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超声检查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456.50 KB
- 文档页数:60
肠胃的世界,超声检查可以看到肠胃超声检查的适用人群十分的广泛,可以借助这类检查方式,实时跟踪并评估病患肠胃疾病的治疗状况,以其当做胃镜的重要补充形式。
现阶段,我国各大医院也纷纷开始借助肠胃超声检查的方式给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相应的诊断依据,这是一类非创伤性的诊断方法,能够确定患者胃壁癌肿的位置以及具体的形态。
那么,在肠胃的世界使用超声检查都能够看到些什么呢?一、肠胃超声检查的作用肠胃超声检查通常可以检查出病患是否存在胃部肿瘤、胃溃疡等多类疾病。
(一)胃部肿瘤在肠胃超声检查中,内镜超声能够确定出患者胃部肿瘤的情况以及患病程度。
该疾病主要发生在患者胃部,这类肿瘤性疾病可能是恶性的,也有可能是良性的,其临床症状表现较多,主要为贫血、腹痛、便血等。
病患在接受超声检查后,若确定患该疾病,那么就应当谨遵医嘱,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药物,比如舒尼替尼、甲磺酸伊马替尼等。
必要的情况下,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比如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等。
(二)胃溃疡通常情况下,会以超声检查当做胃溃疡疾病检查的辅助诊断方式。
引发胃溃疡疾病的主要原因便是患者长期胃酸分泌量较大或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消化不良、粪便黑绿色腹痛等均是胃溃疡的重要表现形式,甚至还有部分患者在严重的情况下会产生胃穿孔、胃出血等多类并发症。
患者在患胃溃疡后,必须要严苛遵守医嘱,服用具有保护胃粘膜作用的药物,比如枸橼酸铋钾等。
若在检查时发现其存在细菌感染的症状,需要同时配合抗生素,例如头孢克洛等进行治疗。
(三)胃炎应用超声检查能够发现病患是否存在胃壁增厚等的情况,根据检查结果评估其是否存在胃炎的问题。
形成胃炎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多类刺激因素的影响下,患者的胃粘膜受到了损伤,从而形成一系列的炎症反应,这种胃炎可以进一步分成慢性胃炎与急性胃炎,其临床症状表现较为繁杂,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甚至还会出现黑便、呕血等的症状表现。
患者在患胃炎后,需遵照医嘱服用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雷贝拉唑、奥美拉唑等。
胃肠超声检查与胃镜的区别,你知道吗?胃肠超声检查与胃镜均是消化科常见的消化道检查的检测方法,二者都可直观地用肉眼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以下是二者的区别,具体分析如下:一、概述第一,胃肠超声检查。
胃肠超声检查是一种非创伤性的诊断方法,一般无不适宜进行此检查的特殊人群,但检查前应忌食对肠胃有刺激的食物。
此外,检查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包括:(1)若为疑似胃穿孔者,注意禁用胃充盈法;(2)注意扫查高位胃体及胃底贲门部,以免漏诊;(3)检查的目的若是为了观察胃蠕动功能,建议检查者忌用影响胃收缩功能的药物;(4)检查的目的若是为了观察胃壁结构,建议检查者在饮用充盈剂后静卧3至5 分钟,以便于消除充盈剂的气泡;(5)若用胃充盈剂,注意控制饮水量,一般控制在500至600毫升即可,最多不可超过1000毫升,以免过度充盈影响对胃壁厚度和层次的观察。
第二,胃镜。
胃镜是上消化道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建议严重高血压者、高度脊柱畸形者、心肺功能不全者、有严重出血倾向者、消化道出血且血压波动较大或不稳定者等人群慎用,脑卒中者、有消化道急性炎症者、明显的胸腹主动脉瘤者、有精神疾病且不能配合内镜检查者、怀疑有休克或消化道穿孔等危重者、有严重心肺疾患且无法耐受内镜检查者等人群禁用。
