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 E20-2011沥青及沥青混凝土试验培训讲义
- 格式:pptx
- 大小:56.61 MB
- 文档页数:265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学习认识与体会第一节简述随着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沥青路面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在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科研成果。
尤其是《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及《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的实施,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方法及施工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美国SHRP研究成果对国内外前沿技术影响较大,因此为提高我国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试验和评价水平,交通部公路研究院对原规程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制定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由人民交通出版社组织的《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宣贯会在北京召开,我有幸参加,现将新规程学习认识与体会汇报如下:本规程包括99个测定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基本工程性质的试验项目。
其中沥青试验54个,沥青混合料试验45个。
其中对原规程修订了43项,增补了13项,删除了2项。
第二节原规程修改部分一、沥青部分1、TO601 沥青取样法⑴取样数量:由于取样数量太少缺乏代表性,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将稠沥青或固体沥青的沥青样品数量有1.5kg修改为4.0kg。
⑵加了在验收地点取样方法,新规规定:当沥青到达验收地点卸货时,应尽快取样,且要求所取样品为两份,一份样品用于验收试验,另一份样品留存备查。
⑶样品必须放在带盖的密封金属容器内,尤其做好防水,如进水后,在质量检验过程中,不仅增加了脱水工序,同时由于脱水加热造成沥青试验老化,造成试验结果不准确。
⑷就沥青加热问题增加了条文说明,用于质量仲裁检验的样品,重复加热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且加热时均应放入烘箱加热,不得用明火或电炉加热)。
2、T0602 沥青试验准备方法⑴在适用范围内,增加了聚合物改性沥青。
⑵强调沥青试样不得直接采用电炉或燃气炉明火加热。
3、T0603 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由于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尤其是改性沥青,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计算法时,沥青密度技术规范中要求为25℃的沥青相对密度,试验条件将原来的15℃修改为25℃及15℃,取消了原来的规程中的温度换算公式。
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旋转压实SGC操作步骤3.3.1 按照该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如打开压实仪的电源开关、配件的电源(或气源)开关、计算机(或控制面板),并与压实仪连接;需要打印数据时,还需连接打印机等。
3.3.2设定旋转压实仪旋转角、垂直压力和旋转速率。
不同的设计方法和体系,旋转角、垂直压力和旋转速率可能不同,因此参数的设定需要根据混合料设计方法要求选定(如,Superpave设计方法要求有效内旋转角为1.16°±0.02°,垂直压力为600kPa±18kPa,旋转速率为30r/min±0.5r/min)。
3.3.3 根据需要选定试验结束条件,一般选择设定要求的旋转压实次数作为试验结束条件。
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压实到要求的试件高度作为试验结束条件。
3.3.4 当旋转压实仪具有保温功能时,在旋转压实前需将压头加热保温不少于15min。
3.3.5 用蘸有少许黄油的棉纱擦净试模及下压盘等,然后置烘箱中加热并保持到压实温度±5℃,恒温至少45min。
常温沥青混合料用试模不需要加热。
3.3.6 将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均匀称取一个试件所需的混合料质量m,混合料的好质量应使成型后的试件高度达到试验所需高度±3mm。
3.3.7 从烘箱中取出预热的试模、下压盘,在下压盘上垫一张圆形纸片,防止沥青粘到下压盘上。
将称好的沥青混合料迅速倒入试模内,将混合料的表面整平,然后再顶面盖上一张圆形纸片。
3.3.8 将盛有沥青混合料的试模放入旋转压实仪中,启动计算机(或控制面板),设定各试验参数,开动旋转压实仪,将压式锤头降下,直至施加的压力达到设定值±18kPa。
旋转压实仪将按照设置旋转压实次数开始自动成型试件。
3.3.9 试验过程中自动连续记录不同压实次数下的试件高度,并显示垂直压力。
