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__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3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建设美丽中国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
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必须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1、我国的人口国情:人口形势依然严峻。
2.人口特点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其他特点:人口增速趋缓、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人口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3.为什么要坚持实行计划生育的这一项基本国策?①人口众多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人口过多给社会就业、教育、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压力日益沉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问题的危害)②人口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必须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实现人口规模适度、人口结构优化等均衡发展。
必须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因此,只有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才能推进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4、怎样解决人口问题?(1)、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人口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必须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实现人口规模适度、人口结构优化等均衡发展。
必须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2)、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人口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资源有效利用和国家综合竞争力。
当今世界,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只有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才能推进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5、我国的资源问题(资源国情):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人均资源占有率相对不足,地区分布不均衡,资源浪费和破坏现象严重。
第二单元主要知识点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和一般特点是什么?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一般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人口城乡、地域分布不均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
2、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压力。
3、为什么必须实行计划生育?①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必须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②人口众多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③只有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才能够减小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
4、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什么: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实行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6、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我国环境问题的表现)土地荒漠加剧、环境污染加重、生态失衡严重。
7、环境问题的危害有哪些?(1)带来泥石流、沙尘暴等自然灾害;(2)威胁生态平衡;(3)危害人类健康。
易错易混点辨析:1、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
更正: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人口越多或越少越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更正:人口数量应该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不是越多或越少越好。
3、先发展经济,后保护环境,或先保护环境,后发展经济。
更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应协调发展。
4、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
更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5、以保护环境为中心,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
更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
6、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是目前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
(正确)7、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其实质(本质)就是发展问题。
(正确)8.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对吗?对,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从资源总量角度看我国是资源大国,,但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从人均资源角度来看,我国又是资源小国.8、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9、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精神实质(本质)、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重难点知识复习提纲1、面对世界危机与难题,中国是如何和权有作为的?(中国担当表现在哪些方面?)(1)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2)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
(3)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用有限的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稳定解决了世界上约五分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让七亿多人口摆脱贫困是对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
(4)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望造力,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32.中国在哪些领域,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维护区域稳定与安全、化解区域危机、对外经济援助、全球环境保护、各种灾害救援及高致死性传染病与瘟疫的防控、解决世界贫困问题等各个领域。
3.在为世界发展作贡献的同时,我国还应注意哪些问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队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这需要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
4.我国是如何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1)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2)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
(3)中国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行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
(4)中国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同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我们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
我们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5.在世界舞台上,中国对世界的重要影响的表现(1)文化: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附复习要点爱护地球共同责任第二单元每课知识点梳理4.地球——我们的家园51.在茫茫宇宙中,有一个孕育生命的蓝色星球,那就是我们可爱的家园——地球。
地球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所需要的的空间、环境和资源等。
52.20世纪80年代,美国建成了一个模拟地球生态系统的“生态圈2号”,一年以后以失败告终。
53.地球孕育了人类,提供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54.“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中游”描绘的是我国乌镇依河而建、枕水而居的小桥流水人家场景。
我国哈尼族人村寨建在半山腰,形成森林-村寨-梯田-水系的人居环境。
因纽特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冰砖垒砌防风雪、御严寒的冰屋。
55.地球是人类美好的家园,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
她生产充足的食物,供我们果腹充机;她奉献丰富的土石和森林,供我们建房造屋;那牧场上的羊群、蓝花盛开的亚麻田和中国的桑蚕编织物,让人类抵挡住酷署严寒。
——(美国房龙《房龙地理》)56.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需求的增加,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
生物赖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湿地等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因过度开采而面临枯竭;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地球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57.如果人类不能尊重自然,对默默奉献的地球不去珍惜而是随意破坏,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58.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地球,实现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通过签订协定、制定法律等方式来限制人类对地球的伤害。
我国还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59.为了保护地球家园,人类不断探索创新,运用聪明才智,将自然界赋予我们的清洁能源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60.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让我们行动起来,把碧绿还给森林,把蔚蓝还给大海,把清澈留给天空。
61.假如离开地球,我们人类能生存吗?答:不能,因为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只有地球才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氧气和水。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基本得到恢复,但是我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起至时间:1953年-1957年5、一五成果:(口诀:一桥二铁三公四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和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6、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召开时间:1954年9月2、召开地点:北京3、制定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二)重要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三、三大改造(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合作化的方式: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农业合作化的完成: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绝大多数农民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1、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公私合营即公私双方共同经营。
2、赎买政策: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三)三大改造1、三大改造的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完成时间:1956年底。
可持续发展复习参考题一、名词解释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2、生态足迹:生态足迹( Ecological Footprint ,最早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威廉(William )等在1992年提出的,并在1996 年由其博士生瓦克纳戈尔完善的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基于土地面积的可持续发展量化指标。
3、真实储蓄:是指在净储蓄中扣除资源损耗、环境污染损失以及城外影响后的储蓄值。
4、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对工艺和产品不断运用综合性的预防战略,以减少其对人体和环境的风险。
5、循环经济: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6、人口质量:人口质量也称人口素质。
