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二轮备考复习测试题9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13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测试卷(原卷版)(上海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名篇名句默写二、语言文字运用2.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
乘坐飞机、高铁需要刷脸,观看演出、赛事需要刷脸,办理各种业务需要刷脸。
,,,。
随着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们应当警惕技术“失范”。
① 这是人脸识别技术的底层逻辑① 对自然人进行身份识别① 以人工智能化数据比对① 可以说我刷脸,故我在① 将人脸图像信息数字化A.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2)以下是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活动通知,为吸引社区居民参加,需要修改,请在横线上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写出提出该条建议的原因。
活动通知居民朋友们: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举办“糖尿病知识讲座”活动,欢迎大家参加!活动时间:2023年12月30日上午9:00-11:00活动地点:区卫生服务中心1号楼报告厅活动人员:本社区居民活动要求:准时入场,不要喧哗,手机静音,提问有序。
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3年11月30日修改建议:提出建议的原因:三、现代文阅读以下是陈嘉映的哲学著作《白鸥三十载》“真理掌握我们”章节中的部分内容和图书的部分目录。
请阅读这些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①真理之能赢得我们,是因为真理出现的时候,我们承认它。
这是人之为人的本质。
若用海德格尔的话说就是:我们以真理的存在为前提,这并不是说我一开始就认识了真理,而是说,尽管我自以为我是对的,但我承认我可能是错的或需要修正的。
专练9: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一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杨沛字孔渠,冯翊万年人也。
初平中,为公府令史,以牒除为新郑长。
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如此积得千余斛,藏在小仓。
会太祖为兖州刺史,西迎天子,所将千余人皆无粮。
过新郑,沛谒见,乃皆进干椹。
太祖甚喜。
及太祖辅政,迁沛为长社令。
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选自《三国志》)(1)牒()除()会()将()谒()及()(2)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
(3)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袁公可立字礼卿。
公以英年成进士,理苏郡报最,召入西台,抗疏归。
二十六载,仗钺治登莱军。
及在登莱,方元宵宴客,有传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谋叛者,诸监司怖甚。
公徐命小队阿殿过沈帅,问曰:“李性忠固公所用人,令何状?”沈帅百口保其无他。
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
”于是公之整暇再见之矣。
公既用,久踬复起。
当事者冀其少艾,公自谓老当愈辣。
一日,请权贵祗候乾清门,出声无律,公引咫尺之义折之。
虽无所匡挽,而义形之意再见之矣。
凡公精神著于为司李、御史时,即不跻台辅,其精神亦有以自见。
(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1)抗疏()归()仗钺()治()徐()过()固()百口()祗()折()匡挽()再见()著()跻()见()(2)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
”于是公之整暇再见之矣。
(3)公既用,久踬复起。
当事者冀其少艾,公自谓老当愈辣。
1.(1)牒(簿册)、除(被任命官职)、会(恰逢)、将(率领)、谒(拜见)、及(等到)(2)兴平末年,百姓多饥饿穷困,杨沛督促百姓多蓄积干椹,并进行检查,凡蓄积有多余的干椹交给官府来补充(官仓)的不足。
关键词:课(督促)益(增加)畜(积蓄)阅(检查、察看)(3)黄初年间,儒雅之士都能得到升迁和重用,而杨沛本来就是凭借做事能力强被重用,这时他竟然只以议郎一类的闲职赋闲在里巷中。
任务突破练9 探究标题和主题——多方联系,四位一体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朦胧的期待萧红一年之中三百六十日,日日在愁苦之中,还不如那山上的飞鸟,还不如那田上的蚱虫……李妈从那天晚上就唱着曲子,就是当她听说金立之也要出发到前方去之后。
金立之是主人家的卫兵。
他们的事并没有人知道。
李妈在饭锅旁边这样唱着,在水桶旁边这样唱着,在晒衣服的竹竿子旁边也是这样唱着。
李妈的忧郁的声音,不但从曲子声发出,就是从勺子、盘子、碗的声音,也都知道李妈是忧郁了,因为这些家具一点也不响亮。
往常那响亮的厨房,好像一座音乐室的光荣的日子,只落在回忆之中。
李妈才二十五岁,头发是黑的,皮肤是坚实的,心脏的跳动也和她的健康成和谐。
而现在的李妈,不是那个原来的李妈,而是另外的李妈了,黑了,沉重了,哑喑了。
把吃饭的家具摆齐之后,她就从桌子边退了去,她说:“不大舒服,头痛。
