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宋庆龄的介绍
- 格式:docx
- 大小:125.82 KB
- 文档页数:2
宋庆龄机智脱险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叛变,要逮捕孙中山。
一天晚上,他派出部队包围了总统府。
凌晨两点钟,孙中山接到秘密报告,叛变的部队要攻打孙中山住的越秀楼了。
孙中山要宋庆龄跟他一起撤离,宋庆龄想:如果和孙中山同时撤离,目标太大,很容易被敌军发现,于是她坚持自己留下,使敌军误以为孙中山还在,不会过早冲进府来.这样就能掩护孙中山秘密撒离。
孙中山坚持要宋庆龄一起走,宋庆龄却坚定地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先生。
为了中国,你先走。
”孙中山只得忍痛和宋庆龄道别。
他身穿长衫,头戴礼帽,肩背药箱,化装成去急诊的医生,由护卫带着出了总统府,避过叛军,平安地登上了永丰兵舰。
按照和宋庆龄事先约好的信号,鸣炮三声,表示平安到达。
炮声传到了越秀楼,宋庆龄放心地对身边的人说:“先生平安了。
”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凌晨两点半,叛军果然开始向越秀楼进攻,枪炮声不断。
越秀楼上的五十余名卫士奋勇抗击四千余名叛军。
一直坚持到早上八点钟,宋庆龄认为自己再留在这里已经没有意义了,才决定冲出包围圈。
这时,叛军杀进了总统府,府内士兵向外冲,一片混乱。
宋庆龄化装成士兵由卫士护卫冲出大门。
遇到叛军阻拦,宋庆龄急中生智,打开手里的包袱,把钱物撒在地上,叛军立刻哄抢起来,宋庆龄和卫士乘机逃了出来。
他们刚走不多远,忽然发现前面街道拐弯处过来几个敌兵,宋庆龄和卫士们立刻躺在街上的死尸中间,骗过了敌兵。
等敌兵走远后,他们连忙爬起来,藏到一户人家去,才躲过了这次危险。
最后,宋庆龄和卫士们也终于安全到达了永丰舰,和孙中山会合了。
在场的人无不佩服宋庆龄的机智勇敢。
2020—2021学年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期末真题卷(三)用时:100分钟总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附加题总分得分一、工整书写爱汉字。
(抄写句子,要求:规范、端正、整洁。
5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二、潜心积累显功底。
(35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10分)nèn hóng shèn zhòng měng shòu páng dàshǒu wǔzúdǎo()()()()()biàn zi dàgàzáguōqiúráo zuǒgùyòu pàn ()()()()()(二)根据教材内容填空。
(15分)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3分)2.细细的溪水,流着和的香味,流着。
(3分)3.不识庐山真面目,。
(2分)4.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
(2分)5.生当,为鬼雄。
(2分)6.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故为精卫,常,以堙于东海。
(3分)(三)按要求答题。
(10分)1.古诗文、谚语补充。
(6分)(1)空山,人语响。
(2分)(2)一场秋雨一场寒,。
(2分)(3)无知己,天下谁人?(2分)2.根据情景选词填空。
(填序号)(2分)A.相貌堂堂B.鹤发童颜C.文质彬彬D.威风凛凛E.慈眉善目F.眉清目秀公交站牌下站着一老一小,老人家、;孩子大概十一二岁,长得,给人的感觉。
3.仿写句子。
(2分)例:写“害怕”: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写“着急”:三、静心阅读比能力。
(30分)(一)课内外比较阅读。
(16分)【文段一】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导语】《我不能忘记祖国》是语⽂S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篇精读课⽂。
课⽂写的是年轻的宋庆龄留学美国时,在⼀次班会⾥的讨论会上,有⼒地驳斥美国学⽣关于:“亚洲的中国,都被历史淘汰了……”的谬论,表达了宋庆龄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的爱国情怀。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学会本课⽣字以及由⽣字组成的词语。
2、指导学⽣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内容体会句⼦的含义,读懂课⽂。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练习分⾓⾊朗读,激发学⽣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充分阅读,做到⼀边读⼀边想,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体会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设疑 1 孩⼦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不能忘记祖国》。
上⼀节课,我们已经通过读课⽂⾃学了⽣字词,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深⼊地来学习这篇课⽂。
2 举起右⼿和⽼师共同书写课题。
[板书课题: 我不能忘记祖国]。
3 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梳理出以下两个问题: (1)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能让宋庆龄说出这句话呢? (2)宋庆龄不能忘记祖国的原因是什么? ⼆、初读课⽂,整体感知 1 ⼤家的学习激情都很⾼,请同学们带着刚才提出的两个问题去⾃由读课⽂,⾃⼰去寻找答案吧。
2 好,读完的同学坐端正,向⽼师发出信息。
爱读书的孩⼦肯定在书中找到答案了,谁想给⼤家交流⼀下呢? 3 学⽣反馈。
三、品语⾔,悟真情,感受⾚⼦⼼ 1 学⽣默读课⽂,思考:在班⾥讨论历史⽅⾯的问题时,美国的同学和宋庆龄各⾃说了什么?从美国同学的发⾔中,你听出了什么?(引导学⽣抓关键语句理解) 2 学⽣反复品读宋庆龄在讨论历史问题时说的那⼀段话,想想⾃⼰都读懂了什么。
学⽣可围绕以下问题思考,再交流感悟所得。
(1)⾯对美国学⽣对祖国的攻击,宋庆龄当时是怎样反击的? (2)宋庆龄发⾔之后,班上的同学有什么反应? (3)“说得好,有道理!” 体现在什么地⽅?“这些有⼒的句⼦,漂亮极了……” ⼜表现在哪⾥? 3 引导学⽣联系当时的情况(教师可提供有关课件,也可让学⽣从课前搜集的资料中知晓,还可从上查找)理解 “东⽅睡狮” 以及了解为什么把中国称为睡狮的原因,进⽽深⼊理解其内容。
