压力日益增大,2011年全国应届毕业生数目达到650万的历史新高,就业大潮又将来临,而《职来职往》这样一档求职节目则是提供了另一个就业平台,帮助解决就业压力,更引发社会对于求职问题的关注。 备注: 本文除课本内容的摘录,其余均为个人所写,个人观点浅薄、逻辑思维尚未有一定深度,望老师海涵。谢谢您的阅读!

正文: 一档大型职场真人秀节目,一代年轻人的梦想与现实的碰撞,一场由于个体间差异造就的不同未来。一个人有梦想才有一切,而个体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梦想。而组织行为学最大的魅力在于,他关注的不是个体本身,而是个体间的差异。在组织的各种行为中,第一层次的关注个体间的差异,这直接影响着群体和组织活动的效率。运用组织行为学所学习的基础知识与职来职往相联系,分析而得什么才是职来职往需要的人才,而你是职来职往需要的人才吗? 一:能力的差异 组织成员必须充分了解自己以及其他成员直接的差异,在与他人合作过程中,实现组织和自身的目标。 《职来职往》中第一环节为求职者面对18个来自不同行业的面试官的问答,或者有一个专业的测评,这就要求求职者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在组织行为学范畴: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心理特征,他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并且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面试过程中,求职者最重要的就是展示自己的能力,一种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底气。如果你想应聘新东方,你就必要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和教学基础,可见不是任何人都能把“神马都是浮云”翻译成“everything is nothing”。 能力分为心理能力和体质能力,在组织行为学中,心理能力的影响更大,比较重要的能力有智力能力、情绪能力、创造力。当今社会对于以后一个人才,智力是必须的,有语言、数字、演绎、归纳、空间、知觉的能力。而对于这些能力的掌握度和兴趣,就是你求职路上的关键。好的语言能力是任何一行都需要的,只有准确、有逻辑的表达自己才能让达人们了解自己。求职者对于自己能力的提高是在任何时间、地点都是需要的,真材实料是铁饭碗,能力越多才能走的更远。情绪智力强调了解、控制自己的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面试过程中,往往是那些能够合理掌握利用情绪的人获得成功。与此同时,一些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注重的方面越来越注重关于创造性的思维培养。 对于大学生来说,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广泛的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并把专业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和生活中,多方面培养自己的能力,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和实践活动,帮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了解自己想要干什么,与专业相关的领域都可以设计,并通过多种渠道,多收集多了解此方向方面的信息。能力是培养出来的,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用能力说话才是硬道理。 二:人格的差异 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理论模式称为大五模式,外倾性、随和型、责任心、情绪稳定型、经验开放型。而这些人格的形成又受到遗传、环境因素的影响。人格当中不得不提一个词,自尊!在职来职往中,我们见到自尊这一名词被提到很多遍,的确这个词很微妙,在一个组织中一个人自尊心可以强,但是不能自负。而一项对于大学生的职业选择的研究发现,自尊感强的人:从招聘者处获得更多肯定的评价;对职业选择更满意;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与自尊感低的学生相比更有可能在毕业前接收工作。 在职来职往中不缺乏大学生的身影,这些能够站在台上的大学生普遍有一个特征:自尊心大部分都很强。这样的一群大学生更喜欢挑战自己,敢于秀出自己,把自己的能力通过这个舞台完整的展示出来。他们至少努力过、勇敢过,有些时候这些和个人的能力没有关系,他是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导论 组织 定义: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特征:目标资源环境制度 行为 定义:人或动物表现的与生理、心理活动紧密相连的外显的运动、动作或活动。 规律:目标律本我律动机率强化律遗传律环境律发展律差异律 组织行为 涵义:组织的内部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组织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行动和作为。组织行为包括成员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 组织行为学发展阶段 产生 1.工业革命时期欧文在企业中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实验 2. “管理运动”潮流找那个人力资源管理的萌芽

3. 工业心理学的创建 4. “霍桑试验”、“劳动宪章”与“人群关系运动” 发展 1.人力资源学派的出现 2.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组织行为学的形成 3.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组织行为学的深入 “新组织”的兴起与组织过程的研究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访谈调查法:指访问者与被访问者直接进行交流的定性研究方法,探讨、思辨某一问题。 问卷法:通过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资料以测量人的行为和态度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实验法和心理测试法:根据已标准化的实验工具如量表,引发和刺激被测试者的反应,所引发的反应结果由被测试者自己或他人记录,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处理,予以量化,描绘行为的轨迹,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个案分析法 模型法: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一般用在物理实验上。 第一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关于人的理论 中:儒家法家道家 西:人啊,认识你自己 关于人性的认识 自然人:人是动物,具有动物有本能情欲、学习能力、求生本能

