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腔穿刺术适应症、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 格式:doc
- 大小:44.06 KB
- 文档页数:7
胸腔穿刺的适应症与禁忌症胸腔穿刺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诊断和治疗胸部疾病。
在进行胸腔穿刺之前,医生需要严格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该操作。
本文将介绍胸腔穿刺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胸腔穿刺的适应症1. 胸腔积液或气胸的诊断:胸腔积液或气胸是一种常见的胸部疾病,严重影响呼吸功能。
胸腔穿刺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积液或气胸的存在程度,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弥漫性胸膜病变的活检:对于疑似弥漫性胸膜病变的患者,胸腔穿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进行活检,以明确病变的病理类型和分级情况。
3. 胸膜间皮瘤的治疗:胸膜间皮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胸腔穿刺可以用于胸腔引流,缓解患者的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4. 胸腔感染的处理:如果患者出现胸腔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咳嗽、胸痛等,胸腔穿刺可以用于脓液的排出和病原菌的培养,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5. 放液性胸腔积液的治疗:对于胸腔积液容量较大的患者,胸腔穿刺可以帮助医生迅速排除积液,减轻患者的胸闷和呼吸困难。
二、胸腔穿刺的禁忌症1. 凝血功能障碍:患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容易出现穿刺部位出血不止的情况,因此胸腔穿刺在这类患者中是禁忌的。
2. 严重皮肤感染:如果穿刺部位有严重的皮肤感染,进行胸腔穿刺有可能导致感染的扩散,增加治疗上的困难。
3. 血栓性疾病:患有血栓性疾病的患者,在进行胸腔穿刺时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需要避免胸腔穿刺。
4. 心血管系统疾病:患有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比如重度心脏衰竭、不稳定心绞痛等,胸腔穿刺可能会引发不可预见的并发症,因此需要避免进行该操作。
5. 同侧肺不张:同侧肺不张是指同侧肺部发生萎缩或阻塞性疾病导致肺泡无法充分膨胀。
这种情况下,胸腔穿刺有可能进一步加重肺不张,因此需要避免进行该操作。
总结:胸腔穿刺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对于符合适应症的患者,可以起到诊断和治疗的作用。
然而,在进行该操作之前,医生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态,以避免禁忌症的存在。
胸腔穿刺术一、适应症1、胸腔积液性质不明,穿刺化验2、胸腔积液或气胸,有压迫症状3、脓胸或恶性胸腔积液,进行胸膜腔内给药二、禁忌症1、不合作的病人;2、未纠正的凝血疾病;3、呼吸功能不全或不稳定(除非是行治疗性胸腔穿刺术进行缓解);4、心脏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律不齐;不稳定性心绞痛。
5、相对禁忌证包括机械通气和大泡性肺疾病。
6、在针穿入胸腔之前必须排除局部感染。
三、并发症1、气胸:通过穿刺针气体逸漏或其下的肺创伤产生的气胸;2、血胸:穿刺针损伤肋下血管所致的胸膜腔或胸壁出血;3、穿刺点外渗积液4、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或单纯晕厥;5、空气栓塞(罕见,但灾难性);6、感染;7、进针过低或过深导致的脾或肝刺伤;8、快速排液>1L所致的复张性肺水肿。
死亡极为罕见。
四、准备1、体位坐位或者半卧位患侧向上,患侧手臂上举过头,以使肋间相对张开。
2、确定穿刺点1)气胸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中线4-5肋间2)首选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3)必要时也可选择腋中线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在肋角以外,血管神经行于肋沟内,并于腋后线处均分为上支和下支,上支行于肋沟内,下支行于下位肋骨上缘。