__二_单元二节课时课型:新授备课日期:2012年9 月__3_ 日上课日期:2012年月日5 灰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读懂句子、体会词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列宁以自己热爱小鸟的情感,感动男孩、主动送回小鸟的情感,教育学生做诚实的孩子,从小注意保护鸟类。
教学重点:1、理解列宁爱鸟的情感及小男孩认识改正错误的词句。
2、体会情感,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同学们,听这声音,多么欢快清脆的鸟叫声呀!闭眼在脑海中想象一下灰雀在枝头那欢蹦乱跳的情景。
(放录音:鸟的欢叫声)二、导入:1、听着欢快的鸟叫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多么惹人喜爱的灰雀呀!可是一天,一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却不见了。
它去哪儿了呢?列宁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
他对小男孩说了些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自读课文第2—9小节,用横线划出列宁说的话,并试着体会这时列宁的心情。
三、讲读体会第2—9小节:1、列宁对小男孩说了哪些话?2、这时列宁说的话都体现了他怎样的心情呢?读一读,仔细体会列宁的心情。
3、哪句话你一体会最深,读给大家听。
你体会到了什么心情?哪个词令你深切体会到的?4、是啊!列宁是多么焦急、担忧、惋惜、伤心啊!老师也体会了两句,同学们听听老师哪句体会得好?(用不同语气读文中句子)5、对比句子,你体会出了什么?6、指导朗读,“自言自语”、“可惜”,重点理解并指导。
7、列宁是那么地关心灰雀,他为灰雀着急、担忧、惋惜。
其实都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感情,那就是对灰雀的爱。
(板书:爱)8、通过读,我们体会到了列宁对灰雀的爱。
可是深受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到哪儿去了呢?谁来告诉大家。
9、男孩为什么要抓走灰雀呢?10、师小结:列宁爱灰雀,男孩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赏谁的?11、师总结:列宁爱鸟,是想把灰雀找回来,给它自由。
男孩爱鸟,是把灰雀抓走,让它失去自由。
请各位家长每次学完一课后,即时引导孩子们阅读,而且要多读几遍。
《我们的民族小学》拓展阅读1、锡林郭勒草原内蒙[měnɡ]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而又美丽的。
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fù)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能够没[mò]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qiàn)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
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但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jiǎo)健的雄鹰在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
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jiáo)着青草。
小马驹(jū)蹦蹦跳跳地撒[sā]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
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
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sǎn]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
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思考: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积累:这篇文章美得让人沉醉,文字里行间跳跃着“美”的音符,绽放着“美”的花朵,请把你喜欢的内容积累下来好吗?《金色的草地》拓展阅读2、吹泡泡小时候,我玩儿过很多游戏,其中最爱玩儿的是吹肥皂泡。
阴雨时节,不能到山上海边去玩儿,母亲就教我们在廊子上吹肥皂泡。
她说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
我们把用剩的肥皂头儿,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huò]弄和弄,使它溶化。
然后用一根细竹管,蘸(zhàn)上那黏稠(niánchóu)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来,吹成一个又轻又圆的泡儿。
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竹管上落了下来,慢悠悠地在空中飘游。
如果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shān],它们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21课《我不能失信》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
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赞扬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教育我们要做诚实守信的人。
多音字:教jiào(教师)jiāo(教书)奇qí(奇怪)jī(奇数)兴xīng(兴奋)xìng(高兴)近义词:解释一一说明漂亮一一美丽特别一一特殊高兴一一喜悦准备一一打算奇怪一一惊奇忘记一一遗忘忽然一一突然道歉——致歉后悔——懊悔反义词:失信一一守信漂亮一一丑陋忘记一一牢记留下一一离开明白一一糊涂特别一一普通耐心——急躁理解词语: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失去信用。
扑空:没有在目的地找到要找的对象。
