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针刀联合封闭治疗治疗跟骨骨刺24例

小针刀联合封闭治疗治疗跟骨骨刺24例

小针刀联合封闭治疗治疗跟骨骨刺24例

小针刀联合封闭治疗治疗跟骨骨刺24例

发表时间:2014-08-18T08:30:10.5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8期供稿作者:王国军[导读] 跟骨骨刺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又是治疗学上的疑难病,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王国军

(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门诊外科 635000)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8-0276-01 跟骨骨刺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又是治疗学上的疑难病,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一般采用局部封闭或行跟骨骨刺切除术治疗,但封闭治疗未去除病因,易复发;手术创伤大,不易被患者接受。2009.3-2014.3年,笔者对24例跟骨骨刺患者采用小针刀疗法配合封闭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38-62岁,单足发病者17例,双足发病者7例。X片示均有明显骨刺。病程6月-5年。

1.2临床表现足跟底部疼痛,走动后好转,晨起或休息后再开始,活动时疼痛厉害,有的要1-2小时预备活动后才能走路。

1.3诊断标准: 1.3.1足跟底部疼痛,跟骨结节处压痛明显。

1.3.2患足足弓加深,跖长韧带和跖腱膜(让患足生平时)象弓弦一样在足弓处可清楚摸到。

1.3.3 X线片示:患足跟骨结节处有尖嘴样骨刺生成。

2 治疗方法

2.1小针刀治疗

让患者俯卧治疗床上,足跟朝上,踝关节下垫一薄枕将足垫稳使足稍悬于床缘,在压痛最明显处标记进针点,经严格消毒后,左手握住患足,右手持针刀沿标记点进针刀,刀口线和足纵轴平行,针体和足跟底后平面垂直进针刀深度达骨面,对跖长韧带和跖腱膜附着处作横行切开三、四刀,纵行疏通剥离感觉粘连组织松动,调整针刀方向(结合X片)铲刨骨刺感觉骨面无明显骨性突起,将针孔压迫1-2分钟无菌纱布覆盖,医者左手使患足过度背曲,同时右手拇指向足背方向推顶足弓部象弓弦一样的跖长韧带和趾腱膜,这样做2、3次即可。回家休息1天。

2.2封闭治疗针刀治疗后5—7天疼痛明显减轻,常规消毒后用5ml空针抽取醋酸泼尼松龙1ml+2%利多卡因1ml沿厡针刀进针处垂直进针到骨面稍退针注药封闭治疗,无菌敷料遮盖针眼,第二天去纱布。如一周后有疼痛需再次封闭。

3 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治愈:足跟疼痛消失,局部压痛消失,行走正常,随访一年以上无复发;显效:足跟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局部压痛明显减轻,劳累或天气变化时有轻微疼痛;好转:疼痛减轻,劳累或天气变化局部症状加重;无效:自觉症状或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

3.2疗效评定结果。本组24例,治愈24例,随访最长5年,随访最长1年,一般封闭1次治愈,最多2次。

3.3注意事项。切开剥离的位置一定要在骨刺的尖部,并将尖锐的顶部铲平,针刀不能滑向跟骨结节深面凹处,否者容易损伤神经、血管。

4 讨论

我们在临床中发现跟骨骨刺生长部位在跖长韧带和趾腱膜与跟骨结节附着点外,跖长韧带和趾腱膜后端均附着在跟骨结节的上下缘,且跟骨结节处长的跟骨骨刺尖部均指向足前方,故骨刺形成的原因是跖长韧带和趾腱膜挛缩引起的跟骨结节附着点持续的牵拉损伤,韧带和腱膜的纤维不断撕裂,局部出血不断钙化和骨化,形成骨刺。保守治疗就是劝患者少走动、少站立,醋泡,用软海绵垫与足跟下,疼痛剧烈者打封闭,中医有的拳击、锤击等治发,近年来有用骨刺片长期服用等,均收效甚微或不能收持久疗效,西医亦有用手术方法将其切除,创伤大,费用高,对工作生活影响大,易感染,结果仍不能根治。而小针刀创伤小,费用低,对工作生活影响小,符合加速康复理念,并且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般针刀+1次封闭可治愈,且操作简便、安全,容易掌握,更适宜在门诊、日间手术中心、社区及基层卫生中心大力推广。

