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 古人将诗歌的开头称为“起”,也就是“启”的含义。进而强调“势”,需要制造先声夺人的艺术感染 力。正如宋代张镞所言:“诗之首联,谓之破题,欲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吴沅:“诗首句要如童 鱼儿拨浪,一者之间,便知其有千里之势。”因此,诗歌的开端无论是情感表达,抑或是景物描写都 需要蓄势,承担着启动后文的责任。 例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首联便表达激动、欣喜 之情,为其后继续凸显愉悦心绪做铺垫,因此最后便有“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岑参《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首句便凸显了边塞的奇丽景象。李白《将 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大开大合、跌宕起伏的画面令人震惊。如果李 白、岑参诗作的开头显得突兀的话,那么王维《山居秋暝》的开头就显得平缓一些,即“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给予读者一种自然清新的感觉。 诗歌的开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情感表达切入,一种是以景物描写切入,这两种情况的作用 分别列述如下,需要考生牢记于心。 (1)情感表达:呼应题目,统领全诗(以议论、抒情开头),引起下文,点明题旨。 (2)景物描写:交代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精品PPT】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课件 ★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读文指导
濡染书卷气,培育我正义 胸中存浩然,振作我精神
课前一句话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Fra bibliotek之。 ——《中庸》
古诗词复习之殇:诗歌讲了一大堆,看到新诗干瞪眼。技巧教了一大堆,分 数还是老样子。问题出在哪里?读不懂!想读懂,就要借助高效方法、理性逻辑 和科学训练,让诗歌的语言在学生心中慢下来,让学生的头脑清晰地跟上诗歌语 言的脚步。让学生会译诗,读懂诗!不懂,一切答题套路都没用!只有读懂诗, 才可能答好题!一轮训练的首要任务:让学生会译诗,读懂诗!