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腔穿刺术
- 格式:doc
- 大小:156.50 KB
- 文档页数:4
胸腔穿刺术胸膜腔(pleural cavity)是指胸腔内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之间形成的完全封闭的空腔。
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为负压,故其实际上是两个潜在的腔隙。
胸膜腔含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其液体的衡量维持取决于影响液体生成和吸收各因素的平衡。
病理情况下,当液体生成超过吸收时,液体即积聚在胸膜腔,形成胸腔积液(pleural effussion)。
其量较多时可引起呼吸功能障碍,患者出现干咳、胸闷、气急等不适甚至循环障碍表现,需抽取积液以解决压迫症状。
另外,作为原发疾病的反映,抽取胸水进行检查可了解积液的性质,协助明确胸腔积液的病因。
胸腔穿刺术(thoracentesis)通常是指胸腔积液穿刺抽液或气胸时穿刺抽气操作,由于穿刺抽气是主要涉及治疗,本节主要讨论胸膜腔穿刺抽液。
一、适应证(一)诊断1. 病因未明的胸腔积液。
用于检查胸腔积液的性质,协助明确诊断。
2.对恶性病变进行诊断性分期。
3.为明确有无胸膜支气管瘘,在胸腔穿刺后注入美蓝。
(二)治疗1.通过抽液缓解由于大量胸腔积液所致的肺脏压迫或纵隔移位造成的呼吸困难、缺氧。
2.通过抽液减轻胸膜增厚。
3.胸膜炎、脓胸等为缓解症状而抽液减压并注入抗菌药物。
4.肿瘤性积液在抽液减压后注入抗癌药物。
5.胸膜粘连治疗。
二、禁忌证(一)凝血功能障碍或出血倾向。
(二)穿刺部位胸壁组织有急性化脓性感染。
(三)疑有肺包虫病可能者。
(四)不合作或有精神病患者。
三、术前准备(一)患者准备1.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
2.胸部B超定位检查,并在皮肤上用甲紫(龙胆紫)棉签标记部位。
(二)穿刺用品无菌胸腔穿刺包(注射器3付,其中5ml、10ml、50ml各1付,6.5或7号注射针头各1个。
带引流橡皮管12号、16号穿刺针头各1个。
血管钳1付、洞巾1条、纱布若干)(图3-2)、无菌手套、消毒盘(70%乙醇、2%碘酒、无菌棉签若干)、试管、玻片、送检培养标本用的无菌试管、标本瓶,以及污水盛器。
胸腔穿刺术后注意事项
胸腔穿刺术后是一项重要的外科手术,一般用于胸膜腔内积液的治疗。
这是一种通过针头或导管将穿刺到胸腔内进行抽取积液或注入药物的方法。
术后,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术后需要严密观察病情。
胸腔穿刺的目的是为了治疗积液,所以在术后需要及时观察病情的变化。
如果发现胸腔积液再次增加或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避免出现并发症。
其次,注意休息和保持身体的舒适。
术后可能会感到疼痛或不适,因此需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病人应该依医生嘱咐使用止痛药物以减轻疼痛。
此外,术后需要进行密切的伤口护理。
根据医生的建议,及时更换敷料,注意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和无菌。
必要时,可以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还要特别注意饮食方面。
术后病人的胃肠功能可能会下降,所以需要饮食上注意清淡、易消化,并避免食用过重口味的食物。
此外,要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的康复。
最后,术后需要定期复查和随访。
胸腔穿刺术并非一次性的治疗,可能需要多次穿刺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所以,在术后要按照医生的安排,定期复查胸腔情况,并配合医生的进一步治疗计划。
总之,胸腔穿刺术后的护理需要严密观察病情、注意休息、进行伤口护理、合理饮食和定期复查。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促进术后康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病人也需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守医嘱,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胸膜腔穿刺术的名词解释胸膜腔穿刺术是一种介入性医疗程序,常用于诊断和治疗胸部疾病。
该术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即胸膜腔和穿刺术。
胸膜腔是指位于胸廓和肺之间的间隙,是由两层薄而柔韧的膜组成的。
这两层膜分别包裹在肺和胸廓壁上,并在两层之间形成一个薄弱的间隙,称为胸膜腔。
胸膜腔内含有少量的液体,可起到润滑肺和胸廓壁之间的作用,使其在呼吸运动时能够顺利摩擦。
穿刺术是指通过特殊的医疗器械将针或导管插入人体组织或腔隙中。
胸膜腔穿刺术是将一根细针或导管插入胸膜腔,通常通过皮肤和肌肉组织层进入胸腔,以获取胸腔内的液体样本或进行其他治疗操作。
胸膜腔穿刺术可用于多种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 为诊断目的:通过抽取胸腔内液体样本,如胸腔积液,进行病原体分析,以确定疾病的原因,并辅助确诊。