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 【概述】 骨刺,学术名词为骨疣 ( Bone Spur ),不是一个医学上确当的名词,因为它既非完全由骨构成,也不尖锐如刺。医学上的正确名称应该是骨疣。骨刺是关节因种种原因造成软骨的磨损、破坏,并促成骨头本身的修补、硬化与增生,是一种自然的老化现象。骨刺即骨质增生的俗称,关于本症的命名,国内外尚未统一。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中年人或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常见腰部活动的重体力劳动者及运动员易患此病,最常见于膝、髋、腰椎、颈椎、肘、足跟等关节。 【临床表现】 1、跟骨下骨刺在早期形成阶段可引起疼痛,虽然此时骨刺很小,甚 至X线检查也不能发现。 2、随着骨刺增大,疼痛常消失,这或许与足的适应性变化有关。因 此X线上可见典型的骨刺可以没有症状。 3、经过一段无症状期以后,或由于局部外伤,骨刺可自发地产生疼 痛。偶尔在局部形成外生滑囊,并引起炎症(跟骨下滑囊炎),引起足跟底部发热跳痛。 4、疼痛性质为足根压痛,脚底疼痛,早晨重,下午轻,起床下地第 一步痛不可忍,时轻时重,走路时脚跟不敢用,有石硌、针刺的

感觉,活动开后症状减轻。 5、体格检查时用拇指用力压迫足跟中央可使疼痛加重。在踝背屈 时,手指用力按压整个筋膜内缘,有压痛则证明存在筋膜炎。X 线上发现有骨刺可作出诊断。 6、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痛风是足跟痛的其他原因,可以此进行鉴别。【病因病理】 西医病因病理: 跟骨骨刺的发病机制比较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主要与慢性劳损,局部炎症,营养饮食等因素有关。 1、慢性劳损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的软骨逐渐退化,细胞 的弹性减小,骨关节在不知不觉中被磨损,尤其是活动量较大的颈、腰、膝关节、足跟、损伤的关节软骨在没有血管供给营养时就很难修复,这时在关节软骨的周围血液循环比较旺盛,就会出现代偿性软骨增长,此即为骨质增生的前身。时间久了增生的软骨又被钙化,这就是骨质增生。 2、局部炎症多数人因为脚后跟长骨刺,引起滑囊无菌性炎症造 成的疼痛。骨刺是由于足底筋膜在跟骨的附着处过度牵拉骨膜所致,过度牵拉,引起足底筋膜内缘的疼痛如足底筋膜炎,跟骨下滑囊炎等。

小针刀疗法

小针刀疗法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小针刀疗法小针刀疗法是根据生物力学观点,集针刺与手术之优点,对软组织损伤,无菌性炎症和某些骨关节疾病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方法简单,痛苦小,见效快,花钱少为其优点。 【原理】静态平衡与失调。人体在静止时,其所有组织器官都有相对稳定的位置关系,以维持人体各部稳定的正常的力学状态,谓静态平衡。如果组织器官相对稳定的位置关系在某一部分遭到破坏,不能维持这一部分的正常的力学状态,谓静态平衡失调。 动态平衡与失调。人体在活动状态下,其所有组织器官在体内不同的活动方向.范围.以维持各种活动状态下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力学状态,谓动态平衡。如果某一组织器官的正常活动方向.范围遭到破坏或限制,人体在活动状态下不能维持某一组织器官在体内的正常力学状态,谓动态平衡失调。 软组织损伤或病变(如炎症)后,可产生的粘连.结疤.使肌肉.韧带.筋膜.腱 .滑囊的位置和运动时的方向发生改变,破坏了静态和动态平衡,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粘连发生在人体活动较强,肌肉运动幅度较大的部位,如四肢.腰背.关节周围容易出现症状)。小针刀剥离粘连、松解肌肉,使局部血液循环重新恢复,降低局部致痛物质(如缓激肽、5-羟色胺等)的含量,再配合功能锻炼,可达到新的静态、动态平衡而痊愈。 【适应症】 1、各种原因软组织粘连而引起的四肢、躯干各处的顽固性痛点,外力损伤、累积损伤、病理损伤(包括风湿、疽、痛、疖切开排脓,或其他切开手术愈合后)所引起的粘连后,可使疼痛迅速缓解削除。粘连面积越小,效果越好。 2、滑囊炎。滑囊受急慢性损伤后闭锁,囊内压力增高,产生胀痛。胀大的滑囊压迫周围生疼痛。这种病变常规方法难以奏效,用小针刀将滑囊切开数孔,往往可速见疗效。 3、各种腱鞘炎或韧带挛缩引起的疼痛,尤其是对狭窄性腱鞘炎、腕管综合症、跖

跟骨骨刺(1)