”西边竹墙上晒军用毯,还有些草绿色的近乎黄色的军衣。
李妈知道那是伤兵医院。
从这几天起,她非常厌恶那医院,从医院走出来的用棍子当作腿的伤兵们,现在她一看见了就有些害怕。
隔着湖,在那边湖边上洗衣服的也是兵士,并且在石头上打着洗着的衣裳,发出沉重的水声来……“金立之裹腿上的带子,我不是没给他钉起吗?真是发昏了,他一会不是来取吗?”等她取了针线又来到湖边,隔湖的马路上,正过着军队,唱着歌的混着灰尘的行列,金立之不就在那行列里边吗?李妈神经质的,自己也觉得这想头非常可笑。
这首流行的军歌,李妈会唱,唱着唱着,她就学着军人的步伐走了几步。
她非常喜欢这首歌,因为金立之喜欢。
可是今天她厌恶他们,她把头低下去,用眼角去看他们,而那歌声,就像黄昏时成团在空气中飞的小虫子似的,使她不能躲避。
她走到院心的草地上去,呆呆地站在那里。
太太看着她:“李妈没有吃饭吗?”她手里卷着一半裹腿,她的嘴唇发黑,她的眼睛和钉子一样的坚实,不知道钉在她面前的什么。
而另外的一半裹腿,比草的颜色稍微黄一点,长长的拖在地上,拖在李妈的脚下。
练习9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一、[2024·新课标Ⅱ卷]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那次云南之行,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看到了腾冲皮影戏。
那天晚上,到一家古色古香具有民族特色的饭店用餐,饭吃到一半,服务员来通知,皮影戏起先了。
我放下饭碗,下了楼。
《龟与鹤》正在上演,水塘边,一只仙鹤优雅地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找着;另有一只乌龟,爬上了水塘的土墩,舒四肢,伸头颈,享受着安静,享受着美景。
仙鹤发觉了乌龟,飞过去停在乌龟背上,用长长的喙去啄乌龟的头,乌龟飞速地把头缩进壳里,四肢也缩了进去,任仙鹤如何啄,如何气恼,如何焦急,乌龟就是岿然不动,让仙鹤①,以至于本应是成功者的仙鹤,反而焦急地叫了又叫……见我对皮影戏有爱好,服务员就介绍说,皮影戏是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悠久的历史。
皮影是用驴皮或牛皮刻成人物、动物,用细绳拴着,再连接着小竹竿。
艺人在幕后操纵着小竹竿,皮影则甩手投足,舞枪弄棍,骑马冲杀,无所不能,往往令观众②。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分)答: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假如写成“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5分)答:(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耳机一戴,谁也不爱”。
四周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搅也很简单,①。
可是最近,樊女士发觉,自从常常戴上耳机听着歌入睡以来,耳朵里起先有了“嗡嗡嗡”的耳鸣声。
去医院一看,尽然是过度运用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聋。
那么,运用耳机②?医学探讨告知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即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时间要限制在60分钟以内。
假如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逼耳朵的健康。
比如诱发耳部炎症,导致耳朵难受、耳屎变多等。
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
但事实上,③,还可能渐渐升级。
对耳朵来说,过大的声音就是噪音,噪音会对耳道产生压力,压力又会撞击鼓膜听骨链传到内耳,震荡前庭淋巴液,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来,会出现晕车一样的头晕症状。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中第五十一条规定:公路养护作业需要封闭公路
的,,,,,,;不能绕行的,应当修建临时道路。
①并且作业期限超过30日的
②公路养护作业单位应当在作业开始之日前5日向社会公告
③作业路段长度在2公里以上
④明确绕行路线,并在绕行处设置标志
⑤或者占用半幅公路进行作业
⑥除紧急情况外
A.③②④⑥①⑤B.⑤③①⑥②④
C.⑤④③①⑥② D.②⑤③①④⑥
解析:选B 作答此类试题,要通读所给的几个句子,并找出与上下文联系紧密的关键词。
就本题而言,⑤句中的“占用半幅公路”与横线前的“需要封闭公路”应紧密相连;④句中的“在绕行处设置标志”与横线后的“不能绕行的”联系紧密。
因此,⑤句应放在第一空,④句应放在最后一空。
考生运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5.下列对“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徽(右图)的
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会徽中心图形由“残疾人”三字的汉语拼
音首字母CJR组成,与国际上通用的残疾人标志相
近,使人一看便知是代表残疾人。
202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事有凑巧,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方,我听见过三位老师讲“破釜沉舟”这个成语。
第一位教师是这样讲的:“‘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
做事一定要坚决。