人口质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生产方式下,人口群体所具有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7、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
通常当一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时,该人口就被称之为老年型人口,该国也相应地成为人口老化的国家。
8、社会总抚养比:社会总抚养比=(0-14岁人口数+65岁以上人口数)/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
9、人口性别比:人口性别比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中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各自所占的比重。
10、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1、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填空1、可持续发展系统5社会子系统。
2、可持续发展的区际类型43、可持续发展区际关系协调原则4补偿跨界影响原则、优化人地关系原则。
4、可持续发展代际关系协调原则5用原则、最小资源耗竭速率原则、保持自然系统完整性原则、优化区际关系原则。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核心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第一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公有制成分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 为什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⑴地位(必要性)【公有制主体地位由社会主义性质决定】①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木特征。
②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③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⑵作用:公有制经济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做出了突出贡献,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⑶意义:生产资料公有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根本制度基础,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3.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4.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控制力体现在:①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整体态势。
③国有经济控制重要的稀缺资源。
④控制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5. 国有企业的作用: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最。
6.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 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6.区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国有资产与公有资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等易混概念⑴国有资产。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知识点1第一个五年计划背景:由于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时间:从1953年至1957年。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工业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交通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知识点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时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文献: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领导机构: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1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原因: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开始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
先后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复习提纲
我国基本国策:改革开放,一国两制,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科教兴国
一道难解的题世界的PRED问题
一道难解的题是什么?面对当代世界“发展”的主题,如何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成为摆在世人面前的一道难解的题。
P46最后一段
PRED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
PRED问题的实质:人口增长过快,自然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酸雨等环境问题严重,它们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前时代:崇拜、顺从农业时代:改造自然工业文明时代:改造与征服后工业时代:人与自然协调
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世界人口问题
一道难题中的关键因素:人口原因:P50第一段
资源出现短缺世界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的概念:在大自然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都是自然资源。
P53第一段
自然资源的分类: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等)和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自然资源与人类的联系: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人与自然资源是休戚与共的关系。
人类不能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P53第二段最后(然而……耗竭的过程)
资源短缺的表现:城市缺水、农民耕地紧张、某些矿产资源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P53最后一段自然资源和生活:P54从身边的生活谈起
失去平衡的环境世界环境问题
环境概念:以人类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中心事物:人类环境要素: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环境分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与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
不同时代的不同环境问题:史前时期:
农业社会:P56第二段
工业社会: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关乎全球的问题:P56最后一段和P58 (环境问题:世界各地的关切)
中国的PRED问题
人口警钟须长鸣
我国人口基本特点: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不高
我国的人口问题:1、增长速度减缓,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数量增加快。
2、我国人口素质不高。
P59文字描述和P60——P61三个材料
3、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银色”浪潮)
4、我国人口分布不平衡:东多西少,农村多,城镇少
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人口问题的危害(总的):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带来沉重的压力,同时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也可以是人口过多和
过快增长的危害)
人口数量大:人口数量增多总的消耗的资源也随之增加,由于素质不高而进一步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加剧人口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
人口素质不高:人口素质偏低的负面影响:人口素质低,环境意识薄弱,不仅开发利用资源、环境的程度很低,还会破坏它们;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会受传统生育观念的限制,
不利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在我国经济还不很发达的情况下,老龄化会给社会进步带来很大的压力,如劳动力负担加重,社会负担加重,并且会给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
如何看待“人口”与“人手”问题 P61
怎样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
A继续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针对人口数量大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针对人口素质不高
c.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针对人口老龄化
d努力做好优生优育工作,使人口发展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
我国资源国情: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很少,这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我国的资源问题:①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少;②开发利用不够科学,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破坏与浪费严重,加剧了资源短缺;
③资源的分布不平衡,开发难度大;④水资源还表现为污染严重。
P62第二、三、四段
资源问题的危害: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甚至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解决资源问题采取哪些措施?①开源与节流②紧紧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发掘新资源,研制新材料
③实施跨区域调配资源④依靠法律和制度⑤提高人们的资源保护意识,转变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念
⑥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
⑧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资源的意识。
青少年该怎么做?
树立和增强,节约资源意识;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的筷子、塑料袋;尽可能循环利用废物。
随手关闭水龙头,随手关灯;积极参加各种节约资源的宣传活动;开展减卡救树活动;向他人宣传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环境亮起“黄牌”
环境问题的实质:发展问题
我国的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废气
水污染废水工业“三废”我国主
要的环境污染
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 P65第三、四段
噪音污染等
环境问题的危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人民健康的一个
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结合前面我国的PRED问题中各项中的复习要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惟一正确选择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 P68第三段
我国三十多年来的计划生育工作的成绩:P68最后一段
应对资源危机 P71第二、三、四、五段
(1)“开源”与“节流”,是解决自然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针对我国人均资源短缺(开源:不断增加资源探明储量和开发范围;节流:节水、节能、节材。
)
(2)在“开源”和“节流”过程中,科学技术具有至关重要和作用。
针对资源利用率低(用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发掘新资源、研制新材料;加强资源的回收利用。
)
(3)对一些自然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解决我国资源区域性问题的有效方法。
针对资源分布不平衡
(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
(4)加强立法工作。
(《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等针对人口素质低破坏浪费严重
节水标志节水方法见P73
重建我们的家园
保护环境是基本国策,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防治环境污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
方针,决不能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P74第一段
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1、加强生态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展防护林工程建设 P74第二段针对生态
环境问题
“三北”防护林,沿海沿江沿边防护林,起到防风固沙作用
2、环境污染治理:P74第三段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口、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的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必须要有较高的道德水准)
实施可持续发展要遵循的原则: P77第三段
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地方的决策行动应有助于全球的整体协调。
)
我国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所做努力:生态农业、关闭小煤矿小铁矿(小矿存在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缺乏安全保障事故高)等 P77第四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