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第二节《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 格式:ppt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29
初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专题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叙述与可持续发展观点相悖的一项是()A.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矛盾时,首先保护当代人的利益B.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C.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D.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2.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
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
下列行为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是A.绿化美化环境B.在田间焚烧秸杆C.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D.淘汰高耗能企业3.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A.植树造林B.清运垃圾C.洒水D.减少污染物的排放4.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相符的是()A.使用一次性筷子B.燃放烟花爆竹C.使用环保购物袋D.购买精包装商品5.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①围湖造田②排放污水③植树造林④焚烧垃圾⑤养花种草⑥喷药灭虫A.③⑤B.①②C.①②④⑥D.②④⑤⑥6.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以下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A.植树造林B.随意引进生物新品种C.可回收垃圾的再循环利用D.节能减排,减少污染7.我们都应该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参与者,下列做法不利于解决环境问题的是()A.实行垃圾分类及回收再利用B.农田作物秸秆还田再利用C.不浪费水电资源和生活物品D.随意丟弃使用过的废旧电池二、判断题8.一次性筷子方便、干净、卫生,应大力推广使用。
9.多植树或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都可以有效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10.温室效应使地球温暖多雨,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好处.11.目前生物圈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南北极的冻土还没有被开发.1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大力植树造林的首要目标是增加木材产量.三、填空题13.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乱砍滥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14.在生活垃圾中,废灯管属于________垃圾;废塑料属于________垃圾.15.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________增加造成的,导致地球温度升高.16.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农业应运而生.生态农业是通过建立人工________ ,形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17.人类是生物圈中的特殊成员,________逐渐成为影响生物圈发展的重要因素.18.雨水是否具有酸性用________来表示,酸雨的PH值一般小于________。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生物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生物教课方案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教课方案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课方案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经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能够让学生翻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见解,本教课方案资料合用于初中八年级生物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本内容是依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能够放心改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章节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题目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教课内容剖析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波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利的方面,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留食品等内容,与实质生活的联系极为亲密,它使学生知道了我们平常吃的好多东西以及它们的保留方法, 都是因为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在本章第一节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但接触的都是它们对人类有害的一面,所以,学生不单对本节课内容感觉新奇、好奇,并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有一种摩拳擦掌的激动。
本节固然知识构造其实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质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略,因为它为提升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质生活中的应用供给了特别好的素材和时机。
本课时主要学习双方面的内容:其一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包含演示发酵实验、制作甜酒、制作泡菜、制作酸奶。
其二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留。
2、学生状况本节课的教课班级为初二 5 班,属于初二年级的中等班, 在剖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着手实践的能力方面有点短缺,课外知识也不够丰富。
但是,学生有必定的学习主动性,有必定的求知欲念,有必定的研究问题的兴趣,能够和老师配合,能够经过师生相助,不停的在发展自己、完美自己。
3、教课的要点和难点要点: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留方面的作用。
难点:甜酒和泡菜的制作原理,生活中不一样食品保留方法的选择。
初中生物《生物圈》教案一、教学目标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和组成。
2.通过与前面所学不同的生态系统对比,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通过调查人类活动对于生物圈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确立环保、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物圈的概念。
难点:生物圈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的图片,如海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
提问:这些所有的生态系统组合起来是不是一个更大的生态系统?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生物圈的概念与范围组织学生阅读课本,提问:什么是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和。
)多媒体展示生物圈的示意图,提问:(1)生物圈的范围有多大?(生物圈的上限可达海平面以上10km的高空,下限可达海平面以下约10km的海沟底部,在陆地上可深达2~3km的土壤岩石层。
)(2)不同生物的生活领域分别在哪些范围内?左右同桌进行讨论。
(在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鸟类,昆虫,细菌和真菌等。
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
在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生存。
岩石圈是所有陆地生物生存的地方。
在岩石圈的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着许多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教师补充生物圈的意义:为生物提供了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赖以生存的条件。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人类活动对于生物圈的影响多媒体展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提问:人类对生物圈有哪些影响?小组讨论。
(积极影响: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消极影响:温室效应、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等。
)教师总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人是对生物圈影响最大的生物,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既有积极影响,如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等,但是有很多活动对生物圈造成了消极影响,如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大气污染中尤以温室效应引人关注。
破坏环境,最终要受到惩罚,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让我们自觉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一起共同努力,把自己的家乡,国家和地球村建设得更加美好!(三)巩固提高夏天,为什么不能把宠物关在阳光照射下的汽车内?(汽车的屏蔽会造成类似温室效应的现象,车内温度上升过高会影响到车内宠物的生命)(三)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024年初中生物教案《生物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生物圈》,详细内容包括: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的构成、生物圈的作用、生物圈的生态平衡及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生物圈的概念、构成及作用,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生物圈的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生物圈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圈的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圈的构成、生态平衡及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学重点:生物圈的概念、作用及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生物是如何生存的,进而引出生物圈的概念。
