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与凡尔赛宫.ppt
- 格式:ppt
- 大小:4.25 MB
- 文档页数:69
凡尔赛宫与故宫的建筑艺术对比明代永乐年间建成的北京紫禁城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所建的凡尔赛宫,一个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与技术的集大成者,一个是17世纪以后数百年中法国乃至欧洲及其殖民地各国宫殿建筑辉煌的样板,同为两个世界著名的宫殿式建筑,自然免不了被世人拿来作比较,今天我们主要要看的就是这两个宫殿在建筑艺术方面所存在的差异。
当然,我们要了解他们在建筑艺术上的差异,首先就应该了解这两个宫殿的形成背景。
作为绝对君主专政制度的象征,二者的产生也具有相似的背景。
明代初期,太祖朱元璋废除了秦汉以来延用了千余年的宰相制,整个国家的政权军权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少见的高度集权的君主体制。
明成祖朱棣作为一个以武力夺取帝位的皇帝,将都城由南京迁至北京时,为了标示自己的正统地位,在紫禁城皇宫的规划设计上,也处处以体现天子授命于天、君权神授之观念为要。
致使北京紫禁城皇宫无论在整体规划还是单体设计上,都强烈地体现着君权神授这一宗旨。
使紫禁城成为天子正统地位的绝对象征17世纪的法国是西方历史上君主制度空前强大的时期,文艺复兴使人们重新发现了自身的完美和思想的力量,确立起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
人的力量逐渐壮大,文明的领域也从壁垒森严的中世纪城镇扩展到广袤无垠的大自然中。
这一时期由于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对思想领域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出现了以培根和霍布士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唯理论。
理性受到绝对的尊崇,数学和几何学成为一切知识的基础在艺术领域,笛卡尔也推崇理性的规则和标准强调结构的明晰和逻辑。
17世纪下半叶法国成为欧洲大陆最为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君主国家。
绝对君权的政治体制使得唯理主义成为意识领域的主流。
君主专政被认为是最能体现秩序和理性的社会体制。
在这样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下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得到了推崇和发展。
起源意大利的城市设计思想因其具有系统化的组织结构、强烈的向心性和辐射感,被认为是绝对君权的有力象征。
第6课北京故宫与巴黎凡尔赛宫学习目标:1、了解中西传统宫殿建筑的基本特点与风格差异2、学习鉴赏、评价建筑艺术学习重点:1、中、西方传统建筑采用不同的建筑构材2、中国宫殿建筑的整体布局特点3、中、西方宫殿建筑设计手法的基本差异助学资料:一、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体系与欧洲的石质建筑体系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一书中,总结出中国古典建筑的4个特点:1、以木为主要材质2、用构架制结构原则3、以斗拱为结构关键4、外部轮廓的独特审美特点柱梁构架斗拱中国人用木表达着人与世界和谐的自然观,而西方人则用石头书写他们的文化,在石质建筑中表达着空间与比例和谐的秩序。
二、中国宫殿建筑的整体布局特点中国的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1、院落式布局故宫建筑是庭院式的组群布局,采用均衡对称的形式,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的房屋安置在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
2、“前朝后寝”是中国历代皇宫的基本布局故宫建筑分为前朝和后寝两大部分。
前朝有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这三座大殿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物,是封建皇权的象征;前朝后寝,界限分明,不可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
3、封建等级观念在屋顶形式、房瓦、墙壁用色方面的体现?主要建筑:太和殿—重檐庑殿顶、中和殿—单檐方攒尖顶、保和殿—重檐歇山顶、单檐歇山顶。
房瓦主要建筑采用黄色琉璃瓦顶,墙壁红墙。
4、故宫内外的装饰三、走进凡尔赛宫1、凡尔赛宫在结构设计上的特点?对称的布局、巨大的宫殿与故宫建筑的均衡对称一样,凡尔赛宫也采用了严整对称的布局。
但是相对于故宫的院落式布局,这个占地100多万平方米的凡尔赛,只有这一座巨大的宫殿建筑。
凡尔赛宫在结构设计上主要强调其主体建筑的体量,以及其内部结构的连通。
2、奢华的内饰由于是石拱顶结构,因而凡尔赛宫的内部空间要比故宫的柱梁结构的空间大,与之相应的内部空间的装饰,便得到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