因此,在胸腔穿刺是,在后壁通过肋间隙,靠近下位肋骨上缘;在前、侧壁通过肋间隙则通过两肋中间,可避免损伤肋间血管神经。
血管与神经的位置关系为:由上向下分别为静脉、动脉、神经。
穿刺针应在有液体的肋间隙部位进针。
无包裹的胸腔积液,穿刺点一般低于液面的一个肋间隙,位于肩胛下线。
碘酊消毒皮肤后,术者戴无菌手套,铺好无菌洞巾后,用1%或2%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
先在皮肤上做一皮丘,然后行皮下组织,下一根肋骨上缘的骨膜浸润(防止接触到上一根肋骨的下缘以避免损伤肋下神经血管丛),最后至壁层胸膜。
当进入壁层胸膜,麻醉针管即可吸到胸液,然后在皮肤水平给麻醉针夹上血管夹标记针的深度。
将大口径(16~19号)胸腔穿刺针或针-套管装置连于一个三通开关上,并分别连接30~50ml的针筒,和将针筒内的液体排空至容器中的管道。
胸腔穿刺知识点总结一、胸腔穿刺的适应症1. 胸腔积液的抽取和分析2. 胸腔积液引起的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症状的治疗3. 胸腔积液引起的心包膜疾病,如心包炎、心包填塞等的治疗4. 胸腔积液引起的胸腔积液脓肿、脓胸的治疗5. 胸腔积液引起的肺气肿的治疗6. 胸腔积液引起的肺栓塞的治疗7. 胸部囊肿、脓肿、炎性疾病的治疗8. 胸部的良性或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二、胸腔穿刺的禁忌症1. 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2. 严重的心律失常或缺氧的患者3. 心包囊肿或心包积液的患者4. 有胸膜粘连或纤维化的患者5. 有感染性胸腔积液的患者6. 有恶性肿瘤转移至胸腔者7. 反复发作的自发性气胸8. 近期曾进行过肺切除手术的患者三、胸腔穿刺的常见方法1. 前置侧入胸膜腔穿刺法利用横膈与胸壁相交的部位作为入针点,插入深度一半刀片长,然后向内上方倾斜或左侧倾斜35~45°,经肋间隙包锁骨下动脉脉搏的水平面向胸内。
从椎旁线(外侧侧背线上1/5范围)刺入,进入胸腔后,可抽出胸腔积液。
如果病人供选择,则可愉快伸开指甲特别是拇指的指甲缺窍部,抓紧相应针脊采取射线学定位标记,在进针前作标记。
2. 后置侧入胸膜腔穿刺法上臂负重自卧横定位,插入深度约为2/3刀片的间隙向内倾斜1213取个角度插入,经4.5肋间隙后锁骨下动脉脉搏线进入1cm后影像引导下抽液。
换言之,就是站在病人头侧,用手指找到肋骨,然后从锁骨下动脉脉搏的水平开始,想下一步找到4.5肋间隙开始穿刺,向患者内斜约10-15度进行穿刺。
3. 视觉辅助下胸腔穿刺利用超声检查或CT引导技术,可为胸腔穿刺提供了很大帮助,使穿刺更加精确,避免了一定比例的所谓的“无创穿刺过量发生穿破心脏大血管”风险。
也可以利用床边超声仪和大冲孔在患者窦道常规下行穿刺。
四、胸腔穿刺的应用1. 临床诊断:胸腔穿刺是一种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可以为医生提供胸腔内疾病的确定诊断。
2. 治疗:对于胸腔积液、气胸等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胸腔穿刺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及其解释胸腔穿刺是一种常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用于胸腔内脏器官的检查和治疗。
它通过在胸壁上插入一根细长的针管,以获取胸腔内的液体或组织样本,或者通过引入药物或气体来缓解或治疗疾病。
在胸腔穿刺过程中,了解适应症和禁忌症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胸腔穿刺的适应症1. 胸腔积液:适应症最常见的情况是胸腔内产生了过多的积液,这可能是由于感染、癌症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胸腔穿刺可用于获取胸腔积液样本进行检查,确定病因并指导治疗措施。
2. 高压气胸:高压气胸是指胸腔内压力异常升高,导致肺脏无法完全充气。
胸腔穿刺可以用于释放过多的气体,恢复肺脏的膨胀。
3. 高压自发性气胸:自发性气胸是指胸腔内气体自发性进入胸腔,导致肺脏坍塌。
对于高压自发性气胸,胸腔穿刺可以通过释放过多的气体来恢复肺脏的膨胀。
4. 胸膜间皮瘤:胸膜间皮瘤是一种胸膜组织恶性肿瘤,可导致胸腔积液的慢性积累。
胸腔穿刺可通过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确诊胸膜间皮瘤,并为治疗提供依据。
5. 纤维囊性间质性肺病:纤维囊性间质性肺病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肺部疾病,其特征是肺部纤维化和空洞形成。