组织行为学试题答案

2003-----2004第二学期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A) 一、填空 1、意向 2、马斯洛 3、姿态 4、价值观 5、坚持型 6、对生产的关心,对人的关心 7、情境 8、目标效价 9、管理 二、单项选择 1、B 2、D 3、B 4、C 5、C 6、D 7、D 8、D 9、C 10、C 11、B 12、C13、 C 14、B 15、A 三、多项选择 1、ABC 2、ACD 3、BCDE 4、ABCD 5、ACDE 6、ABCDE 7、ABE 8、ABCE 9ABCD 10、ABDE 四、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群体规范是群体所确定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它常是一个可以接受或容忍的范围,而不是一些细则,它常是约定俗成、不成文的,而不是通过一定程序正式规定的. 3、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为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 4、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内在结构,以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 五、简答 1、学习型组织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1)存在一个大家都一致赞成的共同的愿望 (2)人们能够抛弃原有的思考方式,以及解决问题或执行工作的标准规程 (3)组织成员把组织的过程活动功能及其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看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整体的一部分 (4)人们能够打破横向和纵向的界限,公开地进行交流,而无须顾虑会受到批评和惩罚 (5)为了一起工作以达到组织的共同目标,人们能牺牲个人和部门的利益而服从组织的整体目标 2、使用权利的政治策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建立联盟,建立联盟意味着花时间同其他管理者说话,说服他们支持你的观点. (2)扩充网络,其方法是同已有网络外的管理者建立联系;使不同意见者改变观点,再作选择. (3)控制决策前提,控制决策前提是指限制决策界限.一个手段是选择和控制提供给其他管理者的信息. (4)加强法定权和专长权.管理者在具有公认的法定权和专长权的领域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影响力. (5)明确表述倾向,含蓄使用权力. 3、领导者培育优良组织文化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 (1)借助于规章制度反复强化。规章制度是组织内部法定的行为规范,具有外加的强制性。它是组织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并强化组织的群体价值观。对于模范遵守制度的人进行奖励,是正强化。对违反人进行惩罚是负强化。 (2)借助于良好风气实现定势化。组织风气,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发挥无形作用,对

组织行为学论文

《组织行为学》课程结课论文 题目:浅谈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班级 1512222 学生姓名魏xx 学号0900 2016年 9 月 20 日

浅谈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人力资源专业学生:魏xx 学号:0900 摘要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它的组成要素主要是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企业组织行为进行调适,实际上就是对企业有限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的合理安排和有效利用,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深入学习领会组织行为学的实质,更新观念,树立创新意识,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激励机制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企业管理;应用策略 一、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由此带来的压力,不仅体现在组织外部的环境方面,也反映在组织内部的管理中。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对社会组织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科学地掌握和运用组织行为学的激励理论,对于调动员工潜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注重企业人员行为与组织的协调,用组织行为方式确保目标归一 企业的成功管理者既不是单纯的设计专家,也不应只是精通领导艺术的专家。他们不仅要胜任自己的管理工作,还要有力地领导自己的团队同心协力完成既定目标。管理者必须要努力使企业员工的行为与组织协调,使员工的目标与组织的愿景归一。建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对企业可以获得发展,对个人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使企业和个人的努力方向找到共同点,让企业目标的方向感、使命感与个人的荣誉感、追求感融为一体。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对立与冲突——企业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矛盾,企业内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冲突。在大多数企业中,都存在干多少活拿多少报酬的心理。而普遍存在的内部平均主义严重,没有体现多劳多得,有很多技术骨干人员抱怨,认为自己到年底的收入模模糊糊。这种心理直接反映在劳动组织和劳动态度上,对此心理和行为,就要从完善组织行为上着手。因此,项目负责人和经营管理人员,要运用组织行为学的原理,从细处着手,采取相应的措施,诸如表扬、晋升、奖励、培训等,用组织行为方式才能避免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背离的局面。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2019年自考】

