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港区对区域经济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414.42 KB
- 文档页数:7
浅析青岛港现状及发展来源: 2011-11-20 19:31:20 华人论文网【摘要】:港口的发展促进了港口城市和腹地的经济快速发展,现代港口的功能正在从传统单一的货物装卸运输功能,逐渐向提供现代物流服务和全方位的增值服务方向发展。
青岛作为山东省的经济龙头城市,港口的发展自然是重中之重,本文从青岛港发展现状出发,基于对青岛港口开发现状和发展环境的分析,运用SWOT模型对青岛港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和竞争优劣势进行研究。
通过分析,对青岛港发展港口物流提出一定的建议,使其抓住机遇,增强自身竞争力,实现其自身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青岛港,SWOT分析法,发展现状,港口物流,发展模式【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a port can promote the economy of the port city and the interior land. The modern port has gradually changed from the single and traditional one, as a place of transfer goods and transport, to an advanced service system, containing the modern logistic service and the comprehensive value added service. Qingdao is the economical head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the growth of his por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of th e city’s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begins from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Qingdao port. The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ircumstances of the port, using the SWOT model analyz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owth of Qingdao port. The factors include interior and exterior environment and the competition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the port. In the end this article presents some advice about the logistic service of Qingdao port after analysis, suggesting the port hold the chance and strengthen his power to make a more quickly and better development.【KEY WORDS】:Qingdao Port, SWOT, Current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Logistic Service of the Port, Development Model引言港口经济是以港口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海陆腹地为依托的一种开放型经济;或者说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港航、临港工业、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区域经济。
自贸区设立的经济效应:基于要素流动和经济增长的分析陈万灵 胡 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摘 要: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制度创新的重任。
基于此,本文从要素流动和经济增长视角实证探究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引起的经济效应。
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所在地GDP增长率、传统要素及创新要素的流动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
具体来看,上海、广东和福建的自贸区都显著提高了所在地的GDP增长率,广东、福建和天津的自贸区对传统要素和创新要素的流动都起到显著促进作用;福建自贸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随时间增长呈现倒U型态势,天津自贸区对GDP增长率的作用并不明显,上海自贸区仅促进了创新要素流动,对传统要素流动促进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自由贸易试验区;要素流动;经济效益;反事实分析中图分类号:F74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894(2023)01-0070-17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建设是新时代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重要战略。
截至2020年底,中国共有21个自贸区,已形成“1+3+7+1+6+3”的开放新格局。
设立自贸区的实质是通过制度创新促进要素自由流动,通过一定集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面对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和百年变局,中央更加注重对外开放和要素流动,通过国内需求对要素的有效吸引以及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培育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国际经贸竞争与合作的新优势(余淼杰,2020)。
现阶段,自贸区促进要素流动也是加速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要推力,有利于构建国内外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
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吸引生产要素集聚,使自贸区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因此,不论是从理论还是从政策意图看,自贸区设立的经济效应不仅指自贸区设立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应该将是否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这一重要指标纳入其中。
考察自贸区设立的经济效应不能仅仅以GDP作为测量指标考察其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考察自贸区设立对要素流动的影响同样重要。
青岛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业务介绍招商局国际码头(青岛)有限公司是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在青岛投资建设的综合性国际物流公司,是青岛保税物流园区的主体运营商。
主要从事进出口拆拼箱、临港货物的保税仓储、分拨、配送、转口贸易、临港简单加工等业务。