通过胸腔穿刺,医生可以获取胸膜下或肺实质内的组织样本,以进行病理学检查和诊断。
二、胸腔穿刺的禁忌症1. 出血倾向:胸腔穿刺是一种创伤性操作,对于存在出血倾向的患者,胸腔穿刺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出血并导致危险情况。
因此,对于血液病患者或正在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胸腔穿刺是禁忌的。
2. 皮肤感染或损伤:如果穿刺点周围存在皮肤感染或严重损伤,胸腔穿刺可能会引入细菌,导致感染加重或引发新的感染。
因此,在穿刺前,应确保穿刺点周围的皮肤清洁并无明显损伤。
3. 全身感染或败血症:胸腔穿刺可能会增加全身感染或败血症的风险。
对于存在全身感染或严重的败血症的患者,胸腔穿刺是禁忌的。
4. 胸壁结构异常:对于存在胸壁结构异常或严重变形的患者,胸腔穿刺可能会造成困难或引起并发症。
内(儿)科操作规范一、胸膜腔穿刺术(一)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1)为明确胸腔积液的性质,需做胸腔穿刺抽液检查以助诊断;(2)对有大量积液或积气而产生肺压迫症状者,抽液减压以及脓胸患者须抽液进行治疗;(3)肺及胸膜腔病变,腔内注射药物局部治疗。
禁忌症:(1)穿刺部位有炎症、肿瘤、外伤;(2)有严重出血倾向、自发性气胸、大喀血、严重肺结核,肺气肿等。
(二)术前准备1、了解、熟悉病人病情,做必要的体格检查。
2、与病人家属谈话,交代检查目的、大致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准备器械:胸腔穿刺包、无菌胸腔引流管及引流瓶、皮肤消毒剂、麻醉剂、无菌棉签、手套、洞巾、注射器、纱布及胶布。
4、给患者测量血压,术者洗手,戴口罩、帽子。
(二)操作方法1.嘱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
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坐位,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2.穿刺点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胸液较多时一般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9 肋间;有时也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为穿刺点。
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或超声检查确定,穿刺点用蘸甲紫(龙胆紫)的棉签在皮肤上标记。
气胸抽气减压:一般选取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偏外侧或腋中线4~5肋间。
因为肋间神经及动静脉沿肋骨下缘走行,故应经肋骨上缘穿刺以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
3.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
检查器械。
4.用2%利多卡因在下一肋骨上缘的穿刺点自皮至胸膜壁层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一手持纱布,另一手操作。
麻醉时注意事项:1.麻醉剂字面向上,双人核对;2.针头勿与瓶口周围接触;3.注射之前将气泡排尽。
5.术者以左手示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将穿刺针(针尾橡皮管用血管钳夹住)沿麻醉处肋骨上缘缓缓刺入,当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示已穿过胸膜壁层,如未见胸水,可给予橡皮管一定负压,明确是否有胸水,取注射器接上橡皮管,松开血管钳,进行抽液。
胸膜腔穿刺术一、目的(一)明确胸膜腔积液的性质,协助病因诊断。
(二)抽出胸膜腔内的积气和积液,减轻其对肺组织的压迫,使肺组织复张,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
(三)胸膜腔内注入治疗性药物。
(四)抽吸胸膜腔的脓液,进行胸膜腔冲洗,治疗脓胸。
二、适应证、禁忌证(一)适应证。
1、诊断性穿刺。
对于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可作诊断性穿刺,作胸水涂片、培养、细胞学和生物化学检查以明确病因。
2、治疗性穿刺。
(1)通过抽液和抽气,减轻胸腔内压迫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2)胸腔内注入药物治疗脓胸、胸膜炎及恶性胸水等。