工商企业管理【本科】 组织行为学 课程代码:00152

绪论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一、对于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以及我们需要把握的几点。???[单选、简答]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多选、简答] 1、跨学科性 2、系统性 3、权变性 4、实用性 5、科学性。 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单选、多选]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研究内容,即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组织中人的心里与行为按不同的层面又分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和组织心理与行为三个层次。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可细分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和领导行为四大块的研究。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多选]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型的行为科学,对它有主要贡献的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单选、简答] 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以泰勒、韦伯和法约尔等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泰勒、甘特、吉尔布雷斯夫妇、法约尔、韦伯等 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至20世纪60年代,以梅奥、麦格雷戈等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梅奥“人际关系学说”霍桑实验;麦格雷戈X理论和Y理论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以费德勒等人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开放的模式,从原来的封闭观念转向开放观念是一大进步。权变学派:费德勒、豪斯、赫西、布兰查德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综合前三个阶段之所长,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模式,要求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转变到社会文化这一更深的层次上。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单选、简答] [单选]组织行为学家西拉季和华莱士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细分为六个步骤: (1)弄清要研究的问题;(2)查阅与某种行为问题有关的理论和信息材料;(3)形成假设;(4)选择正确的设计步骤和方法开展研究工作;(5)实际观察、测试和实验;(6)解释研究结论。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单选、简答] (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测量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观察员工的工作过程、行为、内容、工具等,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的方法。 (2)调查法。调查法根据收集资料的方式不同,主要分为访谈法和问卷法。 (3)个案分析法。研究者通过对个体、群体或组织整体情况较长时间的连续调查、了解,全面收集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称为个案分析法。 (4)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下精确操纵自变量从而考察因变量如何因其而变化,进而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5)心理测验法。心理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来测量被试者的方法。 (6)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具有针对性、客观性、预测性和动态性等方面的特征,因而信度和效度较高。

工商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S大纲

《组织行为学S》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40131005 课程英文名称:Organizational Behavior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上机:0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组织行为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在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中,该课程为未来的管理者提供了解释、预测和控制员工行为的理论基础,从而有助于改善组织的有效性,以更好的实现组织既定目标。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通过案例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体系,了解和体会到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实用学科; 3.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学会运用组织行为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组织行为学的一般知识,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研究方法、行为的特点、组织行为学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明确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个体差异性及在实践中的应用,群体环境对行为的影响,组织文化在管理中的作用,心理契约的构建与维系等。 3.基本技能: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能够设计并编制问卷,并根据调查结果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能够运用基础知识对管理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等。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是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应用理论来分析和判断问题,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并以不同方式组织讨论;教师在整个环节中要做好引导工作,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精选案例,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实现教学互助,有力促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创新。 3.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以多媒体教学系统为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丰富教学内容,扩大课堂知识容量,激发学生主动地学习和应用知识,充分体现管理学科的特色。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管理学》。本课程将为工商管理的其它专业课、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组织行为学小抄选择

