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调查方法 第一章 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7.59 MB
- 文档页数:44
海洋调查方法导论复习海洋调查方法导论是指对海洋生物、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进行调查的方法和技术的介绍和综述。
海洋调查方法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采样、观测、测量、实验和模拟等,旨在了解海洋生物和海域环境特征,为海洋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基础和支撑。
在海洋调查方法导论中,需要了解海洋调查的对象、目的、原则和步骤,掌握相关的技术和工具,以及了解调查结果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首先,在海洋调查方法导论中,需要了解海洋调查的对象和目的。
海洋调查涉及到海洋生物、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等多个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内容。
海洋生物调查主要包括海洋动植物的分布、密度、种类和数量等方面的调查。
海洋环境调查则着重于海洋水质、地貌、地下水流、潮汐、浪高和海流等方面的观测和测量。
海洋资源调查主要包括渔业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等的调查和评估。
不同的调查对象和目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和技术来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其次,在海洋调查方法导论中,需要掌握海洋调查的原则和步骤。
海洋调查涉及到大量的时间、财力和人力资源,因此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来进行。
首先是科学性原则,即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调查,确保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是综合性原则,即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进行调查,获取全面和多样化的数据和信息。
再次是系统性原则,即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流程进行调查,确保调查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最后是规范性原则,即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调查,以便于数据和信息的比较和分析。
然后,在海洋调查方法导论中,需要了解常用的海洋调查技术和工具。
海洋调查涉及到大量的技术和工具,包括采样设备、观测仪器、测量仪器、实验设备和模拟系统等。
采样设备主要用于获取水样、沉积物和生物样品等,包括水下探测器、网箱、拖网、浮标和潜水装备等。
观测仪器主要用于观测海洋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参数,包括声纳、CTD、光谱仪、显微镜和通信设备等。
测量仪器主要用于测量海洋环境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包括流速计、氧气仪、温度计和压力计等。
第一章绪论1、海洋调查是用各种仪器设备直接或间接对海洋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地貌学、气象学及其他海洋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的手段。
2、海洋调查方法是指在海洋调查实施过程中仪器的使用、站位设置、资料整理与信息分析的方法和原则。
3、海洋调查简史:单船调查时期、多船联合调查时期、无人浮标站的使用取得全天候的连续资料、海洋遥感获得大面积同步资料。
4、单船调查时期:a、英国“挑战者”号:首先采用颠倒温度计测温;发现世界大洋中盐类组成具有恒定性的规律;奠定了现代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和海洋地质学的基础。
b、英国“挑战者II”号:用英国当时最新的仪器设备检验第一次“挑战者”号的调查结果。
5、无人浮标站:固定式、自由漂浮式、水下自动升降式、深潜器。
6、各个名称对应的缩写:(了解)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计划(TOGA);世界大洋环流实验(WOCE);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GOFS);全球能量和水循环实验(GEWEX);世界气候资料计划(WCDP)。
7、把海洋调查工作考虑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则该系统至少应包含如下五个主要方面:被测对象:基本稳定的、缓慢变化的、变化的、迅变的、瞬变的;传感器;平台;施测方法;数据信息处理。
8、海上观测:大面观测和断面观测。
第二章深度测量1、水深测量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海洋形态;确定其它海洋要素观测层次。