(3)人工气胸治疗。
(二)禁忌症。
1、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以耐受穿刺术者。
2、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在未纠正前不宜穿刺3、穿刺部位皮肤或附近有感染。
4、肺包虫病患者,穿刺可引起感染扩散,不宜穿刺。
5、有精神疾病或不合作者(相对禁忌症)三、注意事项(一)操作前、后测量患者生命体征,操作前嘱患者平静呼吸,尽量避免咳嗽。
操作后嘱患者卧位休息30分钟。
(二)严格无菌操作,抽气、抽液时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
(三)穿刺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出汗、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晕厥等胸膜过敏反应,立即停止操作,取平卧位,注意保暖,观察脉搏、血压、神志的变化。
症状轻者,经休息或心理疏导能自行缓解。
对于出汗明显、血压偏低的患者,给予吸氧及补液,必要时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ml。
(四)穿刺时应经肋骨上缘以免损伤肋下血管和神经。
避免在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免穿透膈肌或损伤腹腔脏器。
(五)一次抽液不应过多、过快。
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可。
减压抽液,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
如为脓胸,每次尽量抽尽。
(六)疑有化脓性感染时,用无菌试管留取标本,行革兰氏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
如检查肿瘤细胞,至少需要100ml,并应立即送检,以免细胞自溶。
四、胸膜腔穿刺的并发症及处理要点(一)气胸:为最多见的并发症。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掌握胸膜腔穿刺术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并发症处理,提高临床护理技能,为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2年10月15日三、实训地点XX医院内科护理实训室四、实训对象XX医院内科实习护士五、实训内容1. 胸膜腔穿刺术的理论知识(1)胸膜腔穿刺术的定义:胸膜腔穿刺术(thoracentesis)是一种通过胸腔穿刺抽取积液或气体,用于诊断和治疗胸腔疾病的临床操作技术。
(2)胸膜腔穿刺术的适应症:1)诊断性穿刺:对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作胸水涂片、培养、细胞及生化学检查,从而确定胸腔积液的性质,以进一步明确疾病的诊断。
2)治疗性穿刺:a. 减轻胸腔大量积液、气胸引起的压迫症状b. 抽取脓液治疗脓胸c. 向胸腔内注射药物(3)胸膜腔穿刺术的禁忌症:1)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以耐受穿刺术者2)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在未纠正前不宜穿刺3)有精神疾病或不合作者4)疑为胸腔包虫病患者,穿刺可引起感染扩散,不宜穿刺5)穿刺部位或附近有感染2. 胸膜腔穿刺术的操作步骤(1)术前准备:1)向患者说明穿刺的目的,消除顾虑;对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半小时给地西泮(安定)10mg,或可待因0.03g以镇静止痛。
2)器械准备:胸腔穿刺包、手套、治疗盘(碘酒、乙醇、棉签、胶布、局部麻醉药)、椅子、痰盂。
如需胸腔内注药,应准备好所需药品。
3)胸腔穿刺同意书签订。
(2)操作方法:1)病人体位: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双手前臂平放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卧位,患侧前臂置于枕部。
2)穿刺点定位:胸腔穿刺抽液:先进行胸部叩诊,选择实音明显的部位进行穿刺,穿刺点可用甲紫在皮肤上作标记。
常选择肩胛下角线7~9肋间。
腋后线7~8肋间。
腋中线6~7肋间。
腋前线5~6肋间。
包裹性胸腔积液,可结合X线及超声波定位进行穿刺。
气胸抽气减压:穿刺部位一般选取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中线4~5肋间。
3)消毒:分别用碘酒、乙醇在穿刺点部位,自内向外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15cm。