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
如果(______________),工作还没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那样一定不会成功。
①当然,②前进的目的必须正确。
③在这一点上,④我们不能跟古人相提并论。
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来很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
”第二位教师是另一种讲法,他说:“‘釜’就是锅,‘舟’就是船。
‘破’和‘沉’都是动词。
‘破釜’是‘使釜破’的意思,也就是把锅砸碎;‘沉舟’是‘使舟沉’的意思,也就是把船凿沉。
这样用法的动词叫作‘使动词’。
同是做饭的工具,古代叫‘釜’,现代叫‘锅’;同是水上运输工具,古代叫‘舟’,现代叫‘船’;这是古今词汇的演变。
像古代叫‘冠’,现代叫‘帽子’,古代叫‘履’,现代叫‘鞋’,都是这种情形。
曹植《七步诗》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子,______________,这里的‘釜’和‘舟’跟‘破釜沉舟’里的‘釜’和‘舟’意思相同。
”第三位教师讲得比较简单,话说得比较少。
他这样讲:“项羽渡河进攻秦朝的军队,渡河之后,把造饭的锅砸碎,把船凿沉,断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终于把秦军打败了。
后来大家就用‘破釜沉舟’这个成语表示下定最大的决心,不顾任何牺牲的意思。
”1.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A.干打雷不下雨 B.又吃鱼又嫌腥C.前怕狼后怕虎 D.首尾不能兼顾2.文中画线的语句中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
3.请在横线处仿照上句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测试卷(原卷版)(九省联考新题型卷三)(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为了防控疫情,我国已开始大规模的接种新冠疫苗。
接种了疫苗,疫情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疫苗和疫苗接种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最早是我国发明的,并在治病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对抗天花病毒的“时苗”,是北宋时期发明的,时称“痘苗”。
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观察到有些患过传染病而康复的人,一般不再患同样的疾病。
人们用物理方法(如捣碎、研磨)处理发病个体的组织脏器,制成最原始的疫苗。
明代发明了更为安全的“熟苗”。
时苗”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毒性也很大,“苗顺者十无一死,苗凶者十只八存。
”在隆庆年之前,明朝暴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天花瘟疫,致死率竟然高达80%以上。
正是这场天花的大流行,促成了熟苗种痘法的推广。
明代医生在大规模接种痘苗的过程中,通过正反方面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发明了“熟苗”接种法。
《种痘新书》记载:“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
”就是说用“熟苗”接种,八九千人中不能救治的仅有二三十人。
显示出这种接种技术对预防天花的安全高效。
18世纪初,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被引入欧洲。
英国医师爱德华·金纳创造了第一个生物制品——牛痘疫苗。
19世纪巴斯德制作出更加有效的现代疫苗,给人接种达到预防目的。
虽然大规模的现代疫苗制剂是由西方发明普及的,但疫苗和接种疫苗最初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我们祖先发明的。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观察到有些患过传染病而康复的人,一般不再患同样的疾病,于是他们用物理方法(如捣碎、研磨)处理发病个体的组织脏器制成最原始的疫苗。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过关测试(福建省)目录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2[文言文阅读一] (8)3[文言文阅读二] (25)5诗歌阅读一 (39)6[诗歌阅读二] (53)7[文学名著阅读] (67)8[文化经典阅读] (76)9[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一] (84)10[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二] (98)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一、新题模拟1. (2014·河南淇县一中第4次模拟)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朝晖夕阴。