2、水深分类:现场水深(也叫瞬时水深,海表至海底);海图水深(深度基准面至海底)。
二者关系:现场水深大于海图水深3、理论深度基准面如何确定:选理论上最低的海平面作基准面,以95%确定。
海图水深起算面(理论最低水深)——低潮位置取。
4、水深测量的要求:连续站:每隔1小时观测一次。
大面(断面)站:到站即测,测完即走。
100米以浅:记录一位小数;超过100米:记录整数。
5、水深测量通常采用回声测深仪和钢丝绳测深两种方法。
6、钢丝绳测深:A、测深设备:绳索计数器,钢丝绳,重锤,绞车,倾角器。
B、测深方法:钢丝绳前悬挂重锤,操纵绞车,放松钢丝绳,重锤底部恰好降到水平面,计数器清零或计数继续放出钢丝绳,刚触底而松弛时,停车,缓慢收紧钢丝绳,使之刚好触底时读取计数器记录值,两次值的差即为实际水深。
海洋调查方法1.绪论,为什么要学习海洋调查方法,海洋调查对海洋科学发展的贡献,如何学习海洋调查2.海洋调查之深度测量3.海洋调查之温度测量4.盐度测量及海水透明度、水色、海发光测量5.水深、水温及采样实习6.如何实现海流测量7.分析海流观测的特点和调查方案8.海流观测实习9.海洋潮汐水位观测10.海浪观测11.海洋气象观测12.海洋遥感、浮标及潜标观测13.重要海洋观测计划介绍14.针对特定科学问题,如何制定海洋调查方案,实施海洋调查1. 水深测量的目的与意义?(1)了解海底地形、地貌的分布状况(2)海底地貌地形的分布状况对海面航行的船只避免搁浅、触礁,对海中潜艇的隐蔽、防御,对建造海上建筑物、海洋工程以及渔业养殖业的经营都是必要的资料。
借助于水深测量来了解海底地形的分布状况,对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 列出海温测量与盐度测量的仪器。
1、液体温度计表面温度计(表面)颠倒温度计(深层2、机械式温度计3、电子温度计:热电式温度计电阻式温度计电子式温度计晶体震荡式温度计4、玻璃液体温度计5、颠倒温度计测温6、温深系统测温:深自计仪(CTD、STD),电子温深仪(EBT),投弃式温深仪(XBT)3. 什么是冰期,我国哪些海域易出现海冰?冰期指冰维持的时间,自出现冰之日起至冰消失的时间段4. 什么是验潮零点是记录潮高的起算面,其上为正值,其下为负值。
一般来讲,验潮零点所在的面称为"潮高基准面",该面通常相当于当地的最低低潮面。
5. 给出遥感卫星传感器的种类。
可见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微波传感器6. 列出海面气象观测的项目能见度、云、天气现象、风向、风速、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气压、降水量7. 介绍水色和海发光的观测方法。
水色:观测透明度后,将透明度盘提到透明度值一半的位置,根据透明度盘上所呈现的海水颜色,在水色计中找出与之最相似的色级,并计入水温观测记录表中。
海发光:根据海发光的征兆,目测判定海发光的类型和等级,并记入表中,为能感觉出微光,观测前,观测者应在黑暗环境中适应几分钟,地点应选在船上灯光照不到的黑暗处。
《海洋调查方法》课程教学大纲撰写人:周良明撰写时间:2013年9月12日开课院系:海洋环境学院海洋系课程编号:(由教务处统一编制)课程英文名称:method of ocean survey课程总学时:72 总学分:4含实验或实践学时:19学分:1推荐使用教材:海洋调查方法编者:侍茂崇等出版社: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2000年7月第1版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掌握海洋深度、盐度、温度、水色、透明度、海流、潮汐、海浪等水文要素及海洋气象、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和卫星海洋遥感的调查原理、调查仪器和调查方法。
了解长波观测、南大洋和北冰洋观测及海洋观测新技术。
掌握海洋调查资料的分析和处理及海洋工程水文观测与计算。
了解海洋调查的组织工作。
考试形式:笔试、闭卷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海洋调查方法导论》侍茂崇等,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海洋调查方法》侍茂崇等,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海洋科学导论》冯士笮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三次印刷;《海洋随机资料分析》方欣华等,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物理海洋学》叶安乐等,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年2月第一版;《海洋科学概论》陈宗镛等,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随机海浪理论》徐德伦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海洋波动动力学》蒋德才,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Oceanography,Robert H. Stewart。
Invitation to Oceanography,Fifth Edition by Paul R. Pinet. /oceanlink/。