【胸腔穿刺术操作规范】1、适应症:①大量的胸腔积液或积气,穿刺抽出液体或气体以减轻其对肺或大血管的压迫,改善呼吸或循环障碍。
②胸腔积脓时抽出脓液,减轻中毒,防止脓胸的进一步发展,并可对脓液进行检查如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治疗。
③抽出胸腔积液进行化验明确其性质以协助诊断及鉴别诊断。
④通过胸膜腔穿刺向胸膜腔内注入药物(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粘连剂等)以行局部治疗。
2、禁忌症①有严重出、凝血倾向,血小板明显减少或用肝素、双香豆等进行抗凝治疗者;②大咯血、严重肺结核及肺气肿等;③不能合作的病人也相对禁忌,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或行基础麻醉后进行胸膜腔穿刺。
3、穿刺部位和体位①胸膜腔穿刺抽气取仰卧高坡位或半坐位,穿刺点应选择叩诊为鼓音或听诊呼吸音降低最明显的部位,多取锁骨中线第2肋间。
②胸膜腔穿刺抽液体可取反向骑跨坐于靠背椅上,上肢屈肘交叉置于椅背,前额伏于前臂上。
病情不允许久坐者,可取仰卧高坡位,病侧稍向前,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显露胸部后外侧。
穿刺点应选择叩诊为实音或听诊呼吸音降低最明显的部位,一般常取肩胛下角线第7~9肋间,腋后线第7~8肋间,腋中线第6~7肋间,腋前线第5肋间。
③对于包裹性积液和局限性积气,须结合X线或B超定位穿刺点。
4、术前准备①术者准备术者应认真体检和备齐穿刺物品。
将皮肤消毒用品、无菌手套、局麻药物、治疗用药和胸穿包携至操作地点。
胸穿包一般要求含有带橡皮管的胸膜腔穿刺针(16号或18号)、血管钳、纱布、弯盘、孔巾、7号针头、10ml及50ml(或更大)的注射器、标本试管。
另须准备较大容量的容器盛放积液。
②病人准备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对于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半小时给地西泮10mg或苯巴比妥30mg或可待因0.03g等以镇静止痛。
剧烈咳嗽者可给予止咳剂如氨酚待因。
5、具体操作①按上述方法摆好体位,确定穿刺点。
②操作者先戴口罩、帽子,穿刺点周围常规皮肤消毒(范围至少15cm),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
胸膜腔穿刺术胸膜腔穿刺术(thoracentesis)简称胸穿,是指对有胸膜腔积液或积气的患者,为了达到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通过胸膜腔穿刺抽取积液或积气的一种技术。
【适应证】1.胸膜腔中等量以上积液(积液量≥500ml)或积气(肺组织压缩≥30%),需排出积液或积气,以缓解肺组织压迫症状者。
2. 胸膜腔积液性质不明,需抽取积液检查,协助病因诊断者。
3. 脓胸抽脓灌洗及胸膜腔内给药治疗者。
【禁忌证】1、体质虚弱、病情危重难以耐受穿刺术者。
2.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3、疑为胸膜腔棘球蚴病、穿刺可引起感染扩散。
4、穿刺部位或附近有感染者。
【操作方法】1、物品准备胸膜腔穿刺包,皮肤消毒剂,2%利多卡因,无菌生理盐水,急救药品及物品等。
2.患者准备病情较重、体质获勇的患者: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患侧前臂上举抱于头枕部,充分暴露胸部或背部;病情稳定、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协助患者坐于椅子上,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
3.操作步骤(1)知情同意:胸膜腔穿刺术是一种有创性操作,木前应确认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特别紧急的情况,可获取患者的口头同意,意识丧失者默认已获取知情同意。
(2)穿刺部位:①胸膜腔积液者:一般在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隙、腋中线第6~7肋间隙或腋前线第5肋间隙,取叩诊呈实音处。
②包裹性积液者:穿刺部位应根据胸部X线或超声检查并结合叩诊定位。
③胸膜腔积气者:穿刺点取患侧锁骨中线第2或3肋间隙。
穿刺点用标记笔在皮肤上标记。
(3)皮肤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螺旋消毒,消毒范围直径≥15cm(4)局部浸润麻醉:麻醉穿刺点:应选在拟穿刺部位的下位肋骨上缘,以免损伤肋间血管和神经。