解释: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
忽然:表示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突然。
道歉:为不适当或有危害的言行承认不是;承认使人委屈或对人无礼,同时表示遗憾。
歉意:抱歉的意思。
后悔:为了过去的作为或为了没有做到的事而感到懊悔。
信用: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
词语扩展:关于诚信的成语金口玉言、一言九鼎、驷马难追、言而有信一言为定、言信行果、诚至金开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写宋庆龄非常想去那位伯伯家看那些可爱的鸽子。
第一部分(2-10):详细描写宋庆龄守信用的经过。
课文主题:本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为了教朋友小珍叠花篮,履行自己的诺言的故事。
赞美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课外拓展:1、关于诚信的名言。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2)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司马光(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王充(4)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荀子(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6)一言而适,可能却敌,一言而得,可以保国。
——刘向(7)小信诚则大信立。
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分类复习课内阅读(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学号: .一、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一年又一年,枣核.(héhú)一点儿也不见长。
爹说:“枣核呀,白叫我欢喜了一场,养活你这样的孩子能做什么!”娘说:“枣核呀,你一点儿不见长,我真为你愁得慌!”枣核说:“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bènɡbèn)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
邻居们都夸枣核,枣核的爹娘非常高兴。
1.用“√”选择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分)2.写反义词。
(2分)欢喜——()勤快——()3.用“____”画出枣核说的话。
你认为枣核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枣核学到了哪些本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也用一两句话夸一夸枣核。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②“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③“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小学语文教案集锦5篇小学语文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15个字,会写8个字。
着重学习写好带有禾木旁、木字旁的字。
2、继续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他们能初步初自己感悟到的情感朗读出来。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初步树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认识15个字,会写8个字。
2、学写带有禾木旁、木字旁的字。
三、教学难点继续指导学生初步将自己感悟到的情感朗读出来。
四、教学准备识字卡片、词卡或课件。
五、教学时数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融情入境。
1、同学们,假如你们一家人外出游玩时,你和爸爸、妈妈走散了,你当时会是什么心情?你又会怎么做呢?2、看!这就是两只和你一样不小心离开了妈妈怀抱的小鸟。
大家愿不愿意把它当作自己的朋友?课文中的两个小朋友也和大家一样,把这两只小鸟作为自己的朋友。
让我们一起学生第11课,看看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齐读课题:小鸟朋友。
(二)初读课文,音准句通。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
(听清字音)2、请学生借助生字表画出生字,并反复认读。
3、同桌互相指读识字卡片。
4、教师指名认读—带读识字、词卡片。
5、请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6、小组学习:互听、互评、互助。
7、指名分节读课文。
(师生听、评,重点指导读好长句中的停顿)(三)读文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1、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大意)2、学文理解,感悟语言。
(1)学习第一自然段,想象情境,体验情感。
①从大树上掉下来的小鸟见不到妈妈,它们会想些什么?②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想一想应该怎么读,自己练一练。
③指名读。
3、学习第二自然段,精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1)从哪儿能看出来两个小朋友是精心喂养小鸟的?(2)你们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自由练读,指名反馈。
(3)真是精心极了。
可小鸟快乐吗?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面对并不快乐的小鸟,两个小朋友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谁来读读书上的语句进行回答?4、学习第三自然段,发挥想象,感悟真情。