2. 教学新课:(1)生物圈的概念:教师讲解生物圈的定义,学生做好笔记。
(2)生物圈的构成: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物圈的构成,学生观看并理解。
(4)生态平衡:教师讲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及重要性,学生做好笔记。
(5)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教师通过实例讲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物圈。
3.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圈的概念、构成、作用。
2.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生物圈的认识,以及如何保护生物圈。
2. 答案要点:生物圈的概念、构成、作用;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保护生物圈的具体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生物圈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二节为了保护黑尾鹿,1906年,美国开展了一场捕狼行动。
到1930年累计猎杀了6000多只狼,狼在凯巴林区不见了踪影。
鹿失去了天敌,种群数量急剧增加。
兴旺的鹿群啃食一切可食的植物,吃光野草,毁坏林木,并使以植物为食的其他动物数量锐减,鹿群也陷入了疾病和缺少食物的困境中。
兴旺一时的鹿种群走向衰败。
为消除灭狼带来的恶果,美国政府制订了“引狼入室”计划,并在1995年实施。
随着狼的引入,森林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凯巴森林的兴衰说明了什么?学习目标导航1.说出生态系统的定义。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4.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5.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相关知识链接1.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主要有阳光、水以及温度;生物因素包括影响其生活的各种生物,如动物、植物,还有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2.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中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
如草原上兔吃草、狼吃兔,草和狼的变化都会影响兔的生存。
教材内容全解想一想,议一议(见教材第19页)在草原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吃草籽和昆虫的鸟又往往被鹰等动物捕食。
由此可见,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
草地被网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了,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
这个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知识点一什么是生态系统(重点)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2.举例:生态系统的类型非常多,它们的范围有大有小,包含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多有少。
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等,都可以看作一个个生态系统。
注意生态系统要包括一定的空间范围及此空间范围内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单纯的环境、单纯的生物都不能构成生态系统。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测试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1.下面对酸雨的危害描述错误的是( )A.导致农作物减产B.影响水生植物及鱼类正常生长C.对建筑物及雕塑无危害D.酸雨对人眼和呼吸道会产生刺激作用答案C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造成的。
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硝酸。
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酸化的水源就会威胁人们的健康,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酸雨降落到陆地上,会腐蚀建筑物及雕塑,还会腐蚀土壤,导致农作物减产;酸雨对人眼和呼吸道会产生刺激作用。
2.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 )A.向大气中加入碱性物质B.禁止烧煤、石油等燃料C.减少污染物的排放D.把酸雨引流到地下答案C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当雨水的pH小于5.6时,称之为酸雨。
酸雨对人、农作物、建筑物等都会有腐蚀作用。
酸雨主要是由哪种物质引起的(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C.一氧化碳D.臭氧气体答案B酸雨主要是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溶于雨水而形成的。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控制酸雨的措施的是( )A.减少工厂废气的排放B.开发新能源,节约用煤C.减少煤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D.净化污水,减少污水排放答案D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安装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污染物的工作。
净化污水,减少污水排放,主要是为了减少对水源的污染,不属于控制酸雨的措施。
5.大量乱丢废电池,极易造成的生态危害是( )A.酸雨B.生物入侵C.温室效应D.重金属污染答案D废电池中含有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乱丢废电池会造成重金属污染。
6.晓玲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该方案中的①应为( )A.500B.1000C.1500D.2000答案C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是初中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阐述了人类活动对生物圈产生的多方面影响,包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人类与生物圈的密切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造成的巨大冲击,从而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不仅是对之前所学生态系统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环境保护的措施和策略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
然而,对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具体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影响,学生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
此外,初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环境问题较为关注,但对于自身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作用还不够明确。
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如森林砍伐、水资源污染、土地沙漠化等。
(2)阐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激发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森林破坏、水资源污染、土地沙漠化等。
(2)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并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初中生物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 可持续发展策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
2. 教学难点: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具体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圈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 新课导入:介绍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工业污染、森林砍伐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实例,如水污染、空气污染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如过度捕猎、环境污染等,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2. 实例分析:教师提出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森林砍伐、海洋污染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问题对生物圈的影响。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每组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捕捞等。
4. 学生展示: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分享小组讨论的保护措施,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学生展示:评估学生在展示中的表达能力和思考深度,了解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生物知识点之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知识点之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生物(Organism),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
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
下面跟着店铺来看看生物知识点之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
(2)空气污染会形成酸雨。
(3)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
(4)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5)人类活动也会改善生态环境。
总结: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生物的生命被人类左右着,同时人类的生存也离不开生物的活动。
我们要提倡与生物体和谐相处。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种子的萌发对于生物学中种子的萌发的知识,下面是我们为你讲解的知识点。
种子的萌发1、种子萌发需要环境(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完全淹没在水中的种子不能萌发是因为没有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活得,度过休眠期的。