例如,当患者胸腔积液引起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时,医生可以通过胸腔穿刺术收集液体样本,以确定是感染、肿瘤还是其他疾病引起的。
2. 为治疗目的:通过胸腔穿刺术排除胸腔积液,以达到缓解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的目的。
在某些情况下,如胸腹腔脏器移植后并发的胸腔积液,胸腔穿刺术还可以用于放置胸腔引流管,以减少积液对心肺功能的干扰。
3. 为监测目的:通过定期胸腔穿刺术,可以监测胸腔内液体的变化。
例如,在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中,医生需要定期抽取液体样本,以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胸膜腔穿刺术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以确保安全性和效果的最大化。
在实施过程中,医生需要准确判断穿刺点位,避开重要血管和器官,以防止出血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消毒和无菌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胸膜腔穿刺术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这种技术,医生能够准确诊断并治疗多种与胸腔积液相关的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健康护理。
然而,尽管胸膜腔穿刺术有其价值和效用,但其应用仍需谨慎,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穿刺过程中的风险,以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胸膜腔穿刺术是对胸膜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可以使疾病获得最终诊断的方法,也是呼吸科、胸外科医生应该必须掌握的基本诊疗方法之一。
胸膜活检术是利用 特殊的胸膜活检针通过胸膜穿刺的方法或经过剖胸手术的方法获取病变胸膜组织进行病理 学检查的方法。
通过对胸腔积液或胸膜组织的化验能够使大部分胸膜疾病得到明确诊断,尚 能对胸腔积液、积气进行治疗,临床应用甚为广泛。
本章对胸腔穿刺与胸膜活检术进行介绍。
一.胸腔穿刺术(Thoracentesis )1 .适应证:胸腔穿刺术几乎适用于所有胸腔积液的病例。
具体适应证包括:(1) .诊断性穿刺,以确定胸腔积液的性质;(2) .穿刺抽液、抽气以减轻其对肺脏的压迫;(3) .抽吸脓液治疗脓胸;(4) .胸腔内注射药物治疗(抗癌药、抗感染药、抗结核药等);(5) .人工气胸(虽然现在已经不使用人工气胸治疗结核病,但近几年来兴起的 可曲式胸腔镜术在操作之前有些病例需要进行人工气胸)。
2 .禁忌证:(1) .凝血机能障碍:对于接受抗凝治疗(特别是应用溶栓剂的患者)进行胸腔 穿刺应慎重。
是否决定胸穿应权衡于患者当时的情况,如果必须行此操作,应在严密观 察下,使用较细的针头(22号)进行。
有作者认为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如果延长至正常值2倍以内,或血小板计数>25,000/mm 3均不增加出血的机会。
对于轻 度的凝血功能障碍,且临床上没有发现有出血的患者,这些作者不建议预防性使用血液 制品。
另外,有作者认为,血肌酐超过6mg/dl ,应注意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大概是因 为尿毒症导致血小板机能下降所致;(2) .局部皮肤感染或带状疱疹:应待感染控制后再行胸穿;(3) .机械通气的患者:一般认为对于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胸腔穿刺术必须在 严密监测下进行,因为正压通气会使接近胸腔穿刺针因此从理论上增加了出现张力性气 胸的风险。
胸腔穿刺术对于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合并肺脏疾病的患者在病变稳定前应 延迟进行。
胸膜腔穿刺术
胸膜腔穿刺术,常用于检查胸腔积液的性质、抽液减压或通过穿刺给药等。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1.胸腔积液性质不明者,诊断性穿刺以确定积液的性质。
2.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者,抽取积液或气体,以缓解压迫症状。
3.胸部外伤后疑有血气胸,需进一步明确诊断者。
4.脓胸或恶性胸腔积液,需胸腔内注入药物。
(二)禁忌证
1.出血素质,应用抗凝剂,出血时间延长,或凝血机制障碍者。
2.血小板计数<50×109/L者,应在操作前先输血小板。
3.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以耐受操作者。
4.皮肤感染如脓皮病或带状疱疹病人,感染控制后再实施操作。
二、术前准备
1.仪表端庄,衣帽整齐。
2.操作前应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向病人或家属解释胸腔穿刺术的目的与必要性,取得充分理解与合作,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
3.对精神过度紧张者,可于术前半小时给地西泮(安定)10mg,或可待因0、03g。
