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 格式:ppt
- 大小:10.84 MB
- 文档页数:47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选择题1.下列情况属于破坏生态环境的是()A.水葫芦入侵中国B.使用微信付款C.垃圾分类处理D.合理利用森林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它是我们惟一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好它,下列做法对保护生物圈不利的是()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牧B.开发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C.围湖填海,扩大农业和生活用地D.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3.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
吴地是我国著名的蚕桑产地,栽桑养蚕是苏州的传统特色产业,桑基鱼塘作为一种特有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成熟于明代后期、清代初期。
它通过凿池挖塘,培养桑基,基上种桑,塘中养鱼,桑叶喂蚕,蚕沙喂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塘内余水还可用于灌溉,从而循环交替,数利俱获。
清代王士祯的《蚕词》:“青青桑叶映回塘,三月红蚕欲暖房。
相约明朝南陌去,背人先祭马头娘。
”就描写了桑林与鱼塘相映成趣,三月忙暖蚕,祭祀马头娘的景象。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桑基鱼塘为“世间罕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你将选择下列哪些生活用品或物品()①纸质贺卡②节能灯③带烘干功能的洗衣机④太阳能热水器⑤一次性筷子⑥塑料包装袋⑦可充电电池⑧无磷洗衣粉A. ①③⑤⑦B.②④⑦⑧C.③⑤⑥⑧D.①②④⑥4.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宣传环境保护的法规法纪B.爱护花草树木,退耕还林还草C.对废水、废气进行净化处理后排放D.就地焚烧垃圾和农作物的秸秆5.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A.大量使用塑料包装袋B.退耕还林还草C.滥用化肥、农药D.随意丢弃废旧电池6.“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强调人类生产、生活要顺应自然、保护生态,进行绿色发展。
下列不符合绿色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是()A.在规定的时间内,停止生产和使用国际协议规定的氯氟烃等物质,保护臭氧层B.在戈壁、沙漠地区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涵养水源C.尽量选择绿色公共交通出行,少开燃料车D.露天焚烧秸杆7.吉安市经过多年生态文明建设,现在能处处感受到“车在林中走,人在画中游”的城市美景,下列做法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是()A.禁止无环保标志的车辆上路B.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赣江C.游青原山时,在树干上刻上“某某到此一游”D.将庐陵文化生态园里的鲜花采摘回来美化自己的家8.习总书记曾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了“美丽家园”,“森林城市”等活动来践行这一绿色发展理念。
第七章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型新授主备人使用人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人类生活对生物圈的多方面影响;2.认识到人和生物圈的复杂关系。
学习重点举例说明人类生活对生物圈的多方面影响;学习难点举例说明人类生活对生物圈的多方面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二次备课【基础知识梳理】1、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计划生育的要求2、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其中负面影响应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3、辨析:沙尘暴——大风挟带大量尘沙和干土,使空气混浊、天色昏黄。
近些年沙尘暴多发的原因是赤潮——是因为海水的富营养化致使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突然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而使海水变色的现象。
大量含氮、磷的有机营养物的富集是产生赤潮的条件,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对赤潮的出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发生赤潮时,海水腥臭并有黏性,杀死贝类和鱼虾,对渔业危害很大。
4人类在保护环境方面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应该做到:(1)(2)(3)(4)【能力提升】1.下列人类活动对环境有积极影响的是( )A植树造林 B废水排放 C木材加工 D填海造田2.很多树木对大气粉尘有很好的阻滞、过滤作用,其原因是( )①森林枝叶茂密,能减缓风速 ②有些树木叶面上有茸毛或能分泌油性、黏性的物质 ③能吸收各种有毒气体 ④能分泌抗生素 ⑤蒙尘的树叶经过雨水冲刷后,能很快恢复以阻滞尘埃A. ①③⑤B. ①②④C.②④⑤D. ①②⑤3、太湖的部分地区蓝藻滋生,鱼虾死亡,原本清澈的湖水边的又臭又脏,这种现象叫做( )A.水体荒漠化B.水体富集化C.水体富营养化D.水土流失4、下列活动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生物入侵 B.退耕还林还草C.乱扔废电池 D.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5、如图,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引入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没想到泛滥成灾,主要的原因是( )导致森林面积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存,使其数量逐年下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业设计学段:七年级学科:生物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中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章作为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最后一章,是要明确地向学生传递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其中许多负面影响已经对教材分析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使人们不得不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意识到人类必须下大力度保护环境,必须采取措施,停止破坏环境,并加大保护和治理的力度。
本节课内容既对以前学习的有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又为学习后两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和《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夯实基础。
1.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生态安全。
课标分析2. 人类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可以通过防止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措施保障生态安全。
1.分析某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具体实例,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学业要求2.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形成保护生物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
学情分析作业设计目标优点: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且具备一定的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缺点:对人类破坏环境问题虽有一定的认识,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贴近生活的实际案例的题型需要多次、多维度进行训练。