部编版语文单元语文要素阅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要素阅读阅读要素✬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单元语文要素概述结合背景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一篇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往往具有时代的烙印,在阅读时不仅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还应该了解课文的具体写作背景,以达到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目的。
如《少年中国说》作于戊戌变法失败后,当时八国联军制造舆论污蔑中国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瓜分,污蔑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一盘散沙”;梁启超为了反驳这种不堪言论,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心理,激起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适时地写了这篇文章,表达了他改变现实、建立富强进步国家的强烈愿望。
通过了解作者体会感情:如学习《示儿》时,如果我们了解到陆游也曾生活在动乱年代,饱尝流离失所之苦,我们就可以明白陆游体谅和同情苦难百姓的原因,更能体会到陆游盼望国家统一的热切愿望。
借助补充资料体会感情:查找同时期、同作者或同主题的文章,与当前课文作比较阅读,体会它们之间的异同。
另外对于课文中提到的具体事物、人物等,我们可以查找相关的详细介绍和说明。
如《圆明园的毁灭》中提到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这段历史,可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作者的痛惜之情。
阅读方法讲解我们在阅读时不仅要关注文章本身,更要向课外、向其他学科拓展,融知识性、趣味性、针对性于一体,在搜集资料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祖国文化的悠久;在搜集资料中丰富知识、拓宽思维;在搜集和整理资料中体验创新、体验合作。
1.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及作者资料。
通过对写作背景的了解,我们可以初步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我们可以在课前进行预习,可以从网络上进行查找,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要学习的文章进行了解。
比如,可以查文章写作的时代,当时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样的,人物是什么样的身份,甚至他的简历、性格等一系列的特征。
例如,本单元选取的二首古诗,我们可以结合注释。
并日查阅相关料。
了解读人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个人背景,就更能真切地领会诗人表达的情怀。
拓展阅读
宋庆龄
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
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
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
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
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
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宋庆龄祖籍海南省文昌县。
1893年1月27日生于
上海。
父亲宋嘉树,字耀如,原名韩教准,早年漂泊美国,中年回国兴办实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支持者和亲密战友。
母亲倪桂珍是中国较早接受文明,反
对封建的进步妇女之一。
宋庆龄7岁时入上海中西女塾读书,1907年,15岁时偕妹妹宋美龄赴美国留学。
考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
宋
庆龄聪敏好学,思想活跃,经常参加学校的活动。
听到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
热情欢呼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
1913年,宋庆龄大学
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她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和振兴中华的理想毅然回
国,投身于“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民主革命斗争。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
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
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等职务。
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
宋庆龄一生酷爱读书。
书,书,到处是书,证明了宋庆龄对知识的渴求。
无论是参观孙中山与宋庆龄在上海共同生活的故居,还是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
个人在北京和上海的故居,人们都会惊奇地看到这一事实。
宋庆龄还爱养鸽子。
不只是因为她喜欢这种文雅的飞禽,还因为纪念孙中山——他喜欢鸽子,重要的是鸽子象征着和平。
她爱鸽子,每天亲自喂它们、看着它们。
她学会鸽子的叫声,鸽子一听到就都飞回来。
她去世后,这群鸽子还留在花园里,总共有100多只,常在过道上吃食,在天空中
组成美观和充满生气的队形上下翱翔。
人物名言
1.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2.青年是的柱石。
青年是果实的保卫者,是使历史加速向美好
的世界前进的力量。
3.儿童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我们要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
4.对儿童要恪守我们的天职是我们的根深蒂固的传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