根据需要还可以测定、记录旋转压实过程中的剪应力。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学习认识与体会第一节简述随着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沥青路面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在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科研成果。
尤其是《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及《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的实施,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方法及施工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美国SHRP研究成果对国内外前沿技术影响较大,因此为提高我国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试验和评价水平,交通部公路研究院对原规程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制定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由人民交通出版社组织的《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宣贯会在北京召开,我有幸参加,现将新规程学习认识与体会汇报如下:本规程包括99个测定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基本工程性质的试验项目。
其中沥青试验54个,沥青混合料试验45个。
其中对原规程修订了43项,增补了13项,删除了2项。
第二节原规程修改部分一、沥青部分1、TO601 沥青取样法⑴取样数量:由于取样数量太少缺乏代表性,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将稠沥青或固体沥青的沥青样品数量有1.5kg修改为4.0kg。
⑵加了在验收地点取样方法,新规规定:当沥青到达验收地点卸货时,应尽快取样,且要求所取样品为两份,一份样品用于验收试验,另一份样品留存备查。
⑶样品必须放在带盖的密封金属容器内,尤其做好防水,如进水后,在质量检验过程中,不仅增加了脱水工序,同时由于脱水加热造成沥青试验老化,造成试验结果不准确。
⑷就沥青加热问题增加了条文说明,用于质量仲裁检验的样品,重复加热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且加热时均应放入烘箱加热,不得用明火或电炉加热)。
2、T0602 沥青试验准备方法⑴在适用范围内,增加了聚合物改性沥青。
⑵强调沥青试样不得直接采用电炉或燃气炉明火加热。
3、T0603 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由于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尤其是改性沥青,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计算法时,沥青密度技术规范中要求为25℃的沥青相对密度,试验条件将原来的15℃修改为25℃及15℃,取消了原来的规程中的温度换算公式。
六、沥青软化点试验七、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方法比较方法水中重法表干法蜡封法计算用试件质量试件的空中质量试件的空中质量试件的空中质量计算用的试件体积混合料体积+试件内部的闭口孔隙(开口孔隙几乎可忽略)混合料体积+试件内部的闭口孔隙+连通表面的开口孔隙混合料体积+试件内部的闭口孔隙+连通表面的开口孔隙体积法试件的空中质量混合料体积+试件内部的闭口孔隙+连通表面的开口孔隙+表面凹陷软化点环与球软化点测定仪七、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表干法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吸水率不大于2%的各种沥青混合料试件,包括密级配沥青混凝土、SMA和沥青温度碎石等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和毛体积密度。
标准温度为25±0.5℃适用范围里去掉了原规程的Ⅰ、Ⅱ型,统称为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对试验所用的试件包括了现场取芯样、切割的试件,提出了试件的保持条件,宜在阴凉处保存,温度不宜高于35℃,且放置在水平的平面上,保持试件不产生变形。
因此留样室要规范。
加了很多SHRP的研究内容,如有效相对密度、有效沥青含量、有效沥青膜厚度等。
七、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表干法对用于工程现场钻取芯样的方法应该按照T0710的步骤进行,如果钻取的芯样黏附有黏层油、透层油和松散颗粒,应该清理干净。
当现场芯样与多层沥青混合料联结时,一般要采用切割方法进行分离,并注意观察切割后的试件不能包含相邻层的混合料。
在用表干法测定时,关键是在用拧干的毛巾擦拭试件表面时要将试件形成饱和面干状态,表面既不能有多余的水膜,又不能把吸入孔隙中的水分擦走。
如果水从试件的开口孔隙中流出,测量的毛体积将会比实际值偏小,密度结果偏大;如果表面水没有擦干,试件的毛体积测量值将会偏大,密度结果偏小。
沥青混合料的吸水率与集料的吸水率,其概念和设计方法是不同的。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吸水率为达到饱和面干状态时所吸收的水的体积与试件毛体积之比(体积比),而集料的吸水率是吸收水量与集料烘干质量之比(质量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