进行胃镜检查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包括:(1)检查前禁食禁水至少8个小时,以免检查时促使检查者恶心呕吐或因食物在胃中而影响诊断结果;(2)检查开始后放松全身,稍做吞咽动作,以使胃镜顺利通过喉咙从而进入食道;(3)检查时若有任何疼痛不适,建议向医护人员打手势示意,切忌不可发出声音或抓住管子;(4)检查结束后1至2小时内不可进食,待至喉咙无任何不适感后可先喝水,若未呛到,则可进食一些软性食物。
二、有无创伤第一,胃肠超声检查。
胃肠超声检查是一种无痛、无创的检查,所以说患者不会特别难受。
第二,胃镜。
胃镜是一种有创的检查。
三、价位不同第一,胃肠超声检查。
胃肠超声检查价位较低,一般在100元左右。
超声诊断入门:肠胃疾病的超声检查肠胃疾病是较为常见的多发病,并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对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上肠胃疾病的几率更大,男性普遍高于女性。
患上肠胃疾病如果不加以及时治疗,极容易导致癌肿。
所以如果一旦患上此病,应该及时就医治疗,并且需要长期进行服用药物,才能得到完全恢复。
胃肠疾病种类较多,但是往往会被人们忽视,当出现一些不太明显的症状时,人们并未采取合理检查方式,从而导致病情逐渐加重,症状越来越严重。
临床胃肠疾病检查方式较多,包括:内窥镜检查(胃镜、结肠镜、胶囊肠镜),内窥镜超声检查(超声胃镜、超声肠镜、超声腹腔镜),超声检查(CT、MRI、DSA)等。
胃肠超声检查主要适用于急慢性胃炎、炎症性肠病、肠结核、消化性溃疡、胃肠道癌、胃肠道息肉、胃肠粘膜下肿瘤等。
肠胃疾病超声检查是一种口服法或者灌肠法,其作用主要是消除在肠胃腔内产生的气体、内容物等对超声波打来的干扰,但是却不会影响超声波的穿透,从而改变肠胃超声成像的环境,保证能够顺利进行穿透作用,并将肠胃疾病上出现异常情况清晰传递出来。
利用高分辨力实时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胃肠病情进行检查,如果条件允许者可以使用彩色多普勒仪,这样可以有助于了解便变以及周围血液流通情况。
探头主要包括:经腹部超声检查常选择凸探头,探头频率范围一般在3.5~10.0MHz,手术中常选择频率较高的焦距探头,直肠腔内超声探头频率一般为5.0~10.0MHz,超声引导下穿刺探头频率一般选择3.5~4.0MHz,凸探头较小,这样检查效果较好。
检查方式主要以口服法:检查消化道以及小肠上出现异常情况,注入法:将注射器经过鼻饲管,并将充盈剂注入,这种方法对于呼吸困难者较为适用,灌肠法:适用于大肠充盈超声检查。
在进行检查之前需要注意,胃肠超声检查一般在上午,所以需要空腹进行。
胃肠道超声检查应在X线钡造影之前,避免对钡剂造成影响,对于儿童胃肠检查应该在检查前注意使用适当的镇静剂,而对于小儿检查,可以在小儿睡眠中进行。
胃肠超声诊断1.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胃肠超声诊断的完整过程和相关注意事项。
胃肠超声诊断是一种无创、安全、简便而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获得胃肠道相关疾病的准确诊断。
本文将介绍该检查的适应症、准备工作、操作步骤和结果解读等内容。
2.胃肠超声检查的适应症胃肠超声检查适用于以下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胃溃疡- 胃癌- 肠炎- 肠梗阻- 肝硬化引起的胆道疾病- 胰腺炎- 肾血管疾病3.胃肠超声检查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胃肠超声检查之前,患者需做以下准备工作:- 空腹:检查前6小时内不能进食,保持胃肠道为空腹状态。
- 解尿:检查前1小时内排空膀胱,以便更清晰地观察下腹部结构。
- 卸除金属物品:移除腹部区域的金属物品,以免影响超声图像质量。
4.胃肠超声检查的操作步骤胃肠超声检查的操作步骤如下:- 患者仰卧位:患者被要求平躺在检查床上,舒适地放松身体。
- 基础超声图像采集:医生将通过超声探头在患者的腹部进行基础超声图像的采集,包括胃、肠道和附近器官的扫描。
- 补充检查:根据需要,医生可能会让患者改变体位或进行深呼吸等操作,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 观察结构和功能:医生将根据超声图像观察胃肠道的结构和功能,如肠壁厚度、肠蠕动、液体积聚等,并记录相关信息。
- 检查结束:检查结束后,医生会与患者交流并解答可能的问题。
5.胃肠超声检查结果解读胃肠超声检查的结果将由专业医生进行解读,根据图像和观察结果,提供准确的诊断和建议。
患者可以向医生咨询病情、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等问题。