(范仲淹《岳阳楼记》)(2),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3)“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答案】:(1)横无际涯气象万千(2)风急天高猿啸哀无边落木萧萧下(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 (2014·江西吉安一中【上】期中考试)古诗文默写(8分)(1)__________,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__________。
(《涉江采芙蓉》)(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
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3)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
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4)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_________,抚孤松而盘桓。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答案】:3. (2014·甘肃天水一中第3阶段检测)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 水何澹澹,。
(2) ,飞鸟相与还。
(3) ,闻道龙标过五溪。
(4) 白头搔更短,。
(5) ,自将磨洗认前朝。
(6) ,却话巴山夜雨时。
【答案】:(1)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4)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一、现代文阅读(共5题)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专题分解(九) 图文转换12练1.下面是某班级考察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一日行活动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解析此题考察图文转换能力。
把图标内容分成三局部,并分别表述,不遗漏主要内容即可。
表述时注意题干中要求,如准确、连贯、字数等。
答案本次雁荡一日行考察活动要求大家事先温习相关内容,小组讨论确定考察内容,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主要活动有参观、听讲座与知识抢答;考察完毕后以组为单位上交考察日记。
2.下面是某网上书店购书流程图,请将其转换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先要认真阅读流程图。
购书分游客、会员两种情况,游客需注册成为会员,会员购书流程应根据图箭头,按照逻辑顺序,用简洁明了语言表述出来。
答案(例如一)游客需先注册成为会员。
会员登录后,可购置图书,购置图书时既可添加图书到购物车结账、生成订单,也可一键购置结账、生成订单。
除了购书以外,会员登录后还可修改信息,查看购物车与查询订单。
(例如二)游客需先注册成为会员。
会员登录后,可修改个人信息,可购置图书,也可查看购物车与查询订单。
购置图书时可添加图书到购物车结账、生成订单,也可一键购置结账、生成订单。
3.根据下面图表提供信息,将2021年至2021年两年间我国互联网接入设备使用情况特点写成一段话。
戴着镣铐跳舞——高考文言翻译复习备考攻略蕲春县横车高中凌勐文言文翻译要求考生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
它是高考文言文考查中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方式,旨在考查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文章内容,进而测试其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水平,是对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现象的综合考查。
文言翻译题大都安排在第Ⅱ卷的第一板块内容中,充分体现了“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要求,是整张语文试卷中除作文之外分值最大的一道题,如何做好这道题已成为广大师生普遍关注的焦点。
笔者以为,只要科学复习,在平时的训练中强化要点意识,走出翻译误区,就能突破这一瓶颈。
一、研究文言翻译的命题特点1、分值:稳定在6分到10分之间(2010年除北京卷、广东卷、浙江卷、天津卷、福建卷、重庆卷和上海卷外,其余均为10分)。
2、题量:2010年有7套试卷考两句,其余三句,2011年可能还在两句和三句之间,不会有大变化。
3、字数:30~50字。
4、可能出现的创新:2010年北京卷、广东卷、浙江卷、重庆卷将文言断句题与翻译题合在一起考查,2011年其他省市有可能效仿。
5、句子选择:侧重比较抽象的议论性句子。
6、难易度:文言文翻译是对考生文言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难度较大,虽然一般考生都能了解句子的大意,但要想将它准确地表达出来,拿全分,还不容易。
7、得分点所在: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者对文句的设定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句子倒装等)和含有关键性词语的句子给考生翻译,并将其设定为高考阅卷的得分点。
每到此处,翻译时便要凝神静气,格外小心谨慎,瞻前顾后,上下联系,然后下笔。
二、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技巧面对文言文翻译时,我们要树立一个基本原则,即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信守三条根本...;强化两种必备意识,即语境意识....,踩点意识标准,即信.,达.,雅.;掌握六种主要方法,即留.,删.,换.,调.,补.,贯.。
