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的应用解剖学
- 格式:ppt
- 大小:9.22 MB
- 文档页数:70
喉科学喉的应用解剖一、喉软骨单块软骨为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会厌软骨,成对的软骨为勺状软骨、小角软骨和楔状软骨,共9块软骨。
甲状软骨是喉部最大的软骨,由两块对称的四边形甲状软骨板载前方正中融合而成,和环状软骨共同构成喉支架的主要部分。
男性甲状软骨前缘上缘向前突出,形成喉结。
甲状软骨上缘正中为一V型凹陷,称为甲状软骨切迹。
环状软骨是喉气管中唯一完整的环形软骨,对保持喉气管的通畅至关重要。
会厌软骨位于后的上部,其表面覆盖粘膜,构成会厌。
二、喉肌喉内肌按功能分为5组:1、声带外展肌:环杓后肌,收缩时使勺状软骨向外稍向上,使声带外展,声门变大。
2、声带内收肌:环杓侧肌和杓肌收缩使声带内收,声门闭合。
3、声带紧张肌:环甲肌收缩,将声韧带拉紧,使声韧带紧张度增加。
4、声带松弛肌:甲杓肌收缩,使声带松弛,同时兼有声带内收关闭声门的功能。
5、使会厌活动的肌肉:杓会厌肌收缩将会厌拉向后下方,使喉入口关闭;甲状会厌肌收缩将会厌拉向前上方,使喉入口开放。
三、喉腔1、声带的组织结构学:声带内侧游离缘附近的粘膜为复层鳞状上皮,其外侧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
2、任克间隙:粘膜下的固有层浅层为任克间隙,是一薄而疏松的纤维组织层(又称Reinke间隙)过度发声或喉炎时易在该处发生局限性水肿,形成声带息肉。
3,以声带为界将喉腔分为声门上区(声带以上,上通喉咽),声门区(两侧声带之间)和声门下区(声带以下,下连气管)。
四、小儿喉部的解剖特点1、小儿喉部粘膜下组织较疏松,炎症时易发生肿胀。
小儿喉腔尤其是声门区又特别狭小,所以小儿发生急性喉炎时容易发生喉阻塞,引起呼吸困难。
2、小儿喉的位置较成人高,3个月的婴儿,其环状软骨弓相当于第4颈椎下缘水平;6岁时降至第5颈椎。
3、小儿喉软骨尚未钙化,较成人软,行小儿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触诊时其感觉不如成人的明显。
急性会厌炎急性会厌炎:又称急性声门上喉炎,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可引起喉阻塞而窒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