1.能说出人口数量的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能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3.尝试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例,形成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
作业时长作业内容作业总时长 10 分钟基础类、应用类、综合类、实践作业--设计保护环境的宣传短视频或者宣传册基础知识巩固练(巩固强化当天所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必做)作业内容1.下列人类活动可能会破坏环境的有(设计意图) 对应目标 1,学生通过第①工厂排放大量的烟雾②建立自然保护区③滥伐森林④工厂排放出的污水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环境能够为人类发展提供无限充足的生活资源。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生物圈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所有地区和生命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它包括陆地、水域和大气层,以及所有的生物种类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对生物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人类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导致了大量的土地利用变化。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大片的森林和草原被开垦用于农业生产和城市化发展,这导致了生物圈中的许多物种失去了自己的栖息地。
例如,许多野生动物被迫迁移或面临灭绝的危险。
其次,人类的过度捕捞和过度狩猎活动也对生物圈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随着人类对海洋和陆地资源的需求迅速增长,许多鱼类和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锐减。
这不仅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威胁,也破坏了生态平衡。
例如,过度捕捞导致了许多海洋食物链的崩溃,造成了海洋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第三,人类的排放和污染活动对生物圈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和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大气和水体的污染。
这种污染不仅危害了许多动植物的生存,也对人类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例如,空气污染和水体污染导致了许多疾病的发生,同时也破坏了生物圈中的物种生态系统。
此外,人类的非可持续性生活方式也对生物圈造成了长期而不可逆转的影响。
过度的资源消耗、过度的废弃物产生和不可持续的能源使用方式加剧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了地球的气温升高,引发了极端天气事件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这些变化不仅对生物圈中的物种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也对人类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人类活动对生物圈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但我们也可以采取措施来减缓和修复这些问题。
首先,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关键。
我们应该采取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污染和废弃物的产生。
其次,国际合作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手段。
全球变暖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制定并实施全球性的政策和协议。
例如,巴黎气候协议的达成和实施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里程碑。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重难点一]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重点)重点分析:人类生活在生物圈中,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生物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口急剧增长,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仅关系到国家、民族乃至于全人类未来的发展,而且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影响了生态环境,是本节课的关键点。
突破方案:1.播放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实例,让学生心理产生共鸣,我们要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2.引导学生对教材上的插图进行分析、讨论。
可将图片分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以及人类对环境的保护两个方面。
[重难点二] 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难点)难点分析: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所以我们必须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计划生育工作要从娃娃抓起,要让每个学生明确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
突破方案:1.通过图表分析,认识我国人口增长的事实。
引导学生根据资料分析中的数据,绘制我国人口增长的柱形图,从而切实体会人口增长的事实,提高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2.分析人口增长的趋势及人口增长过快的后果。
对教材中的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如讨论、交流,让学生去调查、分析。
1.生存与环境(视频)2.计划生育(视频)3.永远的绿洲(视频)4.只有一个地球(视频)5.蝗虫的灾害(视频)6.拯救地球(动画)7.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PPT课件)8.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外来物种(PPT课件)9.外来物种的侵入(漫画)[情境导入] 我们向往的家园有蓝天、白云、花草树木、鸟语花香的场面,可是你看到了吗?没有,为什么会这样呢?作为大自然一分子的人类,我们在生存和生活中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不同程度地破坏了自然。
这节课我们就来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导入] 同学们,如果你仔细观察,在我们身边你能看到多少树木,多少花草,多少虫鸟呢?几乎看不到,那么树木为什么那么少,鸟儿又去哪里了呢?从人类本身找找原因吧。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中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所学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进一步延伸,又为后续学习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奠定了基础。
教材通过展示一些具体的人类活动实例,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工业污染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同时,也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观察分析能力,对于生态环境问题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还缺乏系统的理解,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数据可能会感到难以理解。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资料,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2)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2)探究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1)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和行为。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形成系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