一、单选题 1.“熵”能测量环境的什么特性?(有序性)。 2.“途径——目标”理论是(豪斯)提出的。 3.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霍桑试验)。 4.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 足员工的(尊重需要)。 5.不仅提出需要层次的“满足——上升”趋势,而且也指出“挫折 ——倒退”趋势的理论是哪一种?(ERG理论——成长理论)。6.不能用现成的规范和程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而需要专业管理人 员对环境有深入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知识。这类环境是(复杂-动态环境)。 7.大型组织拥有的成员一般在多少人左右?(1000~45000人)。[3~ 30人——小; 30~1000人——中; 45 000人以上——巨型。] 8.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 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惩罚)。 9.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本我)。 10.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 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同质群体)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11.管理方格图中,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有(团队式)。 12.管理系统理论是由(利克特)提出的。 13.过程型激励理论包括(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14.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 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 15.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 活动成果突出而异的人属于:(天才)。 16.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气质)。 17.老心理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佛洛依德)。 18.临时检查卫生、学生抽查考试,都属于什么样的强化方式?(可 变间隔的强化)。 19.麦克利兰的研究表明,对主管人员而言,比较强烈的需要是(成 就需要)。 20.面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调查法)。 21.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动的性格属于(意志型)。 22.某公司年终进行奖励时,发给受奖员工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 多员工很不满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 23.某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宜参加剧烈运动项目,但他却想成为 一名长跑运动员,想而不得,他很苦恼,他这种挫折感源于(个人本身能力有限)。 24.目标很重要,但不值得和对方闹翻或当对方权力与自己相当时, 处理冲突的方式是(强制)。 25.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 26.帕森斯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社会功能)。 27.任务角色多而维护角色少的群体属于(无序群体)。 28.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都多的群体属于(团队群体)。 29.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 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减少自己的投入)。 30.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赫兹伯格)。 31.提出期望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 32.提出需要层次论的是(马斯洛)。 33.通过不予理睬来减弱某种不良行为的强化方式是(自然消退)。 34.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 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晕轮效应)。 35.完成复杂工作,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或在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 生不利后果时,(异质群体)将会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36.完成复杂工作,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或在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 生不利后果时,(异质群体)将会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37.我们平常所说的企业精神核心是一种(组织信念)。 38.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的基本要素?(人际关系)。 39.行为型理论包括(挫折理论;归因理论;强化理论)。 40.要帮助领导者对组织的一切“变化”做出有效管理的设计理论是 (分化-整合组织结构)。 41.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 和是:(个性)。42.一个造纸厂的商业环境最能反应组织环境的哪一特性?(复杂 性)。 43.以期望理论为基础的波特——劳勒模型表明:职务工作中的实际 成绩(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对所做工作的理解力[对目标、所要求的活动以及任务的其他要素的理解程度])。 44.以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是(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 关,而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 45.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 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正式群体)。 46.在紧急情况下或与公司利益关系重大的问题上,冲突的处理方式 是(强制)。 二、多选题 1.“途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方式有(支持型;参与型; 指导型;以成就为目标)。 2.X理论认为:(人生来就是懒惰的;人们天生的目标就是跟组织 的目标背道而驰的;人们具有非理性的感情,不能自我约束)。 3.按何种心理机制占优势来划分,可把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 型;意志型;中间型)。 4.按人际关系的结构分,人际关系的类型有(经济关系;政治关 系;法律关系;伦理关系)。 5.按人际关系形成的纽带分,人际关系的类型有(亲缘关系;地 缘关系;业缘关系)。 6.鲍莫尔认为企业领导人应具有的条件是(合作精神;决策能力; 敢于创新;尊重他人)。 7.鲍莫尔认为企业领导人应具有的条件是(合作精神;决策能力; 敢于创新;尊重他人)。 8.布兰格按何种生活方式最有价值,把性格分为:(理性型;政 治型和审美型;社会型;宗教型;经济型)。 9.冲突的来源有(沟通因素;结构因素;个人行为因素)。 10.当出现认知不协调时,认知主体消除不协调的方法有(改变行 为;改变态度;引进新的认知元素)。 11.菲德瑜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是(职位权力; 任务结构;上下级的关系)。 12.概括起来,我国优秀的领导者的素质应当包括(政治素质;知 识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 13.个性的特点是:(社会性;组合性;独特性;倾向性)。 14.根据奥德弗的ERG理论,员工的相互关系需要主要包括()。 15.根据奥德弗的ERG理论,员工的相互关系需要主要包括(社交 需要;安全需要;人际关系和谐的需要)。 16.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下列因素中属于激励因素的有(工 作本身的特点;责任感;提升和发展;上司的赏识)。 17.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有哪几种?(弗罗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 的公平理论)。 18.激励理论可划分为哪几大类(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 论;改造型激励理论)。 19.解决或减少冲突的策略有(设置超级目标;采取行政手段;拖 延和平共处)。 20.具有普遍意义的激励方式有(思想政治工作动;奖励;工作内 容丰富化;职工参加管理)。 21.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研究程序的公开性;收集 资料的客观性;分析方法的系统性;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22.勒温认为存在着(专制方式;民主方式;放任自流方式)的领 导工作方式。 23.领导的连续流理论是(坦南鲍母;施密特)提出的。 24.领导规范模式(领导参与理论)提出了选择领导方式的原则是 (信息的原则;接受型原则;冲突的原则;合理的原则;目标 合适的原则)。 25.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成就需要;生 存需要;权力需要;社交需要)。 26.能力是(性格;知识;体力;智慧)的综合体现。 27.气质差异的应用应遵循的原则是(气质绝对原则;气质互补原 则;气质发展原则;阈值原则)。 28.气质差异主要应用于(人机关系;人际关系;思想教育;特殊 人员选拔)。 29.群体典型的角色有(自我为中心者;任务角色;维护角色)。 30.群体决策的方式有(缺少反应;独裁原则;少数原则;多数原 则;完全一致原则;基本一致)。 31.人的行为特征有:(自发的;有原因的;有目的的;持久性的; 可改变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