4.用物准备无菌胸膜腔穿刺包、无菌橡皮手套、无菌纱布与胶布、消毒棉签、2%利多卡因注射液或1%普鲁卡因(需做皮试)、2%碘酒或碘伏、75%乙醇、治疗盘、龙胆紫、酒精灯、无菌收集瓶、三通活塞等。
三、操作方法
1.体位椅上坐式(嘱患者骑坐椅上,面向椅背,椅背上放一布枕,两前臂交叉置于椅背布枕上,前额伏于前臂上);床上坐式(床上放一小桌,桌上放一布枕,两前臂交叉置于布枕上,头伏于交叉的双臂上);半坐卧式(病人上身靠起,举起患侧上臂抱于枕部,以张大肋间,病重者或抽气时使用)。
2.选择穿刺点胸膜腔积液穿刺应选择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语颤与呼吸音消失处进行,胸液多时一般选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必要时也可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
如果就是包裹性积液或少量积液,穿刺前应结合X线或超声检查确定穿刺方向与深
度。
胸膜腔积气的穿刺部位应选胸部叩诊鼓音处,通常取患侧胸前第2肋间锁骨中线稍外侧,以免误伤大血管或心脏。
穿刺点可用蘸甲紫(龙胆紫)的棉签在皮肤上作标记。
3.自内向外常规消毒皮肤,术者戴口罩及无菌手套,覆盖无菌洞巾,用胶布固定。
4.用2%利多卡因在下一肋骨上缘的穿刺点处,自皮至胸膜壁层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5.术者以左手食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将穿刺针的三通活塞转到与胸腔关闭处,再将穿刺针从局麻穿刺点缓缓刺入,当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示壁层胸膜被刺过,转动三通活塞使其与胸腔相通,慢慢抽出积液。
放液时,助手用止血钳协助固定穿刺针,以防刺入过深损伤肺组织。
注射器抽满后,转动三通活塞使其与外界相通,排出液体(图4-2)。
如用较粗的长穿刺针代替胸腔穿刺针时,应先将针座后连接的胶皮管用血管钳夹住,然后进行穿刺,进入胸腔后再接上注射器,松开止血钳,抽吸胸腔内积液,抽满后再次用血管钳夹闭胶管,以防进入空气,尔后取下注射器,将液体注入容器内计量或送检验,欲作细菌培养时,无菌试管口应先用酒精灯火焰消毒,注入抽出液体,用棉球塞好。
根据需要抽液完毕后可注入药物。
图4-2 三通活塞模式图
6.穿刺完毕后,左手食指与中指固定穿刺皮肤,右手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片刻,用胶布固定后嘱患者静卧休息。
7.整理用物。
四、注意事项
1.操作应选择在诊疗室进行,如因病情需要在病室后床旁进行,周围宜用屏风遮蔽,限制室内人员数量,尽量减少室内人员走动。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胸膜腔感染。
3.叮嘱患者穿刺过程中切勿咳嗽、深呼吸或说话,必要时可让患者以手示意。
4.若使用三路活塞时,穿刺前应检查其通、闭方向,以便正确使用。
5.有靠近纵隔、心脏与大血管附近的局限性积液、积脓者;有严重肺气肿、肺大泡者;有增大的心脏、肝、脾附近穿刺者,应严格谨慎穿刺。
6.一定沿下位肋骨的上缘进行穿刺,以免损伤肋间神经、血管。
避免在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免穿透膈肌损伤腹腔脏器。
7.操作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
进针不可太深,避免肺损伤,引起液气胸。
8.若开始抽出新鲜血性液体,应疑为误伤血管,则稍行退针,改变进针方向或拔出穿刺针改变穿刺部位。
9.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持续性咳嗽、气短、咳泡沫痰等现象,或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胸痛、昏厥等胸膜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或进行其她对症紧急处理。
10.一次抽液不可过多、过快,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可;治疗性抽液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以防一次大量迅速抽液后出现复张后肺水肿;如为脓胸,每次尽量抽尽。
疑为化脓性感染时,助手用无菌试管留取标本,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检查瘤细胞,为提高阳性检出率至少需100ml,并应立即送检,以免细胞自溶。
创伤性血胸穿刺时,宜间断放出积血,随时注意血压,并加快输血、输液速度,以防抽液过程中突然发生呼吸循环功能紊乱或休克。
11.对脓胸患者,抽脓或冲洗时,避免将脓液带入胸壁造成感染。
12.恶性胸腔积液,可注射抗肿瘤药或硬化剂诱发化学性胸膜炎,促使脏层与壁层胸膜粘连,闭合胸腔,防止胸液重新积聚。
具体操作:于抽液500~1200ml后,先用利多卡因150mg+生理盐水50ml注入胸腔;尔后将药物(如米诺环素500mg)加生理盐水20~30ml稀释后注入。
嘱病人卧床,并不断变换体位,使药物在胸腔内均匀涂布,24h后穿刺抽液。
如用粗套管针穿刺安置胸液导管,则在适当排减胸液后注入上述药物,24h后接持续吸引装置,在11~30mmHg负压下持续抽吸24h,直至每日引流量<150ml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