术者抽取2%利多卡因5ml,针头在穿刺点先斜行进针形成皮丘,再垂直进针进行逐层浸润麻醉,直至到达壁胸膜。
在穿刺过程中应边缓慢进针边回抽,观察有无血液抽出,以免误入血管。
紧急情况如张力性气胸,可不做局部麻醉。
(5)穿刺:打开胸膜腔穿刺包,戴无菌手套,铺洞巾,用50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连接穿刺针,检查是否通畅及漏气。
1胸膜腔穿刺术主要作用① 取胸腔积液进行一般性状检测、化学检测、显微镜监测和细菌学检测,明确积液的性质,寻找引起积液的病因;② 抽出胸膜腔的积液和积气,减轻液体和气体对肺组织的压迫,使肺组织复张,缓解病人的呼吸困难等症状;③ 抽吸胸膜腔的脓液,进行胸腔冲洗,治疗脓胸;④ 胸膜腔给药,可胸腔注人抗生素或者抗癌药物。
2适应症1、诊断性: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可作诊断性穿刺,作胸水涂片、培养、细胞学和生化学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可检查肺部情况。
2、治疗性:通过抽液、抽气或胸腔减压治疗单侧或双侧胸腔大量积液、积气产生的压迫、呼吸困难等症状;向胸腔内注射药物(抗肿瘤药或促进胸膜粘连药物等)。
3禁忌证1﹒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以耐受穿刺术者。
2. 对麻醉药过敏。
3﹒凝血功能障碍, 严重出血倾向,患者在未纠正前不宜穿刺。
4﹒有精神疾病或不合作者。
5﹒疑为胸腔包虫病患者,穿刺可引起感染扩散,不宜穿刺。
6﹒穿刺部位或附近有感染。
4术前准备1.了解、熟悉病人病情。
2.与病人家属谈话,交代检查目的、大致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并签字。
3.器械准备:胸腔穿刺包、无菌胸腔引流管及引流瓶、皮肤消毒剂、麻醉药、无菌棉球、手套、洞巾、注射器、纱布及胶布。
器械准备5操作步骤体位患者取坐位面向背椅,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
不能起床患者可取半坐位,患者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选择穿刺点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胸液较多时一般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有时也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为穿刺点。
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或超声检查确定,穿刺点用蘸甲紫(龙胆紫)的棉签或其他标记笔在皮肤上标记。
操作程序(1)常规消毒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消毒,直径15厘米左右,两次。
(2)打开一次性使用胸腔穿刺包,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检查胸腔穿刺包内物品,注意胸穿针与抽液用注射器连接后检查是否通畅,同时检查是否有漏气情况。
(3)助手协助检查并打开2%利多卡因安瓶,术者以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2-3ml,在穿刺部位由表皮至胸膜壁层进行局部侵润麻醉。
如穿刺点为肩胛线或腋后线,肋间沿下位肋骨上缘进麻醉针,如穿刺点位腋中线或腋前线则取两肋之间进针。
(4)将胸穿针与抽液用注射器连接,并关闭两者之间的开关保证闭合紧密不漏气。
术者以一手示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另一只手持穿刺针沿麻醉处缓缓刺入,当针锋抵抗感突感消失时,打开开关使其与胸腔相通,进行抽液。
助手用止血钳(或胸穿包的备用钳)协助固定穿刺针,以防刺入过深损伤肺组织。
注射器抽满后,关闭开关(有的胸穿包内抽液用注射器前端为单向活瓣设计,也可以不关闭开关,视具体情况而定)排出液体至引流袋内,记数抽液量。
(5)抽液结束拔出穿刺针,局部消毒,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片刻,用胶布固定。
操作过程6术后处理1.术后嘱病人卧位或半卧位休息半小时,测血压并观察有无病情变化。
2.根据临床需要填写检验单,分送标本。
3.清洁器械及操作场所。
4.做好穿刺记录。
7注意事项1. 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同时签好知情同意书;对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半小时给地西泮10mg,或可待因0.03g以镇静止痛。