6.总结胃肠超声诊断是一种无创、安全、简便而有效的检查方法,适用于多种胃肠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患者在接受胃肠超声检查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并遵循医生的操作步骤。
超声检查的结果将由医生进行解读,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建议。
胃肠超声标准切面及手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胃肠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可以清晰地观察胃肠道的结构和病变,对胃肠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胃肠超声检查时,标准的切面及手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胃肠超声的标准切面及手法,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一、胃肠超声的常用切面1. 横切面横切面是胃肠超声检查中最常用的切面之一,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胃肠道的各个层次的结构。
在观察胃肠横切面时,需要注意将超声探头垂直于腹壁,调整深度和增益使图像清晰。
1. 进食后超声检查进食后超声检查是一种常见的胃肠超声手法,可以观察到胃肠道的蠕动和充盈情况,对胃肠功能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食后超声检查时,需要让患者进食一定量的食物或饮料,然后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超声检查。
2. 消化道充盈法消化道充盈法是通过口服超声造影剂或灌肠造影剂使胃肠道充盈,以清晰显示胃肠道结构和病变的一种胃肠超声手法。
在消化道充盈法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造影剂和剂量,然后进行超声检查。
3. 内镜超声内镜超声是一种结合了内镜和超声技术的检查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胃肠道的内部结构和病变。
在进行内镜超声时,需要将超声探头通过内镜导入到胃肠道内部,然后进行超声检查,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4. 实时超声引导实时超声引导是一种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实时监测胃肠道结构和病变的方法,可以提高手术或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实时超声引导中,需要将超声探头放置在患者特定的位置,然后实时观察超声图像进行引导操作。
第二篇示例:胃肠超声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利用超声波穿透组织,通过不同组织对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内脏器官的影像。
胃肠超声可帮助医生对胃肠道疾病进行诊断和评估,对于胃肠道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胃肠超声检查时,医生需要掌握标准的切面及手法,以确保得到清晰准确的影像。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胃肠超声标准切面及手法。
临床胃肠超声检查方式、正常影像表现及回声表现胃肠道占据腹腔容积的3/4,构成消化管的绝大部分,是消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脏器,也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脏器之一。
过去临床诊断客观依据是X线钡剂造影(口服或灌肠)、纤维胃镜检查,因存在各自的缺陷,不能用于广泛的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普查和筛选。
而实时超声诊断仪的临床应用及共在广大基层医院的普及,其诊断范围的不断扩大,仪器性能的不断改进,使其成为用于诊断胃肠疾病的一种新的检查手段。