第一章绪论1、海洋调查是用各种仪器设备直接或间接对海洋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地貌学、气象学及其他海洋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的手段。
2、海洋调查方法是指在海洋调查实施过程中仪器的使用、站位设置、资料整理与信息分析的方法和原则。
3、海洋调查简史:单船调查时期、多船联合调查时期、无人浮标站的使用取得全天候的连续资料、海洋遥感获得大面积同步资料。
4、单船调查时期:a、英国“挑战者”号:首先采用颠倒温度计测温;发现世界大洋中盐类组成具有恒定性的规律;奠定了现代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和海洋地质学的基础。
b、英国“挑战者II”号:用英国当时最新的仪器设备检验第一次“挑战者”号的调查结果。
5、无人浮标站:固定式、自由漂浮式、水下自动升降式、深潜器。
6、各个名称对应的缩写:(了解)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计划(TOGA);世界大洋环流实验(WOCE);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GOFS);全球能量和水循环实验(GEWEX);世界气候资料计划(WCDP)。
7、把海洋调查工作考虑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则该系统至少应包含如下五个主要方面:被测对象:基本稳定的、缓慢变化的、变化的、迅变的、瞬变的;传感器;平台;施测方法;数据信息处理。
8、海上观测:大面观测和断面观测。
第二章深度测量1、水深测量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海洋形态;确定其它海洋要素观测层次。
2、水深分类:现场水深(也叫瞬时水深,海表至海底);海图水深(深度基准面至海底)。
二者关系:现场水深大于海图水深3、理论深度基准面如何确定:选理论上最低的海平面作基准面,以95%确定。
海图水深起算面(理论最低水深)——低潮位置取。
4、水深测量的要求:连续站:每隔1小时观测一次。
大面(断面)站:到站即测,测完即走。
100米以浅:记录一位小数;超过100米:记录整数。
5、水深测量通常采用回声测深仪和钢丝绳测深两种方法。
6、钢丝绳测深:A、测深设备:绳索计数器,钢丝绳,重锤,绞车,倾角器。
B、测深方法:钢丝绳前悬挂重锤,操纵绞车,放松钢丝绳,重锤底部恰好降到水平面,计数器清零或计数继续放出钢丝绳,刚触底而松弛时,停车,缓慢收紧钢丝绳,使之刚好触底时读取计数器记录值,两次值的差即为实际水深。
第一章绪论调查报告的编写:1 编写内容前言a)任务及其来源,重点论述应突出;b)调查海去的位置及地理坐标c)调查船(飞机)及调查时间d)调查方法e)任务执行概况调查海区a)调查海区及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b)以前对该海区的调查研究程度海上调查工作状况a)测网、测线及测点的布设b)导航定位系统及准确度评价c)仪器设备的性能和运转情况d)调查方法和现场资料描述样品分析和资料整理a)原始资料和样品的周转与审核b)样品分析、测试、鉴定方法及概况c)资料整理、计算和图件编绘方法及概况d)调查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质量计划实施情况报告a)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符合性和量值溯源的实现程度b)调查数据处理中统计方法的说明c)本单位及分包单位的质量控制措施实施情况与结论d)参考资料的溯源性和合理性e)样品、原始资料、资料汇编和图集的质量评价f)调查结果的质量及应用价值评估g)质量目标实现状况资料分析与结论分析解释调查资料和图件时,应阐明调查资料时空分布特征、重要发现,并评价其海洋学意义及其与海洋管理、工程设计、开发利用的关系。
应将观测到的暑假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历史资料、临近水域(站位)资料,相关学科等资料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然后确立分布规律,发现演变规律及相关量间的经验公式。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对调查海域的水文、气象、地质、生物、化学等环境特性进行评估,就委托方提出的调查目的给出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估结论。
存在问题和建议应总结调查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应开展工作的建议。
第二章海洋生物要素调查一术语和定义叶绿素:自养植物细胞中一类很重要的色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和传递光能的主要物质。
初级生产力: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的能力。
通常以单位时间(年或天)内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所产生的有机物(一般以有机碳表示)的重量来计算,相当于该时间内相同面积(或体积)中的初级生产量。
碳同化数:单位时间内,单位叶绿素a含量同化无机碳的能力新生产力:在真光层中再循环的氮为再生氮,由真光层之外提供的氮为新生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