2. 操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患者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晕厥等胸膜过敏反应;或出现连续性咳嗽、气短、咳泡沫痰等现象时,立即停止抽液,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或进行其它对症处理。
3. 一次抽液不应过多、过快。
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可。
减压抽液,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
如为脓胸,每次尽量抽尽,疑有化脓性感染时,助手用无菌试管留取标本,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检查瘤细胞,至少需要100ml,并应立即送检,以免细胞自溶。
4. 严格无菌操作,操作中要始终保持胸膜负压,防止空气进入胸腔。
5. 应避免在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免穿透膈肌损伤腹腔脏器。
6. 操作前、后测量患者生命体征,操作后嘱患者卧位休息30分钟。
7. 对于恶性胸腔积液,可注射抗肿瘤药物或硬化剂诱发化学性胸膜炎,促使脏层与壁层胸膜粘连,闭合胸腔,防止胸液重新积聚。
具体操作:于抽液500-1200ml后,将药物(如米诺环素500mg)加生理盐水20-30稀释后注入。
推入药物后回抽胸液,再推入,反复2-3次后,嘱病人卧床2-4小时,并不断变换体位,使药物在胸腔内均匀涂布。
如注入之药物刺激性强,可致胸痛,应在药物前给强痛定或哌替啶等镇痛剂。
8并发症和处理原则气胸胸腔穿刺抽液时气胸发生率3%~20%。
产生原因一种为气体从外界进入,如接头漏气、更换穿刺针或三通活栓使用不当。
这种情况一般不需处理,预后良好。
另一种为穿刺过程中误伤脏层胸膜和肺脏所致。
无症状者应严密观察,摄片随访。
如有症状,则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出血,血胸穿刺针刺伤可引起肺内、胸腔内或胸壁出血。
少量出血多见于胸壁皮下出血,一般无需处理。
如损伤肋间动脉可引起较大量出血,形成胸膜腔积血,需立即止血,抽出胸腔内积血。
肺损伤可引起咯血,小量咯血可自止,较严重者按咯血常规处理。
膈肌损伤,肝脏等腹腔脏器损伤穿刺部位过低可引起膈肌损伤,肝脏等腹腔脏器损伤。
胸膜反应部分患者穿刺过程中出现头昏、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昏厥等症状,称为胸膜反应。
多见于精神紧张患者,为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增强所致。
此时应停止穿刺,嘱患者平卧、吸氧,必要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mg。
胸腔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见于反复多次胸腔穿刺者。
为操作者无菌观念不强,操作过程中引起胸膜腔感染所致。
一旦发生应全身使用抗菌药物,并进行胸腔局部处理,形成脓胸者应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必要时外科处理。
复张性肺水肿多见于较长时间胸腔积液者经大量抽液或气胸患者。
由于抽气过快,肺组织快速复张引起单侧肺水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低血压。
大多发生于肺复张后即刻或1 小时内,一般不超过24 小时。
患者表现为剧烈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烦躁、心悸等,继而出现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有时伴发热、恶心及呕吐,甚至出现休克及昏迷。
处理措施包括纠正低氧血症,稳定血流动力学,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
9胸腔穿刺术安全指引(1)穿刺前: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向患者讲明穿刺的目的,介绍操作方法,交待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对于精神紧张的患者,通过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给予精神安慰,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与患者亲切交谈,鼓励患者深呼吸,让患者学会放松;协助患者取舒适坐位或高枕侧卧位,避免患者看到手术器械和胸液,转移其注意力[1]。