胃肠的超声检查可分为经腹壁直接检查、胃肠造影剂充盈检查和内窥镜检查三种方法。
现在我们就来认识正常的胃肠道超声声像图。
正常胃部声像图空腹时胃腔内可见气体强回声,随胃蠕动发生变化,胃壁呈低回声,厚薄均匀,边缘完整。
饮水后胃腔充盈扩大,呈液体回声伴小气泡漂浮,胃壁层次结构显示清晰,如图1:肠管正常声像图十二指肠声像图特征十二指肠位置固定,球部位于胆囊内下方,胰头的右前方。
幽门开放时间可见液体充盈,呈长锥状含液结构,与胆囊长轴平行。
球部远端与降部相连,降部远端向左侧与水平部相连,形成“C”形环绕胰头,如图2:肠管回声表现进食后充盈状态:肠管内充满混有气体的肠内容物,形成杂乱的回声反射,后方有声影,大量游离气体可形成强回声并有多重反射;空腹状态:周边肠壁呈低回声,中心肠腔内可见气体强回声反射;肠积液状态:肠管内有大量液体时,表现为管状无回声,肠壁五层结构清晰可见,并可见“鱼刺征”样排列的小肠黏膜皱襞或者结肠袋。
超声的最大特点是无创伤,无痛苦,简便易行,可重复性好,故较内窥镜、X线钡餐检查更易为病人所接受,同时无特殊的准备和要求,可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并可用作大规模的胃肠病普查工作。
超声检查不仅可发现胃肠粘膜的病变,而且可观察胃肠壁内、胃肠壁外的一些病变,而且能清晰显示胃肠粘膜下肿瘤,观察肿瘤的内部结构特征及病变范围、浸润程度,进行肿瘤TNM分期诊断,并能显示周围脏器的病变,弥补了内窥镜和钡餐的不足,因其诊断准确率高。
胃肠超声之检查方法及正常声像图1. 检查方法:1)胃检查首先空腹扫查,观察胃的位置,胃壁是否增厚,有无肿块,胃腔内有无滞留物等。
然后—次性饮入水或其它胃充盈剂500~700ml,观察其充盈和通过胃的情况。
准确辨认胃各个部位和大小弯,了解胃排空功能,观察胃壁层次和蠕动。
(1)贲门区检查将探头斜置于左季肋下靠近剑突的部位,略向左后方倾斜扫查,探头变换90度方向,在剑突下系列扫查可获得局部短轴切面。
(2)胃底检查将探头斜置于左肋弓下,使探头向左后上方倾斜45‘以上,侧动扫查即可获得完整的胃底断面图像。
也可以脾脏为透声窗,在左侧肋间寻找胃底。
(3)胃体检查将探头置于左上腹做纵向移动扫查可显示胃体长轴图像。
相同部位做横向移动扫查,可获得胃体短轴图像。
(4)胃角检查将探头置于左上腹正中进行连续横向移动扫查,即可获得横8字形的胃角部声像图,其横8字形的交叉点即是胃角。
(5)胃窦检查将探头纵向斜置右上腹进行不同倾斜度的侧动扫查,即可获得胃窦长轴图像;原地将探头旋转90度,行左右、上下连续扫查,即可获得胃窦短轴图像。
(6)胃移行检查将探头横置于剑突下,自上而下移行扫查可获得贲门、胃底、胃体及胃窦不同部位的断层图像。
2)小肠检查将探头置于右上腹作纵断或斜断扫查,在胆囊的深侧或左面可显示十二指肠球部。
在上腹部胰腺水平做横断扫查,可显示十二肠降部。
沿肠系膜上静脉长轴扫查,在下腔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之间,可显示十二指肠水平部短轴图。
空肠、回肠分布范围广,超声检查无特殊标准断面。
检查可从脐部开始,向左上为空肠,向下腹和右下腹为回肠。
3)大肠检查超声检查大肠宜从回盲部开始,循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等解剖部位顺序进行。
在右肋缘下扫查,在肝、肾间隙可显示结肠肝曲的回声。
在左肋缘下扫查,在脾、肾间隙可获得结肠脾曲的图像。
2.胃肠正常声像图1)胃声像图(1)贲门区贲门位于肝脏左外侧叶后下方,长轴图为一上小下大之喇叭状结构,此结构如同鸟嘴,故称为“鸟嘴”征,该结构是贲门及其周围(包括食管末端、贲门和胃底体部分)的长轴图像。
胃肠超声标准切面及手法1. 引言1.1 胃肠超声的重要性胃肠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的形成和传播来对胃肠道进行检查。
胃肠超声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胃肠道疾病。
胃肠超声可以观察到胃肠道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发现胃肠道器质性病变、炎症、溃疡、息肉等病变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胃肠超声是一种安全、无创伤、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可以多次重复检查,不产生任何副作用,受到患者的普遍欢迎。
它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监测病变的进展,对于了解病情的发展和指导治疗非常重要。