优越的地理位置:青岛保税物流园区位于青岛前湾港西侧,是唯一可直接联通前湾南北港区的临港综合物流区域,临港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青岛港2010年集装箱吞吐量1200万TEU,外贸航线122条。
先进的基础设施:招商局国际码头(青岛)有限公司已经在保税物流园区投资建成6座总面积为11万平方米现代化仓库和7万平方米的集装箱堆场,未来还将持续建设现代化仓储设施,满足国内外物流商、贸易商、生产企业的需求。
优惠的政策环境:保税港区是我国目前配套政策最全面、开放程度最高、综合功能最强大、通关手续最便利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相关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
主要为:国外货物入港区保税;国内货物入港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
在保税港区内可实现九大功能:对外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港口作业。
优质的配套服务:(1)先进的信息服务:与青岛海关共建园区信息平台,提供实时、准确的海关、查验、港口、库存电子账册等信息;(2)集中、统一的查验服务:提供海关、国检一站式查验服务;(3)各类设备的出租: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各类型装卸搬运设备的租赁业务,降低客户的设备采购成本;(4)入驻与政策咨询:提供客户入区注册、海关备案、相关政策咨询服务;(5)完善的物业服务:提供办公用房以及协助办理水、电、通讯等物业服务,方便客户入驻;(6)提供仓储管理服务:为方便客户测试新业务,我们提供全方位的仓储管理、操作等操作。
我国建设保税港区的作用及意义发布日期:2011-8-28 阅读次数: 64063 来源:梅山保税港区港口是水陆运输的枢纽,是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结合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沿海开放城市天津、大连、深圳、上海外高桥、张家港、广州、厦门、宁波、青岛等已建立了一批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
国家对保税区在关税、财政、金融、贸易等方面实行了特殊政策,保税区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吸引外商投资的热土。
而保税港区将港口的物流功能和保税区的特殊政策完美结合,实行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和港区的“三区合一”,更能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
保税港将成为沟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重要桥梁,其物流功能和优惠政策既可为外商进入中国市场创造条件,也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架起便捷的桥梁,促进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出口加工业等的发展。
设立保税港区对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意义非凡。
我国的对外贸易90%由海上远洋运输,港口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桥头堡”。
建设保税港区既是加快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港口作为全球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中心节点,已成为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
建设三大保税港区,对于加快上海、天津、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推动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保税港区相关知识一、保税港区介绍1、什么是保税港区?保税港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在港口作业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集港口作业、物流和加工为一体,具有口岸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保税港区是海关按照我国国情实际需要,借鉴发达国家海关的先进管理经验,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适应跨国公司运作和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新兴监管区域,是我国目前港口与陆地区域相融和的保税物流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监管区域。
是真正意义上的境内关外,是在形式上最接近自由贸易港的政策模式。
关于保税港区有关政策的介绍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有关政策⼀、保税港的基本概念保税港区是中国深化对外开放的产物,是⽬前港⼝与陆地区域相融合的保税物流层次⾼、政策优惠、功能齐全、通关便捷的特殊经济区域。
“保税港”是经国务院批准设⽴,在港⼝作业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具有⼝岸、加⼯、物流等功能的特殊经济区。
享受保税区、出⼝加⼯区、保税物流园区、港区的政策。
主要税收政策可概括为:境外货物⼊港区保税;国内货物⼊港区视同出⼝,实⾏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
保税港兼具保税区、出⼝加⼯区、保税物流园区的功能。
与保税区相⽐,保税港区“区港⼀体”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与出⼝加⼯区相⽐,保税港区具有的物流分拨等功能,使其与境外、区外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与保税物流园区相⽐,保税港区允许开展出⼝加⼯业务,使其更具临港加⼯优势。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国务院于2008年9⽉7⽇以《关于同意设⽴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批复》(国函…2008?83号)批准设⽴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规划控制⾯积为9.72平⽅公⾥,包括4.8平⽅公⾥码头作业区和4.92平⽅公⾥物流、加⼯区,划分为码头作业区、物流仓储加⼯区、港⼝配套服务区等功能区。
规划⽰意图如下: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封关验收后实⾏封闭管理,不再保留青岛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功能和有关税收、外汇政策按照《国务院关于设⽴洋⼭保税港区的批复》(国函…2005?54号)的有关规定执⾏。
国务院批复洋⼭保税港区的主要政策:1、同意充分发挥洋⼭保税港区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贸易和出⼝加⼯等业务,拓展相关功能。
2、洋⼭保税港区享受保税区、出⼝加⼯区相关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
主要税收政策为:国外货物⼊港区保税;货物出港区进⼊国内销售按货物进⼝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续,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国内货物⼊港区视同出⼝,实⾏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