1、虽然汉语言在长期演变过程中有种种变化,但文言与白话,它从根本上是同一种语言,文言文翻译不同于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它的传承性和稳固性是显而易见的,高考备考文言文翻译当以直译为主,顺着其条理与脉络直接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表达方式。
这是一个基本原则。
2、三条标准:信,达,雅。
“信”,要使译文准确无误,忠于原文,不歪曲,不走样。
“达”,就是要通顺畅达,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
实际上高考文言文翻译只要做到前两条即可。
3、文言文翻译过程中要强化两种意识。
首先是语境意识。
语境,简言之即上下文。
即要求我们能根据整个句子整个段落乃至整篇文章所提供的语言环境准确判断某些字词的含义。
举例说明: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白土)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庄子〃杂篇〃徐无鬼》学生在处理这个句子时往往会卡在“质”这个词上。
引导:观照整段文字,我们不难发现庄子借郢人和石匠的故事表达了对惠子的思念,发抒“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之情。
怀人之情以此出之,堪称神来之笔。
文段中石匠刀法之快之准令人咂舌,但更令人佩服的是面对呼啸而至的大斧而不失容的郢人。
郢人与石匠棋逢对手,庄子与惠子真堪知音,整段文字同时传达了一种没了对手的悲哀与寂寞。
根据语境我们不难推断,这个句子中看似陌生的实词译为“对手”是恰当的。
参考答案:我以前的确能削砍(它),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
文言文翻译过程中,我们还应具备强烈的踩点意识。
点即得分点,这些点通常体现在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活用、特殊结构等。
根据文言文翻译的赋分原则,踩准这些点也就抓住了要害。
否则,稍一疏忽即有可能劳而无获。
举例说明:惟古者之建学也,虽其为制有小大之殊,而所以导民衷、扶世防者则一也。
章君有见于斯,不效于时俗封殖吝固以为肥家之计,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其立志甚弘,而为功甚溥。
陈京兄弟乐善好义,以助其成,自非适斋涵濡之泽,亦岂能至于是哉?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私,毋蠹蘖其间以启争端,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庶几不负章君之意。
果如是,章君之塾可相传于无穷。
——《龙渊义塾记》学生答案示例:①章君的儿子或孙子,应当继承自己的志向,不要为了自己而更改。
(0分)②章君的儿子甚至是孙子,只要继续按章君的志向办事,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谋私。
(1分)③章君的儿孙,应该把继承(章君的)志向作为..自己的事业,不要自私自利。
(2分)④章君的子孙们应该早晚把继承(章君的)志向(办好义塾)作.为.自己的事业,不要只使自己富足而自私自利。
(3分)⑤章君的子孙们应该时时刻刻....把继承(章君的)志向(办好义塾)作为.....而自私自利。
(4分)..自己的事业,不要只使自己富足赋分依据:译出句子大意1分,三个得分点分别为“为”“夙夜”“丰己”。
4、高考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即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不多余;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具体说,有六大基本方法。
⑴留。
即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专有名词,如国名、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朝代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示例:①永元..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中,举孝廉②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③孔子..、老聃..、师襄..。
..、苌弘..师郯子④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
.........,与可..没于陈州⑵删。
就是去掉那些没有意义的词语。
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助词(凑足音节、句中停顿)、结构倒装的标志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示例:①夫.赵强而燕弱。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何厌之.有?④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⑤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⑶换。
即单音词换成双音节词,通假字换成本字,文言词语换成现代汉语词语。
示例:①项王军壁..垓下——军队、驻扎②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环绕③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询——都④是故..不如师——所以、不一定..弟子不必⑷调。