大多数种子萌发不需要光,探究是否需要光时一定提供适宜的各种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
发芽率达到90%以上的种子才能播种。
2、种子萌发时最先发育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发育成根,然后是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萌发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胚乳(玉米)或子叶(菜豆),所以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中的种子同时萌发。
早春地膜覆盖是为了提高土壤温度使种子早萌发。
希望上面对生物中种子的萌发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上面的内容学习一定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哦。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种子植物关于生物中种子植物的知识学习,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讲解内容。
种子植物1、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在玉米种子的剖面滴加碘液,变蓝的是胚乳,因为胚乳内有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
2、将胚的各个部分(胚芽,胚轴,胚根)都连在一起的是胚轴。
3、我们吃的大米主要是胚乳,大米不能萌发时因为无胚。
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适用年七年级级所需时共用2课时,每周3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章内容是《标准》中二级主题“人事生物圈中的一员”的主要部分。
生物圈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空间、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人才得以生存、生产和生活。
与此同时,人类的这些活动也对环境产生影响,有些影响已经涉及整个生物圈。
人在生物圈中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其中许多负面影响已经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迫使人们不得不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
本章作为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收尾之章,就是要明确的向学生传递这些信息,增强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刻认识。
本章先后安排了“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和“保护我们的家园”两个专题。
专题一通过“森林的完全砍伐和选择性砍伐”对比,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等事实,让学生认同人类活动可以减少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分析讨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而造成的生态破坏、资源枯竭,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学生在充分理解人与生物圈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意识的保护家园的重要性。
专题二通过常见生物用品的制作原料与最终来源调查,明确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生物圈,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通过制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形成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并认同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有的家园。
单元重点:通过分析讨论砍伐森林的方式,说明人类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认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单元难点:认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分析讨论砍伐森林的方式,说明人类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2.通过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资料的分析,举例说明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的影响。
3.通过对常见生活用品的最终来源来调查和生物圈价值的讨论等活动,说明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生物圈。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定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形成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引入新课,配乐朗诵组织教学1、学生欣赏2、通过人类的数量、生存资源有效融入2、分析数据,学生思考3、认知学习目标3、学生齐读或默读4、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展示4、小组组长汇报,成员展示5、知识回顾,课堂检测5、学生做导学案6、评价、倡议、提升6、学生感悟☆学案设计☆设计人:审核人:刘全刚授课人:授课时间:3、27课题: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资料信息进行分析,说明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正反方面的影响。
2、利用资料分析,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消极影响。
3、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4、培养学生通过各种媒体提供的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知识链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相关、人类的不良社会活动,经济活动【导学过程】一、1、检查预习2、自学方法指导与自主学习(1)为了保护,为了人类的,必须控制。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我国实行政策,鼓励、晚婚是指比法定结婚年龄晚结婚;晚育是指婚后初次生育时达到年龄;少生是指稳定;优生是指通过婚前、孕妇定期等措施,避免生出有的孩子。
(3)、科学家把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中并对新的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叫做。
它的特点是不受和的限制,并随着的迅速发展和的频繁交往而迅速传播开来。
(4)“三北”防护林是我国在______ __北、________北和________北建设的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工程,被誉为“ ________建设工程”。
目前已累计造林两千多万公顷,相当于全球人工造林面积的________。
二、合作探究(分组展示:文字简答,延伸拓展)任务1、什么时候我国人口数量增长明显加快?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任务2、20世纪中期以后,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在什么时候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为什么?任务3、我们如何理解“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呢?任务4、分析人类哪些活动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任务5、生活中有哪些破坏环境的事例?我们该怎么做?任务6、为什么说水葫芦是一种生物入侵?你还能例举哪些生物入侵的事例?三、归航拾贝:通过本节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你的困惑是什么?四、随堂测试1.下列商品不能称为“绿色商品”的是()A.不含磷的洗衣粉B.不含碘的食盐C.无铅汽油D.无氟冰箱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种各样的资源都是由生物圈提供的B.人口的过度增长必定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造成破坏性的影响C.人口的适度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D.人口越多,越能征服自然3、下列行为都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些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哪一项措施最容易导致相反的效果?A. 制造效力更大的杀虫剂和农药B. 寻求更好的控制人口的办法C. 利用秸秆生产沼气,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D. 建设核电站,减少燃煤发电4、下列哪些不属于砍伐森林造成的危害?( )A. 水土流失B. 沙尘暴C.水体富营养化D. 生物多样性破坏5、水体富营养化会造成 ( )A.水草增多B.鱼虾大量死亡C. 鱼虾食物丰富D. 水质清澈6、阅读下面的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是初中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这一章节位于教材的最后部分,具有总结和拓展的性质。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材首先介绍了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包括资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等方面。
接着,详细阐述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如森林砍伐、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此外,还探讨了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最后,强调了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和措施。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在之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具体影响以及如何保护生物圈,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
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获取知识。
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相对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他们逐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3)说出人类活动造成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4)理解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和措施。
2、能力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认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2)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