跟骨骨刺 【概述】 ,学术名词为骨疣( Bone Spur ),不是一个医学上确当的名词,因为它既非完全由骨构成,也不尖锐如刺。医学上的正确名称应该是骨疣。骨刺是关节因种种原因造成软骨的磨损、破坏,并促成骨头本身的修补、硬化与增生,是一种自然的老化现象。骨刺即骨质增生的俗称,关于本症的命名,国内外尚未统一。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中年人或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常见腰部活动的重体力劳动者及运动员易患此病,最常见于膝、髋、腰椎、颈椎、肘、足跟等关节。 【临床表现】 1、跟骨下骨刺在早期形成阶段可引起疼痛,虽然此时骨刺很小,甚至X线检查 也不能发现。 2、随着骨刺增大,疼痛常消失,这或许与足的适应性变化有关。因此X线上可 见典型的骨刺可以没有症状。 3、经过一段无症状期以后,或由于局部外伤,骨刺可自发地产生疼痛。偶尔在 局部形成外生滑囊,并引起炎症(跟骨下滑囊炎),引起足跟底部发热跳痛。 4、疼痛性质为足根压痛,脚底疼痛,早晨重,下午轻,起床下地第一步痛不可 忍,时轻时重,走路时脚跟不敢用,有石硌、针刺的感觉,活动开后症状减轻。 5、体格检查时用拇指用力压迫足跟中央可使疼痛加重。在踝背屈时,手指用力 按压整个筋膜内缘,有压痛则证明存在筋膜炎。X线上发现有骨刺可作出诊断。 6、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痛风是足跟痛的其他原因,可以此进行鉴别。 【病因病理】

西医病因病理: 跟骨骨刺的发病机制比较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主要与慢性劳损,局部炎症,营养饮食等因素有关。 1、慢性劳损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的软骨逐渐退化,细胞的弹性减小, 骨关节在不知不觉中被磨损,尤其是活动量较大的颈、腰、膝关节、足跟、损伤的关节软骨在没有血管供给营养时就很难修复,这时在关节软骨的周围血液循环比较旺盛,就会出现代偿性软骨增长,此即为骨质增生的前身。时间久了增生的软骨又被钙化,这就是骨质增生。 2、局部炎症多数人因为脚后跟长骨刺,引起滑囊无菌性炎症造成的疼痛。骨 刺是由于足底筋膜在跟骨的附着处过度牵拉骨膜所致,过度牵拉,引起足底筋膜内缘的疼痛如足底筋膜炎,跟骨下滑囊炎等。 3、营养饮食足跟骨刺的发生与体内缺钙有一定关系,补钙有利于症状缓解。 尽量少吸烟或者戒烟,避免酗酒。吸烟和酗酒都会减少骨矿物质的含量。应节制饮食,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原因很简单,就是肥胖患者自身的体重加重了腰膝下肢关节的负担,关节的磨损与伤害也就更大。故均衡饮食、保持体重是防止骨质增生的重要环节。 4、骨折愈合骨折畸形愈合或跟部脂肪垫破裂,失去对足跟的保护功能,骨质 直接负重引起,骨突部分骨折在任何部位均可形成痛性骨痂,而引起疼痛。 中医病因病理: 跟骨为骨退行病变,中医称之为骨痹,认为肾虚是跟骨骨刺的发病之本,风寒湿侵袭是病之标,中老年人由于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筋骨失养等,易患此症。 1、外感多因起居不慎,或饮酒当风,或水湿侵渍,或露宿乘凉,或淋雨远行, 或嗜食辛辣厚味等等,感受六淫之邪,侵扰人体筋骨关节,闭阻经脉气血,出现肢体沉重、关节剧痛。