把文言文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调整过来。
示例:①故不我若..也!(调为“若我”)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调为“可使报秦人”)③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调为“以烟景...召我,...,奉命于危难之间于危难之间.....奉命”)⑸补。
补出省略的语句或成分。
示例:①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省主语)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省谓语)③竖子,不足与谋。
(省宾语)④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南。
(省介词)⑹贯。
古文中使用借代、借喻、用典、互文等修辞手法以及委婉的说法等,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意译)示例:①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借代)曹操水军②枝枝..相交通。
——互文..相覆盖,叶叶③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借喻)边疆④权起更衣..——(委婉)上厕所附:文言文翻译歌诀通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替换。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清楚誊写,翻译完毕。
三、走出文言翻译的常见误区【题目举例】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选自语文读本《庖丁解牛》)【考查意图】做任何题目,都要努力理解命题人的考查意图,这将十分有利于分析,把握直至正确解答题目。
很显然,这里的考查意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考查“虽然”“至于”“怵然”“行为”等几个双音节词,它们或涉及本义,或涉及一词多义,或涉及古今异义等;二是考查重点实词,如“族”“为”等,不难看出,这里的“为”字十分麻烦;三是考查特殊句式,如“视为(之)止,行为(之)迟”等。
【错误例举】这是一个十分经典的文言翻译题例,但因多种原因导致不少考生翻译错漏百出。
现略举几例,以供分析。
错例一即使这样,每到那复杂的地方,我看到它难办,就十分惊恐地进行戒备,视觉停止了,行动延迟了。
错例二即使这样,每每到了族那个地方,我看到很难办,很担心的样子引起警觉,眼睛停下来,行为迟缓。
错例三虽然这样,每到了那筋骨错杂的地方,我看到很难办,就十分警觉,视觉停下来了,行为迟钝。
【错因分析】从考查意图的分析中,我们明确了考查的要义。
这里,考生所犯错误刚好就是在几个双音节词、两个重点实词和省略句理解与翻译上。
致误的主要原因:一是忽视了上下文,致使“虽然”“行为”误译;二是“为”字的理解过于草率,没有从“为”自身、句式等角度细加分析,包括“族”等重点实词的不理解,这是很致命的;三是忽视了上下文的意脉,生硬地译为“视觉停止了”,相信考生再读时会哑然失笑的。
正解: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因此)集中到一点,动作(因此)缓慢下来。
【努力方向】1、重温课本,加强重点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的积累,更要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2、要始终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篇)”的基本原则,切实用好上下文;3、遇到一些很难理解的文句时,要学会联想和比较,将自己在课本学习中掌握的一些经典文句拿过来进行比较,往往会让自己茅塞顿开;4、多读多练多反思多总结十分必要。
看来,考生在翻译文言文时,除遵守“信、达、雅”的翻译原则,掌握一些翻译技巧外,还要避免下列错误:1、误译文言实词示例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误译: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让我参与国家政事的管理,这是危险的过错。
【解析】考生主要是不能准确把握“殆”的意思,应是“大概”。
应译为:(章献太后)对李迪说:你先前不让我参与国家政事的管理,(现在看来)你大概错了。
示例②: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正确译文:立恭折断竹子,凿出孔吹了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
【解析】此句中的“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是在连词“而”之前,连词后的“吹”是动词,因此“窍”与其相对应,也是动词,其名词义是“孔”,其动词义应是“钻孔”。
示例③: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正确译文:(皇上)下诏不批准,但是非常欣赏他的想法。
【解析】“壮”处在动词的位置,肯定做动词了,这里做意动词,根据意动词的译法,“壮其意”应为“以其意为壮”,如果直译为:把它的想法当作强壮。
显然不妥。
示例④: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正确译文: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