胃肠超声还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引导性的治疗,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胃肠超声在临床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医生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无创伤的检查手段,对于提高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胃肠超声的应用范围胃肠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的高频电磁波在人体内部产生声音来观察胃肠道结构和功能。
胃肠超声主要用于诊断胃肠疾病,如消化道肿瘤、胃溃疡、炎症性肠病等。
除了诊断作用,胃肠超声还可以指导医生进行胃肠道内治疗,如穿刺抽取活检、引导下一步治疗等。
胃肠超声也可以用于术前评估、术中监测和术后随访,对于胃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临床上,胃肠超声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消化内科、普通外科等多个科室。
对于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如胃肠道肿瘤、胰腺疾病、胶囊内镜检查不详、肠梗阻等,胃肠超声都具有很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胃肠超声还可以在不同时间点对患者进行多次检查,跟踪病情的变化,对于疾病的动态监测和评估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实践的不断积累,胃肠超声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精确性。
2. 正文2.1 标准切面介绍胃肠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胃肠道的结构和功能,对各种胃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胃充盈超声检查也称为口服胃肠超声造影检查法,通过造影剂充盈胃肠腔,消除胃肠腔内气体、内容物、黏液等对超声波的干扰,充分显示出胃肠充盈后的声像图,使病变图像更加丰富。
超声仪器与造影剂仪器实时超声诊断仪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诊断仪器,可以显示出相应检查部位病灶变化图像,通常以灰阶图像256级为标准。
临床多用电子凸阵式探头,探头频率在3.5~5.0兆赫兹,对于小儿检查或是要清晰了解胃前壁情况可选择7.5~10.0兆赫兹。
造影剂造影剂又叫胃肠超声助显剂,主要是以薏苡仁、陈皮和山药等中药为原材料制作成的淡黄色颗粒剂。
使用时将造影剂放入干净水杯里,倒入开水,快速搅拌成均匀的液体500毫升,不能有沉淀或结块,不要太黏稠。
放温后服下,简单方便。
胃充盈超声检查特点检查前的准备1.上午空腹进行。
2.检查前一晚饮食清淡易消化,不吃产气食物、黏性食物,检查前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
3.胃充盈超声检查通常是在X 线钡餐检查前进行。
如果患者已经做完钡餐检查,延迟24小时再进行胃充盈超声检查。
原则上上消化道出现梗阻的患者不适宜做胃充盈超声检查,如遇必要情况,幽门梗阻的患者要将钡剂彻底排干净后再进行胃充盈超声检查。
4.完全幽门梗阻的患者要先洗胃,将胃内潴留物全部清洁干净,避免影响检查效果。
5.物品准备,如造影剂、开水与消毒干净的水杯等。
检查体位临床常用的检查体位有仰卧位、站立位、坐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以及胸膝卧位等。
超声医生根据患者需要检查的部位采用最适宜的体位,这样可提高造影剂的充盈程度,更好地显示胃壁情况,排除气体与黏液的干扰。
检查方法急腹症的超声检查,比如怀疑发生胃穿孔、幽门梗阻、肠梗阻以及急性胃扩张等,应先进行腹部空腹的常规检查,了解有无胃穿孔或是肠梗阻等,若有这些问题,不可使用造影剂;出现幽门梗阻的患者要了解其是否出现胃潴留或者梗阻,准确判断是否可进一步进行造影检查;一般患者常规服用造影剂按照胃标准的切面进行检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