针刀疗法的适应症

针刀疗法的适应症 广义的说,针刀疗法适应症包括两个方面,即针刺的绝大部分适应症即是针刀的适应症;二是手术刀治疗的某些病种也是针刀的适应证。因此,针刀的适应症包括了各种能用针刀治疗的疾病,其适应症随着针刀疗法的发展则会愈来愈扩大。狭义的说,目前我们所讲的基本上是骨伤科的伤科的适应症,如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等 选择好适应症是在临床上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的前提条件,而严格掌握禁忌症可以避免出现不良后果。若想使针刀医疗事业发展前进,两者的严格选择都是不可缺少的。当然,随着医学临床工作的发展,适应症和禁忌症均会有所改变,适应症会越来越大,禁忌症也可能变为相对的,这需要临床的长期探索才行。现将适应症暂定如下: 1、躯干四肢的软组织损伤。软组织损伤主要的病理改变是粘连、挛缩、疤痕,软组织便丧 失了原来的功能,通过针刀的疏通、剥离治疗。恢复了软组织的动态平衡功能。如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滑囊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梨状肌综合症,髌下脂肪垫损伤、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髌骨软化症。 2、骨质增生症:针刀剥离、松解骨质增生处的高应力点,恢复正常的力学平衡状态,如全 身各关节的骨性关节炎、旋转性骨质增生、跟骨骨刺等。 3、滑囊炎。针刀切开闭锁状态的急性滑囊炎,达到立即减压和内引流的目的、而对于慢性 崩溃囊炎则是剥离、疏通其粘连。 4、某此骨纤维神经卡压综合症。松解其水肿、增厚的韧带,增另加骨纤维的容积,解除神 经的卡压。 5、骨化性肌炎初期手某此疤痕包块。针刀可改善循环状态,促其炎症和疤痕的吸收。 6、改善某此病理损伤的后遗症,改善关节功能和畸形。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的功能障碍(驼背、关节强直、畸形)等。 7、改善外伤和手术后的关节功能障碍。由于外伤后制动时间不当、缺乏功能锻炼。或手术 后关节功能恢复不佳而致的关节功能障碍。 8、颈椎病、腰突症(各型)、颈、腰椎椎管狭窄所致的疼痛、麻痹,甚至不全瘫痪。 9、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和骨软骨炎。 10、严重的肢体畸形。如小儿的‘o’形腿、“X”形腿,马蹄内翻足、高弓仰趾内翻畸 形足的矫治。或由于长管状骨骨折复位不佳需重新矫治者。 11、某此科的疑难杂症。目前有较好的有: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 慢性胆囊炎、假性心绞痛、糖尿病、前列腺炎等。还有皮肤科、肛肠产、妇产科、外科等到的一些病症也可以用针刀治疗。 针刀疗法的禁忌症 针刀疗法的禁忌症可分为绝对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而对这个绝对和相对,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条件下,又可以有所改变。因此,在选择针刀治疗时,应注意适当掌握禁忌症。以安全第一为准则。 1、全身性禁忌症 ○1现正在患发热的病人,机体已被急性病所干扰,慢性软组织损伤就要退居第二位。 ○2一切内科病菌发作期限,如冠心病、心梗、心衰、肝病急性期、贫血等。 ○3血友病、血小板减少,出、凝血时间不正常者。 ○4身体疲劳、未进食、睡眠不佳或体质衰弱者,应待好转后再做针刀手术。

小针刀联合封闭治疗治疗跟骨骨刺24例

小针刀联合封闭治疗治疗跟骨骨刺24例 发表时间:2014-08-18T08:30:10.5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8期供稿作者:王国军[导读] 跟骨骨刺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又是治疗学上的疑难病,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王国军 (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门诊外科 635000)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8-0276-01 跟骨骨刺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又是治疗学上的疑难病,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一般采用局部封闭或行跟骨骨刺切除术治疗,但封闭治疗未去除病因,易复发;手术创伤大,不易被患者接受。2009.3-2014.3年,笔者对24例跟骨骨刺患者采用小针刀疗法配合封闭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38-62岁,单足发病者17例,双足发病者7例。X片示均有明显骨刺。病程6月-5年。 1.2临床表现足跟底部疼痛,走动后好转,晨起或休息后再开始,活动时疼痛厉害,有的要1-2小时预备活动后才能走路。 1.3诊断标准: 1.3.1足跟底部疼痛,跟骨结节处压痛明显。 1.3.2患足足弓加深,跖长韧带和跖腱膜(让患足生平时)象弓弦一样在足弓处可清楚摸到。 1.3.3 X线片示:患足跟骨结节处有尖嘴样骨刺生成。 2 治疗方法 2.1小针刀治疗 让患者俯卧治疗床上,足跟朝上,踝关节下垫一薄枕将足垫稳使足稍悬于床缘,在压痛最明显处标记进针点,经严格消毒后,左手握住患足,右手持针刀沿标记点进针刀,刀口线和足纵轴平行,针体和足跟底后平面垂直进针刀深度达骨面,对跖长韧带和跖腱膜附着处作横行切开三、四刀,纵行疏通剥离感觉粘连组织松动,调整针刀方向(结合X片)铲刨骨刺感觉骨面无明显骨性突起,将针孔压迫1-2分钟无菌纱布覆盖,医者左手使患足过度背曲,同时右手拇指向足背方向推顶足弓部象弓弦一样的跖长韧带和趾腱膜,这样做2、3次即可。回家休息1天。 2.2封闭治疗针刀治疗后5—7天疼痛明显减轻,常规消毒后用5ml空针抽取醋酸泼尼松龙1ml+2%利多卡因1ml沿厡针刀进针处垂直进针到骨面稍退针注药封闭治疗,无菌敷料遮盖针眼,第二天去纱布。如一周后有疼痛需再次封闭。 3 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治愈:足跟疼痛消失,局部压痛消失,行走正常,随访一年以上无复发;显效:足跟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局部压痛明显减轻,劳累或天气变化时有轻微疼痛;好转:疼痛减轻,劳累或天气变化局部症状加重;无效:自觉症状或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 3.2疗效评定结果。本组24例,治愈24例,随访最长5年,随访最长1年,一般封闭1次治愈,最多2次。 3.3注意事项。切开剥离的位置一定要在骨刺的尖部,并将尖锐的顶部铲平,针刀不能滑向跟骨结节深面凹处,否者容易损伤神经、血管。 4 讨论 我们在临床中发现跟骨骨刺生长部位在跖长韧带和趾腱膜与跟骨结节附着点外,跖长韧带和趾腱膜后端均附着在跟骨结节的上下缘,且跟骨结节处长的跟骨骨刺尖部均指向足前方,故骨刺形成的原因是跖长韧带和趾腱膜挛缩引起的跟骨结节附着点持续的牵拉损伤,韧带和腱膜的纤维不断撕裂,局部出血不断钙化和骨化,形成骨刺。保守治疗就是劝患者少走动、少站立,醋泡,用软海绵垫与足跟下,疼痛剧烈者打封闭,中医有的拳击、锤击等治发,近年来有用骨刺片长期服用等,均收效甚微或不能收持久疗效,西医亦有用手术方法将其切除,创伤大,费用高,对工作生活影响大,易感染,结果仍不能根治。而小针刀创伤小,费用低,对工作生活影响小,符合加速康复理念,并且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般针刀+1次封闭可治愈,且操作简便、安全,容易掌握,更适宜在门诊、日间手术中心、社区及基层卫生中心大力推广。