(2)穿刺中:胸穿时咳嗽易引起肺膨胀,穿刺针易损伤肺组织,嘱患者穿刺过程中切勿咳嗽、深呼吸或说话,必要时以手示意通知手术医生,患者欲咳嗽时即喝凉开水,可缓解咳嗽,咳嗽前将针退至皮下,剧烈咳嗽者应拔针停止操作。
胸穿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防患者过度紧张,出现休克、呼吸困难等症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出汗,刺激性干咳,甚至晕倒等胸膜反应。
如果患者有上述症状时立即停抽液,拔出穿刺针,用无菌纱布按压穿刺部位,并协助患者平卧,给予低流量吸氧2-5L/min,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
血压下降休克表现者,遵医嘱给予0.1%肾上腺素0.5mg皮下注射,并给于激素、补液等处理。
控制抽液、抽气速度,可避免发生复张性肺水肿及低血压。
第一次抽气、抽液不要超过800~1000ml (交通性、张力性气胸除外),抽液时间至少应控制在1h以内。
对心功能较差的患者,首次抽气、抽液量宜更小,600ml内更安全。
如患者在减压期间出现干咳、呛咳提示为复张性肺水肿的早期征象,应立即停止减压,一般不致于发生复张性肺水肿和低血压。
一旦发生肺水肿,应立即停止操作,准备相应抢救。
肺水肿患者应给予酒精湿化吸氧,遵医嘱静脉注射氨茶碱、强心剂和速尿。
及时治疗肺水肿,避免加重原发病导致意外发生。
如考虑液体、气体较多时应尽量作胸腔闭式引流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当活检针从胸膜腔内拔出时,要立即用一手拇指堵住活检孔,并按压15min,有助于减少气胸的发生。
(3)穿刺后:穿刺完毕,协助患者俯卧于病床,嘱其卧床休息两小时左右,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胸部体征的变化,尤其是体温和呼吸的变化,听取患者主诉,及早发现各种并发症。
注意穿刺点有无渗血及液体漏出,患者若神态自如,呼吸平稳,再指导其离床活动。
对于求中发生晕厥者术毕后,应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并继续观察30min;对于胸穿术中发生低血压的患者,术后应继续给予吸氧、补液治疗。
对于胸穿术中发生气胸、出血以及肝脏损伤的患者应在术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向患者通报穿刺结果,注意患者的思想、心态,主动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现实,适应生活,消除心理负担,以积极的心态治疗疾病,争取早日康复。
10方法改进胸膜腔穿刺负压引流装置对于包裹性积液或中小量积液、肥胖或胸膜肥厚的患者,采用传统胸膜腔穿刺方法,穿刺成功率不高,且容易出现并发症。
有文献报道利用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持续吸引,抽取真空,自制真空瓶。
应用于胸膜腔穿刺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2]。
使用方法:① 压吸引瓶一端接中心负压吸引,另一端接灭菌消毒的密闭空玻璃瓶,调节负压不超过0.03—0.04mPa,持续吸引抽取真空,制作真空瓶。
② 按传统胸腔穿刺术的准备工作,预定穿刺点皮肤常规消毒局部麻醉。
③ 用手夹住橡皮管一端,另一端插人已制作成的真空瓶,此时橡皮管内呈负压。
④ 按预定进针方向缓慢进针,当呈负压的瘪橡皮管突然复张并有液体或气体流入真空瓶,说明针尖已进入胸膜腔,即可停止进针,固定好穿刺针即可。
原理主要是利用中心负压持续吸引,抽取真空,使灭菌消毒的空玻璃瓶处于真空(负压)状态。
而当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膜腔内积液时,其潜在性空腔不复存在,腔内负压亦随之消失,当呈负压的穿刺针一旦进入胸膜腔时,其内的气体或液体便会流向呈负压的真空瓶,此指标可帮助判断穿刺针是否已进入胸膜腔内,避免穿刺针过深引起脏器的损伤。
优点:可以单人独立操作,节省人力。
操作过程完全处于密闭状态,无须用注射器反复抽吸,减少了胸膜腔污染的可能。
对判断胸穿针是否进入胸膜腔有一客观指标,克服了传统胸穿针只凭术者经验和手感来判断,避免了穿刺针因进入过深导致脏器损伤,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穿刺的安全性。
中心负压调节一般不超过0.03—0.04mPa,负压适中,引流通畅,流速恒定,不良反应少。
套管针在胸膜腔穿刺术中的应用方法:用介人治疗用的套管针。
穿刺时, 将套管针刺人胸膜腔, 拔出穿刺针,使套管留在胸膜腔内, 然后经套管注药或引流[3]。
应用套管针行胸膜腔穿刺术, 非常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