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危重状态的诊断和治疗2004
- 格式:pdf
- 大小:77.65 KB
- 文档页数:2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治疗支气管哮喘是以嗜酸细胞、肥大细胞为主的气道变应原性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多种刺激因素时,气道发生阻塞和气流受限,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诊断要点一、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②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一是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发剂(如沙丁胺醇)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二是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三是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符合第(1)~(4)条或第(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诊断标准(1)咳嗽持续>4周,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以干咳为主;(2)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3)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有效;(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和(或)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6)个人或一、二级亲属有特应性疾病史,或变应原检测阳性。
以上(1)~(4)项为诊断基本条件。
三、哮喘的分期及病情分级1.哮喘的分期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急性发作期是指突然发生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慢性持续期是指近3个月内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临床缓解期是经过治疗或未经过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完整版)哮喘的诊断治疗指南1. 介绍哮喘是一种慢性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气道高反应性和气流受限。
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是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和预防哮喘发作的关键。
2. 哮喘的诊断- 2.1 客观症状- 慢性持续或反复出现的喘息- 呼吸困难- 胸闷- 咳嗽- 2.2 肺功能检查- 肺活量- 强迫呼气容积一秒(PEF)- 喘息反应试验- 气道阻力测量- 2.3 过敏源检查- IgE特异性抗体测定- 皮肤过敏原联合试验- 壁虱试验3. 哮喘的治疗- 3.1 非药物治疗- 环境控制- 避免过敏源- 健康生活方式- 3.2 药物治疗- 3.2.1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3.2.2 短效抗胆碱能药物- 3.2.3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3.2.4 长效抗胆碱能药物- 3.2.5 可控制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3.2.6 可控制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以及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固定剂量复合制剂- 3.2.7 可控制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以及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可变剂量复合制剂- 3.2.8 5-脱氧维舒脑- 3.3 急性哮喘发作的治疗-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雾化吸入- 糖皮质激素静脉或口服给药- 支气管扩张剂- 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4. 哮喘的预防- 4.1 常规预防措施- 避免过敏原接触- 规律生活,健康饮食- 注重室内空气质量- 定期锻炼,增强体质- 4.2 抗炎预防治疗- 可控制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抗白细胞介素-5受体拮抗剂以上是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完整版内容。
准确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发作至关重要。
患者应与医生密切合作,建立个体化的治疗计划,以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哮喘发作的风险。
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1.哮喘持续状态的一般综合治疗(1)氧疗:哮喘持续状态常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存在,因此原则上都应吸氧。
吸氧流量为1~3L/min,吸氧浓度一般不超过40%。
此外,为避免气道干燥,吸入的氧气应尽量温暖湿润。
(2)β受体激动药:对于重症哮喘患者不宜经口服或直接经定量气雾剂(MDI)给药,因为此时患者无法深吸气、屏气,也不能协调喷药与呼吸同步。
可供选择的给药方式包括:①持续雾化吸入:以高流量氧气(或压缩空气)为动力,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药。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雾化溶液1~2ml,12岁以下儿童减半,在第1个小时内每隔20min 重复1次。
中高档呼吸机一般配备可进行雾化吸入的装置,故对于插管的危重患者,雾化吸入也可经呼吸机相连的管道给药。
②借助储雾罐使用MDI:给予β2受体激动药,每次2喷,必要时在第1个小时内每隔20min可重复一次。
③静脉或皮下给药:沙丁胺醇0.5mg(或特布他林0.25mg)皮下注射,以后再将沙丁胺醇1mg加入100ml液体内缓慢滴注(每分钟约2~8μg)。
无心血管疾病的年轻患者可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ml,1h后可重复注射1次。
注意:高龄患者、患有严重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的患者或成人心率超过140次/min时应慎将β受体激动药静脉或皮下使用。
一旦确诊患者为重症哮喘,就应在应用支气管扩张剂的同时,及时足量从静脉快速给予糖皮质激素,常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每天200~400mg稀释后静脉注射,或甲泼尼龙每天100~300mg,也可用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每6小时可重复一次。
待病情控制和缓解后再逐渐减量。
(3)静脉给予氨茶碱:首剂氨茶碱0.25g加入100ml葡萄糖液中静滴或静推(不少于20min),继而以0.5~0.8mg/(kg·h)的速度作静脉持续滴注,建议成人每天氨茶碱总量不超过1g。
对于老年人、幼儿及肝肾功能障碍、甲亢或同时使用西咪替丁、喹诺酮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药物者,应监测氨茶碱血药浓度。
临床重度哮喘定义、病理生理学、发病机制、分型、诊断与评估、治疗处理建议等要点支气管哮喘(哮喘) 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和复杂的病理生理表现。
重症哮喘表现为控制水平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占用巨额医疗资源,加重社会经济负担,是哮喘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因此,提高重症哮喘的诊治水平对改善哮喘的整体控制水平、预后及降低医疗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定义重度哮喘定义为:在排除患者依从性及药物吸入技术因素外,规律联合吸入高剂量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LABA)治疗 3 个月或以上,并在充分管理影响哮喘控制各种因素后,不能达到哮喘控制的患者,或上述治疗降级后失去控制的患者。
重度哮喘患者具有高度的疾病未来风险,即来自疾病本身的风险(哮喘急性发作、肺功能损害和死亡)和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病理生理学一、气道炎症异质性明显重度哮喘的气道炎症水平通常较轻中度哮喘更严重。
重度哮喘损伤的气道上皮可产生更多 IL-25、IL-33 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促进 IL-4、IL-5、IL-13 等辅助性 T 淋巴细胞 2(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增加,明显高于轻中度哮喘。
二、气道重塑严重与轻中度哮喘相比,重度哮喘的气道重塑出现更早也更为严重,其上皮层及平滑肌层明显增厚,其外周血中可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的成纤维细胞数量也明显高于一般哮喘患者。
重度哮喘气道的血管增生、扩张,黏液腺增生、分泌增多,基底膜增厚更显著、气道弹性下降,上述病理改变可导致气流受限不可逆,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症状更严重且难以控制。
三、与遗传因素相关重度哮喘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行为特征和共患疾病等多因素共同影响,其中遗传因素在重度哮喘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糖皮质激素反应性降低糖皮质激素是哮喘治疗的核心用药,重度哮喘常伴有激素反应性降低,部分患者虽经充分的激素治疗,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等仍改善不佳,这类哮喘也被称为激素抵抗性哮喘或激素不敏感性哮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