小针刀治疗跟骨骨刺37例

小针刀治疗跟骨骨刺37例 发表时间:2011-12-20T10:42:32.2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4期供稿作者:任登平[导读] 跟骨骨刺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又是治疗学上的疑难病,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任登平(渠县有庆中心卫生院四川渠县 635222)【中图分类号】R6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4-0305-02 跟骨骨刺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又是治疗学上的疑难病,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2006-2010年,笔者对37例跟骨骨刺患者采用小针刀疗法,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37例。男16例、女21例。年龄40-73岁,单足发病者25例,双足发病者12例。X片示均有明显骨刺。病程6月-14年。 1.2临床表现足跟底部疼痛,走动后好转,晨起或休息后再开始,活动时疼痛厉害,有的要1-2小时预备活动后才能走路。 1.3诊断标准: 1.3.1足根底部疼痛,跟骨结节处压痛明显。 1.3.2患足足弓加深,跖长韧带和跖腱膜(让患足生平时)象弓弦一样在足弓处可清楚摸到。 1.3.3X线片示:患足跟骨结节处有鸡嘴样骨刺生成。 2 治疗方法 让患者俯卧治疗床上,踝关节前沿垫一枕头,足跟朝上将足垫稳,经严格消毒程序在压痛最明显处亦即骨刺的尖部(结合X片)进针刀,刀口线和纵轴垂直,针体和足跟底后平面呈60°,进针刀深度达骨刺尖部,作横行切开剥离之,四下即可出针,将针孔覆盖好后,医者一手使患足过度背曲,同时另一手拇指向足背方向推顶足弓部象弓弦一样的跖长韧带和趾腱膜,这样做2、3次即可。 3 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治愈:足跟疼痛消失,局部压痛消失,行走正常,随访一年以上无复发;显效:足跟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局部压痛明显减轻,劳累或天气变化时有轻微疼痛;好转:疼痛减轻,劳累或天气变化局部症状加重;无效:自觉症状或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 3.2疗效评定结果。本组37例,治愈37例,一般一次治愈,最多两次。 3.3注意事项。切开剥离的位置一定要在骨刺的尖部,并将尖锐的顶部磨平,但不必将骨刺过多削掉,骨刺留在里面并不产生症状也不影响功能。 4 讨论 跟骨骨刺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过去一直认为是由于长途行走和长时间站立而引起骨刺,保守治疗就是劝患者少走动、少站立,用软海绵垫与足跟下,疼痛剧烈者打封闭,中医有的拳击、锤击等治发,近年来有用骨刺片长期服用等,均收效甚微或不能收持久疗效,西医亦有用手术方法将其切除,结果仍不能根治。而小针刀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般一次治愈,且操作简便、安全,容易掌握、费用低廉,适宜在基层大力推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